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综合练(五)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综合练(五)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01
    期末综合练(五)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02
    期末综合练(五)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综合练(五)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练(五)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
    1.化学反应过程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填序号)
    ①C与H2O(g)反应制取水煤气
    ②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③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
    ④燃烧木炭取暖
    ⑤氯化铵晶体和混合搅拌
    (2)已知在298K、101kPa下,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1m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图为ⅥA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
    硫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CH4可制备乙烯及合成气(CO、H2)。有关化学键键能(E)的数据如下表:
    ①已知,则 。
    ②已知,当放出的热量为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③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步骤Ⅰ:;步骤Ⅱ:。
    上述反应中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
    步骤Ⅱ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决定制备合成气反应速率的是 (填“步骤Ⅰ”或“步骤Ⅱ”)。
    2.拆开1m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2m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996kJ能量,根据下面的能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的数值:① ;② 。
    (2)生成H2O(g)中的1mlH—O键放出 kJ的能量。燃烧1g氢气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 kJ;
    (3)已知:H2O(l)=H2O(g) ΔH=+44kJ·ml-1,试写出能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I.现有下列物质:①HNO3②冰醋酸③氨水④Al(OH)3⑤NaHCO3(s)⑥Cu⑦氯水⑧CaCO3⑨H2CO3⑩盐酸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
    (2)下列溶液中,c(H+)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①0.1ml/LHCl溶液②0.1ml/LH2SO4溶液③0.1ml/LNaOH溶液④0.1ml/LCH3COOH溶液
    Ⅱ.已知室温时,0.1m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电离度为0.02%,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c(H+)= 。
    (2)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
    4.工业合成NH3的反应,解决了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人粮食问题。
    (1)已知:N2+3H2⇌2NH3,且该反应的v正=k正·c(N2)·c3(H2),v逆=k逆·c2(NH3),则反应N2+H2⇌NH3的平衡常数K= (用k正和k逆表示)。
    (2)已知合成氨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会减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E1和逆反应活化能E2的相对大小关系为:E1 E2。(填“>”、“<”或“=”)。
    (3)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工业合成氨气采取30 MPa~50 MPa高压的原因是 。
    (4)500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l N2和3 ml H2,模拟合成氨的反应,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
    ②用压强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Kp等于平衡时生成物分压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压幂的乘积的比值,某物质的分压=总压×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合成氨的正反应速率与NH3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可能的点为 (从点“A、B、C、D”中选择)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 ml CO和5 ml H2O,反应达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5)若1200℃时,在某时刻该容器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l·L-1、2 ml·L-1、4 ml·L-1、4 m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
    6.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I:C3H8(g)+ 5O2(g)=3CO2(g) +4H2O(l) ΔH=-a kJ/ml
    途径II:C3H8(g)=C3H6(g)+ H2(g) ΔH=+b kJ/ml
    2C3H6(g)+ 9O2(g)=6CO2(g) +6H2O(l) ΔH=-c kJ/ml
    2H2(g)+O2 (g)=2H2O(l) ΔH=-d kJ/ml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由于C3H8(g)=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3)b 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 。
    7.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形成1 ml H-H键、1 ml N-H键、1 ml N≡N键放出能量分别为436 kJ、391 kJ、946 kJ。则:
    (1)若1 m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kJ。
    (2)如果将1 ml N2和3 ml H2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 。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 min后,生成10 ml NH3,则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l·L-1·min-1。
    (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N2和H2的浓度相等
    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8.按要求填空:
    (1)13gC2H2(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59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试写出镁粉投入NH4Cl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AlCl3水溶液的pH值 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
    (4)在配制Na2S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
    (5)常温下,测得CH3COONH4溶液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 (填“>”、“<”或“=”)NH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 c(NH)(填“>”、“<”或“=”)。
    9.间二乙苯可通过脱氢制取间乙基乙烯苯、间二乙烯基苯。已知:

    请回答:
    (1)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
    (2)研究表明,恒压下在原料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蒸气可有效提高间二乙苯的平衡转化率,理由 。
    (3)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间二乙苯(1.00ml)催化脱氢实验,测得间乙基乙烯苯、间二乙烯基苯的产率和(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6 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物质的量 (忽略其他副反应)。
    ②该条件下,显著高于的原因是 。
    ③相同温度下,在管式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物料在一端连续加入,在管中反应后从另一端流出。随着原料气流速的增加,间二乙苯转化率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试在如图中画出间乙基乙烯苯的选择性随原料气流速增加的变化示意图 (起点已标出)。

    10.在一定温度下将3ml CO2和2ml H2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已知在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 ,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3= .
    (3)已知在1 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CO2)=c(CO)
    C.生成a ml CO2的同时消耗a ml 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 000℃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ml,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二、未知
    11.关于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296 kJ·m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 ml S(s)与1 ml O2(g)的总能量比1 ml SO2(g)的能量低296 kJ
    B.1 ml S(g)与1 ml O2(g)生成1 ml SO2(g)放出296 kJ的热量
    C.反应S(g)+O2(g)=SO2(g)的ΔH小于-296 kJ·ml-1
    D.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12.已知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Kw=1×10-12,下列溶液的温度均为100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0.005 ml·L-1的H2SO4溶液,pH=2
    B.0.001 ml·L-1的NaOH溶液,pH=11
    C.0.005 ml·L-1的H2SO4溶液与0.01 m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为6,溶液显酸性
    D.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 mL,需要pH=9的NaOH溶液100 mL
    13.室温下,将10.00 mL 5.0000 ml•L-1醋酸滴入100.00 mL蒸馏水中,溶液中c(H+)和温度随着醋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醋酸电离过程为放热过程
    B.c~d段, c(H+)增加,醋酸电离度增加
    C.c点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则:c(Na+) = c(CH3COO-) + c(CH3COOH)
    D.d点时,c(H+) > c(CH3COOH)
    14.采用CO与H2反应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反应如下:CO(g)+ 2H2(g) CH3OH(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lCO和20m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 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符合题意的是
    A.B点的速率比C点的大
    B.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
    C.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5L
    D.若增大H2的浓度,则CO 和H2的平衡转化率(α)均会增大
    1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可以收到消毒和清洁的双重效果
    B.将银器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铝盆中除去表面的黑色“锈斑”
    C.生产桶装纯净水时,可用臭氧杀菌消毒
    D.用CC14萃取溴水的溴时,水层必须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16.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用NO-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探究将雾霾中的SO2、NO转化为(NH4)2SO4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装置中NO均被氧化,物质A为HNO3
    B.若甲装置中消耗22.4 L O2,则乙装置中SO2和NO转化的物质的量共有2.8 ml
    C.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4H+
    D.该装置中,电子的转移方向为Pt(I)→石墨(II)→电解质溶液→石墨(I)→Pt(II)
    1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发生原电池反应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C.最早使用的锌锰干电池的寿命和性能都不如改进后的碱性锌锰电池
    D.“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和锂离子电池组,均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18.某MOFs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N2O4“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NO2。废气中的NO2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原理如图。已知:,△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温度升高后有利于N2O4的固定
    B.使用多孔材料不能改变的焓变
    C.使用多孔材料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2的去除
    D.加入 H2O和O2,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9.下列关于内能和内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能是体系内物质所含的能量总和
    B.内能只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
    C.系统的内能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D.内能变化就是反应热
    20.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A.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⑥⑦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⑦
    三、实验探究题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溶液和酸性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 (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 、 ,通过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 。
    (2)若,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s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
    (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 。设计实验证明,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和混合,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中不加任何试剂,一份加入少量固体,观察到两溶液都没有褪色,原因是: 。
    22.利用草酸及草酸盐的性质可测定人体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实验流程:取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溶液,析出草酸钙沉淀,将此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得草酸,再用硫酸酸化的标准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溶液。即可计算出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1)标准溶液应用滴定管 (填“酸式”或“䂸式”)盛装,注入标准溶液之前,滴定管需要 、洗涤和润洗。
    (2)请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
    (4)血液样品中浓度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下列操作会使测得的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
    A.滴定前因装液较多,测量同学坐着没有起身,抬头读数
    B.滴定过程中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上黏附的溶液冲下
    C.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
    D.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6)已知碳酸:,草酸:。
    ①溶液的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的。
    ②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23.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用0.10 m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取20.00 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I.(1)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保留小数点后3位)。
    (3)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
    A.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 mL待测盐酸,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称量NaOH固体时,有小部分NaOH潮解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Ⅱ.硼酸(H3BO3)是生产其它硼化物的基本原料。已知H3BO3的电离常数为5.8×10-10,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4×10-7、K2=4.7×10-11。向盛有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l/LNa2CO3溶液,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
    Ⅲ.某温度时测得0.01 ml/L的NaOH溶液pH为11,求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参考答案:
    1.(1)①③⑤
    (2)
    (3) 601 E5−E2 步骤Ⅰ
    【详解】(1)①C与H2O(g)反应制取水煤气为吸热反应;
    ②食物因氧化而腐败为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③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属于吸热反应;
    ④燃烧木炭取暖,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⑤氯化铵晶体和混合搅拌,是室温下即可发生的吸热反应;
    则属于吸热反应的①③⑤;
    (2)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根据热力学,能量越低越稳定,则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其越小。a、b、c、d依次为H2Te、H2Se、H2S、H2O,则c为H2S,再结合上图,生成H2S的为-20kJ/ml,可得,则硫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167kJ/ml,化简并代入表格中数据计算可得E(C=C)=a=601 ;
    ②已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NA,对应放出的热量为mkJ ,则当放出的热量为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③由图知,步骤Ⅱ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5−E2,活化能大的是决速步,由图知,决定制备合成气反应速率的是步骤Ⅰ。
    2.(1) 1370kJ 1852kJ
    (2) 463kJ 120.5kJ
    (3)H2(g)+O2(g)=H2O(l) ΔH=-285kJ·ml-1
    【详解】(1)①吸收的能量应为2mlH2和1mlO2断键吸收的能量,为2×436kJ+498kJ=1370kJ,由图象可知2H2(g)+O2(g)=2H2O (g) ΔH=-482kJ•ml-1,反应热为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则②放出的热量为1370kJ+482kJ=1852kJ;
    (2)②放出的热量为1852kJ,可知生成2mlH2O形成化学键放出1852kJ,则H-O键的键能为1852kJ÷4=463kJ;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燃烧1g氢气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482kJ÷4=120.5kJ;
    (3)已知①2H2(g)+O2(g)=2H2O(g) ΔH=-482kJ•ml-1,②H2O(l)=H2O(g) ΔH=+44kJ·m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知H2(g)+O2(g)=H2O(l) ΔH=-285kJ·ml-1。
    3. ①⑤⑧ ②④⑨ ②>①>④>③ 2.010-5 ml/L
    【详解】I.(1)①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②CH3COOH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③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氢氧化铝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⑤NaHCO3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⑥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⑨H2CO3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
    ⑩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⑤⑧,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②④⑨;
    故答案为:①⑤⑧;②④⑨;
    (2) NaOH溶液显碱性,c(H+)最小,H2SO4是二元强酸,0.1ml/LH2SO4溶液中c(H+)=0.2ml/L,HCl是一元强酸,0.1ml/LHCl溶液中c(H+)=0.1ml/L,CH3COOH是弱酸,0.1ml/LCH3COOH溶液中c(H+)小于0.1ml/L,故c(H+)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Ⅱ. (1)c(H+)=c(HA)×电离度=0.1ml/L×0.02%=2.010-5 ml/L,故答案为:2.010-5 ml/L;
    (2)电离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4. < 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 90% 48 MPa-2 A
    【详解】(1)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即v正=v逆,即k正·c(N2)·c3(H2)=k逆·c2(NH3) ,则反应N2+H2⇌NH3的平衡常数K= ;
    (2)已知合成氨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会减小,则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E1和逆反应活化能E2的相对大小关系为:E1(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
    (4)假设到平衡时氮气转化浓度为x ml/L,则有

    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分析,有关系式: =,解x=0.45;
    ①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100%=90%;
    ②用压强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48 MPa-2;
    ③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温,则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可能的点为A。
    5. K=c(CO)·c(H2O)/c(CO2)·c(H2) 吸热 等于 不 逆反应方向
    【详解】(1)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乘积的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c(CO)·c(H2O)/c(CO2)·c(H2);
    (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加入的反应物的多少无关,由于温度为830℃,所以K=1.0;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属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5)若1200℃时,当加入上述物质的量浓度的物质时,Qc= c(CO)·c(H2O)/c(CO2)·c(H2)=(4×4)÷(2×2)=4>2.6,所以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逆反应方向。
    6. 等于 小于 吸收 b=(c+d) -a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丙烷作为燃料,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多步完成,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完全相同,则焓变是一定的,所以两途径的焓变一样,放出的热量一样,故答案为:等于;
    (2)由于C3H8(g)═C3H6(g)+H2(g) 的反应中△H=+b kJ/ml>0,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故答案为:小于;吸收;
    (3)途径I:①C3H8(g)+5O2(g)═3CO2(g)+4H2O(l) △H=-a kJ/ml,
    途径II:②C3H8(g)═C3H6(g)+H2(g) △H=+b kJ/ml,
    ③2C3H6(g)+9O2(g)═6CO2(g)+6H2O(l) △H=-c kJ/ml,
    ④2H2(g)+O2 (g)═2H2O(l) △H=-d kJ/ml,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反应④×,所以-a=b+(-c-d),所以b=(c+d) -a,故答案为:b=(c+d) -a。
    7. 放出 92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l N2和3 ml H2不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能量总是小于92 kJ 0.25 acf
    【详解】(1)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反应的N2+3H22NH3的ΔH=(946+436×3-391×6)kJ/ml=-92kJ/ml,所以若1m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放出热量92kJ。
    (2)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l N2和3 m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l氨气,因此放出能量总是小于92 kJ。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l NH3,则消耗氮气5ml,浓度是2.5ml/L,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2.5ml/L÷10min=0.25 ml·L -1·min-1。
    (4)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a正确;
    b.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且均不为0,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即达到反应最大限度,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c正确;
    d.达到化学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d错误;
    e.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不变,但不一定相等,e错误;
    f.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f正确。
    答案选acf。
    8.(1)C2H2(g)+O2(g)=2CO2(g)+H2O(l) △H=-1318kJ/ml
    (2)Mg+2NH+2H2O=Mg2++2NH3•H2O+H2↑/Mg+2NH=Mg2++2NH3↑+H2↑
    (3) < Al3++3H2OAl(OH)3+3H+ Al2O3
    (4)NaOH
    (5) = =
    【详解】(1)13gC2H2物质的量,当1ml乙炔反应时,放出2×659kJ热量,因此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H=-1318kJ/ml。
    (2)NH4Cl溶液中存在水解:,Mg加入后与H+反应生成H2,促进的水解,因此反应为:Mg+2NH+2H2O=Mg2++2NH3•H2O+H2↑或Mg+2NH=Mg2++2NH3↑+H2↑。
    (3)AlCl3溶液中,Al3+水解生成H+:Al3++3H2OAl(OH)3+3H+,溶液显酸性,pH<7;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时,水解生成的HCl挥发,剩余Al(OH)3在灼烧时分解生成Al2O3和H2O,最终只剩Al2O3。
    (4)Na2S中S2-水解显碱性,因此加入少量的NaOH可以抑制其水解。
    (5)CH3COONH4溶液的pH=7,说明CH3COO-和NH的水解程度相等,因此在CH3COONH4溶液中,c(CH3COO-)=c(NH)。
    9.(1)C
    (2)水蒸气的加入带来了大量的热量、降低了各物质的分压,使反应正向移动或恒压条件下通入水蒸气,体积扩大,使反应正向移动
    (3) 0.65 催化剂显著降低了间二乙苯→间乙基乙烯苯的活化能,生成的间乙基乙烯苯无法很快的变为间二乙烯基苯,造成间乙基乙烯苯积累 降低
    【详解】(1)上述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总数增加的吸热反应,则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高温低压;
    选C。
    (2)上述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总数增加的吸热反应,高温低压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则恒压下在原料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蒸气可有效提高间二乙苯的平衡转化率的理由是:水蒸气的加入带来了大量的热量、降低了各物质的分压,使反应正向移动或恒压条件下通入水蒸气,体积扩大,使反应正向移动。
    (3)①在6 h时,间乙基乙烯苯产率,则得到间乙基乙烯苯0.52ml同时得到氢气0.52ml,间二乙烯基苯的产率、则得到间二乙烯基苯同时得到氢气0.065×2ml=0.13ml,则反应体系内氢气的物质的量=0.65(忽略其他副反应)。
    ②该条件下,显著高于,说明生成间乙基乙烯苯的反应速率快,速率快则活化能小,而间乙基乙烯苯转化为间二乙烯基苯反应慢,造成了间乙基乙烯苯的积累,则显著高于的原因是:催化剂显著降低了间二乙苯→间乙基乙烯苯的活化能,生成的间乙基乙烯苯无法很快的变为间二乙烯基苯,造成间乙基乙烯苯积累。
    ③相同温度下,随着原料气流速的增加,间二乙苯转化率逐渐降低,间乙基乙烯苯的选择性随原料气流速增加,则变化示意图为: 。
    10.(1)K=
    (2) 1.67 0.77
    (3)吸热
    (4)C
    (5)>
    【详解】(1)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c(H2O)/c(CO2)×c(H2);
    (2)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c(CO2)×c(H2)/c(CO)c(H2O);K2=1/K1=1/0.6=1.67;反应1/2CO2(g)+1/2H2(g)1/2CO(g)+1/2H2O(g)的平衡常数K3==0.77;
    (3)在1 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4)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则不能根据压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c(CO2)=c(CO),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生成a ml CO2的同时消耗a ml H2,说明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C;
    (5)根据方程式可知
    CO2(g)+H2(g)CO(g)+H2O(g)
    起始浓度(ml/L) 1.5 1 0 0
    反应浓度(ml/L) 0.5 0.5 0.5 0.5
    某时刻浓度(ml/L)1 0.5 0.5 0.5
    浓度商=0.5×0.5/1×0.5=0.5<1,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正)>v(逆)。
    11.C
    【详解】A.S(s)+O2(g)=SO2(g) ΔH=-296 kJ·ml-1,1 ml SO2(g)的能量比1 ml S(s)和1 ml O2(g)的总能量低296 kJ,选项A错误;
    B.由于S(g)=S(s) ΔH<0,所以1 ml S(g)与1 ml O2(g)反应生成1 m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6 kJ,选项B错误;
    C.由于S(g)=S(s) ΔH<0,所以S(g)+O2(g)=SO2(g)的ΔH小于-296 kJ·ml-1,选项C正确;
    D.S(s)+O2(g)=SO2(g)的ΔH=-296 kJ·ml-1,即1 ml S(s)与1 ml O2(g)的总键能比1 ml SO2(g)的键能低,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2.A
    【详解】A.0.005 ml·L-1的溶液中,=0.005 ml·L-1×2=0.01 ml·L-1, ,A正确;
    B.0.001 ml·L-1的溶液中,=0.001 ml·L-1,,,B错误;
    C.0.005 ml·L-1的溶液与0.01 ml·L-1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 ,C错误;
    D.的H2SO4溶液=10-3 ml·L-1,pH=9的NaOH溶液,c(OH-)=10-3 ml·L-1,二者完全中和,需要溶液的体积相等,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a~b段是醋酸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电解质溶于水,扩散过程(电离)吸热,水合过程(形成水合离子)放热,错误;
    B.c~d段,醋酸浓度增大,c(H+)增加,醋酸电离程度减小,溶液的浓度越小,醋酸的电离产生的离子结合形成醋酸分子的机会就越少,所以电离程度就越大,即:越稀越电离,错误;
    C.c点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有c(Na+) = c(CH3COO-) + c(CH3COOH),正确;
    D.由于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但是电离程度是微弱的,主要以电解质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在d点时,c(H+) < c(CH3COOH),错误。
    14.B
    【详解】A.由图可知,C点的反应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C点的速率比B点的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平衡常数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由图可知,A、B、C三点的温度大小顺序为C>A=B,温度升高,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B的反应温度相同,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A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50%,由容器的体积为10L可知,平衡时一氧化碳、氢气、甲醇的浓度为(1—1×50%)ml/L=0.5ml/L、(2—1×50%×2)ml/L=1ml/L、1×50%ml/L=0.5ml/L,反应的平衡常数KA==1;B点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80%,由容器的体积为5L可知,平衡时一氧化碳、氢气、甲醇的浓度为(2—2×50%)ml/L=1ml/L、(4—2×50%×2)ml/L=2ml/L、2×50%ml/L=1ml/L,反应的平衡常数KB ==0.25, 由计算结果可知,A、B的平衡常数不相等,则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不可能为5L,故C不符合题意;
    D.增大氢气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详解】A.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氧化性,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降低了消毒和清洁效果,A项错误;
    B.银器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铝盆中形成原电池,铝为负极,银器为正极,银器发生还原反应除去表面的黑色“锈斑”,B项正确;
    C.臭氧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的的作用,故生产纯净水可用于消毒,C项正确;
    D.用CCl4萃取溴水的溴时,CCl4与水分层且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CCl4在下层,从下口放出,水层在上层,因此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项正确。
    故选A。
    16.C
    【详解】A.甲中NO被氧化,乙装置中NO被还原,装置乙中SO2失电子生SO、NO得电子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SO、的比为5:2,乙中生成硫酸铵和硫酸,所以A为H2SO4,故A错误;
    B.非标准状况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l,故B错误;
    C.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NO在负极失电子生成硝酸,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4H+,故C正确;
    D.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该装置中,电子的转移方向为Pt(I)→石墨(II)、石墨(I)→Pt(II),故D错误;
    选C。
    17.C
    【详解】A.Al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涉及原电池反应,选项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选项B错误;
    C.最早使用的锌锰干电池电解质溶液显酸性容易腐蚀锌皮,寿命和性能都不如改进后的碱性锌锰电池,选项C正确;
    D.太阳能电池阵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描述错误,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8.A
    【详解】A.,△H<0,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N2O4的固定,A不正确;
    B.多孔材料能高选择性吸附NO2,并不断转化为N2O4,但并未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所以不能改变的焓变,B正确;
    C.使用多孔材料,能高选择性吸附NO2,从而增大NO2的浓度,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2的去除,C正确;
    D.加入的 H2O和O2,与N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A。
    19.A
    【详解】A.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正确;
    B.内能大小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外,还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故B错误;
    C.系统内能的绝对值无法直接获得,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内能的变化,故C错误;
    D.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时,反应热才能等于内能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0.A
    【详解】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
    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确;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正确;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⑤⑥⑦符合题意;
    故选A。
    21.(1) 浓度 1mL 293 BC 3mL
    (2)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 催化作用 过量(或不足)
    【详解】(1)依题可知,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改变H2C2O4溶液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故A、B中温度和溶液的总体积应相同,即T1=293,而根据A组实验知溶液总体积为6mL,所以V=1ml;对照实验B、C可知,其只改变了实验的温度,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通过实验B、C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C温度不同,要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余条件相同,则V2=6mL-2mL-1mL=3mL,故答案为:浓度;1ml;293;BC;温度;3;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根据实验B中数据可知,高锰酸钾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为8s,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ml/L×0.002L=0.00004ml,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00004ml/0.006L=×10-2ml/L,则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8.3×10-4 ml·L-1·s-1,故答案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8.3×10-4 ml·L-1·s-1;
    (3)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迅速升高,可推断造成n(Mn2+)突变的可能的原因是: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
    高锰酸钾溶液显示紫红色,如果过量的话,溶液会有颜色,故观察到两溶液都没有褪色,原因是:过量(或不足)。
    22.(1) 酸式 检查是否漏水
    (2)
    (3)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1.2
    (5)CD
    (6) 大于 ac
    【详解】(1)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注入标准溶液之前,滴定管需要检查是否漏水、洗涤和润洗。
    (2)高锰酸钾氧化醋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根据方程式可知5CaC2O4~5H2C2O4~2KMnO4,血液样品中浓度为=1.2。
    (5)A. 滴定前因装液较多,测量同学坐着没有起身,抬头读数,读数偏高,实际消耗溶液体积减少,测定结果偏低;
    B. 滴定过程中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上黏附的溶液冲下,不影响测定结果;
    C. 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内壁溶液未回流,读取的标准溶液体积可能会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D. 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读数偏高,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选CD。
    (6)①由于碳酸的小于草酸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因此溶液的大于溶液的。
    ②a.由于醋酸的两步电离常数均大于碳酸的电离常数,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所以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a正确;
    b.醋酸的两步电离常数均大于碳酸的电离常数,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所以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b错误;
    c.醋酸的两步电离常数均大于碳酸的电离常数,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所以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正确;
    d.醋酸的两步电离常数均大于碳酸的电离常数,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所以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d错误;
    答案选ac。
    23. 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0.115ml/L CE 不能 1×10-13
    【详解】Ⅰ.(1)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2)滴定三次,第一次滴定所用标准液的体积和其他两次偏差太大,舍去,第二次和第三次所用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3.01mL。NaOH溶液浓度为0.10ml/L,盐酸体积为20.00mL。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即0.02301L×0.10ml/L=0.02000L×c(HCl),可计算得到c(HCl)=0.115ml/L。
    (3)A.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 mL待测盐酸,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待测盐酸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B.锥形瓶用水洗后未干燥,不影响所用的NaOH溶液的体积,不影响测定结果;
    C.称量NaOH固体时,有小部分NaOH潮解,使标准液浓度变小,导致所用的NaOH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取的NaOH溶液体积偏小,带入计算导致结果偏低;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使读取的NaOH溶液体积偏大,带入计算导致结果偏高;
    故选CE。
    Ⅱ.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衡量弱酸的酸性强弱,从给出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向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能生成碳酸,所以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
    Ⅲ.0.01ml/LNaOH溶液中的c(OH-)=0.01ml/L,溶液的pH=11,即溶液中的c(H+)=1×10-11ml/L,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0.01×10-11=1×10-13。
    化学键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压强/MPa
    20
    17
    15
    13.2
    11
    11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溶液
    溶液
    A
    293
    2
    0.02
    4
    0.1
    0
    B
    2
    0.02
    3
    0.1
    8
    C
    313
    2
    0.02
    0.1
    1
    实验编号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NaOH溶液的浓度(ml·L-1)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1
    20.00
    0.10
    24.18
    2
    20.00
    0.10
    23.06
    3
    20.00
    0.10
    22.96
    相关试卷

    期末综合练(三)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练(三)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基础练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期末基础练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练(四)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练(四)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未知,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