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地理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地理试题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地理试题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地理试题,共13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开讲,中国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不是下列中的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天宫课堂”中断,原因是
    A.高纬出现极光,影响短波通信B.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
    C.太阳风强度大,干扰电子设备D.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如图为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含有以上化石的地层,不可能位于同一地质时期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丙、丁
    4.下列关于丙化石生物生存年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向两栖类进化B.蕨类植物非常繁盛
    C.爬行类向鸟类发展D.喜马拉雅山形成
    如图甲图中的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千米(陆地处)。其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千米,陆地最浅约10千米,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乙图示意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5.地震波从地下向上传播经过康德拉面时的速度变化最可能是
    A.小幅减小 B.小幅增加 C.大幅减小 D.大幅增加
    6.下列关于乙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温度、压力、密度都较大B.②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③圈层只有纵波才能通过D.④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图为北半球1月份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动速度最快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如在图中甲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如图为“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及“该经线上三个观测点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关于左图中a、b、c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A.a—温度,b—密度,c—盐度B.a—温度,b—盐度,c—密度
    C.a—密度,b—温度,c—盐度D.a—密度,b—盐度,c—温度
    10.导致右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海水表层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水盐度B.海水温度
    C.海水压力D.降水总量
    11.右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表层变化幅度较小,深层变化明显B.由表层到深层明显增大
    C.表层变化幅度较大,深层变化较小D.表层到深层无明显变化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图为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洋流中受核污水扩散影响较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N处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低纬,温度适宜B.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C.大陆架宽广,浅海海域广大D.火山喷发物中含有营养物质
    如图中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两个不同地方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①②两地植被形态与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树干粗大——防风抗倒伏B.①地树皮坚实——增加水分蒸腾
    C.②地板状根系——防热量散失D.②地树干垂直高大——便于获取阳光
    15.图③中骆驼刺植被的显著特点是
    A.植被稀疏B.有机质积累快
    C.植物种类繁多D.群落结构复杂
    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研学过程中拍摄的地貌照片。读图,完成16~17题。
    16.四幅照片中,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关于四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沙丘地貌,风力侵蚀,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②峡谷地貌,流水沉积,多分布在湿润或者半湿润区
    C.③石林地貌,流水侵蚀,气温高、降水多利于其发育
    D.④雅丹地貌,风力沉积,经风力长期沉积而成的地貌
    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逐渐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成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中呈背鳍形状的垄脊被称为鲸背状雅丹,如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8~19题。
    18.下列关于鲸背状雅丹景观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B.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
    C.地面支离破碎D.鲸背的陡坡侧为背风坡
    19.鲸背状雅丹的形成过程为
    A.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壳下沉—风力侵蚀
    如图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三地是河流经过的地区。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流水下蚀作用最明显的河段是
    A.甲以上B.甲—乙
    C.乙—丙D.丙以下
    21.与乙处相比,甲处以上河段的河谷
    A.横向摆动明显B.更浅
    C.更宽D.水深坡陡
    如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②层是
    A.腐殖质层B.有机质层
    C.淀积层D.成土母质层
    23.图中③层的特点是
    A.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B.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
    C.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读下图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陡崖处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原因不包括
    A.山高谷深,坡度陡B.降水集中,多暴雨
    C.地表植被覆盖率高D.修路开挖坡脚
    25.下列防治滑坡灾害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修筑抗滑挡墙进行支挡B.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
    C.开采山石,修梯田D.建立灾害预警机制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斯腾湖(如图)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某地理研学小组发现,这里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且湖陆风显著,但湖陆风冬季弱于夏季。
    (1)在下图中标出博斯腾湖沿岸热力环流的方向。(3分)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分)
    (3)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湖陆风冬季弱于夏季的原因。(4分)
    2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图1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 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如图2示意某河流的流水地貌。
    (1)游记中的“峭峰离立”所指地貌(如图1中M处地貌)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穿穴之流”的“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穴”中N处为________地貌,它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5分)
    (3)如图2中甲处地貌景观为河流经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河道被废弃,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按其形成过程,图2中所示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3分)
    (3)简述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
    28.(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差异显著。如图示意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及乙地自然景观图(图中植被为当地典型植被),图中甲地土壤多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黏重。
    (1)简述乙地自然植被的类型及特征。(4分)
    (2)从气候的角度,解释甲地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4分)
    (3)列举两项能够改良或养护甲地土壤的人类活动。(2分)
    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如图是某次寒潮对我国局部地区的影响示意图,图中的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受这次寒潮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创下了-47.5℃的极端低温,海南岛也跌破了5℃,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却要比内蒙古严重。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此次创下极端低温的原因。(2分)
    (2)分析此次强寒潮可能给我国各地带来的影响。(4分)
    (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30.(10分)读下图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成因机制上分析甲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3分)
    (2)简述乙地地震多发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4分)
    (3)简述甲地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3分)
    2023级高一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四)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解析】
    1.中国空间站围绕地球旋转,所以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故选D。
    2.太阳风是从太阳活动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会扰动地球上空的大气层(电离层),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C正确;高纬出现极光不会影响短波通信,A错误;干扰地球磁场稳定,出现磁暴,会影响地球磁场,不会影响轨道运行,B错误;全球气温升高不能阻碍信号传输,D错误;故选C。
    3.三叶虫仅出现于古生代;恐龙仅出现于中生代;蕨类自古生代之后都有;古生代和中生代都为重要的成煤期,因此B不可能在同一地层出现。故选B。
    4.由上题可知,丙化石生物生存年代为中生代,爬行类的一支向鸟类发展,C正确。故选C。
    5.地下的第一个不连续界面是莫霍界面,根据右图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可知,地震波在莫霍界面之上自下而上传播速度变化不大且略呈减小趋势,因此地震波经过康拉德面时的速度变化最可能是小幅度减小。A正确。故选A。
    6.①为内核,温度、压力、密度都很大,A正确;②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B正确;③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C错误;④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D正确。故选C。
    7.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受风速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A正确。故选A。
    8.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根据所学知识,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东南,由于地处北半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下,甲地近地面吹偏北风,孔明灯受北风的影响有可能向南飞行,B正确。故选B。
    9.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表示海水温度的变化曲线;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c表示海水盐度的变化曲线;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a表示海水密度的变化曲线,C正确。故选C。
    10.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特点为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温度,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密度越大,B正确;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南侧递减,与表层海水的空间分布相关性不大,A错误;海水压力、降水总量对海水密度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11.由图可知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大致是表层随深度增加数值变化明显,深层随深度增加数值变化不大。C正确,故选C。
    12.核污水先借助日本暖流北上,再借助北太平洋暖流②向东漂流至北美洲西侧海域,再借助加利福尼亚寒流④向南,或者借助阿拉斯加暖流③向北,对千岛寒流①影响较小。A正确。故选A。
    13.据图可知,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引起海水剧烈扰动,导致营养盐类上升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B正确;该海域地处中纬度,A错误;日本东海岸海域较深,C错误;火山喷发物中的营养物质对鱼类资源丰富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4.图中①景观图中粗大的树干,是为了适应旱季缺水,体内储存大量水分,不是为了防大风抗倒伏,A错误;纺锤树枝叶较发达,是通过干季到来之前落叶的形式减少水分蒸发,与其树皮坚实与否无关,B错误;②景观图中板状根主要是为了适应多雨环境,防洪涝,具有呼吸作用,并支撑高大的树干,不是防止热量散失,C错误;②景观图中树干垂直高大,因为所在地区气候湿热,植被茂盛,垂直结构复杂,树干垂直高大,便于获取阳光,D正确。故选D。
    15.骆驼刺根系发达,目的是便于吸取地下水,据此可知骆驼刺生长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疏,A正确;生物质积累慢,B错误;植物种类较少,C错误;群落结构简单,D错误。故选A。
    16.①为沙丘地貌,因风力沉积而成;②为曲流,因流水侧蚀而成;③为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因流水侵蚀而成;④为雅丹地貌(风蚀城堡),应风力侵蚀而成。故选C。
    17.①为沙丘地貌,因风力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A错误;②为曲流,因流水侧蚀而成,多分布于河流下游较平坦的地区,B错误;③为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因流水侵蚀而成,C正确;④为雅丹地貌,因风力侵蚀而成,是经风力长期吹蚀而成的地貌,D错误。故选C。
    18.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雅丹地貌由土墩和凹槽组合,图示中土墩在雅丹体最高点附近,凹槽在两个相邻土墩之间的低地,所以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A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B正确;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地面支离破碎,C正确;读图可知鲸背的北侧坡陡,侵蚀作用强,为迎风坡,D错误。故选D。
    19.鲸背状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其形成之初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之后,经过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从而形成了风蚀土墩和凹槽组合而成的地貌,A正确。故选A。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势起伏越大,河流流速越快,侵蚀作用越明显。图中河段甲以上河段位地势起伏最大,流速最快,侵蚀作用最明显,A正确。故选A。
    21.与乙处相比,甲处以上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道较为平直,横向摆动不明显,河床窄而深,岸壁陡峭,水深坡陡。D正确。故选D。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壤属于典型的森林土壤,森林土壤剖面一般从上至下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结合图中信息由此判断,图中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淀积层、④母质层,因此图②为腐殖质层,A正确。故选A。
    23.图中③层是淀积层。淀积层由于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因此,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C正确;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A错误;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B错误;母质层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D错误。故选C。
    24.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带,陡崖处坡度较大,雨季降水量较大且较集中,且修路开挖坡脚,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地表植被覆盖率高会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C符合题意。故选C。
    25.“开采山石,修梯田”易造成岩石松动和植被破坏,加剧滑坡的发生,C错误;“修筑抗滑挡墙进行支挡”有助于控制滑坡体,有助于减少滑坡的危害,A正确;土壤含水量增加,土体质量增大,水的润滑作用加强,所以“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有助于减少滑坡的发生,B正确。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D正确。故选C。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
    (1)(3分)箭头都标对,得3分,只要错一处就不得分。
    (2)(3分)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1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1分)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1分)因此昼夜温差大。
    (3)(4分)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1分)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1分)冬季寒冷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1分)冬季盛行风强劲,
    受其影响湖陆风不显著。(1分)
    27.(10分)
    (1)(5分)峰丛(1分) 流水侵蚀(溶蚀)(1分) 溶洞(1分) 石笋(1分)流水淀积(沉积)(1分)
    (2)(3分)截弯取直(裁弯取直)(1分) 牛轭湖(1分) ③①②④(1分)
    (3)(2分)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1分)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1分)
    28.(10分)
    (1)(4分)类型:落叶阔叶林。(1分)特征:叶片较为宽阔,薄且呈纸质;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分层较少。(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分)甲地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微生物活动较强,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较少;(2分)夏季降水多,雨水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会随水流失,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分)
    (3)(2分)施撒石灰,降低土壤酸性;(1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1分)
    29.(10分)
    (1)(2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1分)靠近冷空气源地,受其影响大。(1分)
    (2)(4分)短时间急剧降温,对我国冬季田间越冬作物造成冻害;草原牧区出现大雪,覆盖草地,牲畜无法获得食物,形成“白灾”;强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影响交通出行;海上出现大风浪,影响船舶航行安全。(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3)(4分)做好防冻物质准备;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做好预案,加强减灾防灾管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30.(10分)
    (1)(3分)地形陡峻,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地形条件;(1分)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洪流(动力)条件;(1分)该地多地震,岩石松散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1分)
    (2)(4分)原因:乙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地震。(1分)
    次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3)(3分)提前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挡墙、拦沙坝等;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来保持水土,预防泥石流;建立泥石流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B
    C
    A
    C
    A
    B
    C
    B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C
    D
    A
    A
    D
    A
    C
    C
    C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4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