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半夜里听见繁杂①(A.zá B.zhá)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 【甲】 (A.沉闷 B.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 【乙】 (A.遮蔽 B.遮拦)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qīng②(A.顷 B.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 ②处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 【乙】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雨接着就来 ②徘徊了一会子 ③窗外雷声作了 ④愈下愈大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
二、选择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ū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舒活舒活筋骨,抖擞(sǒu)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C.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bei)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D.有撑(chēng)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立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这景象真是美极了。
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服。
D.他俩在某个问题上有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春天的菏泽是一个牡丹花姹紫嫣红、游客如织的好地方。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不再扩散。
D.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三、句子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④《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⑥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四、综合性学习
7.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2023年7月28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引用《论语》经典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中国人民广交天下朋友的美好愿望。为了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你所在班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依据提示内容,将下面这句话压缩成一句简短的话,补全宣传标语。
读中华经典,让我们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交贤明朋友,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宣传标语:读经典晓礼仪传承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紧扣活动主题,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9.借月抒怀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这首诗的后两句意境颇为新颖,最为人称道。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其妙处。
六、对比阅读
10.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夫君子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以致用
C.意: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学: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甲文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非”“无以”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语气和情感?
(4)甲乙两文都谈了共同的话题“志”,乙文②③两则围绕这个话题,侧重谈了________________,这个内容与甲文的“________________”是相互印证的。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12.文章第①段出现了“好好儿活”,有什么含义?
1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4.“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5.请按照提示依次概括选文④⑤⑥段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17.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8.选文第⑥段中画浪线的句子“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的描写角度是什么?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9.四季更迭,我们对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感受,请仿照示例,以夏、秋、冬中的某一季节为话题,补写两句话。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__________(季节)像____________。
20.下列对选文第④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本段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本段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D.作者在本段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写春花的特点。
八、作文
21.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进一步补充完善你的片段文字。注意补充一些能体现这个同学个性的事例,在事中写人。
(2)安排好事情的详略。但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复习题(无答案)~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6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背诵默写复习(无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一课一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