2024届安徽省安庆一中百校大联考高三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核糖含有的元素种类相比,脱氧核糖缺少氧元素
B. 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分子的氨基、核酸分子的碱基中
C. 与等质量脂质相比,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更高
D. 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多肽链中是N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氨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详解】A、核糖和脱氧核糖为五碳糖,均含有C、H、O三种元素,A错误;
B、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分子的肽键、核酸分子的碱基中,B错误;
C、与等质量脂质相比,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高,而氢的含量更低,C错误;
D、细胞中元素按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D。
2.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与亲水性物质结合使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减弱
B. 水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水分子之间氢键容易形成又容易断裂
C. 水温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有较高的比热容
D. HCO3-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与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一种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称为自由水,它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这部分水在生物体内还可以起到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详解】A、水与亲水性物质结合使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增强,A错误;
B、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而水分子间氢键的不断断裂与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B正确;
C、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C正确;
D、HCO3-作为溶质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作为缓冲物质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D正确。
故选A。
3. 细胞中不同脂质之间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决定了它们在细胞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 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血糖的运输
C. VD属于脂肪,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D.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
B、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错误;
C、VD(维生素D)属于固醇,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C错误;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脂溶性的分子溶于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D。
4.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甘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相对分子量最小的一种
B. 每种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都必须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合成多肽链时,不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千差万别的
D. 人体中存在一些细胞不需要的氨基酸,即为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特点为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它的 R 基团是-H,相对分子量最小,A正确;
B、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相似,即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R基可能含有氨基或者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
C、合成多肽链时,不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相邻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链,C错误;
D、必需氨基酸是指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能在细胞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都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5. 细胞中有许多化合物,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细胞内DNA、RNA、ATP等活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和RNA的合成离不开ATP的参与
B. ATP的合成通常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
C. DNA与RNA的化学组成区别之一是前者特含有T,后者特含有U
D. DNA是细胞核中的主要遗传物质,RNA是细胞质中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为脱氧核糖核酸,含有的碱基为:A、T、G、C;RNA为核糖核酸,含有的碱基为:A、U、G、C。
【详解】A、DNA和RNA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ATP的水解能为生命活动供能,DNA和RNA的合成离不开ATP的参与,A正确;
B、ATP的合成通常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B正确;
C、DNA为脱氧核糖核酸,含有的碱基为:A、T、G、C;RNA为核糖核酸,含有的碱基为:A、U、G、C,DNA与RNA的化学组成区别之一是前者特含有T,后者特含有U,C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D错误。
故选D。
6.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样在细胞内也存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而囊泡运输就是真核细胞常见的一种运输方式。下列关于囊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是内质网
B. 囊泡运输通常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
C. 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细胞器
D. 囊泡运输通常离不开转运蛋白的参与和能量的供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个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与另一种细胞器膜(细胞膜)融合,囊泡与细胞器膜(细胞膜)的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详解】A、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是高尔基体,A错误;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囊泡运输通常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B正确;
C、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转运蛋白一般介导的是离子和小的分子,囊泡的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D错误。
故选B。
7. 如图为细胞的一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同时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B. ②和⑤控制细胞的物质运输,⑤控制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③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代谢越旺盛,③的体积越大
D. ④上的物质携带细胞的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内质网,②为核膜,③为核仁,④为染色质,⑤为核孔,据此答题。
【详解】A、①为内质网,能出芽形成囊泡运输物质,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同时其膜上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A正确;
B、⑤为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B错误;
C、③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代谢越旺盛,核仁的体积也越大,C正确;
D、④为染色质,其上含有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D正确。
故选C。
8. 如图是一种类型的渗透作用装置,该装置所用的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但单糖分子和水分子可以通过。下列相关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B均为蔗糖溶液,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B,达到平衡后MA=MB
B. 若A为0.3 g/mL葡萄糖溶液,B为0.3 g/mL蔗糖溶液,达到平衡后,B侧液面高于A侧
C. 若A、B均为蔗糖溶液且存在浓度差,平衡后移走高出的液面,下一次平衡时,两侧液面相平
D. 若A为0.3 g/mL葡萄糖溶液,B为0.3 g/mL蔗糖溶液,向两侧同时加入等量蔗糖酶,达到平衡后,B侧液面高于A侧
【答案】B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水的渗透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水分子数量多)→高浓度溶液(水分子数量少),这里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A、若A、B均为蔗糖溶液,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B,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时,A侧液面高于B侧,由于液柱的存在,达到平衡后MA>MB,A错误;
B、若 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0.3g/mL蔗糖溶液,前者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后者,所以刚开始前者的摩尔浓度大,渗透压大,单位时间内流入A侧的水分子是多于B侧的,所以A侧的液面先升高,但由于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随着葡萄糖分子进入B侧,最终会导致B侧的摩尔浓度大于A侧的,所以达到平衡后B侧的液面高于A侧,B正确;
C、吸走高出的液面,即高出的液体所产生的压力差也会消失,从而使原来低液面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原来高液面溶液中的量要多于原来高液面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低液面溶液中的量,所以导致原来高液面溶液的液面还会升高,但浓度也会减少,而原来低液面溶液的液面解析还会降低,但浓度会增大,换句话说,两侧仍然存在液面差,只是由于两侧的浓度差变小而导致液面差变小;换句话说若每次平衡后都将高出的液面移走,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差将会越来越小;那么第一次平衡后移走高出的液面,下次平衡时两侧液面不一定相平,C错误;
D、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0.3g/mL蔗糖溶液,向两侧同时加入等量蔗糖酶,B侧蔗糖被水解,且蔗糖酶不能通过半透膜,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达到平衡后,A、B两侧的葡萄糖微粒数相等,两侧液面相平,D错误。
故选B。
9.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是验证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最有力的证据之一,下列关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置于混有台盼蓝的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
B.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若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质壁分离现象会更加明显
C. 将两种植物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程度大的细胞液浓度高
D. 将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入清水中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大液泡,具备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在条件,只是其液泡无明显的颜色,但是置于混有台盼蓝的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台盼蓝能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通过台盼蓝颜色的分布情况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A正确;
B、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若增大蔗糖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量增加,质壁分离现象会更加明显,B正确;
C、将两种植物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程度大的细胞,意味着失水量更多,细胞液浓度更低,C错误;
D、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先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发生渗透吸水,即质壁分离的复原,D正确。
故选C。
10. 米酒酿制过程中离不开酵母菌的作用,该过程先产生水后产生酒,体现了兼性厌氧的呼吸方式,即两种类型的细胞呼吸。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呼吸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
B. 有氧呼吸场所主要在线粒体,无氧呼吸场所主要在细胞质基质
C. 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与酒精结合
D. 有氧呼吸必须在O2存在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第二阶段无能量放出。
【详解】A、无氧呼吸也有少量能量的释放,A错误;
B、无氧呼吸的场所只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产生的[H]与丙酮酸结合生成酒精或乳酸,C错误;
D、有氧呼吸必须在O2存在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均能进行,D正确。
故选D。
11. 某科学研究小组研究极地深海鱼类的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经过小组成员的艰苦努力,最终发现其中一种鱼不同细胞间代谢联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不是均消耗ADP和Pi
B. 过程①②③在细胞内发生的场所相同
C. 图中直接反映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D. 该种鱼肌细胞和人体肌细胞代谢途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乳酸,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③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第二阶段。
【详解】A、过程③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则不消耗ADP和Pi,而过程①②会合成ATP,需要消耗ADP和Pi,A正确;
B、过程①②③在细胞内发生的场所都为细胞质基质,B正确;
C、图中只能反应不同物质间的联系,不能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C错误;
D、这种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
故选C。
12.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它是许多科学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精心设计实验历经重重困难发现的。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有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叶绿素不吸收绿光,所以叶片在白光的照射下呈绿色
B. 希尔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源于水的分解
C. 在C18O2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叶肉细胞中含18O的物质有丙酮酸、水、氧气等
D. 正常光合作用的细胞,若突然减弱光照强度,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会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叶绿素并非不吸收绿光,而是吸收绿光较少,反射绿光较多,故叶片在白光的照射下呈绿色,A错误;
B、希尔的实验并未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源于水的分解,实验中没有排除叶绿体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没有直接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B错误;
C、C18O2可被叶肉细胞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阶段中会生成含有含18O的糖类和含18O的水分子,含18O的糖类经氧化分解可使得丙酮酸中含有18O,含18O的水在光反应阶段分解可生成含18O的氧气,C正确;
D、正常光合作用的细胞,若突然减弱光照强度,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减少,C3还原减少,而C3的生成短时间不变,故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会上升,D错误。
故选C。
13. 生物体内不同细胞消耗能量不同,即使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消耗能量也不同。运动过程中通常由糖类和脂质类物质氧化分解供能。下表是探究不同运动强度的肌细胞中不同物质的供能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大小,因变量是供能物质的种类
B. 由实验得知等质量的脂肪酸分子中储存能量小于肌糖原中的能量
C. 由实验得知不同运动强度情况下消耗血糖的质量比较稳定
D. 等质量的肌糖原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释放的能量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糖类供应不足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满足供能需求。
【详解】A、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运动强度的肌细胞中不同物质的供能情况,实验的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和供能物质的种类,因变量为物质供能比例,A错误;
B、该实验只能得出不同运动强度下不同物质的供能情况,无法判断出等质量的脂肪酸分子中储存能量与肌糖原中的能量大小的关系,B错误;
C、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不同,虽然血糖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其质量还有较大差异,运动强度越大,消耗的血糖越大,C错误;
D、在不同的运动强度下,氧气的供应不同,则等质量的肌糖原释放的能量可能也不同,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夏季的黄山郁郁葱葱,层峦叠嶂,实际包含着多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些系统既相互联系,又具有自己的组成、运转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片松树林属于种群的生命系统层次
B. 一只松鼠和一棵松树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层次
C. 黄山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属于群落的生命系统层次
D. 黄山上的生物和山中的空气、水、石头等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一片松树林属于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层次,A错误;
B、松鼠为动物,松树为植物,二者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植物无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错误;
C、黄山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属于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C错误;
D、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黄山上的生物和山中的空气、水、石头等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ABC。
15. 蛋白质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的生物大分子,其多样的功能是由其复杂的结构决定的。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肽酶可以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多肽分解为若干个氨基酸分子
B. 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肽键,从而使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C. 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m个肽键,至少含n+m个氧原子
D. 煮熟的蛋白质无法进行氨基酸的序列测定,因为肽键断裂后无法准确确定氨基酸的位置
【答案】AC
【解析】
【分析】1、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这样会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这样水解,直到把多肽全水解为氨基酸,A正确;
B、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使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错误;
C、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故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m个肽键,1个羧基中含有2个氧原子,至少含有m个羧基,一个-CO-NH-中有1个氧原子,故蛋白质至少含2m+(n-m)即n+m个氧原子,C正确;
D、蛋白质变性只破坏其空间结构,不破坏肽键及氨基酸序列,故煮熟的蛋白质可以进行氨基酸的序列测定,D错误。
故选AC。
16. 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用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吞服之后被幽门螺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产生NH3和CO2,然后通过呼气试验检测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存在13C,从而达到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目的。经实验与没有幽门螺杆菌存在条件下相比,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幽门螺杆菌核糖体合成脲酶所需ATP来自胃黏膜细胞
B. 脲酶只能催化尿素分解而不能催化尿酸,说明脲酶具有专一性
C.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NH3可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同时也会导致人“口气”重
D. 与没有催化剂相比,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AD
【解析】
【分析】1、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合成脲酶所需ATP来自自身细胞呼吸,A错误;
B、脲酶只能催化尿素分解而不能催化尿酸,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C、幽门螺杆菌产生的NH3可以中和胃酸而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同时也会从口腔挥发体现出氨气的味道,导致人“口气”重,C正确;
D、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催化功能,若要证明脲酶具有高效性,需与无机催化剂相比,D错误。
故选AD。
17. 为了探究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快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月季红色的花瓣细胞制备的原生质体分别放入以下四种摩尔浓度相等的溶液和蒸馏水中,观察溶液和蒸馏水变色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分钟),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花瓣细胞对氯离子的吸收速率可能小于醋酸根离子
B. 花瓣细胞对上述溶液中铵根离子吸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从实验开始至细胞破裂,在氯化铵溶液中发生破裂的细胞体积变化最大
D. 经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后再进行以上实验,只有蒸馏水组细胞破裂时间基本不变
【答案】AB
【解析】
【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之后的所有结构;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月季红色的花瓣细胞制备的原生质体放入不同等渗溶液中,溶质分子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又导致吸水膨胀,最终导致原生质体发生破裂,而出现溶液和蒸馏水变色现象。
【详解】A、同种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量越大,原生质体吸收发生破裂导致溶液变色的时间越短,表格中原生质体在氯化铵溶液中变色的时间长于在醋酸铵溶液中,说明花瓣细胞对氯离子的吸收速率可能小于醋酸根离子 ,醋酸根离子 吸收速率快,细胞液的溶质增多速率更快,细胞吸水更快,破裂使得外界溶液变色时间更短,A正确;
B、铵根离子吸收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正确;
C、同种细胞的初始体积及膜的流动性等性质接近,因此在各溶液中发生破裂的细胞体积变化基本一致,C错误;
D、细胞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从而减少能量供应,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会受到影响,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物质不会受打影响,即甘油、乙醇和蒸馏水组细胞破裂时间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AB
18. 下列是某研究小组对油茶新梢不同叶位(叶龄)的叶片(图1)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见图2(注:d是单位“天”,a是单位“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第1位叶比第3位叶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其叶片面积小
B. 第4、5位叶净光合速率相同说明两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
C. 第6位叶净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光合色素和光合酶含量多
D. 第7位叶的存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立即摘除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①外因: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水分等。
②内因:酶的种类、数量、活性,叶面指数等。
【详解】A、结合图2可知,第1位叶比第3位叶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其叶龄小,A错误;
B、第4、5位叶净光合速率相同说明两个叶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但是第4、5位叶的面积不一样,故第4、5位叶净光合速率相同说明两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不一样多,B错误;
C、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水分、酶的种类、数量、活性,叶面指数等,第6位叶净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光合色素和光合酶含量多,光合速率高,C正确;
D、据图2可知,第7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而且数值也较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故不需要摘除第7位叶,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9. 绿眼虫是一种小梭形单细胞生物,体表为具弹性带斜纹的表膜,细胞质中偏后具一大核,因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而体呈绿色。体前端有一胞口,从胞口中伸出一条鞭毛,虫体可借鞭毛的摆动而运动。绿眼虫生活在有阳光处,能进行光合作用,行植物型营养。在黑暗的环境中则叶绿素消失,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来摄取营养。当回到阳光下又能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结合已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眼虫不同于蓝细菌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绿眼虫在刚被发现时,植物学家认为它是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动物学家认为它是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绿眼虫的叶绿体含有3层膜,最外面的膜成分与绿藻细胞膜相似,里面两层膜成分和绿藻的叶绿体膜成分相似,由此推测其叶绿体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
(4)绿眼虫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①.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 无细胞壁,有鞭毛能运动
(3)由绿眼虫经胞吞单细胞绿藻进入,形成了与绿眼虫共生的叶绿体
(4)在光下能光合作用行植物型营养,在黑暗时能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来摄取营养,食物获取途径多样
【解析】
【分析】眼虫是一类单细胞生物,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它可以 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利用来进行 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绿眼虫为真核生物,与蓝细菌这种原核生物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绿眼虫由于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植物。同时绿眼虫没有细胞壁,含有鞭毛能运动,因此又可被认为是动物。
【小问3详解】
绿眼虫内的叶绿体不管是最外面的膜还是里面的两层膜都与绿藻的膜相似,由此可推测绿藻被绿眼虫摄取后,绿藻细胞形成了与绿眼虫共生的叶绿体。
【小问4详解】
绿眼虫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植物性营养,在黑暗下能依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来摄取营养,因此绿眼虫食物获取途径多样,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
20. AQP1是人的红细胞膜上的一种主要蛋白,它可以使红细胞快速膨胀和收缩以适应细胞间渗透压的变化。AQP1对水的通透性受氯化汞的可逆性抑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研究细胞膜成分时,首先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通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
(2)若鉴定AQP1蛋白时,发现实验室只有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应如何处理才能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AQP1蛋白运输水时,水分子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AQP1结合,通道蛋白只允许_____________的物质通过。
(4)脑肿瘤细胞膜上的AQP1数量比正常人明显增多,细胞膜上AQP1增加与细胞中_____________膜性细胞器有关。根据题中信息,提出一种治疗脑肿瘤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②.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进行相应倍数的稀释即可
(3) ①. 不需要 ②. 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
(4) 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使用一定浓度的氯化汞溶液
【解析】
【分析】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约占)50%和蛋白质(约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占2%~10%)。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小问1详解】
细胞中,细胞膜和细胞器以及细胞核均具有膜,故为了制备较为纯净的细胞膜,需要排除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干扰,选用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小问2详解】
检测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A液与斐林试剂的甲液浓度与成分相同,双缩脲试剂的B液浓度比斐林试剂的甲液浓度低,故只需要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进行相应倍数的稀释即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小问3详解】
AQP1蛋白为通道蛋白,当AQP1蛋白运输水时,水分子不需要)与AQP1结合,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物质通过。
【小问4详解】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其中具膜的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结合题干“AQP1对水的通透性受氯化汞的可逆性抑制”,而脑肿瘤细胞膜上的AQP1数量比正常人明显增多可知,使用一定浓度的氯化汞可用于治疗脑肿瘤。
21. 早期科学家发现酶的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如蔗糖酶。近年来某科研团队用化学方法合成一个由29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脱氧核酶10-23,其催化中心有15个核苷酸,催化中心的两侧各连有7个核苷酸的结合臂,用于结合底物RNA并进行切割。脱氧核酶在识别靶位点进行切割时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这在基因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脱氧核酶能够使磷酸二酯键断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脱氧核酶10-23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脱氧核酶能够特异识别底物RNA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酶的活性同时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蔗糖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并切割特定位点,使其发生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2) ①. DNA#脱氧核糖核酸 ②. 脱氧核酶是由29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3)催化中心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结合臂,与底物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4) ①. 准备不同pH梯度的蔗糖溶液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蔗糖酶反应相同时间,最后加入斐林试剂,观察并记录每组砖红色沉淀的含量 ②. pH从低到高,砖红色沉淀从少到多再到少
【解析】
【分析】DNA的中文名为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还原糖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情况呈现砖红色沉淀。
【小问1详解】
脱氧核酶能切割磷酸二酯键,是因为相应序列与底物碱基互补配对,有识别和切割脱特定位点的能力。
【小问2详解】
由题干“合成一个由29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脱氧核酶10-23”可知,脱氧核酶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苷酸序列,是一个单链DNA片段。
【小问3详解】
结合题干“其催化中心有15个核苷酸,催化中心的两侧各连有7个核苷酸的结合臂,用于结合底物RNA并进行切割”可知,具有催化切割RNA活性的脱氧核酶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底物并催化其在特定位点发生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小问4详解】
实验探究的是蔗糖酶活性随pH值的变化情况,自变量为pH,因变量可以设置为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产生的砖红色沉淀的多少,蔗糖为典型的非还原糖,被蔗糖酶分解成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若不被蔗糖酶分解,则无砖红色沉淀,分解越多,砖红色沉淀越多,所以预期结果为pH从低到高,砖红色沉淀从少到多再到少,即酶活性从低到高再到低。
22. 某科学研究团队为研究低盐胁迫处理对海水稻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4个海水稻品系(HH11、R15A14、Pkkali、IR29)为材料,设计低盐(2.5 g/kg NaCl)胁迫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低盐浓度对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游离脯氨酸(Pr)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叶绿素含量单位: 光合速率单位: Pr含量单位: MDA含量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表可知,在低盐胁迫下,某些品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再通过测定色素对光的__________间接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2)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而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含量会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当土壤溶液浓度较高时,植物体内的脯氨酸(Pr)含量升高,从而减少低盐胁迫对水分吸收的影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胁迫下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而MDA是膜脂的过氧化产物,MDA可能通过破坏__________结构来影响__________,使ATP和NADPH生成量减少,从而影响海水稻的光合作用。
【答案】(1) ①. 无水乙醇 ②. 吸收量
(2)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增加了细胞内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渗透吸水
(3) ①. 增加 ②. 类囊体薄膜 ③. 光反应
【解析】
【分析】题干分析,该实验研究的是低盐胁迫处理对海水稻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海水稻品系和是否低盐胁迫,因变量是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游离脯氨酸(Pr)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叶绿素易溶于无水乙醇,因此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可通过测定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小问2详解】
当土壤溶液浓度较高时,植物体内的脯氨酸(Pr)含量升高,增加了细胞内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渗透吸水,从而减少低盐胁迫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小问3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低盐胁迫下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加。MDA是膜脂的过氧化产物,MDA可能通过破坏类囊体薄膜结构来影响光反应,使ATP和NADPH生成量减少,从而影响海水稻的光合作用。
23.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电子在第三阶段通过如图膜上的复合物I、II、III和IV,最后传递给O2与H+生成水,H+通过ATP合成酶的同时生成大量的ATP。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些在初春和深秋开花的植物,在开花时花的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环境温度,这称为“开花生热现象”,原因是其膜上存在AOX和UCP两种蛋白质,UQ中电子不通过复合体III和IV,而是直接通过AOX传递给氧气生成水,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UCP可以将H+通过膜从一侧进入另一侧,从而降低膜两侧的H+电化学势梯度,使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从而减少寒冷对植物花的伤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膜结构是__________,图中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膜到达__________(填场所名称)。
(2)图中H+经ATP合成酶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复合物I、III和IV的功能是__________。
(3)由图中信息推断,在开花生热发生时,消耗同样多的糖类,则消耗的氧气量将__________,该膜上生成的ATP量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线粒体内外膜间隙
(2) ①. 协助扩散 ②. 传递电子和运输H+
(3) ①. 不变
②. 减少 ③. 消耗等量的糖类通过不同途径传递给氧气的电子数相等生成等量的水,故耗氧量相等,而AOX和UCP途径减少H+的电化学势能,减少ATP的生成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UQ(泛醌,脂溶性化合物)、蛋白复合体(Ⅰ、Ⅲ、Ⅳ)可以传递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电子,同时又将H+运输到膜间隙,使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H+通过ATP合成酶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基质,并驱动ATP生成;H+可以通过UCP蛋白由膜间隙跨膜运输到线粒体基质。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膜结构能消耗氧气生成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能消耗氧气产生水,因此图中所示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膜到达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从而建立膜两侧H+浓度差。
【小问2详解】
图中H+经ATP合成酶运输方式是为协助扩散,这过程中H+的电化学势能推动了ATP的合成。复合物I、III和IV既能传递电子,又能运输H+。
【小问3详解】供能物质 质量百分比 运动强度
低
中
高
肌糖原
5%
36%
58%
血糖
14%
15%
16%
脂肪酸
72%
29%
19%
骨骼肌的脂肪
9%
20%
7%
溶液种类
氯化铵溶液
醋酸铵溶液
甘油溶液
乙醇溶液
蒸馏水
溶液变色时间
9.7
7.6
7.2
2.1
1
HH11品质
R15A14品系
Pkkali品系
IR29品系
0 g/kg
2.5g/kg
0 g/kg
2.5g/kg
0 g/kg
2.5g/kg
0 g/kg
2.5g/kg
叶绿素含量
6.3
3.0
6.0
2.9
5.0
2.9
5.9
4.8
光合速率
17.0
14.8
16.0
13.3
18.0
17.2
15.4
13.1
Pr含量
8.2
420.0
9.1
95.3
7.1
50.0
3.1
25.2
MDA含量
4.1
38.3
5.1
38.2
7.0
25.1
8.2
12.0
2024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百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百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g/mL葡萄糖溶液,B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生物答案和解析pdf、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生物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