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01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02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03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01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02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11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11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典例1】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1,点B表示的数为−1,点C表示的数为9,点D表示的数为17,在点B和点C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我们称点A和点D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D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它们在“水平路线”射线BA和射线CD上的运动速度相同均为2个单位/秒,“上坡路段”从B到C速度变为“水平路线”速度的一半,“下坡路段”从C到B速度变为“水平路线”速度的2倍.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D点需要时间为_________秒;
    (2)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时,求出动点P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
    (3)当Q点到达终点A后,立即调头加速去追P,“水平路线”和“上坡路段”的速度均提高了1个单位/秒,当点Q追上点P时,求出它们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思路点拨】
    (1)根据AB、BC、CD三段的路程分别除以每段速度即可计算出答案;
    (2)分P在AB,Q在CD;P在AB,Q在CO,P在BO,Q在CO;P 、Q相遇;P在OC,Q在OB;P在OC,Q在BA;进行讨论计算即可;
    (3)根据点Q到A时间,点P位置,与点P到C时间,点Q位置,得出Q在射线CD上追上P,分别将P、Q所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题过程】
    解:(1)∵点A表示的数为−11,点B表示的数为−1,点C表示的数为9,点D表示的数为17,
    ∴AB=-1-(-11)=10,BC=9-(-1)=10,CD=17-9=8,
    ∴动点P从点A运动至D点需要时间为:102+101+82=5+10+4=19(秒),
    故答案为:19;
    (2)①当P在AB,Q在CD时,P所表示的数为:-11+2t ,Q所表示的数为:17-2t
    ∵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
    ∴-11+2t+17-2t=6,
    此时该方程无解;
    ②当P在AB,Q在CO时,P所表示的数为:-11+2t ,Q所表示的数为9−4t−82=25−4t,
    ∵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
    ∴-11+2t+25-4t=0,
    解得:t=7>5,
    此时:P不在AB上,故不符合题意,舍去;
    ③当P在BO,Q在CO时,P所表示的数为:-1+t−102=t−6 ,Q所表示的数为:9−4t−82=25−4t ,
    ∵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
    ∴t-6+25-4t=0,
    解得:t=193>6 ,
    此时:P不在BO上,故不符合题意,舍去;
    ④当P 、Q相遇时,P、Q均在BC上,此时P所表示的数为:-1+t−102=t−6 ,Q所表示的数为:9−4t−82=25−4t ,
    ∵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
    ∴t-6=25-4t,
    解得:t=315 ,
    ∴25−4t=25−4×315=15,
    此时:P所表示的数为:15,Q所表示的数为:15;
    ⑤当P在OC,Q在OB时,P所表示的数为:-1+t−102=t−6 ,Q所表示的数为: 9−4t−82=25−4t,
    ∵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
    ∴t-6+25-4t=0,
    解得:t=193 ,
    t−6=193−6=13,
    此时:P所表示的数为:13 ,Q所表示的数为:−13 ,
    ⑥当P在OC,Q在BA ,P所表示的数为:-1+t−102=t−6 ,Q所表示的数为: −1−2t−82−104=−1−2t+8+5=12−2t
    ∵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
    ∴t-6+12-2t=0,
    解得:t=6 ,
    此时:P所表示的数为:0,Q所表示的数为:0 ,Q不在AB上,故,故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P所表示的数为15或13,
    (3)∵Q到达A点所需时间为82+104+102=4+2.5+5=11.5 (秒),此时P到达的点表示的数是:-11+5×2+1+1×(11.5-5-1)=4.5 ,
    又∵P到达点所C需时间为102+101=15 (秒),此时Q到达的点是:-11+103×3+2×(15−11.5-103)=13 ,点Q在BO上,
    ∴Q在射线CD上追上P,此时P所表示的数为:-11+10+10+2(t-15)=2t-21 ,
    Q所表示的数为: −11+10+10+3t−11.5−103−5=3t−50.5,
    ∴2t−21=3t−50.5,
    ∴t=29.5,
    ∴9+2(29.5-15)=9+29=38,
    此时P所表示的数为:38 ,Q所表示的数为:38.
    1.(2022秋·吉林松原·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与A点距离16个单位,且在点A的左边,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
    ①求点P运动多少秒追上点Q?
    ②求点P运动多少秒时与点Q相距6个单位?并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
    【思路点拨】
    (1)由已知得OA=10,则OB=AB−OA=6,即得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由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即可求出AP=5t,从而可求出点P表示的数;
    (2)①设点P运动t秒时和Q相遇,根据等量关系得到5t=16+3t,然后求解即可;②分点P未超过点Q和点P超过点Q两种情况讨论,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题意得到16+3t−5t=6和16+3t+6=5t两个方程,求解即可.
    【解题过程】
    (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
    ∴OA=10,
    ∴OB=AB−OA=6.
    ∵点B在原点左边,
    ∴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6;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AP=5t,
    ∴点P所表示的数为10−5t.
    故答案为:−6,10−5t;
    (2)①设点P运动t秒时和Q相遇,
    则5t=16+3t,
    解得:t=8,
    ∴点P运动8秒追上点Q;
    ②设当点P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
    当P不超过Q,则16+3t−5t=6,
    解得:t=5;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0−5t=−15
    当P超过Q,则16+3t+6=5t,
    解得t=11;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0−5t=−45
    综上所述:t=5点P表示的数为−15或t=11点P表示的数为−45.
    2.(2023秋·重庆大渡口·七年级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校考期末)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30,−16,4,两条动线段PQ和MN,PQ=2,MN=3,如图,线段MN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开始一直向右匀速运动,线段P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开始向右匀速运动,当点Q运动到C时,线段PQ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当点P运动到点A时,线段MN,PQ立即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段PQ和MN保持长度不变,且点P总在点Q的左边,点M总在点N的左边)
    (1)当t为何值时,点Q和点N重合?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段PQ和MN重合部分长度能否为1,若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分两种情况讨论,追及时等量关系为:点Q行走的路程−N行走的路程=AB;返回后相遇等量关系为:点Q行走的路程+N行走的路程=AC+BC;
    (2)分两种情况讨论,追及时点Q超过点M一个单位长度和点Q超过点N一个单位长度时都符合线段PQ和MN重合部分长度能为1;返回后相遇时点Q离点N一个单位长度和点Q离点M一个单位长度时都符合线段PQ和MN重合部分长度能为1;据此求得t的值,从而求得点P的范围.
    【解题过程】
    (1)解:①追及时,Q到达点C的时间为4−−30÷2=17(秒)
    依题意得:2t−t=−16−−30,
    解得:t=14,符合题意
    ②返回后相遇,依题意得:2t+t=4−−16+4−−30,即:3t=54,
    解得:t=18,符合题意;
    答:当t=14或t=18时,点Q和点N重合;
    (2)解:①追及时点Q超过点M一个单位长度:2t−t=−16−3−−30+1,即,
    解得:t=12,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30−2+2×12=−6;
    ②追及时点Q超过点N一个单位长度:2t−t=−16−−30+1,
    解得:t=15,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30−2+2×15=−2;
    ③返回后相遇时点Q离点N一个单位长度:2t+t=4−−30+4−−16−1,即:3t=53,
    解得:t=533,
    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4−2−2×533−17=23
    ④返回后相遇时点Q离点M一个单位长度:2t+t=4−−30+4−−16+2,即:3t=56,
    解得:t=563,
    此时P点表示的数为:4−2−2×563−17=−43
    综上:点P表示的数为:−6、−2、23或−43.
    3.(2022秋·重庆渝中·七年级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点A、B,C是数轴上分别表示数-6,2,13的点,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以3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同时从点A、点B出发,其中甲刚开始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当运动到点C时,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反向运动,乙始终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
    (1)求电子蚂蚁甲与乙从开始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所经过的时间.
    (2)当电子蚂蚁甲反向运动追上电子蚂蚁乙时,求此时乙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3)在电子蚂蚁甲、乙开始运动的同时,若在点C处存在一只电子蚂蚁丙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求经过多少秒后甲恰好位于乙、丙的正中间?
    【思路点拨】
    (1)先求出AB的长度,然后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出时间;
    (2)先求出甲到达点C时的时间和甲乙相距的路程,然后求出甲追上乙的时间,再求出乙表示的数即可;
    (3)根据题意,需要分类讨论,然后分别求出每一种情况的时间,即可得到答案.
    【解题过程】
    解:(1)根据题意,则
    AB=2−(−6)=8,
    ∴甲乙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8÷(3+1)=2s;
    (2)根据题意,AC=13−(−6)=19,
    ∴甲到达点C的时间为:19÷3=193s,
    ∴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3−2+193×1=523;
    ∴甲与乙第二次相遇的时间为:193+523÷(3−1)=193+263=15s;
    ∴此时乙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2−15×1=−13;
    (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当甲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则设时间为t,得
    甲的位置是:−6+3t,乙的位置是:2−t;丙的位置是:13−2t,
    ∵甲恰好位于乙、丙的正中间,
    ∴(−6+3t)−(2−t)=(13−2t)−(−6+3t),
    解得:t=3s;
    当甲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则
    由(2)可知,当甲追上乙时,时间为15秒,且此时乙所在的位置为−13,
    ∴丙所在点表示的数为:13−15×2=−17,
    ∴此时丙和乙的距离为:−13−(−17)=4,
    设甲追上乙后,再过m秒达到乙和丙的中间,则
    甲的位置为:−13−3m,乙的位置为:−13−m,丙的位置为:−17−2m,
    ∴(−13−3m)−(−17−2m)=(−13−m)−(−13−3m),
    解得:m=43,
    ∴时间为:15+43=1613s;
    综合上述,则经过t=3或t=1613秒后甲恰好位于乙、丙的正中间.
    4.(2022秋·四川绵阳·七年级校考期中)已知多项式−m2n2−2中,含字母的项的系数为a,多项式的次数为b,常数项为c,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1)求a、b、c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A、B、C;
    (2)若甲、乙、丙三个动点分别以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着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12,2,34(单位长度/秒),当乙追上丙时,乙是否追上了甲?为什么?
    (3)在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到A、B、C的距离和等于10?若存在,请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的定义即可求解;
    (2)先求出AB=5,AC=1,BC=6,设乙追上甲用了x秒,列方程2x−12x=5,解得x=103,设乙追上丙用了y秒,列方程2y−34y=6,解得y=245,根据103<245,即可得到当乙追上丙时,乙已经追上了甲;
    (3)设点P表示的数为m,分点P在点C左侧、点P在A、C之间、点P在A、B之间、点P在点B右侧四种情况分类讨论,求出m的值,并进行检验,问题得解.
    【解题过程】
    (1)解:由题意得多项式−m2n2−2含字母项为−m2n2,系数为-1,多项式次数为4,常数项为-2,
    所以a=−1,b=4,c=−2,
    数轴上点A、B、C位置如图:
    (2)解:由题意得,AB=4−−1=5,AC=−1−−2=1,BC=4−−2=6,
    设乙追上甲用了x秒,
    由题意得2x−12x=5,
    解得x=103,
    设乙追上丙用了y秒,
    由题意得2y−34y=6,
    解得y=245,
    因为103<245,
    所以当乙追上丙时,乙已经追上了甲;
    (3)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m,
    ①当点P在点C左侧时,由题意得−2−m+−1−m+4−m=10,
    解得m=−3;
    ②当点P在A、C之间时,由题意得m−−2+−1−m+4−m=10,
    解得m=−5,因为−5<−2,所以m=−5不合题意;
    ③当点P在A、B之间时,由题意得m−−2+m−−1+4−m=10,
    解得m=3;
    ④当点P在点B右侧时,由题意得m−−2+m−−1+m−4=10,
    解得m=113,因为113<4,所以m=113不合题意.
    所以点P对应的数是-3或3.
    5.(2022秋·重庆·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用a、b表示,且关于x、y的多项式2xa+5y2+b−3y为三次单项式.
    (1)求出a、b的值,并在数轴上标注A、B两点;
    (2)若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P到达原点后立即向左运动(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则经过多长时间动点P与动点Q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在(2)的条件下,P、Q出发的同时,又有一动点M从B点出发,以每秒3.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动点P、Q、M互为余下两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答案)
    【思路点拨】
    (1)根据单项式的概念,求出字母a、b的值,然后在数轴上标注A、B两点即可;
    (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t≤43秒时,点P是向右运动;②当t>43秒时,点P是向左运动;分别列式计算即可;
    (3)当t=1413秒时,点P与Q相遇,当t>43秒时,点P开始向左运动;故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t≤1413秒时,点P是向右运动,此时点M为中点;②当141343秒时,点P是向左运动,此时点P为中点;分别列方程进行求解即可.
    【解题过程】
    (1)解:∵关于x、y的多项式2xa+5y2+b−3y为三次单项式,
    ∴a+5+2=3, b−3=0,
    ∴a=−4, b=3,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标注的A、B两点;
    (2)解:设经过时间为t秒,
    ①当t≤43秒时,点P是向右运动,若动点P与动点Q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则4−3t=3−2t,
    解得,t=1(秒);
    ②当t>43秒时,点P是向左运动,若动点P与动点Q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则3t−4=3−2t,
    解得,t=75;
    故,经过1秒或75秒时,动点P与动点Q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解:依题,当−4+3t=3−3.5t时,即当t=1413秒时,点P与M相遇,当t>43秒时,点P开始向左运动;
    ①当t≤1413秒时,点P是向右运动,点P表示−4+3t,点M表示3−3.5t,点Q表示3−2t,此时点M为中点,
    ∴3−3.5t−(−4+3t)=3−2t−(3−3.5t),
    ∴t=78(秒);
    ②当1413∴−4+3t−(3−3.5t)=3−2t−(−4+3t),
    ∴t=2823(秒);
    ③当t>43秒时,点P是向左运动,此时点P为中点,点P表示4−3t,
    ∴4−3t−(3−3.5t)=3−2t−(4−3t),
    ∴t=4(秒)
    综上所述,当经过78秒时,点M为P、Q中点,当经过2823秒或4秒时,点P为M、Q中点.
    6.(2022秋·江苏·七年级期中)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8.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
    (2)若数轴上点C到A的距离是到B的距离的3倍,则称点C为A、B两点的伴侣点,求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多少?
    (3)如图,如果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
    ①当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________;
    ②求点P出发多少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思路点拨】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2)设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x.根据CA=3CB列出方程|x+4|=3|x−8|,解方程即可;
    (3)①先求出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所需的时间,再求出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即可;
    ②设点P出发t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由于AB=12>3,由于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且点P的运动速度小于点Q的运动速度,所以它们同时向右运动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3.然后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Ⅰ)P、Q两点相向而行,Ⅱ)P、Q两点都向左运动.根据PQ=3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题过程】
    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8,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4)=12.
    故答案为12;
    (2)设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x.
    ∵数轴上点C到A的距离是到B的距离的3倍,
    ∴CA=3CB,
    ∴|x+4|=3|x−8|,
    ∴x+4=3(x−8),或x+4=−3(x−8),
    解得x=14,或x=5.
    故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4或5;
    (3)①当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所需时间为:122+6=32(秒),
    此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4+2×32=−1.
    故答案为−1;
    ②设点P出发t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分两种情况:
    (Ⅰ)P、Q两点相向而行,
    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4+2t,点Q对应的数为8−6t,
    ∵PQ=3,
    ∴|−4+2t−(8−6t)|=3,
    ∴8t−12=3,或8t−12=−3,
    解得t=158,或t=98;
    (Ⅱ)P、Q两点都向左运动,
    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4−2t,点Q对应的数为8−6t,
    ∵PQ=3,
    ∴|−4−2t−(8−6t)|=3,
    ∴4t−12=3,或4t−12=−3,
    解得t=154,或t=94.
    综上所述,点P出发158或98或154或94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7.(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6;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
    (1)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1?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点B表示的数;根据线段的倍分关系可求点C表示的数;
    (2)分点P与点Q相遇前,点P与点Q相遇后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3)分点P在点C左侧时,点P在点C右侧时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1)解:(1)点B表示的数是−1+6=5;
    ∵CB=2CA,设点C表示的数为c,
    ∴5−c=2c−−1,
    解得c=1,
    故答案为:5,1;
    (2)点P与点Q相遇前,
    由题意得,2t+t=6−2,
    解得t=43;
    点P与点Q相遇后,由题意得,
    2t+t=6+2
    解得t=83.
    故当t为43或83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
    (3)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2−2t,QB=t,
    ∵PC−QB=1,
    ∴2−2t−t=1,
    解得t=13.
    ∴PC=2−2t=43
    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43=−13;
    当点P在点C右侧时,PC=2t−2,QB=t,
    ∵PC−QB=1,
    ∴2t−2−t=1,
    解得t=3.
    ∴PC=2t−2=4,
    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4=5.
    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1,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3或5.
    8.(2023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2,点B表示12,点C表示20,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32个长度单位,记为LAC=32.动点M从点A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它们在水平轴AO,BC上的速度都是2单位/秒,在O,B之间的上行速度为1单位/秒,下行速度为3单位秒.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4秒时,M,N两点在数轴上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2)当M,N两点相遇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3)若“折线数轴”上定点P与O,B两点相距的长度相等,且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两点M,N与点P相距的长度之和等于6,请直接写出t的值为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1)先计算出AO,BC的长度,再计算出经过4秒,点M和点N运动的路程,即可求解;
    (2)根据相遇时,两点的路程和等于总路程,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解题过程】
    (1)解:根据题意可得:
    AO=0−−12=12,BC=20−12=8,
    当t=4秒时,点M的运动路程:2t=8<12,点N的运动路程:2t=8,
    ∴经过4秒,点M在AO上,点N和点B重合,
    ∴点M表示的数为:−12+8=−4,点N表示的数为:20−8=12,
    ∴M、N两点距离为:12−−4=16.
    ∴M,N两点在数轴上相距16个单位长度.
    (2)由(1)可得:AO=12,BC=8,
    ∴点M到点O需要时间:122=6秒,点N到点B需要时间:82=4秒,
    当相遇时:12+3t−6+8+t−4=32,
    解得:t=8.5.
    (3)∵P与O,B两点相距的长度相等,
    ∴点P为表示的数为6,
    ∴点A与点P距离为6−−12=18,点C与点P距离为20−6=14,
    ∵M,N与点P相距的长度之和等于6,
    ∴点M和点N都在OB上,
    ①当点M在OP上,点N在BP上时:
    ∵PM=18−12−3t−6,PN=14−8−t−4,
    ∴18−12−3t−6+14−8−t−4=6,
    解得:t=3,
    ②当点M在PB上,点N在BP上时:
    ∵PM=12+3t−6−18,PN=14−8−t−4,
    ∴12+3t−6−18+14−8−t−4=6,
    解得:t=10;
    综上:t=3或t=10.
    9.(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PC=____.
    (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则点P出发17秒后QA=____,PQ=_____.
    (3)在点Q开始运动后, 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先求出点P表示的数为−24+t,然后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2)先分别求出QA=3(t−14),PA=t,然后再计算,当t=17s时QA、PQ的距离即可;
    (3)分四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Q右侧,点Q没有追上点P时;②当点P在Q左侧,点Q追上点P后;③当点Q到达点C后,点P在Q左侧时;④当点Q到达点C后,点P在Q右侧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求解即可.
    【解题过程】
    (1)解:∵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点P表示的数为−24+t,
    ∴PA=−24+t−(−24)=t,PC=10−(−24+t)=34−t;
    故答案为:t, 34−t;
    (2)解:∵当点P运动到B点时,
    ∴t=14,
    此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
    ∴QA=3(t−14),
    ∴当t=17s时,
    QA=3(t−14)=3×(17−14)=9,
    PQ=t−3(t−14)=42−2t=42−2×17=8;
    故答案为:9,8;
    (3)解: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点P在Q右侧,点Q没有追上点P时,点P:−24+t,点Q:−24+3(t−14),
    依题,有−24+t−[−24+3(t−14)]=2,
    解得t=20,
    ∴−24+t=−24+20=−4,
    ∴点P表示的数为:−4;
    ②当点P在Q左侧,点Q追上点P后,
    依题有,−24+3(t−14)−(−24+t)=2,
    解得t=22,
    ∴−24+t=−24+22=−2,
    ∴点P表示的数为:−2;
    ③当点Q到达点C后,点P在Q左侧时,QA=34−[3(t−14)−34]=110−3t,
    ∴110−3t−t=2,
    解得t=27,
    ∴−24+t=−24+27=3,
    ∴点P表示的数为:3;
    ④当点Q到达点C后,点P在Q右侧时,
    ∴t−(110−3t)=2,
    解得t=28,
    ∴−24+t=−24+28=4,
    ∴点P表示的数为:4;
    综上所述,在点Q开始运动后, 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够为2个单位,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4,−2, 3, 4.
    10.(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B点对应的数为4.
    (1)A、B间的距离是______;若数轴上点M到点B的距离是4,则点M对应的数为______;
    (2)若点N也是数轴上的点,点N到点A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的距离的12,求点N对应的数;
    (3)若动点P从B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若两动点经过t秒时,PQ=8,求此时点P对应的数是多少?
    【思路点拨】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A、B间的距离,分两种情况可求出点M对应的数;
    (2)分两种情况可求出点N对应的数;
    (3)先由(1)得到AB=6,再分6种情况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可得答案.
    【解题过程】
    (1)解:AB=4−−2=6,
    当点M在点B左侧时,点M对应的数为4−4=0,
    当点M在点B右侧时,点M对应的数为4+4=8,
    点M对应的数为8或4,
    故答案为6,8或4.
    (2)解:∵“点N到点A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的距离的12”,
    ∴点N在负半轴上,
    设点N表示的点为x,
    当点N在点A右侧时,x−−2=120−x,
    解得x=−43,
    当点N在点A左侧时,−2−x=120−x,
    解得x=−4,
    ∴点N对应的数为−43或−4.
    (3)解:由(1)得AB=6,
    当P,Q都向左运动时,
    4t+6−2t=8,
    解得t=1,
    此时P运动了2个单位长度,点P对应的数是4−2=2;
    当P,Q都向右运动时,
    P,Q相遇前,
    2t+6−4t=8,
    解得t=−1,故不存在,
    P,Q相遇后,
    4t−2t−6=8,
    解得t=7,
    此时P运动了14个单位长度,点P对应的数是4+14=18;
    当Q向左运动, P向右运动时,
    4t+6+2t=8,
    解得t=13,
    此时P运动了23个单位长度,点P对应的数是4+23=143;
    当P向左运动, Q向右运动时,
    P,Q相遇前,
    ∵AB=6,
    ∴P,Q相遇前不存在PQ=8,
    P,Q相遇后,
    4t+2t−6=8,
    解得t=73,
    此时P运动了143个单位长度,点P对应的数是4−143=−23;
    综上可知,此时点P对应的数是2或18或143或−23.
    11.(2022秋·湖南永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其中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多项式(a+3)x3+4x2+9x+2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一次项系数为c.
    (1)a= ,b= ,c= ;
    (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则当点P与Q相遇时,它们运动了多少秒?相遇点对应的数是多少?
    (3)若点A、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时,小明同学发现:m⋅BC+3AB的值是个定值,求此时m的值.
    【思路点拨】
    (1)根据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
    (2)由(1)中数据求出AC长度,设当点P与Q相遇时,它们运动了x秒,列方程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形讨论解答:①当点C在点B右侧时,②当点C在点B左侧时,设三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依据图形分别表示出线段BC,AB的长度,代入m⋅BC+3AB中,整理后利用m⋅BC+3AB的值是个定值可令t的系数为0即可求出答案.
    【解题过程】
    (1)解:∵b是最小的正整数,
    ∴b=1,
    ∵多项式(a+3)x3+4x2+9x+2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
    ∴a+3=0,
    ∴a=−3,
    ∴多项式为:4x2+9x+2,
    ∵它的一次项系数为c,
    ∴c=9,
    ∴a=−3,b=1,c=9,
    故答案为:−3,1,9;
    (2)解:由(1)知线段AC长为9−−3=12,
    ∵设当点P与Q相遇时,它们运动了x秒,则
    4x+2x=12,解得x=2,
    ∴当点P与Q相遇时,它们运动了2秒;
    9-2×2=5,
    ∴相遇点对应的数是5;
    (3)解:当点C在点B右侧时:
    设三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m⋅BC+3AB
    =m(9−4t−1+t)+3(1−t+3+2t)
    =8m+12+3t(1−m),
    ∵m⋅BC+3AB的值是个定值,
    ∴1−m=0,
    ∴m=1,即当m=1时,m⋅BC+3AB为定值20,
    当点C在点B左侧时:设三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m⋅BC+3AB
    =m[1−t−(9−4t)]+3(1−t+3+2t)
    =−8m+12+3t(1+m),
    ∵m⋅BC+3AB的值是个定值,
    ∴1+m=0,
    ∴m=−1,即当m=−1时,m⋅BC+3AB为定值20,
    综上所述:当m=±1时,m⋅BC+3AB为定值20.
    12.(2022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中)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表示两点的大写字母一起标记.比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20、24,
    (1)直接写出:AB=______;
    (2)若有M、N两个小球分别从A、B两处同时出发,两小球的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秒、5个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钟.
    ①若N小球从点B向右运动,则此时点N表示的数为______,NA=______;(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M、N两小球同时向左运动,MN=4,求t的值?
    ③若M小球向右运动,N小球向左运动,同时D小球从原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在M小球和D小球相遇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数m,使得DM+mDN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直接用点B表示的数减去点A表示的数即可;
    (2)①根据N小球运动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即可;②根据题意,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M和点N的数,再由MN=4即可解出t的值;③表示出点D表示的数,算出当M和N小球相遇时的时间,由此表示出DM、DN,根据DM+mDN为定值求出m即可.
    【解题过程】
    (1)解:由题意得AB=24−−20=24+20=44,
    故答案为:44;
    (2)解:∵小球从点B向右运动,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t秒钟,
    ∴此时点N表示的数为24+5t,
    ∴NA=24+5t−(−20)=44+5t,
    故答案为:24+5t,44+5t;
    ②∵M、N两小球同时向左运动,M小球从A处出发,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t秒钟,N小球从B处出发,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t秒钟,
    ∴点M表示的数为−(20+2t),点N表示的数为24−5t,
    ∴MN=|44−3t|,
    当44−3t=4时,解得t=403,
    当44−3t=−4时,解得t=16,
    ∴当MN=4时,t=403或t=16;
    ③∵D小球从原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点D表示的数为−6t,
    当M和N小球相遇时,有2t+6t=20,解得t=52,
    在M小球和D小球相遇前的运动过程中,有
    DM=−6t−(−20+2t)=20−8t,DN=24−5t−(−6t)=24+t,
    则DM+mDN=20−8t+m(24+t)=20+24m+(m−8)t,
    ∵DM+mDN为定值,
    ∴m−8=0,
    ∴m=8,
    ∴当m=8时,DM+mDN为定值.
    13.(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探究与发现:a−b表示a与b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a与b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如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x的点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
    (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0,则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
    (1)若x−8=2,则x= .
    (2)拓展与延伸:在(1)的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求当t为多少秒时?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
    (3)数轴上还有一点C所对应的数为30,动点P和Q同时从点O和点B出发分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点Q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 同样的速度返回,点P到达点C后,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t>0秒.问当t为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为4
    【思路点拨】
    (1)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找出点B表示的数;
    (2)利用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去掉绝对值符号;
    (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4)分0【解题过程】
    (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8−20=−12.
    故答案为:−12;
    (2)∵x−8=2,
    ∴x−8=−2或x−8=2,
    ∴x=6或x=10.
    故答案为:6或10.
    (3)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5t,
    依题意得:5t−8=2,
    即5t−8=−2或5t−8=2,
    解得:t=65或t=2.
    答:当t为65秒或2秒时,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
    (4)P到达C点时间:30−0÷5=6(秒),
    Q到达C点时间:−12−30÷10=215(秒).
    当0点P表示的数为5t,点Q表示的数为10t−12,
    依题意得:5t−10t−12=4,
    即12−5t=4或5t−12=4,
    解得:t=85或t=165;
    当215≤t<6时,Q已经到达C点,P没有到达C点,
    点P表示的数为5t,点Q表示的数为−10t−215+30=−10t+72,
    依题意得:5t−−10t+72=4,
    即72−15t=4或15t−72=4,
    解得:t=6815或t=7615;
    当t≥6时,P、Q都已经到达C点
    点P表示的数为30,点Q表示的数为−10t−215+30=−10t+72,
    依题意得:30−−10t+72=4,
    解得:t=235(不合题意,舍去).
    答:当 t 为85或165或6815或7615秒时,P,Q 之间的距离为 4.
    14.(2023秋·重庆南川·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两点A、B在数轴上,AB=12,点A表示的数是a,且a与−12023互为相反数.
    (1)写出点B表示的数;
    (2)如图1,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同侧时,动点P、Q分别从点A、B处在数轴上同时相向而行,动点P的速度是动点Q的速度的2倍,4秒后两动点相遇,当动点Q到达点5时,运动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Q=3时,求点P、Q所表示的数;
    (3)如图2,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异侧时,动点P、Q分别从点A、B处在数轴上向右运动,动点Q比动点P晚出发2秒;当动点Q运动3秒后,动点P到达点C处,此时动点P立即掉头以原速向左运动5秒恰与动点Q相遇;相遇后动点P又立即掉头以原速向右运动8秒,此时动点P到达点M处,动点Q到达点N处,当OM−ON=3时,求动点P、Q运动的速度.
    【思路点拨】
    (1)先由a与−12023互为相反数.得出a的值,再分两种情况分别得出点B所表示的数:①当点A、点B在原点的同侧时;②当点A、点B在原点的异侧时;
    (2)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同侧时,点B表示的数是13,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则点P的速度为2x,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运动t秒后PQ=3有两种情形:①相遇前;②相遇后;分别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出t,则易求得点P和点Q所表示的数;
    (3)根据题意先列式求出点Q的运动速度,再设点P的运动速度为x,根据|OM−ON|=3,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出x即可.
    【解题过程】
    (1)∵a与−12023互为相反数.−12023=−1
    ∴a=1
    ∵AB=12
    ∴点B表示的数为13或−11.
    (2)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同侧时,点B 表示的数是13
    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则点P的速度为2x,则:
    4x+2x=12
    x=1
    ∴点Q的运动速度为1,则点P的速度为2
    运动t秒后PQ=3有两种情形:
    ①相遇前PQ=3,则:2t+t+3=12 t=3
    点P所表示的数为:1+2×3=7
    点Q所表示的数为:13−1×3=10
    ②相遇后PQ=3,则:2t+t−3=12 t=5
    点P所表示的数为:1+2×5=11
    点Q所表示的数为:13−5×1=8
    (3)根据题意得P点与Q点在点A处相遇,此时Q点运动8秒,运动了12个单位长度,
    ∴点Q速度为12÷8=1.5
    设点P的速度为x,∵OM−ON=3
    ∴12+1−8x+1=3
    解得x=98或x=158
    ∴点P的速度为98 或158.
    15.(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0,点B表示的数为80.动点C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正方向运动,动点D从原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正方向运动,动点E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的速度先沿负方向运动,到达原点后立即按原速返回,三点同时出发.
    (1)三个动点运动7秒时,C、D、E三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 , .
    (2)当点D与点E距离为44个单位时,求此时点C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3)若点E回到点B时,三点停止运动,当三个动点运动过程中.
    ①是否存在某一时刻,点D在点C和点E之间,且与点C和点E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是否存在某一时刻,这三点中是否还有一点(除点D外)恰好在另外两点之间,且与两点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动点在数轴上的运动,已知速度即可求得结果;
    (2)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当点E在CD中点时;当点C在ED中点时;根据动点在数轴上的运动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得结果.
    【解题过程】
    (1)解:点C表示的数为:−30+6×7=12,
    点D表示的数为:4×7=28,
    点E表示的数为:80−8×7=24,
    故答案为:12,28,24;
    (2)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
    C:−30+6t,D:4t,E:80−8t或8t−80,
    所以DE=80−12t或4t−80,
    80−12t=44,解得t=3,或t=313>10(舍去),
    4t−80=44,解得t=31,或t=9(不符合题意,舍去).
    ∴点C表示的数为6×3−30=−12或6×31−30=156.
    答:点C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12或156.
    (3)解:①存在,时间是5秒或553秒.理由如下:
    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
    4t+30−6t=80−8t−4t,解得t=5.
    或4t−8t+80=−30+6t−4t,解得t=553,
    答:存在.时间为5秒或553秒.
    ②存在,时间为354秒.理由如下:
    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
    当点E在CD中点时,
    当t小于10时,
    6t−30−(80−8t)=80−8t−4t,解得t=9513.
    当t大于10时,
    6t−30−(8t−80)=8t−80−4t,解得t=653.
    根据题意,点E回到点B停止运动,
    所以t的值不应该超过20;
    当点C在ED中点时,
    6t−30−(80−8t)=4t−(6t−30),解得t=354.
    答:存在,时间为354秒或9513秒.
    16.(2023春·广东梅州·七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点B,点C,点D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8,点B表示8,点C表示16,点D表示24,点E表示28,我们称点A和点E在数轴上相距36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E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两点上坡时速度均变为初始速度的一半,下坡时速度均变为初始速度的两倍,平地则保持初始速度不变.当点P运动至点E时则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E点需要______秒,此时点Q对应的点是______;
    (2)P,Q两点在点M处相遇,求出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求当t为何值时,P,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D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思路点拨】
    (1)依据动点P在各段运行的距离除以相应运行的速度算出各段运行的时间,然后相加即可算出动点P从点A运动至E点需要的时间共为10秒.然后再计算动点Q在10秒内运行到什么位置.
    (2)分析相遇点所在路段在C—D段,当点P运动到C点时与Q点相距2个长度单位,则可算出点P从C点运动到M点所需的时间为29秒,则点M对应的数为16+29×8=1779.
    (3)分段讨论PB与QD在数轴上的长度相等时的各种情况即可.
    【解题过程】
    (1)由题意可知,动点P在AO、BC、DE段的速度均为4单位/秒,在OB段的速度为2单位/秒,在CD段的速度为8单位/秒,
    AO=OB=BC=CD=8,DE=4,
    ∴动点P从点A运动至E点需要的时间为t=8÷4+8÷2+8÷4+8÷8+4÷4=2+4+2+1+1=10(秒),
    ∵动点Q从点E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在DE段的速度为2单位/秒,CD段的速度为1单位/秒,
    ∴动点Q从点E运动到点D需要4÷2=2(秒),从点D运动到点C需要8÷1=8(秒),
    ∴此时点Q对应的点是C;
    故答案为:10,C;
    (2)由(1)可知,P,Q两点在M处相遇时,点M在C−D−E段,
    动点P由点A到点C点用时为8÷4+8÷2+8÷4=8(秒),
    动点Q从点E到点D用时为4÷2=2(秒),
    ∵(8−2)×12×2=6,
    ∴当动点P到达点C时,点Q与点C的距离8−6=2,
    ∵28+1=29(秒),
    ∴此时P、Q两点再运动29秒在点M处相遇,
    ∴点M所对应的数16+29×8=1779;
    (3)①当点P在OA段时,点Q在DE段,此时PB大于8,QD小于4,不符合题意;
    ②当点P在OB段时,点Q在CD段,
    若PB=QD,则OB−t−2×2=PB,QD=t−2×1,
    ∴8−2t+4=t−2,
    解得:t=143;
    ③当点P在BC段时,点Q在CD段,
    PB=t−6×4,QD=t−2×1,
    ∴4t−24=t−2,
    解得:t=223;
    ④当点P在CD段或DE段时,PB大于8,QD小于8,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当t=143或223秒时,P,B 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D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17.(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武汉市武珞路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已知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O是原点,满足OA=AB=BC=20cm,动点P从点O出发向右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数轴上向左匀速运动,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
    (1)求:点P从点O运动到点C时,运动时间t的值.
    (2)若Q的速度v为每秒3cm,那么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30cm?
    (3)当|PA+PB|=2|QB−QC|=24时,请求点Q的速度v的值.
    【思路点拨】
    (1)根据OA=AB=BC=20cm求得OC的长为60cm,根据点P的速度为2cms,求得点P从点O运动到点C的运动时间为30秒;
    (2)分点P、Q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形求解.相遇前,2t+3t=60−30=30,解得t=6, 相遇后,2t+3t=60+30=90,解得t=18;
    (3)根据OA=AB=BC=20,点O表示的数为0,得到点A表示的数为20,点B表示的数为40,点C表示的数为60,点P表示的数为2t,点Q表示的数为60−vt,当0≤vt≤40时,QB=40−60−vt=vt−20,QC=vt,2QB−QC=2×20=40>24,推出点Q只能在B,C间运动,40【解题过程】
    (1)解:∵OC=OA+AB+BC=20+20+20=60,
    ∴2t=60,
    ∴t=30;
    (2)解:当点P、Q还没有相遇时,
    2t+3t=60−30=30,
    解得:t=6,
    当点P、Q相遇后,
    2t+3t=60+30=90,
    解得:t=18,
    综上所述,经过6秒或18秒 P,Q两点相距30cm;
    (3)解:∵OA=AB=BC=20,点O表示的数为0,
    ∴点A表示的数为20,点B表示的数为40,点C表示的数为60,
    ∵点P表示的数为2t,点Q表示的数为60−vt,
    当0≤vt≤40时,QB=40−60−vt=vt−20,QC=vt,
    ∴2QB−QC=2−20=2×20=40>24,不合题意;
    当40∴2QB−QC=220−vt−vt=410−vt=24,
    ∴10−vt=±6,
    ①当0≤t≤10时,PA=20−2t,PB=40−2t,
    ∴PA+PB=60−4t=24,
    ∴t=9,
    ∴10−9v=±6,
    ∴v=169,或v=49,
    ②当10∴PA+PB=20<24,不合题意;
    ③当20∴PA+PB=4t−60=24,
    ∴t=21,
    ∴10−21v=±6,
    ∴v=1621,或v=421.
    综上,v=169,或v=49,或v=1621,或v=421.
    18.(2022秋·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数轴上记原点为点O,已知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且a,b满足a+10+b−122=0,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表示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记作AB.
    (1)a=______,b=______;
    (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点P和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当点P到达原点O时,动点R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R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再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运动时,点R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过程中点R行驶的总路程,以及点R停留的最后位置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有理数;
    (3)动点M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运动,同时动点N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往返运动,当点M运动到B时,M和N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得OM=ON?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分析即可;
    (2)根据题意,P、Q、R三点重合,则只需计算P点的位置以及运动时间即可;
    (3)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根据情况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
    (1)∵a+10+b−122=0,
    ∴a=−10,b=12,
    故答案为−10;12.
    (2)当点P到达点O时,动点R从原点O出发,
    P到达点O需要:10÷4=2.5(秒),
    此时Q点的位置为:12+2.5×2=17,
    设t秒后停止运动,
    则4t=2t+17,解得t=8.5,
    此时P点的位置在:4×8.5=34,
    即R也停在P点位置,对应的有理数为34,
    R运动的时间为8.5秒,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
    ∴R运动路程为:8.5×6=51,
    综上所述,R行驶的总路程为51,停留在34.
    (3)存在,t的值为:1,113,7,11,
    理由如下:∵12−−10÷2=11(秒),
    ∴11秒后M、N后停止运动,
    ①当M、N分别位于O的两侧时,如图,
    此时OM=ON,M表示的数为−10+2t,N表示的数为12−4t,
    ∴−10+2t+12−4t=0,解得t=1;
    ②当M和N重合时,即第一次相遇时,如图,
    则−10+2t=12−4t,解得t=113;
    ③当点N从A点返回时,则点N表示的数为:−10+4t−22=4t−32,
    若此时M未到点O,则t<5,如图,
    则4t−32=−10+2t,解得t=11(不合题意,舍去),
    ∴此时M已经过点O,t>5,如图,
    则4t−32+−10+2t=0,解得t=7;
    ④当点M、N在点O右侧重合时,即第二次相遇时,如图,
    4t−32=−10+2t,解得t=11,此时点M、N到达点B,停止运动,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t的值为:1,113,7,11.
    19.(2022秋·吉林长春·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9和3,点O为原点.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B运动,在点P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到达点A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O运动. 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2时,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_;当点P与点B重合时,t的值为_________;
    (2)①在点Q由点B向点A运动的过程中,点Q表示数为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t=_________时,P、Q第一次相遇;
    (3)点Q从点A返回后,当PQ=52时,求点P运动的时间t的值;
    (4)若在点P运动的同时,点M从点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当PM=3PQ+1时,直接写出t的值.
    【思路点拨】
    (1)由用右边移动用加法列式计算可得:当t=2时,点P表示的数,再当点P与点B重合时,可得方程−9+t=3,再解方程即可;
    (2)①利用向左移动用减法,向右移动用加法,再列式计算即可;②再利用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列方程即可;
    (3)点Q从点A返回后,Q对应的数为3t−27,而P对应的数为−9+t,可得QP=3t−27−−9+t=2t−18,利用PQ=52,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当9(4)当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时,此时Q对应的数为3−2t,而P对应的数为−9+t,M对应的数为3−t,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12−2t=36−9t+1,当点Q从点A返回后,Q对应的数为3t−27,而P对应的数为−9+t,M对应的数为3−t,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12−2t=6t−54+1,当9【解题过程】
    (1)解:当t=2时,点P表示的数为−9+2×1=−9+2=−7,
    当点P与点B重合时,则
    −9+t=3,
    解得:t=12.
    故答案为:−7,12;
    (2)①当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时,
    此时Q对应的数为:3−2t,
    ②当P、Q第一次相遇时,
    ∴t+2t=3−−9,
    解得:t=4,
    故答案为:3−2t,4;
    (3)当Q,A重合时,3−2t=−9,
    解得:t=6,
    当Q到达点A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O运动,
    此时Q对应的数为:−9+3t−6=3t−27,
    而P对应的数为−9+t,
    ∴QP=3t−27−−9+t=2t−18,
    当PQ=52时,
    ∴2t−18=52,
    ∴2t−18=2.5或2t−18=−2.5,
    解得:t=414或t=314,
    当3t−27=0时,解得t=9,
    ∴t=414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9此时QP=−9+t,
    ∴−9+t=52,
    解得:t=232,
    综上:当PQ=52时,t=314或t=232.
    (4)当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时,
    此时Q对应的数为3−2t,而P对应的数为−9+t,M对应的数为3−t,
    ∴PM=3−t−−9+t=12−2t,PQ=3−2t−−9+t=12−3t,
    ∴PM=3PQ+1,
    ∴12−2t=312−3t+1,即12−2t=36−9t+1,
    当0≤t≤4时,
    ∴12−2t=36−9t+1,
    解得:t=257,
    当4∴12−2t=9t−36+1,
    解得:t=4711,
    当点Q从点A返回后,Q对应的数为3t−27,而P对应的数为−9+t,M对应的数为3−t,
    ∴PM=3−t−−9+t=12−2t,PQ=3t−27−−9+t=2t−18,
    ∴PM=3PQ+1,
    ∴12−2t=32t−18+1,即12−2t=6t−54+1,
    当6∴2t−12=54−6t+1,
    解得:t=678,
    当9∴PM=3−t−−9+t=12−2t,PQ=−9+t,
    ∴PM=3PQ+1,
    ∴12−2t=3−9+t+1,
    ∴2t−12=−27+3t+1,解得:t=14,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当PM=3PQ+1时, t的值为257或4711或678.
    20.(2022秋·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0,点B表示的数为4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正方向运动,动点Q从原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正方向运动,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的速度先沿负方向运动,到达原点后立即按原速返回,三点同时出发,当点N回到点B时,三点停止运动.
    (1)当运动时间为3秒时,点P、点N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单位.
    (2)当QN=8个单位时,求三个点的运动时间.
    (3)尝试借助上面数学问题的解题经验,建立数轴完成下面的实际问题:
    码头C位于A,B两码头之间,且知AC=20海里,AB=60海里,甲船从A码头顺流驶向B码头,乙船从C码头顺流驶向B码头,丙船从B码头开往C码头后立即调头返回B码头.已知甲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5海里/时,乙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4海里/时,丙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8海里/时,水流速度为2海里/时,三船同时出发,每艘船都行驶到B码头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这三艘船中的一艘恰好在另外两船之间,且与两船的距离相等?若存在,直接写时间以及此时甲船离B码头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kPQ+QN在某段时间内为定值?若存在,直接写出k的值以及该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求出运动3秒时,P,N表示的数,进行计算即可;
    (2)分0(3)建立如图所示的数轴,A所表示的数为−20;C所表示的数为0;B所表示的数为40,设运动时间为t小时,分丙到达C点之前,再分乙在甲,丙之间,丙在甲、乙之间,甲在丙,乙之间,以及丙从C点返回,甲在丙,乙之间共4种情况分类讨论,列方程求解;
    (4)分0【解题过程】
    (1)解:当运动时间为3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20+3×5=−5;点N表示的数为:40−3×8=16,
    ∴点P、点N之间的距离是:16−−5=21;
    故答案为21;
    (2)解:点N从B点到达原点的时间为:40÷8=5,则运动总时间为:5×2=10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QN=8个单位,
    ①当0由题意,得:4t−40−8t=8,
    解得:t=4或t=83;
    ②5由题意,得:4t−8t−40=8,
    解得:t=8或t=12(舍去);
    综上,QN=8个单位时,三个点的运动时间为4秒或83秒或8秒;
    (3)存在:建立如图所示的数轴,A所表示的数为−20;C所表示的数为0;B所表示的数为40.
    由题意,得:甲的移动速度为每小时:5+2=7个单位长度,乙的移动速度为每小时:4+2=6个单位长度,丙从点B到点C的移动速度为每小时:8−2=6个单位长度,返回时的速度为每小时:8+2=10个单位长度;
    ∴甲到C的时间为207小时,甲到B的时间为607小时,乙到B的时间为406=203小时,
    丙从C到B的时间406=203小时,丙从C返回B的时间为4010=4小时,丙用的总时间为:203+4=323小时;
    设运动时间为t小时,则:甲表示的数为:−20+7t,乙表示的数为:6t,丙从B到C,表示的数为:40−6t,从C到B,表示的数为:10t−203=10t−2003;
    ①丙到达C点之前,当乙在甲,丙之间时:由题意,得:
    6t−−20+7t=40−6t−6t,解得:t=2011,
    此时甲船离B码头的距离为:40−−20+7×2011=52011(海里);
    当丙在甲、乙之间时:40−6t−−20+7t=6t−40+6t,解得t=4;
    ∴此时甲船离B码头的距离为:40−−20+7×4=32(海里);
    当甲在丙,乙之间时:−20+7t−40+6t=6t−−20+7t,解得t=407;
    ∴此时甲船离B码头的距离为:40−−20+7×407=20(海里);
    ②丙从C返回B时,此时,乙船到达B码头,表示的数为:40,甲在丙,乙之间,
    ∴−20+7t−10t+2003=40−−20+7t,解得t=403;
    403>323,不符合题意;
    综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分别在2011小时,4小时,407小时时,这三艘船中的一艘恰好在另外两船之间,且与两船的距离相等,此时甲船离B码头的距离分别为52011海里,32海里,407海里;
    (4)解:存在;由(2)知:点N从B点到达原点的时间为:5秒,运动总时间为10秒,Q,N相遇需要的时间为:40÷4+8=103秒,P,N相遇需要:60÷5+8=6013秒,P追上Q需要:20÷5−4=20秒,
    ∵20>10,
    ∴P点始终在Q点左侧,
    设运动时间为t秒,P点表示的数为:−20+5t,Q点表示的数为:4t,
    ∴kPQ=k4t−−20+5t=20k−kt,
    ①当N到达C点之前, N点表示的数为40−8t,
    当0∴当12+k=0,即k=−12时,kPQ+QN的值是定值:20×−12+40=−200;
    当103∴当12−k=0,即k=12时,kPQ+QN的值是定值:20×12−40=200;
    ②当N点返回时,N点表示的数为8t−40,N点追上Q点需要:4×5÷8−4=5秒,即N,Q同时到达B点,N点始终在Q点的左侧,
    ∴QN=4t−8t+40=−4t+40,
    当5∴当4+k=0,即k=−4时,kPQ+QN的值是定值:20×−4+40=−40;
    综上:当0
    相关试卷

    专题5.3 期中复习——选择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5.3 期中复习——选择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53期中复习选择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53期中复习选择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2 期中复习——填空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5.2 期中复习——填空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52期中复习填空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52期中复习填空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1 期中复习——解答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5.1 期中复习——解答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51期中复习解答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51期中复习解答压轴题专项训练压轴题专项训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1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秋季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