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庇护(pì) 澄澈(chéng) 掺和(hu) 人声鼎沸(dǐng)
B.称职(chèn) 滑稽(jī) 羞怯(qiè) 畏罪潜逃(qiǎn)
C.晕眩(xuàn) 虐待(nuè) 鄙薄(bó) 拈轻怕重(niān)
D.禁锢(jìn) 惩戒(chéng) 蜷伏(quán) 参差不齐(cēn)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蓬勃 安详 神采奕奕 随声附合
B.帐篷 纯粹 刨根问底 麻木不仁
C.徘徊 决别 恍然大悟 混为一谈
D.炫耀 惊讶 怪诞不经 惊慌失挫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
B.小军与小刚的棋技大相径庭,也可以说半斤八两。
C.我伸出左脚小心翼翼地去探那块岩石,感觉踩到了它。
D.他总是担心同伴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到,真是杞人忧天。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_。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⑤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
A.⑤①②④③B.①②④③⑤C.⑤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⑤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比如《穿井得一人》。
B.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贬义、中性,比如“精益求精”就是一个褒义词。
C.袁珂的《女娲造人》是一篇新编神话故事,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我国古代有关记述改写的,文章充满丰富的想象。
D.“无棣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始于夏商,盛于唐代,被誉为‘华夏枣都’。”这句话中“栽培”是动词,属于动词的还有“想念”“佩服”“漂亮”“愿意”等。
6.默写。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中有强烈的个人情怀:杜甫暮春重逢故人,顿生“(1) ,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感叹;李益在月光如霜之夜,吟出“(2) ,一夜征人尽望乡”绵绵不绝的乡愁。
诗歌中有浓烈的故乡亲友之思:“(3)夕阳西下, ”是马致远羁旅游子内心的孤寂愁苦:“我寄愁心与明月,(4) ”是李白对王昌龄的牵挂:“(5)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思念。
诗歌中有壮烈的人生志趣:少年谭嗣同而对壮阔的潼关山水,抒发出“(6) ,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少年意气;晚年的陆游“(7) , ”,不以衰老自弃,忧国忧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正如《论语》所言“(8) , ”,读诗品诗就应该有一颗乐学善思之心,学、思结合才能体会出别样的人生乐趣。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段后的问题。
①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何如?”A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②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地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地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
③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眼中垂泪道:“我弟子真是没缘!”三藏搀起道:“老院师有何话说?”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地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B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等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六回)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以上文段体现了孙悟空爱面子、争强好胜、做事不计后果的性格特点。
B.文段①中用了一连串动词,写出寺僧卖弄袈裟时,场面之宏大。
C.文段②中唐僧告诫悟空莫要与人斗富,会招来祸患。可见其为人有狭隘的一面,太过小气。
D.文段③中老和尚为了骗取唐僧的袈裟,开口闭口称小自己很多的唐僧为“老爷”“爷爷”,对三藏跪下,眼中垂泪,表现他虚情假意、贪婪至极。
8.选文结尾行者说:“但有疏虞(疏忽),尽是老孙管整。”结合整个十六回,行者有哪些疏忽,造成袈裟的失窃?(至少答出两点)
9.文学作品中的“笑”,展现了众生百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参考示例,对“笑”简要分析。
综合性学习
学习《诫子书》之后,班级将围绕“俭文化”出一期板报,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请你阅读板报小组整理的三份文字材料,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俭文化·家训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既是长辈们庇护教导家族后人的训诫,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其中劝诫子女、兄弟、家人尊奉节俭、清廉、薄葬等内容的“俭文化”,是家训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家训中具有蓬勃生命力和巨大感染力的内容。
古人认为“俭,立身之本也。”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俭”是求学与为人之本;其次,“俭”是培养君子品德的关键。三千多年来,先人以“俭”为美训示子孙,以“奢”为耻警戒后辈,使得传统美德中的“俭文化”,借助家训的形式绵延流传,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材料二:
材料三:
俭文化·发展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族,大到一个国家,我们要想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俭”。在当今社会,我们能否继承“俭文化”中的精髓,是关系到个人、家庭、国家未来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社会要汇聚合力,培养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于个人,要倡导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于家庭,从一箪一瓢做起,懂得珍惜;于商家,要倡导理性消费;于媒体,要积极宣传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10.对于材料二漫画中餐饮浪费的现象,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示:不可以用材料中的语句代替自己的看法。
11.请根据以上材料,拟写一则以“俭”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可以是名言警句(《诫子书》中的语句除外),也可以原创。字数不超过20字。
二、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梅
(宋)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骚人③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②降(xiáng),服输。③骚人:诗人。
12.请赏析“梅雪争春未肯降”的“争”字妙处。
13.你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感悟到了什么哲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4.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悲守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闻之于宋君
B.静以修身 投以骨
C.夫学须静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 思而不学则殆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17.【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①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②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③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18.【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千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9.第③段中我“吃惊”的原因是 。
20.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划线句。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21.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2.对选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第二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B.从文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心智偏弱的人。
C.选文第①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高原上的景色,“灰灰的雾”可以看出这里的原野大片荒凉。
D.选文第⑤段中的“奇迹”是指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鹅的尊严
包利民
(1)那年母亲养了三只母鹅,后加入的那一只,背是黑色的,我们叫它雁鹅。这只鹅很灵活,不安分。另外两只鹅经常欺负它,每当这时,雁鹅就奋起反抗,打得很激烈。
(2)雁鹅开始是被动打架,它并不畏惧。不过它也不挑衅那两个前辈,却爱挑鸡鸭下手,偶尔也对猪狗挑战一番。它战斗的时候,长长的脖子伸得很直,压得很低,几乎快贴着地面,就这样冲过去。我常想,这样一张扁长的嘴,还没有锋利的牙齿,怎么能打击到对手呢?
(3)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坐在北窗那儿看语文课本,院子里别的禽畜都在阴凉的地方眯着,只有雁鹅很精神,它溜溜达达,然后就溜达到了北窗下。我便想逗逗它,拿着一个平时玩儿的小水枪瞄准它的头,一通射击。它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打蒙了,愣怔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盯着我看,还作势要向我冲过来。可是在我密集的射击下,它最后还是撤退了。它好像很愤怒,只好去找那些在墙角蹲着睡觉的鸡出气,一时院子里被它搅得鸡飞狗跳。
(4)傍晚的时候,我出去找小伙伴玩儿,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身后有一阵响动。回头,雁鹅正大步跑过来,脖子压得很低,做出攻击的姿势。我没有躲闪,觉得它那嘴也没有什么威胁,更想看看它到底会怎么样。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咬在我腿上,咬紧了还晃着脑袋一拧。顿时,钻心的疼痛袭来,我大怒,飞起一脚,它灵活地一闪,叫着跑远了——它的叫声怎么听怎么像在笑!我一看小腿,被它连咬带拧地出现了一小块儿青紫。
(5)此后每次见到它,我都试图躲远点,互不侵犯。谁知这家伙不依不饶,见我必咬,每次见到它我都会飞快地跑走。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它的怒火才渐渐熄灭。
(6)______。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疲。有一次,父亲嫌它太吵,就追着打它。它一气之下,就再也不管闲事了。之后来多少人,它都视而不见。
(7)有一次母亲给鹅喂食,雁鹅不知去哪里闲逛了,没有赶上。它回来后,发现没有吃的,大声抗议,可是没人理它,它就回到窝里趴着。第二天早晨喂食的时候,它不出来,母亲也没注意。中午它依然不吃,母亲把它赶出来,它看了那些食物一眼,很不屑地走开了。晚上还是如此。母亲有些急了,不知它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把它赶出来,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并往食盆那里赶它,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真是一只倔强的鹅啊!
(8)雁鹅再一次不吃食的时候,已经快到冬天了。这次不是因为怄气,是因为真病了。母亲给它喂药,它死活不张嘴。后来把药拌在食物里,它只吃了一口,就走开了。以后就是只吃不拌药的食物。它吃得更少了,而且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好动,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那儿静静地卧着。后来家人看它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准备给它强行灌药。我把着它的头,它剧烈地挣扎;我松开手,它很轻蔑地看了一眼我们,然后头就垂了下去,带着长长的脖子,垂到地上。它就这样死了,无声无息。
(9)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
(选自《情感读本》2020年第12期,有删改)
23.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雁鹅的几件有趣的故事。
24.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第(2)段画线句子。
它战斗的时候,长长的脖子伸得很直,压得很低,几乎快贴着地面,就这样冲过去。
25.结合上下文内容,在第(6)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过渡句。
26.阅读文章,思考为什么第(9)段说“每当我在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
三、写作(共50分)
27.请以“那天,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内容充实具体;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详解】A.庇护(pì)——(bì);
B.畏罪潜逃(qiǎn)——(qián);
C.虐待(nuè)——(nüè);
故选D。
2.B
【详解】A.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C.决别——诀别;
D.惊慌失挫——惊慌失措;
故选B。
3.B
【详解】A.振奋人心:使人们振作奋发。此处形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人振奋,使用正确;
B.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此处与后文“半斤八两”矛盾,使用不当;
C.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此处形容我“探那块岩石”时谨慎小心的样子,使用正确;
D.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此处讽刺“他总是担心同伴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到”,使用正确;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
首先通读语段,先确定好首句,整个文段是有关描绘“泉鸣”的片段,根据“此时却”可知,开头先点出说明对象“泉鸣”,而且是白天的,故⑤句“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应放在第一句;
根据具体语境,按照所比喻的乐器的“本体”特点进行对应选择,而且声音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提琴”声音比较柔和,对应“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弹拨”乐器叮咚清脆,对应“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贝斯”轰响嘹亮,对应“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铜管”声音高亢,对应“飞瀑落下深潭”,后四空的排列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整段话空白横线应排列为:⑤②④①③;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漂亮”是形容词;
故选D。
6.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不知何处吹芦管 断肠人在天涯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 河流大野犹嫌束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断、涯、随、剪、窗、嫌、僵、卧、孤、哀、戍、罔、殆 ”等字的写法。
7.C 8.①行者与众僧斗富。②让老和尚把袈裟拿走。③众僧放火,行者没有马上追回袈裟。 9.①写出行者的自负 ②体现了衍太太的不怀好意 ③写出了阿长如愿以偿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有误,文段②中唐僧告诫悟空莫要与人斗富,会招来祸患,是为了表现唐僧做事谨慎,有警惕心,并不是为了表现其“为人有狭隘的一面,太过小气”;
故选C。
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从第①段中“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何如”,第②段“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可知,行者与众僧斗富,这是疏忽;从第③段“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等他拿了去看”可知,行者没有防范意识,这也是疏忽;从原文可知,众僧放火的时候,只是借避火罩护住了唐僧无伤,去那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头坐,着意保护那袈裟,并没有立刻追回袈裟,这也是疏忽。
9.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
B.行者的“笑”是自负的笑,他认为有自己在,袈裟被拿去没有任何危险,是万无一失的,这是他自高自大的表现;
C.衍太太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笑,她怂恿孩子们吃冰,说明她是一个喜欢使坏,自私自利的人;
D.阿长的“笑”是欢喜的笑,是“我”记得她的要求,向她道“恭喜”后的如愿以偿;
据此填空即可。
10.示例一:落实“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可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践行才是正途。
示例二:用多点菜表达盛情的思想必须改正,否则等待人们的必将是追悔莫及。
示例三:想想老一辈们忍饥挨饿受的那些苦,难道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不感到羞愧吗? 11.示例一: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示例二: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示例三: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示例四: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示例五: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示例六: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解析】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图中餐饮浪费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示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让我们一起积极加入“光盘行动”,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1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扣住活动的主题“俭”来拟写宣传标语,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俭以传家,共创美好未来。
1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梅、雪二者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1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解析】12.本题考查炼字赏析。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句意为: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争”意为“竞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后两句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这两句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4.(1)增长 (2)振奋精神 (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4)习惯,熟悉 15.D 16.(1)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2)一旦焦虑、急躁,(人的)心情就会不好,办事就不能妥善。 17. 遂成枯落 平心静气 躁(险躁/焦躁) 18.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1)句意: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精:振奋精神;
(3)句意: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4)句意:这就是一天天的习惯傲慢了。习:习惯,熟悉。
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B.连词,来/介词,把;
C.发语词,无实义/名词,人;
D.都译为“就”;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无以”:没有办法,不能;“明”:明确;“志”:志向。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焦躁”:焦虑、急躁。
17.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的四个字可提取“遂成枯落”作为答案。而乙文中,“弟总宜平心静气”一句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应该持有“平心静气”的态度。结合甲文“险躁则不能治性”和乙文“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可知,同时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的词语可提取“躁”字作为答案。
18.题干要求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要分析好乙文“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一句,意思是:若是皮袍呢褂随处都是,坐轿乘马,仆从前后跟随,习惯于过这种生活,便已经是日趋于奢侈了。这就告诉我们,“奢”是从日常小事开始的,所以要提醒自己,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注意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不能过度消费、盲目消费,要从日常小事培养自己节俭的习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不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华美的衣食才称为“奢”的,但使皮袍呢褂样样都有,车马仆从件件齐全而自己却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摆有权有势的架子,这样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之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一旦焦躁起来,就会心绪稍微欠佳,办事情不能妥善。弟弟应该总是平心静气。我与弟弟们应该以此为戒,这是我恳切的嘱咐。
19.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 20.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少年”的形象可推知,这句话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从侧面表现了牧羊人对环境的改变。 21.示例一: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示例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推动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示例三:运用对比,将昔日废墟与如今生机勃勃景象作对比,突出表现牧羊人为这个地区带来了巨大变化,体现出牧羊人的伟大,同时表现对牧羊人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22.D
【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联系文章第③段“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可知,“我”吃惊的原因是橡树已经长得很高。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句中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可知,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特点。少年富有生机与活力,以此喻树,表现了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这些富有生机的树都是牧羊人一棵棵亲手种下,小心呵护,表现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21.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理解。
划线句写“农舍”、“泉水”、“枫树林”、“薄荷”等景物,可知此句子为景物描写。
从结构上看,“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写出这里的巨大变化,承接第⑥段“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描写环境的优美宜人,又引出下文对人们的幸福生活的描写以及对牧羊人的赞美,故划线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从内容上看,“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可以看出,这里彻底由荒漠变为绿洲,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出作者对牧羊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的赞美和肯定。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由选文开头“我应征入伍”“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等内容可知,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
B.有误,根据选文第⑧段“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可知,牧羊人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并未体现其“心智偏弱”;
C.有误,根据第①段内容“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以及第③段“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可知,“灰灰的雾”应是牧羊人种的一万棵橡树,并不是荒凉的;
故选D。
23.(1)欺负鸡鸭、挑战猪狗 (2)被“戏弄”后对我进行报复 (3)看家护院比狗还积极 (4)生气绝食。 24.这个句子运用了“伸”“压”“贴”“冲”等动词,把雁鹅战斗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5.雁鹅不仅记仇好斗,雁鹅还很愿意管闲事。 26.因为这只雁鹅特别珍惜自己的尊严,面对伤害,不肯轻易改变自己的“底线”,这对于随波逐流的“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解析】2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第(2)段“有时挑鸡鸭下手,偶尔也对猪狗挑战一番”可概括为:欺负鸡鸭,挑战猪狗;
根据第(3)段“我便想逗逗它,拿着一个平时玩儿的小水枪,瞄准它的头一通射击”和(4)段中的“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咬在我腿上,咬紧了还晃着脑袋一拧”可概括:它因为“我”用水枪射击它而记仇,趁“我”不注意,就咬“我”对“我”进行报复;
根据第(6)段“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疲”可概括出:看家护院比狗还积极;
根据第(7)段“它回来后,发现没有吃的,大声抗议,可是没人理它,它就回到窝里趴着。……中午它依然不吃……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有些急了,把它赶出来,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并往食盆那里赶它,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可概括出:生气绝食。
2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第(2)段画线句子“它战斗的时候,长长的脖子伸得很直,压得很低,几乎快贴着地面,就这样冲过去”是细节描写,句中“伸”“压”“贴”“冲”等一系列动词,把雁鹅“挑鸡鸭下手,对猪狗挑战”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出雁鹅的活泼有趣,读起来趣味横生。
25.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本题要求补写过渡句。上文第(3)(4)(5)段“我便想逗逗它,拿着一个平时玩儿的小水枪,瞄准它的头一通射击”“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咬在我腿上,咬紧了还晃着脑袋一拧”“谁知这家伙不依不饶,见我必咬,每次见到它我都会飞快地跑走。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它的怒火才渐渐熄灭”,写雁鹅被戏弄后对“我”进行报复,可见雁鹅记仇又好斗;第(6)段“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疲。有一次,父亲嫌它太吵,就追着打它。它一气之下,就再也不管闲事了”,写雁鹅喜欢管闲事。两段都是写雁鹅,是递进关系,据此中间的过渡句拟写为:雁鹅不仅记仇好斗,雁鹅还很愿意管闲事。
26.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文章(9)段“每当我在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这句话中,“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表达了“我”对它的思念;雁鹅因为过于自尊,不让人强行灌药而死,“我”想起它,表现“我”对它的惋惜之情。联系第(8)段“这次不是因为怄气,是因为真病了。母亲给它喂药,它死活不张嘴。后来把药拌在食物里,它只吃了一口,就走开了。以后就是只吃不拌药的食物,但吃得更少了,而且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好动,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那儿静静地卧着。后来家人看它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准备给它强行灌药。我把着它的头,它剧烈地挣扎,很轻蔑地看了一眼我们,然后头就垂了下去,带着长长的脖子,垂到地上。它就这样死了,无声无息”分析,雁鹅性格倔强,极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哪怕病重,也不放弃尊严;作者在“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会想起那只雁鹅,想起它的性格,表达了对鹅维护自己尊严、倔强性格的欣赏,对生命的关爱;通过题目中“尊严”一词,可知作者写这只鹅的用意,反思做人要有尊严,不能随波逐流。
27.例文:
有意思的事
那天,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那是我回到姥姥家的第六天,一大早我就起床,匆匆忙忙洗漱完,我就冲到姥姥面前,因为我要去砍玉米。自从回到姥姥家每天都能吃到自家地里种的甜玉米,但是比起吃玉米我对砍玉米更感兴趣。昨天我软磨硬泡,终于让姥姥点头答应让我亲自动手砍玉米。姥姥说,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能到地里去,因为早晨露水大,会将衣服都打湿的。
吃完早饭,太阳高高挂起了,终于可以出发了。首先要做好防护工作,将花露水倒手上,涂满全身,包括鞋子都不能放过。进入玉米地,首先遭到了虫子大军的袭击,幸好有花露水组成的一道有效的防护罩。姥姥叫我辨识成熟了的玉米,玉米穗穗发黄了,就是熟了。找到一棵,姥姥给我示范了一遍,我跃跃欲试开始砍了。左手抓着玉米秆,右手用砍刀用力砍玉米秆底部,动作要快,准确。这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玉米秆上沾满了虫子,我感到很恶心,很害怕,手伸出去又缩回来,姥姥看见了告诉我害怕就别做了,可我太想亲自动手砍下玉米了,于是咬咬牙,但还是只轻轻地用指头尖夹住玉米秆,为了尽快完成这项工作,我飞快地挥动着砍刀。由于我太害怕,玉米秆抓得不紧,很多次才砍倒一棵。到第二棵时,我就不那么害怕了,动作也娴熟了很多,当然速度也就快多了。但还是出错了,不小心用砍刀碰了姥姥一下,我害怕极了,在姥姥鼓励的眼神下我又放心地工作。
抱着一大捆劳动成果,我和姥姥开心地回到家。我急切地等待着煮好的香喷喷的玉米。太棒了,玉米煮好了,我的手里立刻多了一个香喷喷的甜玉米,好烫!但是我却吃出了一股白奶油的味道。砍玉米真是一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吃着自己亲自动手砍的玉米,真幸福啊!
【详解】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
审题立意。要求围绕“有意思”来记事,难度不大。“有意思”可以理解为有趣,也可以理解为有意义,耐人寻味,这两种思路都可以。“那天”提示我们,应该写发生在过去的一件事,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材构思、如果从“有趣”的角度构思,我们可以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趣事,如旅游时奇特的见闻,与朋友做游戏时的乐事,家庭生活中充满欢笑的一件事,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如果从“有意义,耐人寻味”的角度构思,我们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使“我”瞬间成长的一件事,这样才能使主题更加深刻。如,可以写自己参加农业劳动的一次经历,通过切身体验领悟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或者写自己研学旅行的经历,通过近距离接触红色圣地,理解了革命前辈的牺牲与付出,从而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明白研学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当然,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选材,写课堂上发生的“有意思”的事,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
出处
选段
简析
《西游记》
A.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写出众僧的不屑
B.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等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
①
《朝花夕拾·琐记》
C.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②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D.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2,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其他试题必须用0,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默写,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其他试题必须用0, 默写,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8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