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重点计算综合训练-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重点计算综合训练-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用竖式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训练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6+256= 625-337= ★308+597=
806-425= 728+279= ★600-298=
2.竖式计算。(带▲题要验算)
▲
▲
3.列竖式计算。
190+270= 800-450=
190+360= 640+280=
4.列竖式计算。
139+682= 700-573= ☆604-182=
5.列竖式计算。(带★的要求验算)
★786+429= 500-344= 540+280=
★601-278= 148+458= 912-386=
6.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86+524= 340+280= *467+539=
880-407= 704-368= *634-282=
7.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00-354= ※53+347= ※807-118=
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90+470= 810-650=
△266+576= △906-319=
9.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89+156= 258+99= ★810-437=
620-75= 901-659= 359+297=
10.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23+389= 708-479= *327+425=
重点训练二:多位数乘一位数
11.用竖式计算。
38×6= 328×4= 507×8= 690×5=
12.列竖式计算。
640×2= 450×6=
380×5= 460×7=
13.计算下面各题。
700-139= 504×8= 824×3=
14.竖式计算。
358×6= 306×7= 870×6=
15.用竖式计算。
762-248= 59×5= 607×7= 324×8=
16.列竖式计算。
435×6= 206×3= 130×7=
17.列竖式计算。
104×6= 451×3= 240×5=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04×8= ※709-573= 233×7= 250×8=
重点训练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9.根据所给信息求如图周长。
20.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2.计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3.求下图的周长。(单位:米)
2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2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3个同样的正方形按下列方法拼在一起,大图形的周长为多少厘米?
26.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单位:厘米)
参考答案:
1.602;288;905;
381;1007;302
【分析】根据加法、减法的笔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加法的进位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两数相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以此类推;减法的退位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两数相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以此类推;加法用和减去加数=另外一个加数进行验算;减法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详解】346+256=602 625-337=288 ★308+597=905
验算:
806-425=381 728+279=1007 ★600-298=302
验算:
2.672 ;1304;67;
219;517;1209;
【分析】万以内的加法计算时,先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万以内的减法计算时,先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再开始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
【详解】423+249=672 726+578=1304 ▲567−500=67
验算:
908−689=219 601−84=517 ▲846+363=1209
验算:
3.460;350;
550;920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详解】190+270=460 800-450=350
190+360=550 640+280=920
4.821;127;422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了后一位进上来的一。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了后一位借走的一。
【详解】139+682=821 700-573=127 ☆604-182=422
验算:
5.1215;156;820
323;606;526
【分析】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786+429=1215 500-344=156 540+280=820
验算:
★601-278=323 148+458=606 912-386=526
验算:
6.810;620;1006
473;336;352
【分析】(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详解】286+524=810 340+280=620 467+539=1006
验算:
880-407=473 704-368=336 634-282=352
验算:
7.246;400;689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加法验算时,用和减去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减法验算时,用减数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详解】600-354=246 ※53+347=400
验算:
※807-118=689
验算:
8.660;160;
842;587
【分析】根据加法、减法的笔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加法的进位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两数相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以此类推;减法的退位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两数相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以此类推;加法用和减去加数=另外一个加数进行验算;减法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详解】190+470=660 810-650=160
△266+576=842 △906-319=587
验算: 验算:
9.445;357;373;
545;242;656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减法验算时,用减数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详解】289+156=445 258+99=357
★810-437=373
验算:
620-75=545 901-659=242 359+297=656
10.912;229;752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用和减去加数=另外一个加数进行验算;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详解】523+389=912 708-479=229 *327+425=752
验算
11.228;1312;4056;3450;
【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详解】38×6=228 328×4=1312 507×8=4056 690×5=3450
12.1280;2700;
1900;3220
【分析】根据三位数和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末尾有0的,先不看,最后添到结果的末尾。
【详解】640×2=1280 450×6=2700
380×5=1900 460×7=3220
13.561;4032;2472
【分析】笔算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这一位上加10再减。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从多位数的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详解】700-139=561 504×8=4032 824×3=2472
14.2148;2142;5220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详解】358×6=2148 306×7=2142 870×6=5220
15.514;295;4249;2592
【分析】(1)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2)(3)(4)整数乘法法则: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详解】(1)762-248=514 (2)59×5=295 (3)607×7=4249 (4)324×8=2592
16.2610;618;910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详解】435×6=2610 206×3=618 130×7=910
17.624;1353;1200;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104×6=624 451×3=1353 240×5=1200
18.4832;136;1631;2000
【分析】笔算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这一位上加10再减。
验算减法时,可以用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进行验算。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从多位数的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详解】604×8=4832 ※709-573=136
验算:
233×7=1631 250×8=2000
19.22dm
【分析】把图形各个边的长度相加即可。
【详解】3+6+5+8
=9+13
=22(dm)
20.38厘米;12米;12米
【分析】(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把梯形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即可。
【详解】(12+7)×2
=19×2
=38(厘米)
3×4=12(米)
2+2+5+3
=4+8
=12(米)
21.128分米;134厘米
【分析】第一幅图,观察图形可知,图形的周长相当于一个长(28+8)分米、宽28分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即可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第二幅图,观察图形可知,图形的周长相当于一个长42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即可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详解】(28+8+28)×2
=64×2
=128(分米)
所以,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28分米;
(42+25)×2
=67×2
=134(厘米)
所以,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34厘米。
22.52厘米
【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比长13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多2个4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13+9)×2+4×2
=22×2+8
=44+8
=52(厘米)
23.40米
【分析】把图形中的线段平移后,如图:
可组合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组合图形的周长。
【详解】(12+8)×2
=20×2
=40(米)
24.120厘米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出的正方形的周长和小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即可。
【详解】24×4=96(厘米)
12×2=24(厘米)
96+24=120(厘米)
所以,图形的周长是120厘米。
【点睛】熟记:正方形周长=边长×4,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48厘米
【分析】利用线段的平移,其周长等于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平移后
平移后正方形的边长:6×2=12厘米
12×4=48(厘米)
答:大图形的周长为48厘米。
26.56厘米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长为16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2+16)×2
=28×2
=56(厘米)
答: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56厘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重点计算综合训练-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列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竖式计算并验算,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重点计算综合训练-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脱式计算,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重点计算综合训练-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笔算题,带*题要验算,笔算,用竖式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