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第1页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第2页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接写出得数,直接写得数,口算,直接写出结果,列竖式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说明:本试卷试题精选自安徽省合肥市市区、巢湖、庐江近两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真题试卷,难易度均衡,适合安徽省合肥市市区、巢湖、庐江及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四年级学生期末复习备考使用!
    1.直接写出得数。
    270÷90= 200-163= 25×40= 660÷22= 360÷9÷4=
    68÷34= 148+134= 39×10= 750÷15= 25×4×2=
    2.直接写得数
    170×4= 100-63= 42+68= 28×4=
    75÷15= 4×8= 4×25= 46+144=
    3.直接写出得数.
    210÷30= 23×50= 720÷90= 320÷80=
    450÷50= 80÷40= 480÷60= 560÷70=
    160÷40= 280÷70= 360÷90= 130×5=
    120×30= 540÷60= 630÷70= 48÷4=
    36﹣28= 19+7= 140﹣108= 45+9=
    4.直接写出得数。
    400÷20= 398+56= 45×30= 730+67=
    20+80×4= 540-190= 8×25= 13×40=
    900-172= 75×4= 9×54= 52×50=
    5.口算。
    540÷90= 99÷33= 15×40= 69÷23= 890÷10=
    560÷70= 77+33= 100÷25= 0÷25= 24×30=
    6.直接写出得数。
    ①420÷20= ②14×7= ③72÷36= ④630÷70=
    ⑤720÷9= ⑥400÷25= ⑦91÷13= ⑧18×40=
    7.直接写出结果。


    8.口算。
    50×90= 96÷32= 25×40= 30×23=
    60×12= 300+6000= 75÷15= 180÷60=
    95-17= (35-20)×10=
    9.直接写得数。
    120÷40= 37+173= 930÷30= 180-80÷20=
    490-90= 560÷80= 432÷4= 100÷20×5=
    10.列竖式计算。(带※题要求写出验算过程)
    ①546÷78= ②966÷54= ③※2100÷53=
    ④320÷14= ⑤981÷36= ⑥※7600÷30=
    11.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885÷59= *609÷23= 9200÷300=
    1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25÷6= 582÷4= 800÷5= 424÷7=
    411÷6= 243÷3= 309÷3= ※914÷3=
    13.用竖式计算。
    840÷70 481÷13 936÷24 906÷16
    14.用竖式计算。
    98÷30 226÷43 897÷48 286÷26
    15.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82÷23= 605÷44= ※834÷18=
    990÷66= 380÷92= ※900÷40=
    16.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7.竖式计算,标*的要验算。
    575÷23= 530÷58= *608÷76=
    18.用竖式计算。
    900÷40= 628÷31= 517÷53= 763÷28=
    19.用简便方法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560÷40= 770÷30=
    ★9800÷320= 540÷(4×9)=
    20.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00÷40= 704÷32= 574÷82= △288÷43=
    21.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81÷14= 850÷20= 537÷17=
    727÷30= ☆836÷72= 450÷25=
    22.列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260÷34= 843÷42= *891÷57=
    23.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875÷35= 7700÷300= ☆655÷32=
    24.计算(前两小题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6700÷700= *508÷26=
    495÷[15×(15÷5)]= 48×(52﹣43)÷24=
    25.计算下面各题。
    1

    26.脱式计算.
    (1)2400÷80-14×2
    (2)108-(83+360 ÷60)
    (3)(422+58)÷(375-345)
    (4)420÷[(205-198)×4]
    (5)460÷(29-18÷3)
    (6)1450÷[ 2×(16+9)]
    27.用递等式计算。
    650-550÷25 (55-26)×17 280÷2÷35
    28.简便计算.
    450÷18 930÷5÷6 720÷(8×3) 3100÷160
    29.脱式计算。
    (600-90)÷30 340-300÷5
    750÷(23+27) 16×30÷40
    30.计算(能够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82+(96÷48+86) 25×5+74×5+5 99×99+99
    72﹣3×8÷6 3600÷(20﹣5) 25×32×125.
    31.用递等式计算。


    32.计算下面各题。

    33.用递等式计算。


    34.计算下面各题。
    (48+39)÷(51-22) (40+60×4)÷40 72÷[960÷(245-165)]
    3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800÷15÷4 125+275÷11 200-200÷25
    270÷(9×5) 180÷45 25×4+270
    36.用递等式计算
    437+23×(6+15) 108-(83+360÷60)
    19×96-962÷74 [(205+35)-30]÷70
    37.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27+12×4 162-660÷30+80 (85+14×5)÷5
    150+120÷6×5 180÷(36÷12)+6 [175-(49+26)]×23
    38.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9.脱式计算.
    (24×15+310)÷5 42×3-252÷14
    2400÷[(135-105)×16] 26×[(142+238)÷5]
    40.如图,∠1=60°,∠2是直角,求∠3的度数.
    41.如图∠ABC=90°,∠2=2∠1,∠3=3∠1,求∠3=?
    42.已知,分别求出、、的度数。
    43.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下图的方式折叠,已知∠1+∠2+∠3=220°,∠4=20°,求∠1、∠2,∠3,∠5各是多少度。
    44.如图,∠1=40°,∠2=70°,求∠4的度数。
    45.如图,∠1=35°,求∠2和∠3的大小。
    46.如下图,已知∠1=125°,求∠2,∠3,∠4,∠5各是多少度.
    47.如下图,直线m与直线n互相垂直,∠1=35°,求∠2的度数。
    48.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其中∠1=65°,∠2是多少度?
    49.已知∠1=30°,∠2=40°,求∠3和∠4.
    50.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其中∠1=40°,你知道∠2是多少度吗?
    5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下图所示的方法折叠,你能算出∠1的度数吗?
    52.如下图,已知∠1=40°,求∠2、∠3、 ∠4的度数。
    参考答案:
    1.3;37;1000;30;10;
    2;282;390;50;200
    2.680;37;110;112;5;32;100;190.
    【详解】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对齐那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据此解答
    3.210÷30=7 23×50=1150 720÷90=8 320÷80=4
    450÷50=9 80÷40=2 480÷60=8 560÷70=8
    160÷40=4 280÷70=4 360÷90=4 130×5=650
    120×30=3600 540÷60=9 630÷70=9 48÷4=12
    36﹣28=8 19+7=26 140﹣108=32 45+9=54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
    210÷30=7 23×50=1150 720÷90=8 320÷80=4
    450÷50=9 80÷40=2 480÷60=8 560÷70=8
    160÷40=4 280÷70=4 360÷90=4 130×5=650
    120×30=3600 540÷60=9 630÷70=9 48÷4=12
    36﹣28=8 19+7=26 140﹣108=32 45+9=54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的运用.
    4.20;454;1350;797
    340;350;200;520
    728;300;486;2600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400÷20=20 398+56=454 45×30=1350 730+67=797
    20+80×4 540-190=350 8×25=200 13×40=520
    =20+320
    =340
    900-172=728 75×4=300 9×54=486 52×50=2600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认真计算,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5.6;3;600;3;89;
    8;110;4;0;720
    6.①21;②98;③2;④9
    ⑤80;⑥16;⑦7;⑧720
    7.390;56000;4800;13
    20000;5;22;5300
    8.4500;3;1000;690
    720;6300;5;3
    78;150
    9.3;210;31;176
    400;7;108;25
    10.7;17……48;39……33
    22……12;27……9;253……10
    【分析】整数除法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先用除数和商相乘,然后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详解】①546÷78=7 ②966÷54=17……48 ③※2100÷53=39……33
    验算:
    ④320÷14=22……12 ⑤981÷36=27……9 ⑥※7600÷30=253……10
    验算:
    11.15;26……11;30……200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除数乘商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详解】885÷59=15 609÷23=26……11
    验算:
    9200÷300=30……200
    12.
    (1)120……5
    (2)145……2
    (3)160
    (4)60……4
    (5)68……3
    (6)81
    (7)103
    (8)304……2
    【详解】(1)725÷6=120……5
    (2)582÷4=145……2
    (3)800÷5=160
    (4)424÷7=60……4
    (5)411÷6=68……3
    (6)243÷3=81
    (7)309÷3=103
    (8)※914÷3=304……2
    验算:
    13.12;37;39;56……10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840÷70=12 481÷13=37 936÷24=39 906÷16=56……10

    14.3……8;5……11;18……33;11
    【分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98÷30=3……8 226÷43=5……11 897÷48=18……33 286÷26=11

    15.34;13……33;46……6;
    15;4……12;22……20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从被除数的最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对应的商写在哪一位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除数乘商加余数。
    【详解】782÷23=34 605÷44=13……33 834÷18=46……6
    验算:
    990÷66=15 380÷92=4……12 900÷40=22……20
    验算:
    16.14……20; 20……18;24……24
    【分析】根据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利用试商判断商的大小,938÷46可以将46看成50来试商,试商后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样888÷36将36看成40进行试商;验算时可利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不变的方法进行。
    【详解】580÷40=14……20 938÷46=20……18

    888÷36=24……24
    验算
    17.25;9……8;8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575÷23=25 530÷58=9……8

    *608÷76=8 验算:76×8=608

    18.22……20;20……8;
    9……40;27……7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字大于除数,商的首位在十位上,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字小于除数,商的首位在个位上,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不够除时商的这一位用0来占位,有余数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详解】900÷40=22……20 628÷31=20……8

    517÷53=9……40 763÷28=27……7

    19.14;25……20
    30……200;15
    【分析】根据除法运算法则可知除数与被除数等比例扩大(或缩小),商不变,原式可化成56÷4计算;同理,第二题原式可化为77÷3计算,第三题原式化为980÷32计算;第四题根据连除运算法则可知,原式可化为540÷4÷9。本题要注意,除数与被除数等比例扩大(或缩小)后商不变,但余数需等比例缩小(或扩大)。
    【详解】560÷40=14 770÷30=25……20

    ★9800÷320= 30……200
    验算:
    540÷(4×9)=15
    20.12……20;22
    7;6……30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将每个算式被除数百位、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如果这个数等于或大于除数时,那么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如果这个数小于除数,那么商的最高位是个位;依此计算即可,带△的题要验算,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500÷40=12……20 704÷32=22

    574÷82=7 △288÷43=6……30

    21.20……1;42……10;31……10
    24……7;11……44;18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281÷14=20……1 850÷20=42……10

    537÷17=31……10 727÷30=24……7

    ☆836÷72=11……44 验算:72×11+44=836 450÷25=18

    22.7……22;20……3;15……36
    【分析】根据多位数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除,就在这一位上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在余数右边一位落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即可。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详解】260÷34=7……22 843÷42=20……3

    891÷57=15……36
    验算:
    23.25;25……200;20……15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875÷35=25 7700÷300=25……200

    ☆655÷32=20……15
    验算:
    24.9…400;19…14;11;18
    【详解】6700÷700=9…400
    *508÷26=19…14
    495÷[15×(15÷5)]
    =495÷[15×3]
    =495÷45
    =11
    48×(52﹣43)÷24
    =48×9÷24
    =432÷24
    =18
    25.384;36;
    608;25
    【分析】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和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据此解答。
    【详解】
    =320+64
    =384
    =972÷(720-693)
    =972÷27
    =36
    =600+8
    =608
    =700÷[7×4]
    =700÷28
    =25
    26.(1)2
    (2)19
    (3)16
    (4)15
    (5)20
    (6)29
    【详解】(1)2400÷80-14×2=30-28=2
    (2)108-(83+360 ÷60)=108-(83+6)=108-89=19
    (3)(422+58)÷(375-345)=480÷30=16
    (4)420÷[(205-198)×4]=420÷(7×4)=420÷28=15
    (5)460÷(29-18÷3)=460÷(29-6)=460÷23=20
    (6)1450÷[ 2×(16+9)]=1450÷(2×25)=1450÷50=29
    27.628;493;4
    【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减法;(2)先算减法,再算乘法;(3)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详解】650-550÷25
    =650-22
    =628
    (55-26)×17
    =29×17
    =493
    280÷2÷35
    =280÷(2×35)
    =280÷70
    =4
    28.25;31;30;19……60
    29.17;280;15;12
    【分析】第1、3小题,根据整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第2小题,根据整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第4小题,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此运算。据此解答。
    【详解】(600-90)÷30
    =510÷30
    =17
    340-300÷5
    =340-60
    =280
    750÷(23+27)
    =750÷50
    =15
    16×30÷40
    =480÷40
    =12
    30.170;500;9900;68;240;100000
    【详解】试题分析:(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加法;
    (2)(3)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4)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6)先把32分解成4×8,再根据乘法结合律简算.
    解:(1)82+(96÷48+86)
    =82+(2+86)
    =82+88
    =170
    (2)25×5+74×5+5
    =(25+74+1)×5
    =100×5
    =500
    (3)99×99+99
    =99×99+99×1
    =(99+1)×99
    =100×99
    =9900
    (4)72﹣3×8÷6
    =72﹣24÷6
    =72﹣4
    =68
    (5)3600÷(20﹣5)
    =3600÷15
    =240
    (6)25×32×125
    =25×(4×8)×125
    =(25×4)×(8×125)
    =100×1000
    =100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1.60;391;55;
    1620;23;80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运算顺序是:如果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中括号、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00-28×5
    =200-140
    =60
    (2)23×18-161÷7
    =414-23
    =391
    (3)74+36÷2-37
    =74+18-37
    =92-37
    =55
    (4)(96-90÷6)×20
    =(96-15)×20
    =81×20
    =1620
    (5)414÷[(572-104)÷26]
    =414÷[468÷26]
    =414÷18
    =23
    (6)560÷[490÷(34+36)]
    =560÷[490÷70]
    =560÷7
    =80
    32.1150;471;12
    【分析】(1)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内的,括号内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中括号内的。
    【详解】(648÷18+14)×23
    =(36+14)×23
    =50×23
    =1150
    510-18×26÷12
    =510-468÷12
    =510-39
    =471
    780÷[13×(80÷16)]
    =780÷[13×5]
    =780÷65
    =12
    33.9;500;11;
    17;10;13
    【分析】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据此计算即可。
    【详解】540÷15÷4
    =36÷4
    =9
    35×16-540÷9
    =560-540÷9
    =560-60
    =500
    (564-18×24)÷12
    =(564-432)÷12
    =132÷12
    =11
    714÷(30+180÷15)
    =714÷(30+12)
    =714÷42
    =17
    370÷[(27+84)÷3]
    =370÷[111÷3]
    =370÷37
    =10
    910÷[14×(73-68)]
    =910÷[14×5]
    =910÷70
    =13
    34.3;7;6
    【分析】(1)先算加法和减法,再算除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3)先算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再算中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48+39)÷(51-22)
    =87÷29
    =3
    (40+60×4)÷40
    =(40+240)÷40
    =280÷40
    =7
    72÷[960÷(245-165)]
    =72÷[960÷80]
    =72÷12
    =6
    35.30;150;192
    6;4;370
    【分析】(1)根据除法的性质,将原式变为1800÷(15×4)进行计算;
    (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4)去掉小括号进行计算;
    (5)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6)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详解】1800÷15÷4
    =1800÷(15×4)
    =1800÷60
    =30
    125+275÷11
    =125+25
    =150
    200-200÷25
    270÷9÷5)
    =30÷5
    =6
    180÷45
    =(180÷9)÷(45÷9)
    =20÷5
    =4
    25×4+270
    =100+270
    =370
    36.920;19;1811;3(递等式略)
    37.53 220 31
    250 66 2300
    38.27;7;
    27;9
    【分析】第1题,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第2题,根据除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第3题,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里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第4题,先算小括号里,再算中括号里,最后算括号外。
    【详解】
    =87-5×12
    =87-60
    =27
    =630÷(45×2)
    =630÷90
    =7

    =(645-510)÷5
    =135÷5
    =27

    =540÷60
    =9
    39.134 108 5 1976
    40.∠3的度数是60°.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直角的定义,平角的定义利用图中角与角的关系即可求得∠3=180°﹣∠1﹣∠2.
    解答:解:因为∠1=60°,∠2是直角,
    所以∠3=180°﹣90°﹣60°=30°.
    答:∠3的度数是60°.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角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计算的知识,关键是根据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
    41.45°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1+∠2+∠3=∠ABC=90°。∠2=2∠1,∠3=3∠1,则6∠1=90°,∠1=90°÷6。再用∠1的度数乘3,求出∠3的度数。
    【详解】90°÷(1+2+3)
    =90°÷6
    =15°
    15°×3=45°
    则∠3=45°。
    42.∠2=130°;∠3=50°;∠4=40°
    【分析】∠2与∠1的和是180°,180°减∠1的度数即可求出∠2的度数;∠3与∠2的和是180°,180°减∠2即可求出∠3的度数。∠3与90°及∠4的度数和是180°,180°减∠3的度数,再减90°即可求得∠4的度数。
    【详解】∠2=180°-∠1=180°-50°=130°;
    ∠3=180°-∠2=180°-130°=50°;
    ∠4=180°-∠3-90°=180°-50°-90°=130°-90°=40°。
    43.∠1=40°; ∠2=140°; ∠3=40°; ∠5=50°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边所在的线是直线,则有∠2+∠3=180°,对顶角相等即∠1=∠3,与已知∠1+∠2+∠3=220°,即可求出∠1、∠2和∠3的度数;
    根据长方形的一个内角是90°,则2∠4+∠5=90°,又已知∠4=20°,带入即可求出∠5的度数;据此解答。
    【详解】因∠1+∠2+∠3=220°,∠2+∠3=180°
    ∠1=220°-180°=40°
    ∠3=∠1=40°
    ∠2=180°-40°=140°
    又因2∠4+∠5=90°,∠4=20°
    ∠5=90°-20°×2
    =90°-40°
    =50°
    44.110度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可求出∠3的度数,即180-40-70=70度,在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4的度数,即180-70=110度,此题可解。关键是熟悉平角等于180度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3=180-70-40=70(度)
    ∠4=180-70=110(度)
    所以,∠4等于110度。
    45.∠2=55°;∠3=145°
    【分析】由图意得出:∠1和∠3组成一个平角,所以∠3=180°-∠1;又因为∠1和∠2组成一个直角,∠2=90°-∠1;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180°-35°=145°
    ∠2=90°-35°=55°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意找出所有角之间的关系。
    46.∠2=55° ∠3=35° ∠4=55° ∠5=35°
    47.55°
    【分析】根据直线m与直线n互相垂直可得:∠1+∠2=90°,则用90°减去∠1的度数即可。
    【详解】∠1+∠2=90°
    ∠2=90°-∠1
    ∠2=90°-35°
    ∠2=55°
    48.50°
    【分析】图见详解,根据题目条件可知,∠1+∠2=∠3,∠1+∠3=180°,∠1+∠1+∠2=180°,∠2=180°-2∠1,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1+∠2=∠3
    ∠1+∠3=180°
    ∠1+∠1+∠2=180°
    ∠2=180°-2∠1
    ∠2=180°-130°
    ∠2=50°
    49.110° 150°
    【详解】∠3=180°-∠1-∠2
    =180°-30°-40°
    =110°
    ∠4=180°-∠1
    =180°-30°
    =150°
    50.70°
    【详解】从题图上可以看出∠2=∠3
    ∠1+∠2+∠3=180°
    ∠2=(180°-40°)÷2=70°
    51.25°
    【分析】图中∠1所在的位置有一个平角,180°减130°即可求出∠1与它左边的锐角的和,而由折叠可知∠1与它左边的锐角的角度是相等,所以再用所得差除以2即可求出∠1的度数。
    【详解】180°-130°=50°
    ∠1=50÷2=25°
    答:∠1的度数是25°。
    【点睛】由折叠知道与∠1相等的角,再根据1平角=180°求出∠1与和它相等的角的和。
    52.140°;40°;140°
    【分析】∠4+∠1是平角,∠1+∠2是平角,∠2+∠3是平角,根据平角=180°,进行列式计算。
    【详解】∠2=180°-40°=140°
    ∠3=180°-140°=40°
    ∠4=180°-40°=140°
    【点睛】本意的关键是找出4个角之间的联系,进行列式计算,注意平角=180°。

    相关试卷

    (期末典型真题)综合计算-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综合计算-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接写得数,直接写出得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接写出得数,口算,口算题,直接写得数,直接写数,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典型真题)综合计算-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典型真题)综合计算-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必刷卷(苏教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接写出得数.,口算,直接写得数,直接写出得数,口算下面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