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
1.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再按照要求上传到通上。选择题直接在通上作答。主观题请按。照题号,将答题卡上答案拍照上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美景美不 shèng( )收。
看吧!自强不息的麦苗企盼生机勃勃的初春,它要用冬天贮。蓄的力量迎接那喷薄。而出的一刹那;知知不休的鸣蝉迷恋 jiā( )阳似火的盛夏,它要与过往 jué( )别,用炽。热的真情来迎接三个月的绚。烂;暗香浮动的桂花垂青秋高气爽的九月,它要让天地生灵在辽阔与豁达中叹服感慨;傲霜踏雪的红梅则钟情于白雪皑皑的寒冬,它一定会用截然不同的态度去演 yì( )生命的另一种精彩。
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chù) 喷薄(bá) 炽热(chì) 绚烂(xuàn)
B.贮蓄(chù) 喷薄(bó) 炽热(zhì) 绚烂(xùn)
C.贮蓄(zhù) 喷薄(bó) 炽热(chì) 绚烂(xuàn)
D.贮蓄(zhù) 喷薄(bá) 炽热(zhì) 绚烂(xùn)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胜 骄 诀 绎B.盛 骄 决 绎
C.盛 娇 诀 绎D.胜 骄 决 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B.庄稼生长的稀稀落落,野草长势旺盛,真是一片不毛之地。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这个小品很好笑,连一向严肃的爷爷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长清区书香进校园的活动,使同学们收获颇多。
B.学校新建了图书馆,我在图书馆读了大约 10 本书左右。
C.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注意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为了防止安全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5.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再续写两句,表达你对夏和冬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 , ;秋天的风多情而美丽,给万物送来缤纷的果实。冬天的 , 。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
D.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闻之于宋君
B.静以修身 投以骨
C.夫学须静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 思而不学则殆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B.“淡泊”“宁静”是“静”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是“静”的反面表现。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愿望。
D.这封家书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①。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②。甫下数子③,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④,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⑤;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⑥,吾果无一失乎?
【注释】①予观弈于友人所:弈:下棋。所:处所,住的地方。 ②予颇易之:即“予颇以之为易”。代其下棋子改变他下棋的路数。③甫下数子:甫,刚刚。④赧(nǎn)甚:很惭愧。赧,脸红。⑤訾(zī):诋毁。⑥平心而度(duò):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一处)
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11.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请谈谈本文阐发了什么样的道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呜。
【注】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剌: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近及远,再写到江岸,由远移近。
B.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已暗示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
C.四句诗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又互相关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D.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先写水中月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13.展开想象和联想,描绘“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的画面。
(四)文学文化常识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集,世人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列子》,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成。
D.《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五)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5)子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6)雨是自然的精灵,古诗词中有很多写雨的诗句。“ ,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借写“夜雨”流露出来凄凉、孤独之感;“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诗人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16.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某班级开展《西游记》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悼路遥
史铁生
①当年我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
②那时我在村里喂牛,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写得好,说他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了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米,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此地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③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
④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科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⑤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特人说这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击,他竟是如此地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但他仍不在意,还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⑥他不是才42岁么?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42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么?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42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
⑦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杏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3年,而他的42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
⑧这仍然不只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42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选自《史铁生散文精选》,有删改)
17.请根据作者三次见到路遥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18.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作者眼中的路遥是怎样的一个人。
19.文章标题为《悼路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在对路遥的悼念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和我的书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了。“妈,剩的钱给你。”“多少?”“五毛二。”“你留着吧。”买粮、煤、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钱,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每个月都要买粮买煤买柴,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镚儿,渐渐积攒起来就很可观。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出租小人书。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的一位年轻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要我的小人书。
④处理这件事的是那个年轻的警察。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母亲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始终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我想我不能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⑤天渐渐黑了。终于,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站住!”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警察去拦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⑥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⑦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
⑧“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一张一张地数着。
⑨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⑩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⑪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⑫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
⑬“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⑭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作者梁晓声,文章有删改)
2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围绕“母亲和我的书”讲述的事情。
(1)我积攒零钱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
(2)① ;
(3)② ;
(4)我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⑭段画线句“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的理解。
23.文章中运用“对比”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一处即可)
24.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感谢你温暖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喷薄:pēn bó,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
炽热:chì rè,非常热。
绚烂:xuàn làn,光彩鲜明耀眼。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骄阳似火:jiā yáng sì huǒ,强烈的阳光好像烈火一样。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诀别:jué bié,告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
演绎:yǎn yì,推演铺陈。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使用正确;
B.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句中野草长势旺盛,不是荒凉贫瘠之地,使用不当;
C.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句中与“表示赞成”重复啰嗦,且贬词褒用,使用有误;
D.忍俊不禁:意思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后文“笑了起来”重复,使用不当;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B.重复啰嗦,删去“大约”或“左右”;
D.否定不当,删去“防止”或将“不再”改为“再次”;
故选C。
5. 示例:雷迅疾而猛烈 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冬天的雪宁静而纯洁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格式为:某物(能代表该季节特点的单字名词)+并列短语(两个形容词),为+名词+动词+偏正短语。
示例:夏天的风,清凉而舒适,给动物带来一丝清凉。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温情的保护。
6.C 7.D 8.C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治”在这里是“修养”的意思。故选C。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
B.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词,把;
C.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名词,指平民中的男子;
D.副词,就/副词,就;
故选D。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强调君子应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并非“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愿望”。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9.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10.我讥笑他失算,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11.1.学者应辩证客观地看问题,要像下棋一样,多从对方的角度看,冷静地思考问题。
2.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虚词“而”前后连接的是两个人不同情形,“予思益苦”和“而客之智尚有余”为并列关系;
故断句为: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嗤:讥笑;辄:总是;易:交换;置:放。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等内容可知,本文第一段叙事,记叙自己看人下棋,认为客人水平不高,想要代其下棋,后来自己亲自与客人下棋,才知道自己不如客从多矣。作者以下棋为喻,通过写自己看人下棋时,对客嗤笑、想要代其下棋子,而自己与客人对弈时却终局惨败的事例来引出道理。作者想借此告诉人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的道理。这启示我们:一个人看别人的错误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难,应当换位思考,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
【点睛】参考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几次输棋,我讥笑他失算,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罢了。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
12.A 13.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解析】1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A.“由近及远,再写到江岸,由远移近”表述有误。这首诗前两句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是由远及近。然后第三句再写到江岸,在写船尾方向,是由近移远。故选A。
13.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14.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
故选C。
15. 乡书何处达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不知何处吹芦管 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羌、芦管、笃、涨、阑。
16. 红孩儿 猪八戒 悟空打死了尸魔变幻的妇人、老头和老妇人。 猪八戒流沙河大战沙僧,悟空被赶走后 又去花果山请猴王都体现了他的担当。所以他不是反面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一、二空,“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说的是红孩儿,“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是猪八戒说的话。选段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相关内容:唐僧被红孩儿捉走后,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十分痛苦,悟空询问土地爷,土地爷告颤源诉其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悟空想起在花果山时曾与牛魔王结拜兄弟,带着八戒去攀亲亏洞槐,却猝不及防被红孩儿放火,八戒被烧伤,差点变成烤全猪,沙悟净建议用相克之法,找龙王来用水灭火。龙王来到后,悟空引出红孩儿,龙王用水喷火,谁想是三昧真火,灭不了。悟空不及防备被烧成重伤昏迷,幸亏八戒按摩法救醒了他。八戒只好去寻找观音菩萨,却路遇红孩儿变成的假观音,被红孩儿擒入洞中。八戒大骂不绝。
三空,《西游记》第27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相关内容: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孙悟空识破,他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作一堆白骨。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 简单的说: 在取经路上,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据此可知,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原因是:悟空打死了尸魔变幻的妇人、老头和老妇人。
四空,围绕“猪八戒好吃懒做、偷奸耍滑、见识短 浅,一遇到困难就嚷着要散伙,因此他是本书的反面形象”这一观点进行反驳,指出猪八戒的优点即可。
示例:猪八戒本领超强、勇敢执着。他会三十六变,能腾云驾雾,水性很好。在西游记中,一般妖怪都不在话下,猪八戒无疑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帮手,在妖怪面前从不畏缩,奋力杀敌毫不含糊,比如流沙河大战沙僧,琵琶洞打蝎子精,黄蜂岭勇敢杀敌,还有多个场面,猪八戒总是对躲在洞穴里的妖精大骂叫阵,这些都表现了猪八家本领超强,勇敢、执着的性格特点,所以他不是反面形象。
17. 思绪从不停止,默默咀嚼人生 背有些驼,鬓发发白,爱抽烟,默默微笑 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 18.示例:(1)不善言谈,和朋友们相处时,大多时候默默地坐着和微笑着。(2)沉稳内敛且固执,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以默默的微笑无声拒绝,然后又依然忘我写作。(3)热爱写作,肝病严重时仍奋争不已。(4)热爱家乡,对陕北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心系黄土地。 19.表达了作者对路遥忘我写作精神的敬佩;对路遥英年早逝感到哀恸、惋惜与遗憾;对路遥文学成就的高度赞扬。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由第③段“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可知,第一空应填:思绪从不停止,默默咀嚼人生。
由第④段“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可知,第二空应填:背有些驼,鬓发发白,爱抽烟,默默微笑。
由第⑤段“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可知,第三空应填: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可以概括出路遥:不善言谈,和朋友们相处时,大多时候默默地坐着和微笑着;
根据第④段“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可以概括出路遥:沉稳内敛且固执,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以默默的微笑无声拒绝,然后又依然忘我写作;
根据第⑤段“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可以概括出:热爱写作,肝病严重时仍奋争不已;
根据第⑦段“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可以概括出:热爱家乡,对陕北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心系黄土地。
19.本题考查情感态度。
由第④段“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可以看出作者对路遥忘我写作精神的敬佩;
由第⑤段“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及第⑥段“他不是才42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42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42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路遥英年早逝感到哀痛、惋惜和遗憾;
由第②段“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可以看出作者对路遥文学成就的高度赞扬。
20. 我出租的小人书被警察没收了,母亲替我要回来。 我非常想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母亲毫不犹豫的给我钱。 21.(1)示例:昂然的意思是昂首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这里写出了母亲在帮我要回被没收的小人书后,拉我起身走下台阶时昂首挺胸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当时的自豪、骄傲与得意,以及母亲强烈的自尊心。
(2)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坐、弯曲、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了母亲毫不迟疑地马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突出了母亲工作的不易和辛苦。 22.示例:我感受到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和对我读书这件事的支持,深感愧疚,体现出我对这钱的珍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激和内疚,以及决心成就自己,报答母亲。这句话作为文章结尾,收束全文,耐人寻味,深化中心。 23.示例一:年轻警察对我和母亲的态度进行对比,从开始的粗鲁、不耐烦到后来主动让司机把母亲和我送回家,突出了母亲的坚持令警察感动,进而表现了母亲强烈自尊心,对我的支持和爱。
示例二:将母亲的工友不让母亲给我钱买书与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爱。
【解析】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火车站派出所的一位年轻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要我的小人书”可知,我出租的小人书被警察没收了,母亲替我要回来。根据第⑥段“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和第⑧段“‘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一张一张地数着”可知,我非常想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母亲毫不犹豫的给我钱。
21.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1)“昂然”的意思是昂首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和第⑤段中“终于,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可知,这里写出了母亲凭借自己的抗争,成功帮我向警察要回被没收的小人书后,拉我起身昂首挺胸地走下台阶时的样子。联系上文第④段“我想我不能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可知,母亲的姿态表现了她当时的自豪、骄傲与得意的心理,体现出母亲强烈的自尊心。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句话中,“坐、弯曲、俯”是对母亲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联系上文第⑩段“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面对“我”要买书的要求,母亲毫不犹豫地将钱给我并反驳了女人一句后,又毫不迟疑地马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突出了母亲工作的不易和辛苦。
22.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那钱”指的是母亲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对“我”读书这件事的支持。联系第⑬段“‘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可知,第⑭段画线句中“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是因为“我”感受到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和对“我”读书这件事的支持,对第⑫段中“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这件事深感愧疚,体现出“我”对那钱的珍视以及对母亲的理解、感激和内疚。同时也表达了立志要成就自己,靠自己努力挣钱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3.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
根据文章第④段“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和第⑤段“警察去拦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可知,年轻警察一从开始粗鲁、不耐烦的态度和后来主动让司机把母亲和我送回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坚持令警察感动,使其改变了原来的态度有所改变,母亲的坚持进而表现了母亲强烈自尊心,对我的支持和爱。
根据第⑨段“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和第⑩段“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母亲工友不让母亲给我钱买书的言行与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以及对我的理解和爱。
24.例文:
感谢你温暖我
感谢有你,我的母亲,亦是我最温柔的港湾。亲爱的母亲,感谢你温暖我,令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
一天的劳累早已使你的身心具乏,但依然不知疲倦的坚守在厨房中。前几天已经感冒的你耗尽着身体里的最后一点能量,你忙碌的身影在我的眼前回荡。我走上前,轻声说了句:“妈,歇歇吧!”你转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用略带轻松的语气跟我说:“不要紧,还有一点就忙完了。”又转过头去,刷起了手中的碗。以前的我只会饭后就走不管不顾。直到今天,愚蠢的我才发现,洗碗原来也可以这么辛苦。我不禁怅然,是怎样的毅力使你扛下这劳累?是你骨子里的坚持?。我承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里是没有母亲的身影的。但此刻我和母亲相处的往昔都清晰的浮现在我的面前:她的话语,甚至每一个微笑。连我自己也吃了一惊。母亲,我多想对您说一句:感谢有你,谢谢您用一切来爱我,请放下一切来歇歇吧!
充满紫丁香的衣服,整整齐齐的书桌,光亮的地板,角落里的一尘不染??某时某刻,一定有您忙碌的身影。母亲我多想对您说:感谢您,请不要操劳,和我一起享受美好。
我想用这微乎的感恩,来让你从心底里微笑。揉揉您那压满重担的双肩;伤心时一句暖心的话语;清晨的一杯热茶;聊表这最纯粹最平凡的感恩。
母亲如果说您对我的爱如汪洋大海,那么我对你的小小感恩只是大海中的一粒的水滴,那样微小。母亲,感谢有你,谢谢您用一生筑成我人生的路基。我唯一所能够承诺的:今生定不负您,用一生的光阴来报答您。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感谢你温暖我”,标题中的“感谢”可理解为感激并充满谢意,“你”是第二人称,“温暖”一词只“你”带给“我”的感受。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一篇文章,立意方面,通过叙事,抒发对“你”的感激之情。
2.思路点拨。题目“感谢你温暖我”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可从小处落笔,写亲情温暖、友情温暖,也可从大处着眼,表现国家关爱、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如果选择小切口,选取现实生活中打动人心的人或事,要多挖掘一些新颖故事。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对于细节的刻画。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如果选择后者,除了记叙和抒情外,还要针对社会存在的现象生发议论,表达对人间温情的呼唤,将当下的时新素材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行文中可以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或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还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等。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A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 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 是熯(hàn)天炽地。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1)文字A是指 (人名)
B 是指 (人名)
!
关注情节
《西游记》第 27 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在这一回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原因是③
关注评价
小深认为《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偷奸耍滑、见识短 浅,一遇到困难就嚷着要散伙,因此他是本书的反面形象。
(3)对此评价,“我”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小深同学进行争辩。我:④
次数
地点
作者眼中的路遥
路遥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第一次
北京
不善言谈,默默地坐着,默默地微笑
①
第二次
西安
②
为了文学创作不顾身体
第三次
③
苍老,默默地微笑
不在意病重,笔耕不辍,奋争不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