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件(23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新知导学,合理的假设,检验或修正,曲线图,微思考,种群数量,食物和空间,一定的倍数,Nt=N0·λt,趋于稳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形式。2.研究方法或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__。
3.表达形式(1)数学公式:______________,但不够直观。(2)________:直观,但不够精确。
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有什么优点?如果是在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上述数学模型增长吗?为什么?提示:与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不会。因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有限,空间等也有限,细菌不可能无限繁殖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D.进行对照实验【答案】D
【解析】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方法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无须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设置平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1.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形。(2)“J”形增长的条件: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3)模型假设: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___________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4)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
2.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__的增长曲线,增长曲线呈“S”形。(2)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________,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________,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________。使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3)K值:又称____________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____。(4)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______________。这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2、K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是哪种类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大小分别有什么关系? 提示:增长型,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2)对于“S”形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3)“J”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4)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形增长。( )【答案】(1)× (2)× (3)√ (4)√
种群数量的波动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_________。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________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__________。3.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________。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育等原因而______________。
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一定低于K值吗?说出你的理由。提示:不一定。自然环境中,大多数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种群数量可以高于K值,但不会维持很长时间
如图是某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近似于“S”形增长曲线B.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
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
【解析】据图分析,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A正确;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环境容纳量,B正确;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在K值附近波动,C错误,D正确。
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曲线
1.种群增长的“J”形和“S”形曲线的比较
2.有关K值的可变性分析(1)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K值也会相应改变。(2)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3)K值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K值。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注: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1.(2022·广东广州联考)如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群的K值可以不同C.理论上,曲线X没有K值D.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答案】A
【解析】曲线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曲线Y代表的是“S”形增长曲线,在自然状态下,因为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种群数量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大部分是曲线Y的趋势,但并非其余都是曲线Y的趋势,有些种群会先增长,后减小,直至消失,A错误;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环境容纳量可以不同,即K值可以不同,B正确;曲线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因此理论上曲线X没有K值,C正确;曲线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函数增长,数学模型为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正确。
2.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的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答案】C
【解析】前4年,λ值为定值,λ1等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λ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A正确;第4年到第8年间λ1小于0,说明种群数量下降,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年到第10年间λ1仍然小于0,说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小,之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与“S”形曲线增长不符,C错误;由图示曲线可知,第16年到第20年间λ>2,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即呈“J”形曲线增长,D正确。
【规律方法】 λ值含义及典型曲线解读1.λ值含义λ值是增长倍数,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界点”是1。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时,种群数量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2.典型曲线解读
(1)0~4年: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2)4~5年:尽管λ值减小,但仍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3)5~9年: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4)9~10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5)10~11年:λ=0.5,仍小于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6)11~12年:尽管λ呈上升趋势,但仍小于1,故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至12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少。(7)12~13年:λ>1,种群数量开始不断增加。
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培养的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开始一段时间呈“J”形增长,随时间推移,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改变,酵母菌数量呈“S”形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探究步骤(1)接种: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的培养液中。(2)培养:将试管放在25 ℃条件下培养。(3)取样计数: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10 mL酵母菌的初始种群数N0,然后连续观察7天,记录每天的数值。(4)绘制曲线: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酵母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坐标曲线图,分析曲线走向,揭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实验结果分析(1)酵母菌增长曲线图:
(2)分析:①增长: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②稳定: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有害产物积累等,酵母菌死亡率逐渐升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③衰退: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种群数量下降。
【拓展延伸】 单细胞的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1)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它由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它的中间被一个短横槽隔为两半,每个半边上刻有一个方格网(如图A)。每个方格网上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这个大方格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容积为0.1 mm3。
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这两种规格的计数室,每个大方格都由400小方格组成。
(2)计数公式①以25(中方格)×16(小方格)的血细胞计数板为例,计数时共计数图B中颜色加深的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对正好位于边界线上的酵母菌,在计数时应只计数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可依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根据下列计算公式,计算1 mL悬液中的酵母菌数量:1 mL悬液中酵母细胞数=(80个小方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 104×稀释倍数。
②16(中方格)×25(小方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 mL悬液中酵母细胞数=(100个小方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的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马铃薯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1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马铃薯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①正确;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②错误;③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③错误;
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④正确;⑤血细胞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 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⑤正确,故D正确。
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水样中蓝细菌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内(每个中格内含16个小格)共有蓝细菌n个,则上述水样中蓝细菌种群密度约是多少?( )A.5n×105个/mLB.5n×106个/mLC.8n×105个/mLD.8n×106个/mL
【答案】A 【解析】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小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400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蓝细菌细胞个数/mL=[n/(5×16)]×400×10 000×稀释倍数=5n×10 000×10=5n×105,A正确。
【方法规律】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几个注意点1.若探究的自变量是温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应将酵母菌培养液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计数更准确。3.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须设置对照实验。但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必须重复实验,计数时取平均值。
4.计数时,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增大稀释倍数后再计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的酵母菌。5.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谢产物等。6.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每天计数酵母菌时要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试管中取样。7.血细胞计数板清洗的正确方法是浸泡和冲洗,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
1.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答案】D
【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该种群有作用,可使K值发生改变,A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种群数量不会再增加,B错误;K值的大小变化与资源、空间和其他生物制约有关,食物(资源)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之一,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所以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D正确。
2.(2022·广东新会陈经纶中学校考)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鱼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达到e点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则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当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仍可能发生变化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开始一定呈“J”形增长【答案】C
【解析】e点时种群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增长率为0,要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应在K/2时进行捕捞,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c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因此应在c点之前防治害虫,B错误;e点是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仍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只有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才会呈“J”形增长,D错误。
3.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绵羊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错误;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4.(2022·广东珠海二中段考)下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一个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C.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D.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多刺裸腹蚤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看图可知,随着温度降低,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但是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最大,在较高温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看图可知在较低温下,K值最小,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较低温下,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D正确。
5.如图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理想条件下,一个大肠杆菌每20 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繁殖n代后大肠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Nn=________。“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的含义为________。(2)如图所示的“S”形曲线中有a、b、c、d、e共5个关键点。种内竞争最激烈是在________段。
(3)图中甲曲线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a点以后甲曲线下降,可能是______________导致的。【答案】(1)2n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2)de(3)等于 被淘汰的个体数(或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 营养物质缺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研究实例及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数据,数学形式,实验或观察,2实践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对点训练,课后提能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示范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数学形式,一定的倍数,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资源和空间,种内竞争,出生率,死亡率,“S”,环境容纳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