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二种群和群落(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二种群和群落(附解析)第1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二种群和群落(附解析)第2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二种群和群落(附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二种群和群落(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二种群和群落(附解析),共10页。
    A.充沛的降水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2.[2023·浙江6月]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3.[2023·海南卷]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
    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4.[2023·山东卷](不定项)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5.[2023·天津卷]某种蜂将幼虫生产在某种寄主动物的身体里,研究人员发现幼虫羽化成功率与寄主肠道菌群有关,得到如下表结论:
    注:“+”代表存在这种菌,“-”代表不存在这种菌。
    (1)根据第____________列,在有菌A的情况下,菌________会进一步促进提高幼蜂羽化率。
    (2)研究人员对幼蜂寄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
    ①研究发现幼蜂会分泌一种物质,类似于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则其作用可以是促进________物质转化为脂质。
    ②研究还发现,幼蜂的存在会导致寄主体内脂肪酶活性降低,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使寄主积累脂质。
    ③研究还需要知道幼蜂是否对寄主体内脂质合成量有影响,结合以上实验结果,请设计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3·山东卷]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3·河南模拟]标志重捕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动物种群大小、密度和移动的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是该方法的前提条件
    B.若标记物过分醒目,可能会增大标记个体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导致结果失真
    C.两次捕获需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
    D.该方法能准确识别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8.[2023·湖北襄阳四中模拟]如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D可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不一定保持稳定
    C.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9.[2023·江苏扬州三模]如图为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体型微小、移动能力差的昆虫)种群数量的年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32~1935年间蓟马的环境容纳量在下降
    B.12月份以后蓟马种群的出生率明显降低
    C.随机选取样方,并统计样方内玫瑰上的蓟马数量
    D.8~12月份,蓟马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的环境阻力比较小
    10.[2023·河北统考模拟]某山地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库和生态屏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基本被破坏,该山地现阶段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使该山地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B.该山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C.该山地发生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D.该山地现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呈现升高的趋势
    11.[2023·湖北沙市中学模拟]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物种可能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边缘效应带中某种趋光昆虫的种群密度
    D.边缘效应带中的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往往更低
    12.[2023·广东统考模拟]云南河口是我国热带雨林区之一,其中生活着多达3500种生物,其中稀有植物134种,如铁力木、紫薇、檀木等,并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区。此地还有多种野生珍稀动物分布,这里还是懒猴、白颊长臂猿的自然保护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林中各种珍稀动物的垂直分布取决于植物种类
    B.不同海拔地区因温度的差异形成铁力木分布的水平结构
    C.雨林中紫薇的高低错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白颊长臂猿的群落结构属于群居型,存在多种种间关系
    13.[2023·江苏盐城中学模拟]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1mm
    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C.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2×106个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也不需要统计芽体的数量
    14.[2023·广东统考模拟]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图中由于出生率持续下降,死亡率持续上升,因此该种群数量也持续下降
    C.若图为某湖泊内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需以K/2为参考依据来制定捕捞量
    D.在种群密度为K时,种群数量维持稳定,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受其他因素影响
    15.[2023·湖南郴州一中模拟]科学家对珠穆朗玛峰(珠峰)北坡和南坡地区的考察研究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植被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随着海拔上升逐渐发生变化,影响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B.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调查珠峰针叶林中雪松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样方大小可以变化
    D.珠峰较高海拔地段新出现了绿色植物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16.[2023·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火是森林重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可毁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如图是某落叶松林区重度火烧后草本、灌木、乔木三种植被类型盖度(某区域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乔木、灌木、草本
    B.重度火烧后,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
    C.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郁闭度增加,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减弱
    D.造成重度火烧后植被③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获得的光照减少
    17.[2023·湖北模拟]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Nt+1-Nt)/Nt×100%。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曲线A能表示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能等于0
    B.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则Nt+1/Nt=2
    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D.若曲线B表示“J”型曲线的增长率,则X=1-λ
    [答题区]
    18.[2023·江西模拟]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较常见的是“S”型。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J”型。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从增长速率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倾向。
    (3)在适宜温度下培养酵母菌时,不更换培养液,也不去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酵母菌数量增长呈“S”型变化。培养期间,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该方法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统计计数室内酵母菌数量时,如果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则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的规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25×16”或“16×25”)。
    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有两种规格,即25×16和16×25,每种规格中,前一个数据代表一个大方格里中方格的数量,后一个数据代表一个中方格里小方格的数量,统计时,选择中方格进行统计。
    19.[2023·甘肃张掖模拟]科学家以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袋状草履虫为研究对象,以细菌或酵母菌为食物,进行竞争实验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条件下,各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都表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曲线。
    (2)当把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挤压了大草履虫的生存空间,在竞争中获胜,这符合竞争排斥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3)当把双小核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一起时,两者能够共存,仔细观察发现,双小核草履虫多生活在培养试管的中、上部,主要以细菌为食,而袋状草履虫生活在培养试管的底部,以酵母菌为食,这说明两个竞争物种之间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4)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强化演练十二 种群和群落
    1.答案:A
    解析: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所以降水太多不利于其繁衍扩散,A符合题意;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为其提供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B不符合题意;连片的麦田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等条件,C不符合题意;仅取食种子的鸟类既不与蝗虫竞争食物,又不作为蝗虫的天敌,对蝗虫的繁衍扩散未起到有效的阻碍,D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且挺水植物在竞争阳光中更占优势,群落的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3.答案:D
    解析: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是次生演替,A正确;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
    4.答案:AC
    解析: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数量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率维持到0而不为负,即此时b点右移,D错误。
    5.答案:(1)1、3、4、5、6 B
    (2)①糖类 ②减少脂肪分解 ③幼蜂是否影响寄主体内脂质的合成量
    解析:(1)结合题意可知,菌A是醋酸杆菌,表中第1、3、4、5和6列中均有A存在,与第3列对比,结合羽化率数据可知,在有菌A的情况下,菌B会进一步促进提高幼蜂羽化率。(2)①研究发现幼蜂会分泌一种物质,类似于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由于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则其作用可以是促进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质。②研究还发现,幼蜂的存在会导致寄主体内脂肪酶活性降低,这是通过减少脂肪分解的方式使寄主积累脂质。③研究还需要知道幼蜂是否对寄主体内脂质合成量有影响,结合以上实验结果,请设计实验探究:幼蜂是否影响寄主体内脂质的合成量。
    6.答案:(1)时间短,速度较快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不能确定 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得更快,占比更多,优势取代
    (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有生物定居,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次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而初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元素。(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得更快,占比更多,优势取代。(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7.答案:D
    解析:采用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A正确;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若标记物过分醒目,在自然界中可能会增大该动物被天敌捕食的概率,最终有可能改变重捕时样本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从而导致结果失真,B正确;两次捕获需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后均匀分布,C正确;标志重捕法的局限性是该方法不能区分标记和未标记的动物是否在同一种群,也不能准确识别动物的性别和年龄,D错误。
    8.答案:A
    解析:图中A、B能增大种群密度,可以表示出生率、迁入率,C能减小种群密度,可表示死亡率,D影响数量变动,可以表示性别比例,A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可能增大或减小,B正确;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C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D正确。
    9.答案:B
    解析:1932~1935年,种群数量低,环境容纳量变小,A正确;12月份以后蓟马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则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不一定是出生率明显降低,B错误;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以及根据物种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样方数目和样方大小,C正确;8~12月份,蓟马种群数量较小,环境资源相对充分,则蓟马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的环境阻力比较小,D正确。
    10.答案:B
    解析:题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基本被破坏”“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说明人类活动影响该山地群落的演替,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该山地发生的演替保留了原有的土壤和植被条件,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B错误;该山地发生演替的过程中,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C正确;该山地现阶段处于森林植被恢复的过程,物种的丰富度呈现升高的趋势,D正确。
    11.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该区域的环境更加多变,故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物种可能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根据题意,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生物竞争激烈,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B正确;黑光灯能用于诱捕趋光性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边缘效应带中某种趋光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由题干信息“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复杂,可知物种丰富度会增大,D错误。
    12.答案:A
    解析:动物的垂直分布是由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的,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A正确;不同海拔地区因温度的差异形成铁力木的空间分布不同,但铁力木的分布不能体现水平结构,B错误;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C错误;白颊长臂猿的种群结构属于群居型,D错误。
    13.答案:B
    解析: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盖玻片离计数板计数区的距离为0.1mm,A错误;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即细胞重叠,说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B正确;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55×4×1000÷0.1×10=2.2×107个,C错误;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酵母菌产生的芽体是新个体,所以统计菌体数量时,需要统计酵母菌芽体的数量,D错误。
    14.答案: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尽管出生率持续下降,死亡率持续上升,但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数量在K值之前是持续上升的,B错误;若题图为湖泊内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在捕捞后数量处于K/2时,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C正确;当种群密度为K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稳定,此时种群数量依然受其他因素影响,D错误。
    15.答案:B
    解析: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地形、土壤湿度都发生改变,因此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A正确;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B错误;调查植物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样方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应该随机取样、适当增加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C正确;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可能是高海拔地段新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之一,D正确。
    16.答案:C
    解析:火烧后,随着演替的进行和时间的推移,草本、灌木和乔木依次成为优势种,草本植物盖度逐渐下降并稳定,而灌木和乔木盖度逐渐升高,并且乔木盖度大于灌木,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乔木、灌木、草本,A正确;重度火烧后,含有土壤条件和部分繁殖体,故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郁闭度增加,但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垂直方向上呈分层分布,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C错误;造成重度火烧后初期植被③盖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演替初期灌木和乔木遮光,③获得的光照减少,D正确。
    17.答案:B
    解析:若曲线A表示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率,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不变且大于0,则X不可能等于0,A错误;若曲线B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Nt+1-Nt)]/Nt=1,则Nt+1/Nt=2,B正确;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迁入率等于迁出率,不知道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无法判断种群数量上升还是下降,C错误;若曲线B表示“J”型曲线的增长率,则X=λ-1,D错误。
    18.答案:(1)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2)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过度繁殖
    (3)代谢废物 抽样检测 25×16
    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其中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2)呈“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种群数量逐渐增多,不存在K值。这是由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3)在适宜温度下培养酵母菌时,不更换培养液,也不去除代谢废物,一段时间内酵母菌数量增长呈“S”型变化。培养液中的活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采用五点取样法,中方格数应为25,而不是16,所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的规格应该是25×16。
    19.答案:(1)环境和资源有限
    (2)相同资源利用方式
    (3)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4)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或者竞争导致双方对资源的利用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双方共存
    解析:(1)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条件是环境和资源有限。(2)竞争排斥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3)双小核草履虫多生活在培养试管的中、上部,主要以细菌为食,而袋状草履虫生活在培养试管的底部,以酵母菌为食,这说明两个竞争物种之间出现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分化。(4)根据该实验和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或者竞争导致双方对资源的利用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双方共存。菌种
    1
    2
    3
    4
    5
    6
    醋酸杆菌A






    芽孢杆菌B






    菌C






    菌D






    题号
    1
    2
    3
    4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相关试卷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附解析),共10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四细胞的生命历程(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四细胞的生命历程(附解析),共10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四实验与探究(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四实验与探究(附解析),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