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砀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与“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 (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因思杜陵梦, 。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表现战事惨败和诗人自身境况孤苦的诗句是“ , ”。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现词人渴望重新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忆昔日骑马射箭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A.蘧公孙与马二先生(马纯上)相见。公孙道:“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小弟仰 mù,晋谒已迟。请问批文章是怎样个道理?”马二先生道:“全不可带词赋气。 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所以小弟批文章,总是采取《语类》《或问》上的精语。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 qiē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B.马二先生经过一条小街,街上有几个簇新的书店。 店里贴着报单,上写:“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于此发卖。”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销?”书店人道:“墨卷只行得一时,哪里比得古书。”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仰 mù( ) 晋谒( ) 苟 qiě( ) 簇( )新
(2)“心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
(4)①从马二先生关于如何给八股文写批语的话可以看出八股文的什么特点?(2分)
②从整本书来看,马二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九年级(1)班开展“大美安徽,皖美之约”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请按提示修改下面的资料卡片。(6分)
合肥,古称庐州,【甲】城市布局环城公园环抱的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城乡一体,园城交融。工业种类齐全,商业贸易繁荣,科教文卫体事业发达。
作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匡扶社稷、屡纠冤案的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合肥自古人才荟萃,一代辞章怪杰徐南阳,一代书法大家沈石翁,一代围棋国手张之仁,一代国术高手唐殿卿等皆出自合肥。【乙】中国历史上一支近代化军事集团:淮军,诞生地就在合肥。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淮军完成了中国军队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丙】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2分)
②【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③【丙】处句子成分残缺,可以在“ ”后加上“ ”。(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7分)
①根据下面古诗文,写出对应的安徽省地市名。(4分)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d.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下列不适合作为安徽省旅游宣传口号的一项是( )(3分)
A.皖美如画,迎客天下 B.好山好水,好人安徽
C.名山秀水,人文安徽 D.美好山河,世界喝彩
二、阅读(55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水 芹 菜
肖复兴
①我所在北大荒的生产队的菜地里,蔬菜品种不少,但没有芹菜。我不知道其中原委。芹菜并不比别的蔬策难种呀。 当时,正忙着战天斗地( )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时候,在食堂里帮厨,( )会到菜地里收菜,感兴趣的是眼前那一架架的黄瓜、西红柿,摘下来就可以生吃,从来没有想过芹菜,一次也没有。尽管芹菜在北京是家常菜,家里也常包芹菜馅的饺子。但很多的遗忘,都变成了( )。
②来到北大荒的第二年开春,我被暂时借调到农场场部写文艺节目,吃住都在那里,才知道场部和生产队的区别。我们生产队里所有的房子,都是拉禾瓣房子,那是用草和泥拧成粗粗的辫子状,盖起的草房子。场部的房子全部都是新益不久的红砖房。我就住在这红砖房里,写着歌颂草房子的节目,
③一日三餐,都在场部的机关食堂解决。 食堂在这一排红砖房最边上的一间大房子里。 第一天,买好饭票,去那里买午饭。售饭处是一个不大的窗口,窗口旁边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几个菜名,其中第一个是肉炒芹菜。我买了这个菜,来北大荒快一年了,第一次吃芹菜。那芹菜炒得实在是太好吃了,五十一年过去了,那味道,只要一想起来,便还在嘴里萦绕。那种芹笨独特的香味,带有点草药的味道,带有点脆生生的感觉,还能格外清晰地记得。说是唇齿留香,一点儿都不夸张。
④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怪了,当时在北大荒,也有好多美味或者奇奇怪怪的菜品,比如血肠,比如酸菜炖粉条……我也吃过,但都没有这种感觉。其实,我吃的那一盘肉炒芹菜,用不了多高深的厨艺,只不过芹菜中加了几片肥瘦相间的肉片和蒜片,而且,那切芹菜的刀工实在太粗糙,长短不一,是乱刀下的作品。不过,它是小炒,豆油很新,很香;芹菜是新摘的,很嫩,很绿;猪也是新宰杀的,肉很香,很嫩。
⑤现在想起来,莫非新鲜就是那盘芹菜真正好吃的原因吗?还是因为我那时已经将近一年都没有吃过芹策呢?或者说,因为是场部的机关食堂里的小炒,有了和生产队明显的差别所产生的心理上自以为是的错觉?芹菜就一定比在生产队里常吃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要高一级?
⑥在北大荒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那盘肉炒芹菜,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它的样子,它的味道,总会扑面而未,活色生香,清晰又真切,就像一位故人那么须眉毕现地站在你的面前,甚至扑进你的怀中。一直到六年之后,我离开北大荒,还时不时地想起那盘肉炒芹菜,它仿佛是梦魇,是魔影,是一种莫明其妙的象征物。我曾经也反复琢磨过,但我始终弄不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⑦离开北大荒之后,我曾三次重返北大荒,无论是菜地里(而且有了暖棚),还是餐桌上,北火荒都已经今非昔比了,那么多品种的蔬菜,那么多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我目不暇接。其中,也有芹菜和用芹菜做成的菜肴。不过,那种肉炒芹菜显得太家常,一般上不了餐桌,而是将芹菜的丝完全去掉,把芹菜剥得光光的,像个清水出芙蓉的美人,然后切成长短整齐划一的条状,整整齐齐地码在精致的碟子里,在上面放上几个同样剥得光光的虾仁,再点缀上一颗红樱桃。真的很好看,和北京冷盘中的芹菜一样好看,而且高级,只是吃不出当年的芹菜味未了。
⑧我曾经请教过几位老北大荒人,这究竟是为什么。他们当中好多人都说我在怀旧中美化了芹菜,是对青森的一种因执的留恋。他们说的有点儿追理,但不能完全说服我,北大荒的蔬菜多了,为什么我独独钟情芹菜呢?它总有顽固地存在于我记忆中的道理。
⑨有一个人告诉我,当年我在农场场部吃的芹菜,是水芹菜。场部离七星河很近,河边的湿地适合种这种水芹菜,我们生产队是平原上的早地,种不了这种水芹菜。这么说,是水芹菜格外好吃,才让我难忘了?这样说也有点儿道理,茶如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情,菜的味道,就是菜的性情。人对物的选择,和人对人的选择是一样的,也是要选择那种自己喜欢的性情的策。
⑪不过,我还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那盘肉炒芹菜如此让我难忘,而且如此神奇地一想起它,就能看到它的样子,闻到它的香味呢?一切都已经远去,彻底地远去……人生中,大自然里,都充满着秘密,冥冥中,无法解释和理解,却无形中映照彼此,刻印下生命的相互痕迹,无论怎么说,水芹菜,是我青春岁月里一帧迷离的倒影。
(选自《今晚报》2020 年9月 15 日,有删改)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来 偶尔 不以为然 B.根本 偶尔 理所当然
C.根本 偶然 不以为然 D.本来 偶然 理所当然
5.文章第⑤段一连四问,有什么作用?(4分)
6.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6分)
(1)豆油很新,很香;芹菜是新摘的,很嫩,很绿;猪也是新宰杀的,肉很香,很嫩。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它的样子,它的味道,总会扑面而来,活色生香,清晰又真切,就像一位故人那么须眉毕现地站在你的面前,甚至扑进你的怀中。(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7.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8.文中那盘肉炒芹菜如此让作者难忘,而且如此神奇地让作者一想起它,就能看到它的样子,闻到它的香味。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简要作答。(5分)
[二](17 分)
材料一:
①八月末到九月初的这段时间,暑热渐渐退去,天气一点点变凉,人们开始慢慢享受秋季的怡人天气。 而植物叶片也在开花结果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面貌。
②大自然中的万物,包括植物在内,呈现出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自然光照射到其表面,然后反射到我们眼中的结果。我们眼中五颜六色的物体,大多数并不能主动发光,只能吸收和反射太阳光,是“光的搬运工”。
③自然条件下的光源,并不像人类创造出的霓虹灯一样种类丰富,除了火、雷电,其他自然条件下的发光化学反应,以及数量有限的生物光源,如萤火虫、深海发光动物外,最主要的就是太阳光了。
④太阳光,即我们白天看到的白光和晚上看到的白月光(月亮反射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和肉眼不可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及其他波长的射线组成的。 正因为阳光的组成如此复杂,阳光照射在不同特性物体表面时,这些物体对不同类型光的吸收和反射也各不相同,才给我们呈现了多彩的世界。
⑤人们最为了解的叶绿素,是绿色的主要来源之一。除了叶绿素,植物叶片中还有其他色素,居然也是光合作用的参与者。从大类上讲,植物叶片中有两种类型的色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色素,附着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膜上,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为植物制造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⑥从光谱上来分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反射暖色调的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反射绿光。在实验室中,通过滤纸层析法分离这四种不同的色素,我们会发现胡萝卜素呈现橙黄色,叶黄素呈现黄色,叶绿素 A 呈现蓝绿色,叶绿素B呈现黄绿色。
⑦断生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大约是类胡萝卜素的8倍,黄色被绿色掩藏起来了,所以在秋天以前,我们看到的植物是绿色的。为了维持这种绿色,植物也要付出很多,要保证光照、温度合适,以及必须元素的供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光照的刺激下,植物才能够合成叶绿素;合适的温度,能够保障合成叶绿素所需的酶的活性;必须元素,如氮元素、镁元素、铁元素等,是构成叶绿素、相关酶的成分。
⑧入秋以后,阳光直射点向北回归线以北移动,气温逐渐降低,植物通过生物调整机制控制自己的代谢节委,减少相关酶的分泌。过低的温度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植物也会主动分解叶绿素,转化成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储存起来。类胡萝卜素是难以分解的,所以最后叶片就呈现全灿灿的黄色了。
⑨你可不要以为,植物叶片只有绿色和黄色,其实植物细胞里蕴藏了无穷无尽的秘密,探究这些秘密能让我们获得数不尽的快乐。
(选自丁海峰《会变色的植物叶片》,《科普时报》,有删改)
材料二:
这么多花都会变色,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花为什么有颜色。那是因为在花瓣的细胞液里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等物质。花膏素是植物花瓣颜色的主要显色物质,水果、花卉拥有的缤纷颜色也多与花青素有关。花青素是水溶性物质,随着细胞液酸碱度的变化,它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细胞液为碱性,花青素呈蓝色;溶液为酸性,花青素呈红色;在中性溶液中则呈紫色。因此,含有大量花青素的花瓣,颜色都在红色、蓝色、紫色之间变化。而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黄色、橙色、橘红色的花瓣,主要是由这类色素形成的。
而在自然条件下,刚开放的花,花青素的含量往往不高,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花瓣内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的颜色也就由白变红。此外,花瓣的颜色变化也常与花瓣细胞液的酸碱度变化有关。太阳初升时,花朵的生理活动会逐渐加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细胞液中形成碳酸,使细胞液的酸碱度改变。 当花朵的生理活动越强,积累的碳酸越多,花的颜色也就越深,变色也就出现了。
当然,还有很多花会变色与花青素无关。如金银花是由某些色素的积累而导致变色的,在春夏之际初开时的花朵呈白色,一天之后却变成金子般的黄色、藤蔓上黄白交映,盎然有趣,金银花之名也由此得来。
(摘自郑玉婷《植物奇观之会变色的花》,“新华网”,有删改)
9.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的颜色完全是自然光照射到其表面,然后反射到我们眼中的结果。
B.植物叶片中包含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色素,都参与光合作用。
C.花瓣的细胞液里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所以花有颜色。
D.有的花会变色与花青素的含量变化有关,有的与某些色素的积累有关。
10.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在秋天以前,我们看到的植物是绿色的。 (6分)
11.材料一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植物叶子的变色与花的变色,原因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分)
[三](16 分)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咏 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外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恐托付不效 效: (4)鱼到南阳方得水 方: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咏史》中的“三顾”即《出师表》中的“ ”,“托孤”即《出师表》中的“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6.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写作(55 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0,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40,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安徽省砀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砀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