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满分 35分)
一、选择题(1分1题,共35分)
1. 下列对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都离不开含氮化合物的参与
B. 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都有水的参与
D. 淀粉、脂肪、蛋白质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纤维素、糖原都属于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能源物质而是结构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和固醇中的胆固醇参与细胞膜的形成。
【详解】A、淀粉、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都需要酶的参与,酶都有氮元素,A正确;
B、淀粉是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错误;
C、淀粉、脂肪、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属于水解反应,都有水参与,C正确;
D、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B。
2.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后将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其中
B. 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
D. 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
【答案】D
【解析】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3、可溶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可溶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
【详解】A、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为维持细胞形态,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后将刮下的口 腔上皮细胞涂抹其中,A错误;
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中的作用除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外,还具有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加速DNA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还原糖,但还原糖有很多种,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D、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水的作用都是提供低渗溶液,使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D正确。
故选D。
3. 高等植物细胞中物质运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条件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不产生影响
B. 根尖成熟区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微量元素 Mg2+
C.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不影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D. 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比如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磷脂)都属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比如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因此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错误;
B、根尖成熟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大量元素Mg2+,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被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加入蛋白质变性剂影响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活性,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的主动运输,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的也会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D正确。
故选D。
4.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研究还发现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B. 糖蛋白S与受体ACE2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受体ACE2在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
D. 与不抽烟的人群相比,抽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了。
【详解】A、据题意可知,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而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其结构为流动镶嵌模型。因此说明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也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也符合流动镶嵌模型,A正确;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指发出信息和接收信息的都是细胞,糖蛋白S是位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糖蛋白S与受体ACE2结合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据题意可知,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因此受体ACE2 起识别作用,不是充当载体的作用,C错误;
D、据题意可知,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进而使得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数量增多,而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新冠病毒侵入细胞的基础,因此与不抽烟的人群相比,抽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高,D错误。
故选A。
5. 酶和 ATP 在细胞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而 ATP 则为细胞代谢供能
B. 酶的合成只发生在核糖体,而 ATP 的合成只发生在线粒体
C. 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而 ATP 合成与水解也需要酶催化
D. 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而 ATP 在细胞外也可水解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ATP是生物细胞中最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从而使生命活动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是激素,A错误;
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酶的合成在核糖体和细胞核(主要), ATP 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
C、酶的合成属于翻译或者转录过程,需要 ATP 供能,而 ATP 合成与水解也需要酶(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催化,C正确;
D、 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6. 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两张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和硝酸钾溶液中(实验中细胞始终处于活性状态),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两条曲线还可表示细胞液泡直径的变化趋势
B.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C. 4min 以前,处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更大
D. 10min 时处于硝酸钾溶液中的细胞液渗透压与实验初始时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蔗糖溶液中曲线表示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硝酸钾溶液中曲线表示细胞先失水量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详解】A、图示曲线是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失水量越多,则液泡体积越小,故液泡直径不能用图示曲线表示,A错误;
B、放入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但后期随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吸水能力不再增加,B错误;
C、据图可知,蔗糖溶液中失水量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细胞失水速率更大,C正确;
D、10min 时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大量进入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应大于实验初始时渗透压,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真核生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原核生物细胞都无细胞核
C. 真核生物细胞一般都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其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D.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细胞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所以也无生物膜系统,真核生物则有,但原核生物中的部分好氧菌还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因为其体内具有有氧呼吸的酶;不论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属于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只进行二分裂;以RNA为遗传物质的只有RNA病毒,其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包括原核生物)。
【详解】A、原核细胞如蓝藻、醋酸菌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有些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B错误;
C、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C正确;
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B. 对蝌蚪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C. 细胞膜的出现有利于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 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中心体存在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内,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外与细胞内环境分开;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详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
B、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因此对蝌蚪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B正确;
C、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有利于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正确;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9. 现有两个临时装片,材料分别取自菜青虫和卷心菜,在显微镜下对这两个装片进行观察。下列观察结果和对应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B. 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C. 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纤维素,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D. 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菜青虫和卷心菜均属于真核生物,菜青虫为动物,含有中心体,没有叶绿体和细胞壁;卷心菜为高等植物,含有叶绿体(主要是叶肉细胞)、细胞壁,没有中心体。
【详解】A、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A正确;
B、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还是卷心菜,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纤维素,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C正确;
D、中心体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结束时,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B. 可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发菜的叶绿体进行形态观察
C. 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亮-暗-亮的三层结构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视野内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3、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圆柱状或杆状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后,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A错误;
B、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C错误;
D、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视野内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正确。
故选D。
11. 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泡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B. ①、②、⑤表示自由扩散,④表示协助扩散
C. 该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 由上图推测,参与过程③的载体蛋白也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实现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详解】A、血液流经肺泡时,会从肺泡处获得О2,将CO2排入肺泡,以实现气体交换,因此气体A和B分别是O2和CO2,A错误;
B、据图分析,①.②是自由扩散、④、⑤是协助扩散,B错误;
C、该细胞是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C错误;
D、由图可知,参与过程③的载体蛋白可使ATP水解,推测也具有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D。
12. 某同学完成了四个实验:①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并用高倍镜观察,发现细胞形态差异很大;②将红色康乃馨花瓣浸泡在盐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③将一批菜豆种子置于某种培养液中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失绿呈现黄色;④在稀释豆浆液中加入蛋白酶,稍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以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说明洋葱根尖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
B. 实验②溶液变红是因为盐酸破坏了细胞壁
C. 实验③的培养液中缺少了某种必需的元素
D. 实验④说明豆浆中的蛋白质没有完全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当生物膜受到强酸、强碱或高温时,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变成全透性。由于红色三角梅花瓣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将红色三角梅花瓣浸泡在盐酸溶液中,红色三角梅花瓣的细胞膜和液泡膜选择透过性功能失去,变成全透性,花青素进入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详解】A、洋葱根尖存在分生区、成熟区、生长区和根冠,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
B、细胞壁本身就是一种全透性的结构,用盐酸浸泡后的细胞已经死亡,盐酸破坏了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
C、遮光培养后变黄是因为缺乏光照无法合成叶绿素,而不是缺少了某种必需的元素,C错误;
D、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遇蛋白质紫色,豆浆中蛋白质即使完全分解,溶液中因为加入蛋白酶依然呈紫色。故不能确定呈紫色是因为豆浆中的本身蛋白质没有完全分解,D错误。
故选A。
13. 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只能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B. 细胞中呼吸氧化酶的合成标志着细胞已发生分化
C. 细胞中自由基减少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
D. 癌变或凋亡时细胞中mRNA的种类将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增加体细胞数量,通过减数分裂增加生殖细胞的数量,A错误;
B、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存在呼吸氧化酶,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B错误;
C、细胞中自由基增多会破坏细胞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种分子,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C错误;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mRNA的种类和数量也会改变;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也有特殊基因的表达,因此癌变或凋亡时细胞中mRNA的种类将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 利用台盼蓝染色剂判断细胞的死活时,活细胞会被染液染成蓝色
C. 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会吸水膨胀
D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情况下,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动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细胞内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差异,导致细胞吸水或失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水分子自由可进出细胞,因此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双向的,A错误;
B、台盼蓝染色剂不是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可被台盼蓝染色成蓝色,B错误;
C、当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水分子进入细胞内数量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表现为细胞会吸水膨胀,C正确;
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渗透压与水柱对水分子的压力相等,表现为水分子进出半透膜数量相等,此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15. 图中A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B为0.1g/mL的蔗糖溶液,起始时两侧液面高度一致。下列有关液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故液面一直保持不变
B. 若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透过,则平衡时液面B高于A
C. 若葡萄糖和蔗糖均能透过半透膜,则平衡时液面B低于A
D. 若葡萄糖和蔗糖均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平衡时两侧液面持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两侧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由于蔗糖糖是二糖,分子量大于葡萄糖,故葡萄糖一侧(A)物质的量浓度大于蔗糖一侧(B)。
【详解】A、由题意可知,A侧物质的量浓度大于B侧,水分由B往A扩散,A错误;
B、若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透过,导致B侧吸收水分,液面B高于A,B正确;
C、若葡萄糖和蔗糖均能透过半透膜,则平衡时液面B等于A,C错误;
D、若葡萄糖和蔗糖均不能透过半透膜,则由于A侧物质的量浓度大于B侧,平衡时A侧高于B侧,D错误。
故选B。
16. 质壁分离和复原是植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 将处于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原生质层都能恢复原状
C. 质壁分离的原因之-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 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层半透膜,A正确;
B、若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过度失水死亡时,处于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原生质层不恢复原状,B错误;
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故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
D、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是由于环境中渗透压高,细胞大量失水,与质壁分离有关,D正确。
故选B。
17.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脂双层的原理制成,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如图。其中的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可使膜的通透性降低,对于维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尾部和疏水的头部
B. 甲处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
C. 脂质体外层的抗体有助于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或器官
D. 脂质体中加入胆固醇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减少药物渗漏
【答案】A
【解析】
【分析】磷脂分子含有疏水的尾部和亲水头部,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可以在水面排列成单层磷脂分子层。
【详解】A、构成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错误;
B、甲处为磷脂分子亲水头部围成的空间,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为磷脂分子疏水尾部围成的空间,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B正确;
C、脂质体外层的抗体,能够与靶细胞、靶器官上的结构特异性结合,有助于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或器官,C正确;
D、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可使膜的通透性降低,脂质体中加入胆固醇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减少药物渗漏,D正确。
故选A。
18. 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它们都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所消耗的能量可以来自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
B. 生物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信息分子都必须穿过细胞膜
C. 核膜、叶绿体膜等都含蛋白质,其形成过程均需核糖体
D. 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能附着有更多分解丙酮酸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系统,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而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还可以用于叶绿体内大分子的合成,不会运出叶绿体供能,A错误;
B、信息分子的受体可以在细胞膜上(如大多数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也可以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在胞内),因此生物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信息分子不一定都必须穿过细胞膜,B错误;
C、生物膜(如核膜、叶绿体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分解丙酮酸的酶在线粒体基质中,不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故选C。
19. 如图表示细胞膜运输物质的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情况
B. 图中P点之前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
C. 根细胞吸收Mg2+速率随O2浓度变化也能用图中曲线表示
D. 图中P点之后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分析该图可知,P点之前,随物质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加快,P点之后,物质浓度不再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因此考虑此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或能量的供应。因此该图可表示物质的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
【详解】A、据图所知,P点之后,物质浓度不再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因此考虑此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或能量的供应。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的方式,只受膜内外物质浓度差的影响,不受转运蛋白或能量的影响,A错误;
B、图中P点之前,物质浓度增加,运输速率也增加,说明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膜内外的浓度差,而不是载体数量,B错误;
C、根细胞吸收Mg2+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能量的产生与O2浓度有关,但当氧气浓度等于0时,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供能,运输速率不为0,因此根细胞吸收Mg2+速率随O2浓度变化不能用图中曲线表示,C错误;
D、图中P点之后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也可能是能量,D正确。
故选D。
20. 理论上来说,正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与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信息
B. 一粒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
C. 一般来说,植物体内分化程度越高的体细胞,其全能性越低
D. 花药在体外被诱导成完整的单倍体植株不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细胞中含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正常的植物体细胞经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相同的细胞,这些相同的细胞再经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仍含有与受精卵相同的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正常的植物生殖细胞经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仍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植物细胞即使分化后仍具全能性,A正确;
B、玉米种子中含有胚,种子发育成植株是胚发育成个体的过程,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植物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越难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植物花药在体外被诱导成为完整的单倍体植株,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的是生殖细胞的全能性而不是体细胞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21. 下图是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通过方式e运出细胞
B. 水分子可以通过b、c两种方式进入细胞
C. 图中 a、e属于主动运输,c、d属于协助扩散
D. 根据糖蛋白分布可判断出,上侧是膜外侧
【答案】A
【解析】
【分析】1、各种物质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能量, 不需转运蛋白,例如: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转运蛋白, 不需能量,例如: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例如: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题图分析:据图分析,a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b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是自由扩散;c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是协助扩散;d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是协助扩散;e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
【详解】A、e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出, A错误;
B、b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是自由扩散;c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是协助扩散;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进行跨膜运输,B正确;
C、图中a、e均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c、d均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糖侧链位于细胞膜外侧。图中上侧有糖侧链,因此可以判断出上侧是膜外侧,D正确。
故选A。
22. 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
B. 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C. [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D. 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据图分析,②过程为暗反应,不产生ATP,反而消耗ATP,A错误;
B、图过程①表示水的光解,晴天比阴天时旺盛,B正确;
C、[H]经⑤转移到水中,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O2参与,而不是需CO2参与,C错误;
D、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D错误。
故选B。
【点睛】
23. Ca2+泵、H+泵、Na+--- K+泵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的既具有ATP水解酶位点又能运输相应离子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泵既具有运输物质功能,也具有催化功能
B. H+泵既能运输H+,也能运输Na+、K+或Ca2+
C. 离子泵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可能发生相应改变
D. 离子通过相应离子泵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借助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既具有ATP水解酶位点又能运输相应离子,Ca2+泵既具有运输物质功能,也具有催化功能,A正确;
B、H+泵只能运输H+,不能运输其他三种离子,B错误;
C、离子泵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可能发生相应改变,C正确;
D、离子通过相应离子泵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2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衰老细胞中多数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速率下降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会出现变化
C. 细胞凋亡由遗传机制决定,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 紫外线会造成DNA损伤诱发细胞发生癌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与正常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代谢速率降低,因为衰老细胞中大多数酶活性降低,A正确;
B、同一个体中不同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不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稳定性变化,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能防止衰老、病变的细胞在生物体内积累,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紫外线会造成DNA损伤,甚至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B。
25.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学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用酸性重铬酸钾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拍摄的电镜下的照片是物理模型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以洋葱鳞片叶作材料,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学探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其他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生情况。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条件,包括是否加热,是否加入催化剂等,A错误;
B、酸性重铬酸钾可用于检测酒精的产生,不能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B错误;
C、电镜下拍摄的照片是原型本身,不是模型,C错误;
D、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以洋葱鳞片叶作材料,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三次,D正确。
故选D。
26. 已知每个细菌内的 ATP 含量基本相同,因此可利用下列所示原理来检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荧光素酶可为上述过程中 ATP 的水解反应提供活化能
B. 该实验中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转化为了光能
C. ATP 中的 A 表示腺苷,由 1 分子腺嘌呤和 1 分子核糖构成
D. 所测的荧光强度与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
【详解】A、荧光素酶不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而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A错误;
B、由题中所示原理可知,该反应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部分转化为了荧光的光能,B正确;
C、ATP中文名为三磷酸腺苷,其中A表示腺苷,由1 分子腺嘌呤和 1 分子核糖构成,C正确;
D、该原理就是根据荧光的强弱来判断ATP的多少,从而判断细菌数量,荧光越强,说明ATP含量越高,从而说明细菌数量越高,故荧光强度与细菌数量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A。
27.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C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 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 无氧呼吸不需要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 葡萄糖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产生的ATP以供细胞其他生命活动需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储藏蔬菜、水果时采取零上低温、一定湿度、 低氧等措施延长储藏时间,而种子采取零上低温、干燥、低氧等措施延长储存时间。
【详解】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有利于提高细胞呼吸速率,A正确;
B、种子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因此,农作物种子入库储藏时,应在低氧和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贮藏寿命会显著延长,B错误;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丙酮酸的还原,没有积累,C错误;
D、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而是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A。
28. 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缩纤维和慢缩纤维两种,快缩纤维负责剧烈运动如举重、短跑,易产生酸痛感觉;慢缩纤维负责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下推测正确的( )
A. 快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多,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乳酸和ATP供能
B. 慢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多,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ATP也少
C. 快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少,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同时产生大量乳酸
D. 慢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多,供能需要的ATP都来自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肌肉细胞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在氧气不足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产生少量能量。
【详解】A、快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少,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主要依靠无氧呼吸产生ATP供能,产生大量乳酸,A错误;
B、慢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多,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大量ATP,B错误;
C、快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少,主要依靠无氧呼吸产生ATP供能,产生大量乳酸,C正确;
D、慢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多,供能需要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D错误。
故选C。
29.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过程中[H]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产生
B.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C. 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D. 给作物施用有机肥,能促进微生物细胞呼吸,为植物提供 CO2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的[H]是光反应过程的产物,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H]产生,这两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有[H]、ATP和氧气,其中氧气作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原料,B正确;
C、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可避免厌氧型微生物在伤口处滋生,C错误;
D、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被微生物分解成CO2和无机盐,CO2和无机盐可被作物吸收利用,D正确。
故选C。
30. 细胞都要经历产生、生长、增殖、分化、衰老直至最后凋亡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只是受相对表面积逐渐减小的制约
B. 同一个体体内分化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mRNA种类相同
C. 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减慢与酶活性降低有关而与水分减少无关
D. 细胞分化和凋亡都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些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表达,但有些基因只在特定种类的细胞中表达,所以不同种类的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
【详解】A、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除了受相对表面积逐渐减小的制约,还受到细胞核控制范围等因素的限制,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种类的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
C、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减慢与水分减少也有关,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其中自由水减少,细胞代谢缓慢,C错误;
D、细胞分化和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D。
31. 酶A、酶B与酶C是分别从三种生物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ATP浓度相对值增大,三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均增大
B. 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三种酶所需要的最低ATP浓度相同
C. 酶A通过降低ATP水解所需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
D. 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三种酶中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测量酶A、酶B与酶C三种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及ATP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
【详解】A、当ATP浓度相对值在0到50时,随ATP浓度相对值增大,三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均增大;当ATP浓度相对值大于50时,随着随ATP浓度相对值增大,三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均不变,A错误;
B、据图可知,酶A、酶B和酶C的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1200、800和400,各曲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三种酶需要的ATP浓度分别是10、10和10,三者相同,B正确;
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故酶A通过降低ATP水解所需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酶B和酶C的所需要的ATP浓度依次增加,即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D正确。
故选A。
32. 夏季晴朗的一天,研究人员测定了某植物树冠顶层、中层和底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曲线b和c分别代表顶层叶片和下层叶片
B. 曲线a在14:00至16:00时间段内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强度的增加
C. 适当修剪过密的枝叶能够提高中、底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D. 一天中曲线c代表的叶片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的时刻是16:00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的光照强度和不同位置的叶片,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图示表明,顶层叶片受到的光照最强,净光合速率最大,底层叶片受到的光照强度最低,净光合速率最小。
【详解】A、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可知,顶层叶片受到的光照最强,净光合速率最大,故代表顶层叶片的是曲线a,A错误;
B、顶层叶片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14:00至16:00时间段内,温度逐渐降低,叶片气孔逐渐开放,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大,暗反应速率增大,光合速率增大,故曲线a上升,B错误;
C、适当修剪过密的枝叶,能够提高中、底层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提高其净光合速率,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一天中第二次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故底层叶片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的时刻是18:00,D错误。
故选C。
【点睛】
33.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利于恶性增殖和转移
B. 神经细胞具有较多突起,可以增加细胞的表面积,不利于细胞的物质交换
C. 成熟的胰岛 B 细胞的核仁较大,保证形成足够的核糖体
D.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从细胞中排出,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腾出空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3、原核细胞也具有膜蛋白,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A、癌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有利于恶性增殖和转移,A正确;
B、神经细胞具有较多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物质交换,B错误;
C、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成熟的胰岛B细胞的核仁较大,保证形成足够的核糖体,C正确;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从细胞中排出,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腾出空间,这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34. 下图展示了生物体内与ATP有关的部分反应,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②⑥为ATP的水解,通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B. 叶肉细胞内③的速率大于④的速率时,植物体的干重不一定增加
C. 一片处于稳定状态的森林中,过程①同化的能量与过程⑥释放的能量基本相等
D. 过程③的产物为糖类,可在细胞内转化为氨基酸、脂肪等其它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过程②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④⑤表示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⑥表示ATP的水解,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详解】A、过程②⑥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
B、叶肉细胞内③的速率大于④的速率(即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叶肉细胞的细胞呼吸强度)时,则植物干重不一定增加,因为还有其他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还要通过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B正确;
C、一片处于稳定状态的森林中,过程①同化的能量除了过程⑥释放的能量外,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过程①同化的能量大于过程⑥释放的能量,C错误;
D、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其产物为糖类,可在细胞内转化为氨基酸、脂肪等其它有机物,D正确。
故选C。
35. 光合作用通过密切关联的两大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实现。对于改变反应条件而引起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值减小
B. 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增加
C. 突然将红光改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3/C5的值减小
D. 突然将绿光改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和[H]合成有机物。
【详解】A、突然中断CO2供应,使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加,A错误;
B、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减少,因此C3还原利用的ATP减少,导致ATP积累增多,而ADP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B正确;
C、由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这将使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导致C5减少,C3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3/C5比值增大,C错误;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加,而ADP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 5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5分)
36. 按照表中内容,围绕组成真核细胞的有机物来完成下表:
【答案】 ①. 葡萄糖 ②. 碳链 ③. 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④.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⑤.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⑥. 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R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
【解析】
【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详解】①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②大分子物质以碳链为骨架;
③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呈现紫色;
④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⑤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⑥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R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
37. 下图是某雄性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Ⅰ、图II是一同学画的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Ⅰ中乙细胞处于图II中___(填编号)阶段:图I中丙细胞处于图II中___(填编号)阶段。
(2)图II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曲线④~⑤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曲线___(填编号)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在曲线所示的___(填编号)阶段。
(3)该同学说他画的图Ⅰ中的甲细胞对应图II中③阶段的细胞,请指出图中错误之处___。(答出两处即可)
【答案】(1) ①. ⑤ ②. ①
(2)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后,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一分为二) ②.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③. 受精作用 ④. ②③④ ⑤. ①②⑤
(3)该动物为雄性,细胞质应为均等分裂,而图甲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图像为减Ⅱ后期,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图甲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该图像为减Ⅱ后期,应为4条染色体,而图甲中有8条染色体
【解析】
【分析】1、若甲细胞图像正确,甲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相互矛盾,故甲细胞有错误;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A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段表示受精作用,细胞中染色体数恢复至体细胞染色体数;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小问1详解】
图I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Ⅰ中⑤阶段。图I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I中①阶段。
【小问2详解】
图Ⅱ中,曲线①~②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后,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一分为二)。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曲线④~⑤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曲线②③④阶段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或者精细胞,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曲线①②⑤阶段的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尚未分裂。
【小问3详解】
图I进行减数分裂的甲细胞的错误之处有:该动物为雄性,细胞质应为均等分裂,而图甲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图像为减Ⅱ后期,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图甲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该图像为减Ⅱ后期,应为4条染色体,而图甲中有8条染色体。
38.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根系细胞利用膜上NRT1.1(硝酸盐载体蛋白)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之间切换以完成氮素的吸收,从而保证植物体对氮素的需求。下图表示硝态氮的转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收氮肥可用来合成___写出两类)等大分子有机物。
(2)图示中,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判断的依据是___。
(3)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转运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的功能特性。
(4)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___。
(5)改变细胞质的pH___(“会”、“不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理由是___。
【答案】(1)蛋白质、核酸
(2) ①. 主动运输 ②. 硝态氮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H+的电化学势能)
(3)选择透过性 (4)降低
(5) ①. 会 ②. 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H+的转运,使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硝态氮的运输)
【解析】
【分析】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协助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2、选择透过性:指膜只能让一些物质通过,不能让其他物质通过的性质。
3、题图分析:由图可知,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同时它又能催化ATP水解为转运H+提供能量。NRT1.1是硝酸盐载体蛋白,同时也可以顺浓度转运H+。
【小问1详解】
植物吸收氮肥可用来合成含N元素的大分子,如蛋白质、DNA、RNA等。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且需要消耗H+的电化学势能,所以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小问3详解】
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转运蛋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
【小问4详解】
细胞膜上的H+-ATP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则细胞内的H+减少,细胞外的H+增多,导致细胞外的pH降低。
【小问5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H+的转运,使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硝态氮的运输,故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
39. 杠柳是一种很好的固沙植物。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下杠柳的光合特性(其它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其部分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1)分布在叶绿体___上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分别是___。
(2)将杠柳的绿色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发现色素带较浅,可能的不当操作是___。
(3)若对重度干旱组进行光照12h黑暗12h交替处理,杠柳能否生长?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
(4)与对照组相比,中度干旱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将水分解为O2和 [H];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促进ATP 的合成
(2)无水乙醇加入过多
(3) ①. 能 ②. 光照12小时产生有机物的量大于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4)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减弱,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幅度
【解析】
【分析】题表分析:由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干旱程度。因变量有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气孔导度相对值及胞间CO2浓度。与对照组比,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到中度干旱,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减弱,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且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幅度,所以净光合速率也下降。与对照组比,重度干旱组细胞呼吸较低,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较高,说明此时不是CO2浓度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而是干旱影响了叶绿体结构,影响了光合作用光反应,进而使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够吸收利用光能;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部分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色素溶于无水乙醇,可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提取色素,研磨过程中需要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若发现提取液色素浓度较低,原因可能是无水乙醇加入量过多、加入的叶片少、没加入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等。
【小问3详解】
若对重度干旱组进行光照12h、黑暗l2h交替处理杠柳能生长,光照12h积累的有机物为1.27µml·m-2·s-212h,而黑暗l2h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为0.95µml·m-2·s-212h。由此可知,光照12h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大于黑暗12h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即光照12小时产生有机物的量大于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重度干旱组进行光照12h黑暗12h交替处理,杠柳能生长。
【小问4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中度干旱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减弱,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幅度。
40. 海洋藻类上常附着有多种微生物,其中部分在生物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部分会产生某些毒素污染环境或毒害动物,人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大量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操作,正确的是图_________,其正确操作过程中,划线工具至少要灼烧_________次。
(2)长期保存菌种时,应将培养的菌液与___________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保存,丢弃已经接种过微生物的培养基前,往往需要先行灭菌,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组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数据(统计时间内微生物总数在增长过程中),得到以下结果:
计数时最好取72小时记录的菌落数作为实验结果,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4)发酵工程常常需要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固定,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法。某真菌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答案】 ①. B ②. 5 ③. 甘油 ④. 污染环境或者对其他生物产生毒害 ⑤. ①培养时间不足,遗漏菌落数目; ⑥. ②培养时间过长,两个或多个菌落连成一个菌落(两空位置可以互换) ⑦. 包埋 ⑧. 萃取法
【解析】
【分析】1、平板划线的操作要点: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直到烧红;在火焰旁将接种环冷却后,并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的棉塞,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将已冷却的接种环深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左手将培养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3至5条平行线,盖上培养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详解】(1)由分析可知:若要将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操作,图B是正确的,其正确操作过程中,由图中的划线区域共四个,取菌种前以及每次划线前和最后划线完毕都有灼烧,故划线工具至少要灼烧5次。
(2)菌种长期保存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故应将培养的菌液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保存,为了避免污染环境或者对其他生物产生毒害,丢弃已经接种过微生物的培养基前,往往需要先行灭菌。
(3)为避免因为①培养时间不足,遗漏菌落数目,或培养时间过长,两②个或多个菌落连成一个菌落,影响计数的结果,故最好取72小时记录的菌落数作为实验结果。
(4)对于细胞经常用包埋法进行固定,故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固定,最常用方法是包埋法。对于不易挥发的某真菌产生的油脂,可选用萃取法从菌体中提取。有机大分子
多糖
蛋白质
核酸
基本单位
_____
氨基酸
核苷酸
骨架
______________
鉴定原理
淀粉遇碘液变蓝
______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多样性
基本单位间的排列
结构不同
__________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功能举例
纤维素参与构成植
物细胞的细胞壁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和免疫功能
___________
结合形成
复合物
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处理
净光合速率µml·m-2·s-2
细胞呼吸速率
µml·m-2·s-2
气孔导度相对值
胞间CO2浓度
µml·ml-1
对照组
12.76
1.64
100
258
轻度干旱组
10.04
1.57
47
225
中度干旱组
7.00
1.28
39
212
重度干旱组
1.27
0.95
11
310
培养时间(小时)
24
48
72
96
A组菌落均值(个)
18
25
36
32
B组菌落均值(个)
20
28
38
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