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的描述第1节静电现象课后提升训练粤教版必修第三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132184/0-17037523723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版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的描述第1节静电现象课后提升训练粤教版必修第三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132184/0-17037523724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版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三册课后提升训练(35份)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组·基础达标
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Q1=8×10-9 C,Q2=-4×10-9 C,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则两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
A.8×10-9 C,-4×10-9 C
B.2×10-9 C,2×10-9 C
C.3×10-9 C,1×10-9 C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8×10-9 C,Q2=-4×10-9 C,将两小球接触之后再分开,两球所带的电量先中和再平分,所以两球所带电荷量均为2×10-9 C,故B正确.
2.(2023年佛山二中段考)起电盘是获得静电的简单装置,1775年由伏特发明.它是由一块绝缘物质(如石蜡、硬橡胶、树脂等)制成的平板和另一块带有绝缘柄的导电平板构成的.如图所示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原理是( )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答案】B 【解析】导电平板靠近带正电的绝缘板并接地时,发生静电感应,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故A、C、D错误,B正确.
3.(2023年昆明官渡一中段考)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籽,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末.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干草、纸等轻小的物体.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
B.经过摩擦的琥珀有了磁性
C.琥珀与干草带异种电荷
D.琥珀与干草带同种电荷
【答案】A 【解析】“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是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B错误,A正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干草不一定带电,C、D错误.
4.一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q可能是( )
A.4.8×10-19 CB.5.2×10-19 C
C.5.6×10-19 CD.6.0×10-19 C
【答案】A 【解析】元电荷为e=1.6×10-19 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中的数据,只有4.8×10-19 C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看不清的数字应该是4.8×10-19 C.故选A.
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
B.元电荷是指1 C的电荷量
C.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D.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最小的电荷量,为1.60×10-19 C,我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定义为元电荷,元电荷指的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单个电子,也不是质子,故A错误;元电荷是指1.60×10-19 C的电荷量,并不是所有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故B、C错误;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
6.(多选)(2023年汕头一中期中)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CD 【解析】带负电的验电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C、D正确,A、B错误.
7.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产生了电荷
【答案】C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得电荷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两个过程都没有产生电荷,故A、B、D错误,C正确.
8.如图所示,当一个带电的小球C从远处慢慢移近不带电的金属棒AB的A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中的正、负电荷均不移动
B.金属棒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同时正电荷向B端移动
C.金属棒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D.金属棒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答案】D 【解析】金属导电的实质是自由电子的移动,即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正电荷不移动,故A错误;当一个带电的小球C从远处慢慢移近不带电的金属棒AB的A端时,由于异种电荷相吸引,故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A端积累负电荷而带上负电,B端失去负电荷而带上正电,故B、C错误,D正确.
9.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就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磁铁吸引大头针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答案】C 【解析】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金属球将发生静电感应,靠近带电小球的一侧将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所以两者相互吸引,这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磁铁吸引大头针是磁现象,故C正确,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故选C.
10.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支架的金属小球,先让带电荷量为+1.6×10-15 C的甲球与乙球接触,再与不带电的丙球接触,接触后,丙球所带电荷量为-8×10-16 C,则( )
A.接触前乙球带有-3.2×10-15 C电荷
B.接触前乙球带有-4.8×10-15 C电荷
C.接触前乙球不带电
D.接触前乙球带有1.6×10-15 C电荷
【答案】B 【解析】由于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丙球不带电,乙、丙两个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平均分配,可得与丙接触前乙球带的电荷量为Q乙′=2Q丙=-1.6×10-15 C,甲、乙两小球接触时,由于带异种电荷,所以先中和再平分,可得Q乙′= eq \f(Q甲+Q乙,2),代入数据解得Q乙=-4.8×10-15 C,故B正确,A、C、D错误.
B组·能力提升
11.将带电小球A用绝缘支架固定,在A的上方O点用绝缘细线悬挂一小球B,平衡时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A、B可能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A带正电,B带正电
B.可能A带正电,B不带电
C.可能A带负电,B带正电
D.可能A带负电,B不带电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两球相斥,则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
12.如图所示,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
A.a、b均带正电
B.a、b均带负电
C.a带正电,b带负电
D.a带负电,b带正电
【答案】A 【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验电器金属小球a,发生静电感应,用手指接触金属杆的瞬间,电子从金属杆转移到大地,故拿开橡胶棒后,小球a和金箔b都带正电,A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第五节 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复习练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三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二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喷墨打印机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图甲为示波管的原理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