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八生物的变异和进化(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129222/0-1703677557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八生物的变异和进化(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129222/0-17036775575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八生物的变异和进化(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129222/0-17036775576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八生物的变异和进化(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八生物的变异和进化(附解析),共11页。
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2.[2023·浙江6月]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
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
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3.[2023·浙江6月]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2023·湖北卷]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A.52%B.27%
C.26%D.2%
5.[2023·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6.[2023·湖北卷]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位,如下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上“-”表示杂交信号),结果正确的是( )
7.[2023·海南卷]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8.[2023·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模拟]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B.从进化角度看,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C.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D.三倍体无子西瓜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往往不能产生种子
9.[2023·陕西安康中学模拟]利用生物的变异可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定向改变突变方向,提高突变频率,缩短育种年限
B.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产生后代,两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因为单倍体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可定向改变水稻的基因频率
10.[2023·内蒙古模拟]目前我国出台了鼓励三胎生育政策,下列关于我国预防疾病的生育政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遗传咨询,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三胎遗传病的产生,有利于优生优育
B.为避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与三胎生育相关的所有性别鉴定是不允许的
C.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多指是通过产前诊断能识别出的先天性遗传的家族性疾病
D.通过基因组测序可以识别染色体异常个体XXY中的X是来自母亲还是父亲
11.[2023·河北模拟]如图表示人类(2n=46)4号和10号染色体之间发生重接的过程。减数分裂时,4号、10号染色体分别与重接后的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联会的3条染色体分开并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其他染色体正常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号和10号染色体重接属于易位,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
B.减数分裂时,四分体中除可发生图示变异外,还可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C.残片丢失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少,但其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
D.该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羊水检查
12.[2023·江西宜春一中模拟]研究人员在研究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如图1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并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的分配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相比正常的减数分裂将形成更加多样的配子
B.常规减数分裂与“逆反”减数分裂在MⅡ过程都不发生基因重组
C.“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MⅠ
D.“逆反”减数分裂经MⅠ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13.[2023·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模拟]“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某种生存策略,少数突变个体无法侵入到这个群体。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体要么改变原有生存策略而选择绝大多数个体的生存策略,要么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化稳定策略有利于种群自身基因长期保存下去
B.突变个体的出现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少数突变个体的生存策略在竞争中获胜的机率很小
D.进化稳定策略可实现种群内个体的相互依存、共同进化
14.[2023·广东广州模拟]同一山地生长着两类鸭跖草,一类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上,一类生长在悬崖底下的树荫里(如图甲)。后来由于山体坡度缓和,它们相互杂交产生杂交种(如图乙)并迅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
B.环境骤变可加快生物进化的进程
C.基因重组是两类鸭跖草基因库差异的根本来源
D.图甲中两类鸭跖草的形态不同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15.[2023·广东肇庆模拟]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市考察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虾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更快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会增加野生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C.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D.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个体增加
[答题区]
16.[2023·广东汕头三模]某种家鸡(2n=78)是一种适宜散养的优良品种,体型匀称,肉蛋鲜美,营养价值高。该种家鸡的正常眼对豁眼是显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黄羽对白羽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该家鸡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该家鸡的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现有纯合正常眼雄鸡与纯合的豁眼雌鸡若干,豁眼雌鸡正常减数分裂时某个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若让纯合正常眼雄鸡与纯合的豁眼雌鸡杂交,子代出现一只豁眼雄鸡,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白羽正常眼雌鸡与纯合黄羽豁眼雄鸡作为亲本,采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模式,则F2中的白羽正常眼产蛋鸡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若F2的黄羽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e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写出F1黄羽正常眼测交产生子代雄鸡情况(要求:写出配子及基因型、表现型)。
17.[2023·天津一模]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如下系谱图,经研究发现该遗传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字母E/e、F/f表示,若出现伴X染色体遗传,相关基因用F/f表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这两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个体无E或F基因就表现患病,E和F基因皆不存在时胚胎致死。已知Ⅱ11为纯合子,Ⅲ13含有f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控制该遗传病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9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可能,她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Ⅲ13与Ⅲ14婚配,所生孩子中是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这也证明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若家族中有患有遗传病的亲属,在生育前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4)若某已婚女性经基因诊断发现自己的胎儿患有严重的遗传病,医生应建议她________________。
18.[2023·辽宁沈阳三模]自然状态下,二倍体小茧蜂(2n=20,无Y染色体)为雌蜂,单倍体小茧蜂为雄蜂,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仅一极出现纺锤体从而产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无染色体的“芽体”。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了二倍体雄蜂,小茧蜂的X染色体有三种类型(X1、X2、X3),含相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性,含不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不考虑其他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单倍体小茧蜂体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条染色体。单倍体小茧蜂可形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精子,形成过程中________(填“会”或“不会”) 发生基因重组。
(2)人工培育的二倍体雄蜂有________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为判断某二倍体雄蜂(甲) 的性染色体组成,研究人员将其与某雌蜂(X1X3 )交配得F1,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若F1中二倍体雄性与雌性的比例为1∶1,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个人工培育的群体,雄蜂组成为X1X1∶X2X2=1∶1,雌蜂组成为X1X2∶X2X3∶X1X3=1∶1∶1。该群体雌雄随机交配,所得F1中雄蜂与雌蜂的比例约为3∶1,由此可推知亲本雌蜂产生的卵细胞中进行受精的大约占________________,其余均直接发育成雄蜂。
19.[2023·湖南长沙模拟]果蝇作为典型的实验动物,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相对性状明显、染色体组成较简单、突变体种类多等优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引起这4种果蝇变异的原因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了图一所示变异红眼后代,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该变异是由母本还是父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基因型为XRXrY的个体会产生________种比例相等的卵子。
(3)
果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现有甲(黑体雌果蝇)、乙(残翅)、丙(白眼雄果蝇)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体,这3种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某小组让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强化演练八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1.答案:B
解析: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非转基因作物的存在不会对害虫生存产生压力,A不符合题意;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害虫大量死亡,抗性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因为能生存的大多数都具有抗性基因,B符合题意;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也会减少转基因作物的数量,减少对害虫的杀伤力,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会使一部分害虫体内的非抗性基因保留下来,不至于抗性基因越来越高,D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出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基因的总和,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则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C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
3.答案:B
解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B错误;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或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
4.答案:B
解析:分析电泳图,含A3基因的个体有2个A3A3,15个A1A3,35个A2A3,所以A3的基因频率是:(2×2+15+35)÷(100×2)×100%=27%,B正确。
5.答案:A
解析: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
6.答案:B
解析:果蝇体内存在两条Ⅱ号染色体,一条发生倒位,另一条没有发生倒位,发生倒位的染色体在间期进行DNA复制时,产生的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区段也是倒位区段,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探针识别的区段都位于着丝粒的两侧,而不发生倒位的另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探针识别的区段位于着丝粒一侧,B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三种类型的选择都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固定的,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稳定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低的个体,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B正确;定向选择是在一个方向上改变了种群某些表现性特征的频率曲线,使个体偏离平均值,C正确;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D正确。
8.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A正确;从进化角度看,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进而产生新的性状,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B正确;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往往不能产生种子,D正确。
9.答案:D
解析: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缩短育种年限,但突变的方向仍然是不定向的,A错误;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过程中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会有杂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致,C错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过程中因为有人工选择过程,故可定向改变水稻的基因频率,D正确。
10.答案:B
解析:遗传咨询通过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检查,了解家族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三胎遗传病的产生,有利于优生优育,A正确;若家庭中有伴性遗传病的个体,子代男女患病比例不同,如母亲为红绿色盲患者(XbXb),父亲正常(XBY),子代中男孩为XbY,一定患病,女孩为XBXb,表现正常,因此可以进行性别鉴定选择生女儿,即此种情况下,可进行性别鉴定;若单纯为了子女的性别而进行性别鉴定是不允许的,B错误;产前诊断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多指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识别,C正确;XXY的个体可以是正常的卵细胞(X)和异常的精子(XY)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两条X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也可以是由异常的卵细胞(XX)和正常的精子(Y)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两条X染色体均来自母亲,因此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将孩子的X染色体与父母的X染色体中的序列进行比较,D正确。
11.答案:B
解析:4号和10号染色体重接属于染色体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A正确;减数分裂时一个四分体中可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不会发生图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结构变异,B错误;4和10号染色体重接,残片丢失导致染色体由两条变为一条;片段减少的4号、10号染色体分别与重接后的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其含有正常的4号、10号染色体,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C正确;通过羊水抽取相应的细胞进行培养,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序列测定和分析等,妊娠期间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羊水检查,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细胞,D正确。
12.答案:B
解析:“逆反”减数分裂中,M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MⅡ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使得形成的配子多样性提高,A正确;常规减数分裂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在“逆反”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MⅠ,C正确;“逆反”减数分裂经MⅠ后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
13.答案:D
解析:“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某种生存策略,少数突变个体无法侵入到这个群体,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体要么改变原有生存策略而选择绝大多数个体的生存策略,要么在进化过程中消失,“进化稳定策略”有利于种群自身基因长期保存下去,A正确;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根据题意,突变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要么淘汰,要么融入到原种群中,故突变个体可能会使整个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少数突变个体很难适应环境,在竞争中存活机率很低,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进化稳定策略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不能称为共同进化,D错误。
14.答案:C
解析:两个鸭跖草亲本之间能进行传粉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A正确;图示过程发生在资源和条件相差较大的环境中,能迅速产生杂种乙,说明环境骤变可加快生物进化的进程,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两类鸭跖草基因库的差异是由突变和环境决定的,C错误;图甲中两类鸭跖草的形态不同是由于环境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正确。
15.答案:B
解析: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是为了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属于人工选择,A正确;由题意可知,人工种群大量逃逸到野外,不会增加野生种群的基因多样性,B错误;人工养殖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正确;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D正确。
16.答案:(1)40
(2)0、1或者2条 正常眼雄鸡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使ZB突变为Zb,与Zb的雌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为ZbZb的个体,表现为豁眼雄鸡(或含基因B的Z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3)1/16 1/3
(4)见解析图
解析:(1)家鸡(2n=78)为二倍体生物,ZW为异型同源染色体,所以测基因组序列至少要取n+1,即39+1=40条染色体进行测序。(2)据题意可知,该种家鸡的正常眼对豁眼是显性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纯合豁眼雌鸡基因型为ZbW,正常减数分裂时,卵原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含有1条W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含有0、1或者2条W染色体,因此豁眼雌鸡正常减数分裂时某个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目是0、1或者2条。让纯合正常眼雄鸡(ZBZB)与纯合的豁眼雌鸡(ZbW)杂交,子代基因型为ZBZb(正常眼雄鸡)、ZBW(正常眼雌鸡),若出现一只豁眼雄鸡,可能是正常眼雄鸡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使ZB突变为Zb,与Zb的雌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为ZbZb的个体,表现为豁眼雄性(或含基因B的Z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3)黄羽对白羽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若用白羽正常眼雌鸡(eeZBW)与纯合黄羽豁眼雄鸡(EEZbZb)作为亲本,F1中基因型为EeZBZb、EeZbW,F2中的白羽正常眼产蛋鸡(eeZBW)出现的概率是1/4×1/4=1/16。只考虑羽毛颜色,F2的黄羽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3EE、2/3Ee,E=2/3,e=1/3,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EE=2/3×2/3=4/9,Ee=2×1/3×2/3=4/9,ee=1/3×1/3=1/9,e的频率为ee的基因型频率+1/2×Ee的基因型频率=1/9+1/2×4/9=3/9=1/3。(4)F1中黄羽正常眼基因型为EeZBZb,测交时与eeZbW交配,遗传图解为:
17.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4 5/6
(3)3/14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4)终止妊娠
解析:(1)Ⅱ11为纯合子,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则基因型是EEFF,则其子代Ⅲ14一定有E、F基因,则不患病,不合题意。则E/e位于常染色体,F/f位于X染色体。I1、I2不患病,生下Ⅱ7患病,则两对基因是隐性,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分别为:E/e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F/f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Ⅱ11的基因型是EEXFY,Ⅲ14的基因型是E-XfY,Ⅱ10的基因型是eeXFXf或E-XfXf。Ⅱ9的基因型是E-XFX-,Ⅰ3的基因型是E-XFY,Ⅰ4的基因型是E-XFX-,则Ⅲ14的Xf基因来自于Ⅱ10,Ⅱ10的Xf基因来自于Ⅰ4,则Ⅰ4的基因型是E-XFXf,Ⅱ10的基因型是eeXFXf,进而可知Ⅰ3的基因型是EeXFY,Ⅰ4的基因型是EeXFXf,则Ⅱ9的基因型E-XFX-有4种可能,即(1/3EE、2/3Ee)和(1/2XFXF、1/2XFXf)自由组合,杂合子概率是1-(1/3×1/2)=5/6。(3)Ⅱ8的基因型是(1/3EEXFY、2/3EeXFY)、Ⅱ-7的基因型是eeXFXf,Ⅲ13含有f基因,则Ⅲ13的基因型是EeXFXf,Ⅱ10的基因型是eeXFXf,Ⅱ11的基因型是EEXFY,则Ⅲ14的基因型是EeXfY,则所生后代中eeXfXf、eeXfY致死,剩下孩子中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14。若家族中有患有遗传病的亲属,生育前需要通过遗传咨询预测后代发病率,通过产前诊断判断后代是否带有致病基因,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4)若某已婚女性经基因诊断发现自己的胎儿患有严重的遗传病,为避免生下患病后代,应建议终止妊娠。
18.答案:(1)20 不会
(2)3 X1X1或X3X3 F1中全部为雌性(或二倍体雄性与雌性的比例为0∶1) X2X2
(3)3/8
解析:(1)单倍体小茧蜂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多含有20条染色体。单倍体小茧蜂没有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基因重组。(2)人工培育获得了二倍体雄蜂,小茧蜂的X染色体有三种类型(X1、X2、X3),含相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性,人工培育的二倍体雄蜂有3种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1X1、X2X2、X3X3。①将二倍体雄蜂(甲)与某雌蜂(X1X3)交配得F1,若F1中二倍体雄性(X1X1或X3X3)与雌性的比例为1∶1,甲的两条性染色体组成相同,故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1X1或X3X3。②人工培育的二倍体雄蜂有3种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1X1、X2X2、X3X3,排除①中甲为X1X1或X3X3的两种情况,若甲为X2X2,与雌蜂(X1X3)交配,F1的基因型为X1X2、X2X3,均表现为雌性。(3)雄蜂组成为X1X1∶X2X2=1∶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X1∶X2=1∶1,雌蜂组成为X1X2∶X2X3∶X1X3=1∶1∶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X1∶X2∶X3=1∶1∶1,假设亲本雌蜂产生的卵细胞中进行受精的占a,则[(1-a)+a/3×1/2+a/3×1/2]∶[a/3×1/2+a/3×1/2+a/3×1/2+a/3×1/2]=3∶1。解得a=3/8。
19.答案:(1)2 8
(2)染色体数目变异 不能 6
(3)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2∶1∶1
解析:(1)正常二倍体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还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其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目相同,即含有染色体组数为2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分离,姐妹染色单体也已经分离但是仍然在同一个细胞内,因此染色体数为8条。(2)图一和图三细胞多一条性染色体,图二和图四细胞少一条性染色体,因此这几种变异类型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已知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雌果蝇(XRX-)和红眼雄果蝇(XRY)交配产生了图一所示变异红眼后代(XRX-Y),可能是父本产生的基因型为XRY的异常精子和母本产生的基因型为X-的正常卵细胞结合产生的,也可能是母本产生的基因型为XRX-的异常卵细胞和父本产生的基因型为Y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的,所以不能判断出是母本还是父本减数分裂异常所致;基因型为XRXrY的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各自移向一极,第三条染色体随机移向其中一极,因此最多能产生基因型为XR、XrY、XRXr、Y、XRY、Xr六种比例相等的卵子。(3)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仅考虑眼色性状,某小组让白眼雄果蝇(XwY)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XWXW)进行杂交得到F1(XWXw、XWY),F1相互交配得F2(基因型分别为XWXW、XWXw、XWY、XwY),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2∶1∶1。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四实验与探究(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七DNA和蛋白质技术(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一细胞的分子组成(附解析),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