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130844/0-17037278570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130844/0-17037278570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130844/0-17037278570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Na:23 Cl:35.5 Si:28 Fe:56 Cu:6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三碘化铑()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均相催化剂,可用饱和氢碘酸(HI)和纳米铑粉制备。下列关于三碘化铑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B. 盐C. 有机物D. 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碘化铑属于纯净物,A错误;
B.三碘化铑由金属阳离子和碘离子构成,属于盐,B正确;
C.三碘化铑属于无机物,C错误;
D.三碘化铑不属于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B。
2.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恢复了磁性,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乳浊液
B. “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正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故A错误;
B.“钴酞菁”分子小于滤纸的缝隙,大于半透膜的缝隙,所以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
C.钴酞菁”的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如产生丁达尔现象等,故C正确;
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不显电性,呈电中性,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硝酸钾晶体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O3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B正确;
C.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等,为混合物,故C错误;
D.CaO属于氧化物,不是盐,故D错误;
故选:B。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lH2SO4的质量为98g·ml-1B. 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l-1
C. SO2的摩尔质量与S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1mlH2SO4的质量为98g,A错误;
B.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l-1,B正确;
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
D.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有单位的,单位为ml-1,D错误;
故选B。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 氨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液态HCl不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
C. 电解质放在水中可能不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可能导电
D. 熔融NaCl属于能导电的分散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钡难溶于水,放入水中离子浓度很小,所以溶液不能导电,但硫酸钡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液态HCl不能电离,不导电,但HCl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Fe2O3,非电解质放在水中可能和水反应生成电解质,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可能导电如NH3,故C正确;
D.熔融NaCl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故D错误;
故选C。
6.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l2(SO4)3=3Al3++2SOB. MgSO4=Mg+2+SO
C. Ba(OH)2=Ba2++2OH-D. KClO=K++Cl-+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Al2(SO4)3=2Al3++3SO,A错误;
B.MgSO4=Mg2++SO,B错误;
C.Ba(OH)2=Ba2++2OH-,C正确;
D.KClO=K++ClO-,D错误;
故选C。
7. 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的电子数为
B. 含的饱和溶液滴入适量的沸腾的蒸馏水中,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
C. 1个的质量为
D. 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含有的电子数为,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直径在之间,粒子数无法计算,B错误;
C.1ml的质量为18g,个数为NA,1个的质量为,C正确;
D.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硫酸中的氧原子,还有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大于,D错误;
故选C。
8. 离子的摩尔导电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导电率越大,离子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的摩尔导电率分别为:34.98、5.01、7.98,向溶液中加入固体至溶液呈中性(忽略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和体积的微弱变化),溶液导电能力的大致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溶液中加入固体至溶液呈中性,最初溶液中有、、三种离子,随固体加入,发生反应:,被消耗,溶液摩尔导电率降低,由于摩尔导电率越大,离子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因此导电能力下降但不为0。
【详解】A. 随氢氧化钠加入,导电能力增大,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 随氢氧化钠加入,导电能力降低,符合题意,B项正确;
C. 随氢氧化钠加入,导电能力降低为0,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 随氢氧化钠加入,导电能力不变,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将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B. 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将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D. 将稀硝酸滴在碳酸银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拆开,正确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电荷不守恒,正确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离子个数比错误,正确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
D.离子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0. 实验室欲配制一种仅含四种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且溶液中四种离子的浓度均为,下列选项中的离子组合能达到此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四种离子可以共存,但是溶液中四种离子的浓度均为1ml/L,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共存,四种离子的浓度均为1ml/L,溶液为电中性,故B正确;
C.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能够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11. 在硫酸溶液中和按的个数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其中被氧化为,则化学式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被氧化为,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氧化剂,令Cl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由电子得失守恒则:2×(6-4)=1×(5-a),解得a=+1,故X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B。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B. 如果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
C.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需要重新配制
D. 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中混有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之后,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故应为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错误;
B.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需及时降低其浓度,则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B正确;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若加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小,所以需要重新配制,C正确;
D.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且碳酸氢钠和不反应,可用于除杂,D正确;
故选A。
13. 已知A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B、C、D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且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其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C均为氧化物,反应①的条件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中含有的化学键相同
B. B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供氧剂
C. B、C、D均为白色固体或粉末
D. ①~⑤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A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B、C、D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且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则A为Na。其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C均为氧化物,反应①的条件是加热,则B为过氧化钠,C为氧化钠,D为氢氧化钠。
【详解】A.B(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氧化钠)含有离子键,两者含有的化学键不相同,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因此B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供氧剂,故B正确;
C.B为淡黄色固体,故C错误;
D.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 某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者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Cl2、HCl、HClO
B. 从图中相关曲线变化可知在光照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
C. 氯水的pH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减小,说明光照可减少氢离子的浓度
D. 光照过程中O2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O2为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氯气,无法说明HCl和HClO的存在,A错误;
B.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逐渐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同时氯离子浓度也在增大,因此光照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氯水的pH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减小,说明光照可以增大氢离子的浓度,C错误;
D.光照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是因为发生了反应2HClO2HCl+O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HClO中的O失电子被氧化生成的氧气为氧化产物,D错误;
故答案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5~19题,共5题)
15. 完成下列小题
(1)柳州高中的小伟同学和波波同学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①小伟同学的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__(填“是”或“否”)
②波波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长时间煮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__(填“是”或“否”)
(2)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波波同学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证明了有胶体的生成,该操作利用胶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
(3)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______
A.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B.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
C. 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
D. 发生丁达尔效应
(4)若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过量,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是 ②. 否
(2) ①. (胶体) ②. 丁达尔效应 (3)A
(4)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小伟操作正确,波波同学操作错误,不能搅拌;
故答案为:是;否。
【小问2详解】
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此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丁达尔效应。
【小问3详解】
A.此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本质是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A正确;
B.布朗运动与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无关,B错误;
C.胶粒带相同电荷与产生丁达尔效应无关,C错误;
D.丁达尔效应属于现象,本质是微粒直径在1~100nm,D错误;
故答案为:A。
【小问4详解】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是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硫酸过量溶解氢氧化铁,溶液变成黄色;
故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16.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实质进行探究,并测得混合液的导电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
(2)该小组同学关于该图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B. 处的导电能力基本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之后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 溶液与恰好中和与该反应恰好中和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处和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
③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_______。
A.溶液与醋酸 B.溶液与 C.与
【答案】(1) (2)B
(3) ①. ②. Ba2+、Cl- ③. B
【解析】
【分析】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为零,继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又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导电性增强;
【小问1详解】
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虽然难溶于水,但熔融状态下是可以导电的,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错误;
B.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处的导电能力基本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
C.实验为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之后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电,错误;
D.溶液与恰好中和,反应中氢离子完全反应,部分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与该反应恰好中和的离子方程式不相同,错误;
故选B;
【小问3详解】
①段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钡和盐酸生成氯化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②处和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氯化钡,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有、Ba2+、Cl-;
③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的反应;
A.溶液与醋酸反应,醋酸为弱酸,不能拆,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与均为强电解质,实质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的反应,符合题意;
C.与反应中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钠、铝、铁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同时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①KClO4是助氧化剂,可处理产生的Na,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②Fe2O3是主氧化剂,也可处理产生的Na,反应为,反应中Na2O是_______(填“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
③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覆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Cl2可加入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③铁矿石主要分为赤铁矿和磁铁矿。写出赤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磁铁矿与铝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pH=3.6时,碳酸钙与硫酸铝反应可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若溶液的pH偏高,则碱式硫酸铝产率下降且有气体C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
【答案】(1) ①. +7价 ②. 氧化产物 ③. 2NaHCO3Na2CO3+H2O+CO2↑
(2) ①. Cl₂+H₂O=H⁺+Cl⁻+HClO ②. 氯水 ③. Cl2+2Fe2+=2Fe3++2Cl- ④. Fe2O3 ⑤. 3Fe3O4+8Al4Al2O3+9Fe
(3)3CaCO3+Al2(SO4)3+3H2O=2Al(OH)3+3CaSO4+3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KClO4中K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是+7;
故答案为+7;
②Fe2O3是主氧化剂,氧化Na,反应为,所以Na2O是氧化产物;
故答案为氧化产物;
③NaHCO3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小问2详解】
①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
②氯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氯化铁,则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Cl2可加入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故答案为氯水,Cl2+2Fe2+=2Fe3++2Cl−;
③赤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3O4;Fe3O4与铝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3O4+8Al4Al2O3+9Fe;
【小问3详解】
pH=3.6时,碳酸钙与硫酸铝反应可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若溶液的pH偏高,则碱式硫酸铝产率下降且有气体CO2产生,化学方程式为:3CaCO3+Al2(SO4)3+3H2O=2Al(OH)3+3CaSO4+3CO2↑;
故答案为3CaCO3+Al2(SO4)3+3H2O=2Al(OH)3+3CaSO4+3CO2↑。
18. I、按要求填空
(1)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_______L。
(2)8.4gN2与9.6g某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相同,且分子数之比为3:2,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x值为_______,9.6g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为_______。
(3)由K2SO4、Al2(SO4)3、KCl形成的混合溶液,其中K+、Al3+、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1,且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6ml·L-1,则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l·L-1
(4)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H2S④0.2ml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_______
a.体积②>①>③>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①>③>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II、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向A中充入一定量H2、O2的混合气体,向B中充入1mlN2,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5)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l。
(6)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则A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其中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7)若将A室中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活塞最终停留在_______处(填刻度位置),整个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
【答案】(1)
(2) ①. 16 ②. 3 ③. 0.6 NA或 3.612×1023
(3)0.6 (4)bd
(5)2 (6) ①. 17 g/ml ②. 32
(7) ①. 2 ②. 1:2
【解析】
【小问1详解】
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b,设该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为M,,V=Vm·n,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
【小问2详解】
8.4gN2的物质的量为0.3ml,含有原子数为0.6NA,由于两者所含原子数相同,9.6g某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为0.6NA,且分子数之比为3:2,可知Rx的物质的量为0.2ml,R3的摩尔质量,9.6g÷0.2ml=48g/ml,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x值为3,9.6g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为0.6NA;
【小问3详解】
由K2SO4、Al2(SO4)3、KCl形成的混合溶液,其中K+、Al3+、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K+、Al3+、Cl-、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1:6,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6ml·L-1则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l·L-1;
【小问4详解】
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③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0.4ml,④0.2mlNH3,
a.体积等于物质的量之比②>③>①>④ ,错误;
b.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②>③>④>①,正确;
c.质量②>③>①>④ ,错误
d.氢原子个数等于物质的量乘以每个分子中氢原子数①>③>④>②,正确;
故选bd;
【小问5详解】
A、B两室压强与温度相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A室的物质的量为1ml;
小问6详解】
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则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l,平均摩尔质量为17g/ml,其中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ml,氢气为xml,,x=y=1ml,氧气质量为32g;
【小问7详解】
若将A室中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氧气有剩余,剩余量为:1ml-1ml×=0.5ml,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最终两侧压强相等,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2,活塞最终停留在2刻度处,B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不变,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与反应前后体积成反比,整个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2:4=1:2。
19. 海水中蕴藏的元素高达80多种,是人类财富的重要集散地。
I.如图是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99%以上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洋中,资料显示海水中溴的含量约为66mg•L-1。如图中制备溴涉及步骤I、II、III,写出步骤I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制备镁的工艺中,从卤水到MgCl2(aq)经历了Mg2+→Mg(OH)2→Mg2+的过程,生成Mg(OH)2的过程看似多余,其实该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
(3)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在特定的环境里冷却后即为固体镁,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作镁蒸气的冷却剂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ArB. CO2C. O2D. N2
II.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知: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并有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画了如图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4)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5)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__。
(6)C中溶液颜色为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残留的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BrO+5Br-+6H+=3Br2+3H2O
(2)富集镁(或分离出镁) (3)A
(4)(直形)冷凝管 (5)Br2能腐蚀橡胶
(6) ①. 深红棕色 ②. 2Br-+Cl2=Br2+2Cl-
【解析】
【分析】海水晒盐得到卤水,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低浓度溴单质溶液,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用纯碱溶液吸收溴单质反应得到溴酸根离子、溴离子的溶液,再用硫酸酸化得到溴单质;在卤水中加入熟石灰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再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浓缩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失去结晶水得到固体氯化镁固体,电极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
【小问1详解】
步骤III中是溴酸钠和溴化钠在卤水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Br-+6H+=3Br2+3H2O;
【小问2详解】
制备镁的工艺中,从卤水到MgCl2经历MgCl2→Mg(OH)2→MgCl2的过程,生成Mg(OH)2的过程是镁的富集,故答案为:镁的富集;
【小问3详解】
能和金属镁发生反应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Ar气体是惰性气体不和镁反应,所以可以用氩气做镁蒸气的冷却剂,故选A;
【小问4详解】
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冷凝管,故答案为:(直形)冷凝管;
【小问5详解】
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为溴腐蚀橡胶,故答案为:溴腐蚀橡胶;
【小问6详解】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盐
A
盐酸
汽油
石墨
食盐
B
煤
KNO3晶体
O3
纯碱
C
氢氧化铁胶体
玻璃
铁
石灰石
D
合金
CaCl2
水银
Ca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200ml/LKCl溶液, 与50m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配制100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1ml的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