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评课ppt课件
展开学习目标1)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重点学会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识将“不可测量的距离”转变为“可测量的距离”。难点通过构建全等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判定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1)“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炸毁与我军阵地隔河相望的日本鬼子的碉堡,需要测出我军阵地到鬼子碉堡的距离.由于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我八路军战士为此绞尽脑汁,这时一位聪明的八路军战士想出了一个办法,为成功炸毁碉堡立了一功.
这位聪明的八路军战士的方法如下:
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从战士的作法中你能发现哪些相等的量?
身高,帽檐的俯角,以及展示与地面的垂直
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BC=DC吗?
理由:在△ACB与△ACD中,
AC=AC(公共边)
∠ACB=∠ACD=90°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吗?(ASA)
1.知识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2.方法 (1)延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垂直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问题吗?
一个叔叔帮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间的距离.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小明是这样想的:在△ABC和△DEC中,因为AC=DC,∠ACB=∠DCE,BC=EC所以△ABC≌△DEC,所以AB=DE.你能说出每步的道理吗?
你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吗?试试看吧
2.你能说明设计出方案的理由吗?
在△ABC与△DEC中,已知:AB⊥BE,DE⊥BE,BE=EC,结论:AB=DE.
1.已知条件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
如图,先作三角形 ABC ,再找一点 D,使AD∥BC,并使AD = BC,连结 CD,量CD 的长即得 AB 之间的距离.
理由: 在△DAC与△BCA 中,
所以△DAC ≌ △BCA(SAS)
AB = 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方案三:1.找一点D,使AD⊥BD;2.延长BD至C,使CD=BD;3.连结AC,测AC的长,即得AB的长.
理由如下:∵AD⊥BD ,∴∠ADB=∠ADC=90°.在△ABD与△ACD中,∵AD= AD,∠ADB =∠ADC, BD = CD,∴△ABD≌△ACD(SAS).∴AB=AC.
例1.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作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则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便是∠AOB的平分线,请你说明理由.
解:因为OM=ON,PM=PN,OP=OP,所以△MOP≌△NOP(SSS),所以∠MOP=∠NOP,所以OP平分∠MON,即OP是∠AOB的平分线.
1.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ΔOAB≌Δ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SSS B.ASA C.AAS D.SAS
3.如图所示,已知AC=DB,AO=DO,CD=100 m,则A,B两点间的距离( )A.大于100 m B.等于100 mC.小于100 m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工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AO、BO、CO、DO 应满足下列的哪个条件?( )A. AO=CO B. BO=DOC. AC=BD D. AO=CO且BO=DO
5.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C,使AO=CO;连接BO并延长到D,使BO=DO,连接CD.可以证△ABO≌△CDO,得CD=AB,因此,测得C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O≌△CDO的理由是( ) A.SSS B.ASA C.AAS D.SAS
6.池塘两边有 A,B 两点,想知道 A,B 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测量,于是有人想出办法,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7.如图,公园里有一条“Z”字型道路ABCD,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道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M,F,M恰为BC的中点,且E,M,F在同一直线上,在BE道路上停放着一排小汽车,从而无法直接测量B,E之间的距离,你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吗?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因为AB//CD,所以∠B=∠C.因为M为BC的中点,所以BM=CM.在△BME和△CMF中,∠B=∠C,BM=CM,∠BME=∠CMF,所以△BME≌△CMF(ASA),所以BE=CF.故只要测量CF即可得B,E之间的距离.
8.小强为了测量一幢高楼的高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6°,测楼顶A视线PA与地面夹角∠APB=54°,量得P到楼底距离PB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10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6米,小强计算出了楼高,楼高AB是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CPD≌△PAB(ASA),进而利用AB=DP=DB-PB求出即可.
解:∵∠CPD=36°,∠APB=54°,∠CDP=∠ABP=90°, ∴∠DCP=∠APB=54°. 在△CPD和△PAB中, ∵∠CDP=∠ABP,DC=PB,∠DCP=∠APB, ∴△CPD≌△PAB(ASA), ∵DB=36米,PB=10米, ∴AB=36-10=26(米).答:楼高AB是26米.
9.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弧状,A、B之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之间的距离吗?
方案:在湖右边的空地上选一个能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C点,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至E,使BC=CE,连接DE,并测量DE的长度即可求出A、B之间的距离.
知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1)延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垂直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习题4.10 第1、2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新课学习,步测距离,碉堡距离,试说明BC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方案1,方案2,小结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pptx、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