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1-2022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1-2022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古代诗文,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语文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时时绽放耀眼的光芒,走进语文,就会走进一个丰富的语文世界。我们看到邓稼先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殷红;我们会从闻一多身上学到仰之弥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艰,钻的越锲而不舍的精神,会听到他精采的演说,气冲斗牛,声威振天;在朝鲜战场一支志愿军部队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一场最壮烈的战斗让我们看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从老王抱着冰伛着身子来我家,两只眼睛结着一层云翳,读出了他生活的艰辛;从斯科特一行探险者怏怏不乐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我们读出了伟大的探险精神;从最苦与最乐中读出了仁人志士悲天悯人的情怀.
(1)选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璀璨(cuǐ) 绽放(zhàn) 锲而不舍(qì)
B. 殷红(yān) 起劲(jìn) 气冲斗牛(dǒu)
C. 军隅(yú) 伛着(yǔ) 怏怏不乐(yāng)
D. 云翳(yí) 辜负(gū) 悲天悯人(mǐn)
(2)选文中画线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精采 仰之弥高B. 耀眼 钻之弥艰
C. 壮烈 声威振天D. 旗帜 雄心壮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时代楷模”张桂梅点亮了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这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
B. 在“红色研学”时,他的即兴演讲逻辑严密、语无伦次,赢得了一致好评。
C. 回想起这几年做过的事,无论于公于私,他都当之无愧。
D. 疫情期间,自觉配合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是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莱芜梆子是济南莱芜区地方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B. 济南顺利通过“东亚文化之都”终审答辩,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大大增加。
C. 在六一儿童节这个专属孩子们节日里,所有人都真诚地祝贺他们快乐。
D. 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打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B. ④②③①C. ③②④①D. ①②④③
4.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阴阳”一词,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B. 中国文化中,莲花往往象征着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中“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D.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候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二、古代诗文。(33分)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上阶绿 上:上面
B. 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C. 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D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指官府公文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B. 斯是陋室 是非木柿
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 可以调素琴 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品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志趣,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B. 文章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舒适,“陋室”就不陋。
D. 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体现了“铭”这种文体用韵的特点。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鲁人身善织㞜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㞜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㞜(tuī):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讲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多地,历经磨难,北归无望。
7. 通读全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江汉”点题,“思归客”意指诗人思归而不能归,包含着无限辛酸。
B. 颔联对仗工整,情景相融,通过描写眼前自然景物,营造凄凉冷清的意境。
C.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异曲同工。
D. 整首诗格调低沉,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孤独飘零、苦无亲朋的烦闷之情。
8.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的妙处。
9.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花自喻,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游山西村》中,既描写自然美景,又蕴含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7分)
10.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ㅤㅤ《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在海底用①___________做的笔写字;鹦鹉螺号是用②__________击退了土人的进攻。鹦鹉螺号又称为“③____________”。
11. 请从孙侦探、车夫老马、虎妞三个人物中选取其中两个,分别谈谈他们在祥子从“人”到“行尸走肉”这一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眼泪
黄荣才
①母亲因脑梗住院,去的时候已呈昏迷状态。医生看父亲上了年纪,就对父亲隐瞒了母亲的病情,直接把母亲的病危通知书给了我们兄弟俩。父亲从医生的行为中也隐约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就缠着医生询问,并反复向医生保证,他能够承受一切结果。
②那天中午,也许医生刚好遇到什么急事,就径直跟我们兄弟俩说起母亲的病情,当时父亲离我们只有几步远。他支棱着耳朵几步蹿了过来,瞪大眼睛牢牢地盯住医生,医生想收口也来不及,只好实话实说。
③听到医生说母亲可能时日无多时,父亲的身子哧溜一下就歪斜了下去,整个人一下子就瞬间瘫痪了。幸亏我和哥哥眼疾手快,将他拦腰抱住,扶着他就近坐在走廊的病床上。但是,我们兄弟俩对父亲的反应是始料未及的。
④自打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处变不惊、沉默寡言的人。记得有一次,哥哥在外面被人欺负挨了打,跑回家时鼻子还一直流着血,没想到父亲看了一眼,竟然径直回了屋内,自顾自地做起事来。母亲去地里干活回来这才知道哥哥挨打的事,一边心疼地给哥哥擦鼻子,一边生气地数落爸爸:真是个油瓶子倒了也不扶的“狠人”!
⑤后来父亲只对哥哥说了一句话:但凡两人打架,就都有不对的地方,凡事能宽容就切忌动手。
⑥护士很快拿来了生理盐水。
⑦父亲喝了几口生理盐水,我们以为他缓过劲儿来了。没想到父亲突然猛号一声,像受伤的狼一样哭号起来,声音之大让旁边的人吃了一惊。父亲的眼泪也如溃堤的河水,汹涌奔腾,在满是皱纹的脸上肆意流淌,顺着下巴吧嗒吧嗒地往地上掉。父亲哭得瘫倒在病床上,好像要休克过去。突然,他又猛地爬起来,拉住路过的一个医生的袖子哀求道:“医生,医生,求求你救救她。”那份急切宛如溺水的人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好像一松手,所有的希望都将随之消失。哭号一阵之后,父亲的声音逐渐弱下去,但眼泪还是在脸上纵横奔流。
⑧那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看到父亲刚强的外表之下那颗满怀柔情而又脆弱的心。经过医生的治疗和我们的悉心照料,后来,母亲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爪。
⑨父亲唯一的一次眼泪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我们心目中的顶天立地的形象,反倒拉近了我们和他的距离。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母亲,尤其是父亲,只要自己能照顾得过来,绝不让我们帮忙,给妈妈擦身子、端水端饭、给妈妈洗头,他做的又仔细又小心,家庭的温馨环绕着一家人。
⑩在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我终于理解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
(选自《读者》,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父亲眼泪”,主要写了父亲在母亲生病后询问病情、得知真相后嚎啕大哭并精心照顾母亲的事情。
B. 文中第③段中“瞬间”一词,写出了父亲得知母亲时日不多后的强烈反应,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在意。
C. 第⑨段中,从“父亲只要照顾得过来,绝不让我们帮忙”,可以看出父亲不放心我们照顾母亲。
D.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既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又深化了文章中心。
(2)第⑦段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找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去细嗅蔷薇
丁立梅
①暮春多好,蔷薇花开。不是一棵一棵地开,而是一墙一墙地开,一河一河地开,一花廊一花廊地开。
②我因嘴里动了个小手术,整张脸肿得很卡通,不宜出门,故闷在家里几天。再出门,发现外面已“改朝换代”了,一个城池都被蔷薇花攻占,红的,粉的,白的,千朵万朵亿朵亿万朵,泼天的绮丽气象啊!春天谢幕的一场大戏,蔷薇花几乎全给包干了,朵朵精神着的小花朵,连缀成一首缓缓行走的长诗,为春天唱着最后的颂歌。
③这个时候的风是蔷薇风,雨是蔷薇雨,月是蔷薇月,光是蔷薇光,人差不多也是蔷薇人了。
④在蔷薇花跟前,人变得温柔了,再不好意思张牙舞爪吡牙咧嘴的,我连呼吸也要放轻了。
⑤蔷薇花耐看,细皮嫩肉着,又柔弱又天真,是无邪的小女儿。它又是香的,香得很斯文,一缕一缕的香,浅浅浮在你的鼻端,就像一个诱惑,一个陷阱.感官再麻木的人路过蔷薇花,也很难做到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我见到两个老人边走边激烈争论着什么,无意中听了一耳,竟是关于国际大事的,谁打谁,最后谁会赢。一个说服不了另一个。他们争着吵着,就走到一个蔷薇花廊下了,一时间,两人都噤了声,有些吃惊地打量着眼前铺天盖地的蔷薇花。
⑥“这花真好看。”一个老人说。另一个老人答道:”嗯,这是蔷薇花。”一个老人说:“真香。”另一个老人答道:“嗯,是很香。”
⑦刚刚的争论抛到脑后去了,他们一起赏起花来。我走一圈过来,两人还站在那儿研究着花。想来再急躁的性子,到了蔷薇花跟前,也没了脾气。在蔷薇花跟前,宜放松,宜轻吐慢纳,宜和解,宜深情。当你深情地凝视着一朵蔷薇花的时候,这朵蔷薇,就开在你心里。
⑧河边的蔷薇更有看头。我家附近有河,南北走向,岸畔全是开得好好的蔷薇。你站在那儿,对着一河两岸的花看,恍惚觉得那些花都是小鱼吐出的泡泡,一吐一大串。河被花占领了,寻常的河,变得波澜壮阔起来。岸边站着一对父子,一动不动对着河里看。我以为他们是在看花。岸上开多少花,河里就有多少。河里的花比岸上的更具动感,它们是会游动的。然他们告诉我:“在看鱼。”哎,真煞风景。可我很快原谅了他们,他们能在那么多斑斓里,寻找到鱼的身影,这本身也是件相当美妙相当有本事的事情。鱼在哪儿?每一朵游动的蔷薇花,都是一条彩色的小鱼。
⑨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有一句诗特别出名,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大抵意思是: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再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从而安然感受美好。是的,蔷薇也宜细嗅,它的体香是细水长流般的,轻飘慢拂。路过一丛蔷薇,你不要急着走,你且弯下腰去,凑近花朵,嗅,再嗅,一股细细的甜香,就软软地注入你的心田,让你动弹不得,让你想微笑,想说些温暖的话。生活里再多不好的体验,再多艰难的境地,暂且搁置了吧!一切都会过去,忘却了吧!都选择原谅选择和解选择遗忘吧!
⑩这一刻,风和日丽,有蔷薇花开,便是人间美好。
(选自《丁立梅散文集》,有改动)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中围绕“去细嗅蔷薇”写了哪些事?
①我欣赏到繁多香甜的蔷薇花
②__________
③一对父子在河边看游动的蔷薇花
④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朵朵精神着的小花朵,连缀成一首缓缓行走的长诗,为春天唱着最后的颂歌。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它又是香的,香得很斯文,一缕一缕的香,浅浅浮在你的鼻端,就像一个诱惑,一个陷阱。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这一刻,风和日丽,有蔷薇花开,便是人间美好。”的理解。
(4)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五、写作。(60分)
14. 按要求作文。
请以“遇见你,值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你最熟悉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