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试卷 1 次下载
-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试卷 1 次下载
-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试卷 2 次下载
-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试卷 2 次下载
- 第6章 溶解现象-【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试卷 2 次下载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2022-2023江苏南京秦淮区期末)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碳B. 硫C. 镁D. 铁
【答案】D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2-202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期末)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常用的方法是
A. 沉淀B. 过滤C. 吸附D. 蒸馏
【答案】D
【详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沉淀(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杀灭水中的微生物)等,没有用到蒸馏操作,故选D。
3. (2021-2022江苏苏州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 水的蒸发B. 钢铁生锈C. 人体呼吸D. 食物腐烂
【答案】A
【详解】A、水蒸发时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该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B、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的过程,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且反应速率较慢,即该变化中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
C、人体呼吸是呼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与体内的物质反应缓慢氧化的过程,选项错误;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的、反应速率减慢的化学反应,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故选A。
4.(2022-2023江苏苏州期末)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该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2023江苏苏州期末)装有液态CO2的灭火器可用于图书馆灭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O2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B. 常温常压下C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C. CO2一般不会对书籍造成损害D. 液态CO2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保存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叙述正确;
B、常温常压下C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叙述正确;
C、CO2一般不会对书籍造成损害,叙述正确;
D、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气体,液态CO2不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保存,叙述错误;
答案:D。
6. (2022-2023江苏南京秦淮区期末)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B.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 电解水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答案】D
【详解】A、海水中水的含量是96.5%,盐类物质是3.5%,即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选项正确;
B、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选项正确;
C、加热时能够将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
D、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即电解水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D。
7. (2021-2022江苏苏州期末)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 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答案】B
【详解】A、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正确,符合题意。
C、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
D、净化后的水会溶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不是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
8. (2021-2022江苏苏州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O2
B.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可分离液态空气获得O2
C. 闪电使空气中少量O2转变为臭氧(O3),该反应中氧原子的数目不变
D.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原理:
【答案】A
【详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产生的是氧气,故错误;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叙述正确;
C.由氧气变成臭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个数不变,故叙述正确;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故选A。
9. (2022-2023江苏常熟期末)下列实验的原理与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验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详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面,会出现炭黑,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遇到干燥的石蕊纸条,石蕊纸条不变色,而遇到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得石蕊纸条变红色,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C正确;
D、镁条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有气体参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10. (2022-202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是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D.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答案】D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原有气体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止有二氧化碳,比如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瓶内原有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也体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故D正确。
故选D。
11. (2022-202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案】A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表述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表述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表述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D表述错误。
故选A。
12. (2022-2023江苏镇江丹阳期末)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使硬水软化为软水B. 用氢气燃烧实验说明水的组成
C. 用托盘天平称取3.16g高锰酸钾D. 用点燃方法除去CO2中的CO
【答案】B
【详解】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为软水,选项说法错误;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所以可用氢气燃烧实验说明水的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C. 用托盘天平称无法取3.16g高锰酸钾 ,因为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选项说法错误;
D.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CO2中的CO,因为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 (2022-2023江苏常熟期末)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或除杂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振荡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加水溶解后蒸发
C.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D. 除去CO2中的CO:通入氧气后点燃
【答案】A
【详解】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多、浮渣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正确;
B、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加水溶解后,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通过过滤操作把泥沙留在滤渣中,然后把得到的滤液蒸发才得到氯化钠固体,错误;
C、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无法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二者,错误;
D、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则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氧气,错误。
故选A。
14.(2022-202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期末)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B. 用絮凝剂明矾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 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 用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可配制成200mL的医用酒精
【答案】A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但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除去了水中不溶性杂质,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得到的不是纯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用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5.(2022-202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期末)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吸收二氧化硫,故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时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这时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 (2022-2023江苏无锡期末)“生命吸管”水处理装置可将太湖水直接转化为饮用水,工作原理如下。
(1)“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离子交换树脂”可将硬水软化,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___________的化合物。
(3)“超滤膜”具有极小空隙,只能允许水分子和离子通过。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细小的颗粒物 b、过滤大肠杆菌 c、过滤钠离子
【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
(2)钙和镁 (3)ab
【解析】
(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
(2)“离子交换树脂”可将硬水软化,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故填:钙和镁;
(3)“超滤膜”具有极小空隙,只能允许水分子和离子通过,相当于净化水的过滤作用,可以过滤细小的颗粒物和大肠杆菌,但不能过滤钠离子,故选ab。
17.(2022-2023江苏常州期中)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
(1)“碳”减排: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 停止使用煤和石油B. 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 多骑共享单车出行D. 践行光盘杜绝浪费
(2)“碳”捕集:
①自然界“碳捕集”主要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_作用吸收CO2。
②工业上“碳捕集”主要从工业废气中捕获。CO2浓度越高,捕集成本越低。燃煤电站用_______(选填“纯氧”或“空气”)进行燃料燃烧,可以产生高浓度的CO2。
(3)“碳”封存:“湖泊”封存技术是将CO2送入3000米深海海底变成液态CO2湖,此过程中CO2分子的性质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4)“碳”利用:工业上常用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尿素【CO(NH2)2】和H2O,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答案】(1)A (2) ①. 光合 ②. 纯氧
(3)没有 (4)
【解析】
(1)A、目前不能完全禁止使用煤和石油,该选项建议不可行;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可节能减排,该选项建议可行;
C、多骑共享单车出行,可节能减排,该选项建议可行;
D、践行光盘杜绝浪费,能节约资源,该选项建议可行。
故选A。
(2)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
②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则燃煤电站用纯氧进行燃料燃烧,可以产生高浓度的CO2。
(3)将二氧化碳变为液态,该过程中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不改变。
(4)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尿素【CO(NH2)2】和H2O,符号表达式为。
18. (2022-2023江苏无锡期末)研究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催化剂碘化钾(KI)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1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1、2、3均需控制相同的温度,目的是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1和实验2,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对比实验2和实验3,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KI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X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
(2)只研究碘化钾一个变量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3) ① 加入碘化钾,过氧化氢分解加快 ②. 加入碘化钾越多,过氧化氢分解越快
(4)O2
【解析】
(1)实验1中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2、3属于对比实验,实验时需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实验目的是研究碘化钾一个变量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此实验温度需要相同;
(3)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实验2中加入了碘化钾,与实验1对比能够发现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较多,说明加入碘化钾,过氧化氢分解加快;实验3中碘化钾的加入量多于实验2,实验数据显示单位时间内实验3收集的氧气体积多于实验2,说明加入碘化钾越多,过氧化氢分解越快;
(4)根据KI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图示可知,碘化钾在反应Ⅰ发生时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KIO和H2O,反应Ⅱ中KIO又继续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碘化钾、水和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应为氧气,化学式为O2。
19. (2022-2023江苏连云港市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
①自来水厂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来除去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生活中常用_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③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A.助燃性 B.可燃性 C.易溶于水
(2)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
①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碳单质和硫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写出的名称:______。
③为了防止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填字母),应践行“低碳”生活。
A.臭氧层被破坏 B.温室效应增强 C.增加
【答案】(1) ①. 吸附 ②. 肥皂水 ③. A
(2) ① C60 ②. 二硫化碳 ③. B
【解析】
(1)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自来水厂利用活性炭来除去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
(2)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C60。
CS2的名称是二硫化碳。
为了防止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应践行“低碳”生活。
20. (2022-202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期末)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选用发生装置C和B相比的优点除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外,还能______(任写一条)。将仪器a中的液体放入圆底烧瓶需进行的操作有______。
(4)实验室用含杂质20%的大理石(杂质不参与反应)10g最多能制得CO2约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2g/L)
【答案】(1)集气瓶 (2)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3) ①. 通过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速度来控制反应速度 ②. 拔下玻璃塞,打开活塞2、1
(4)见答案。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b为集气瓶。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则可选用排水法收集。
(3)C装置中,分液漏斗不仅能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则该装置能通过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速度来控制反应速度;
将仪器a中的液体放入圆底烧瓶,需拔下玻璃塞,打开活塞2、1。
(4)设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为x,则:
解得x=1.76L
答:最多能制得CO2的体积为1.76L。
一、选择题
1. (2022-202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期末)水与空气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 水电解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C. 蒸馏水一般不宜长期饮用D. 空气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说法正确;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C、蒸馏水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一般不宜长期饮用,说法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故选D。
2.(2022-2023江苏苏州期末)下列制取、收集并存放CO2的图示,正确的做法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入石灰石
C. 收集CO2D. 存放CO2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选项A正确;
B、向试管中装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防止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且排水法应该短管进气,故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3. (2022-2023江苏常熟期末)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B. 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是味
C. 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D. 自来水出厂前要用药剂杀菌消毒
【答案】C
【详解】A、细沙之间的空隙很小,可以用细沙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故A正确;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而自来水的净化不能净化到这个程度,对人体有害,故C错误;
D、自来水出厂前要用药剂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C。
4. (2022-2023江苏常州期中)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一石灰水B. MnO2和Fe3O4—观察颜色
C. 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D. CO2和N2一燃着的木条
【答案】C
【详解】A、区分软水和硬水用的是肥皂水,出现浮渣多、泡沫少的的是硬水,A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物质,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别,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蒸发后会出现白色固体,蒸馏水不会,C正确,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2022-2023江苏常熟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C.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利用这一性质生产汽水
【答案】B
【详解】A、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故选项A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C正确;
D、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可利用这一性质生产汽水,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6. (2022-202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 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 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 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答案】A
【详解】A、干冰置于空气中能够升华,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失去能量形成小水珠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选项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选项错误;
C、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
D、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选项错误;
故选A
7.(2022-2023江苏苏州期末)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碳粉和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并观察
B. 水和双氧水:观察液体颜色
C. 氦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木条并观察
D. 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溶液温度
【答案】B
【详解】A、碳粉不和硫酸铜反应,铁比铜活泼,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可以看到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
B、水和双氧水都是无色透明液体,观察液体颜色无法区分;
C、氦气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
D、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通过加水溶解后测溶液温度,温度不同可以区分;
故选B。
8. (2022-202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 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 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体积分数小于21%
D. 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
【答案】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说法正确;
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稀薄,氧气体积分数仍为21%,说法错误;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能力降低,在水中溶解量减少,说法正确。
故选C。
9. (2022-2023江苏镇江丹阳期末)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收集并验证NH3的性质。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试管口有水雾或水珠出现B. 装置②用于收集NH3
C. 装置③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蓝D. 装置③中倒置漏斗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C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实验过程中有水生成,故装置①中试管口有水雾或水珠出现,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装置②用于收集NH3,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装置③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装置③能增大氨气和水的接触面积,可防止倒吸,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2022-2023江苏常州期中)将不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混合加热,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能从图中信息得出的是
A. 实验中高锰酸钾在t1℃时开始分解B. 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大于高锰酸钾
C. 曲线c表示氧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D. 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答案】C
【分析】高锰酸钾加热到较低温度时就可以分解产生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
【详解】A、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首先分解产生氧气,所以a代表氯酸钾,b代表高锰酸钾,故A正确;
B、从图像上可看出,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大于高锰酸钾,故B正确;
C、t1℃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从t1℃时时就开始产生,曲线c是从t2℃时开始变化,应表示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C错误;
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而不是高锰酸钾,故D正确。
故选C。
11. (2022-2023江苏无锡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H2→H2O2
C. D.
【答案】A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一步实现转化,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氢气,但氢气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
C、碳酸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生成硫酸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2022-2023江苏宿迁地区期末)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为B. 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 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D. 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答案】D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为,故A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熔融物,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故B不正确;
C、由图可知,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O2的体积分数为80%,不是纯净的O2,故C不正确;
D、由图可知,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瓶内O2未耗尽,故D正确;
故选D。
13.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B. 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 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D. c点时溶液中溶质一定只有CaCl2
【答案】D
【详解】A、由图二可知,ab段压强增大,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试管中液面下降,故选项A说法正确;
B、bc段压强不变,是因为该阶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由图二可知,从a点开始,压强增大,故a点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故选项C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中溶质不一定只有CaCl2,还有可能存在未反应完的稀盐酸,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 (2022-2023江苏南京秦淮区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0~300s内,两个容器中酸的含量均越来越少
B. 0~100s内,反应I、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 反应I、Ⅱ最终产生的CO2的体积均大于10a mL
D. 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少5a mL
【答案】D
【详解】A、0~300s内,二氧化碳体积均不断增加,所以两个容器中酸的含量均越来越少。正确。
B、从0~100s内曲线的变化趋势都是从平缓到陡峭,所以反应I、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正确。
C、从两条曲线最终纵坐标均高于10a可知,反应I、Ⅱ最终产生的CO2的体积均大于10a mL。正确。
D、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为7.8amL-2.8amL=5amL,所以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少5amL-2.8amL=2.2amL。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5. (2022-2023江苏常熟期末)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了X和O2的_______不同。
(3)结合流程推测,O2和煤反应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N2 (2)沸点
(3) ①. 为合成氨反应提供热量 ②. 提供合成尿素所需的二氧化碳
(4)
【解析】
(1)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是O2和N2,所以X为N2,故填:N2。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了N2和O2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故填:沸点。
(3)结合流程推测,合成尿素的条件之一是低温,反应物中有二氧化碳,所以O2和煤反应的两个作用分别是为合成氨反应提供热量、提供合成尿素所需的二氧化碳,故填:为合成氨反应提供热量;提供合成尿素所需的二氧化碳。
(4)由流程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因为CO2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2,CO(NH2)2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1,所以另一种生成物为H2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6. (2022-2023江苏常州期中)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我国生活饮用水的部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①要使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感官指标,可利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来净化水。
②化学指标中的铜、铁在人体中属于_______(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③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
(2)利用膜技术可以达到高效净水目的,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①图中净化水的原理与_______(选填“过滤”或“蒸发”)类似。
②经过超滤膜后得到的净化水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 ①. 活性炭 ②. 微量 ③. 煮沸
(2) ①. 过滤 ②. 混合物
【解析】
(1)①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则可利用活性炭来使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感官指标;
②铜、铁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
③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且能杀菌消毒。
(2)①图中离子和水分子可透过,但悬浮颗粒、细菌、大分子、蛋白质等不能透过,则其原理与过滤类似;
②经过超滤膜后得到的净化水中仍还有离子,属于混合物。
17. (2022-2023江苏镇江丹阳期末)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E装置收集O2,理由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用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在倾倒室放入氧气传感器并连接电脑,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燃烧室,O2倾倒入倾倒室后,过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采集信息形成下列图像。
①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_______s。
②10~25s 时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
③25~50s 时燃烧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 ①. A ②.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
(3) ①. ②.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 ① 25 ②.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③. 蜡烛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或蜡烛燃烧更旺)
【解析】
(1)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选A;
反应方程式为:;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用排水集气法;
(3)实验室可以选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装置通过开关止水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打开止水夹时反应发生,当关闭止水夹时,装置内气压增大,将液体挤入长颈漏斗,试管内液面降低至多孔隔板以下,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所以装置C相对于B具有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优点;
(4)①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后氧气进入原隔板左侧,氧气浓度降低,故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②10~25s 时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聚集在装置底部,故填:密度大于空气;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故25~50s 时燃烧室的实验现象是蜡烛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8. (2022-202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期末)双氧水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印染纺织、污水处理等领域。
(1)欲将10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6%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以实验室制取氧气,则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若量取30%的过氧化氢溶液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6%(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江苏专用),文件包含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原卷版1docx、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全国江苏专用解析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