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评+培优练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评拓展课培优练(4)物质特殊的转化关系与常见气体的制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评拓展课培优练(4)物质特殊的转化关系与常见气体的制备含答案,文件包含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评拓展课培优练4物质特殊的转化关系与常见气体的制备含答案docx、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评拓展课培优练4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讲评拓展课培优练(4)12.Ⅰ.(1)Na (2)Na2CO3+H2O+CO2===2NaHCO3Ⅱ.(1)红 (2)2Fe3++Fe===3Fe2+13.(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答案合理即可)(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14.(1)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浓硫酸(2)HCl HCl和H2 易发生倒吸 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3)KSCN溶液 通入氯化氢(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点燃C处的酒精灯1.C [氯气能和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浓硫酸和P2O5是酸性干燥剂,氧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氯气。]2.C [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SO2,然后用浓硫酸干燥。]3.B [该装置与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相似,反应不需要加热,不能太剧烈。A项中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将大理石与稀硫酸隔离,反应不能继续进行;C项中需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且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不易与浓盐酸分离;D项中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不易与H2O2分离。]4.B [根据实验目的和所给仪器药品应首先制得氯气,然后再将氯气与铁粉反应,制取FeCl3,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由于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H2O等杂质,所以与铁反应之前应先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挥发出的HCl,然后用浓硫酸干燥。连接仪器时应注意长管进气,短管出气。]5.C [①C O2 CO O2 CO2 H2O H2CO3,符合转化关系;②N2 O2 NO O2 NO2 H2O HNO3,符合转化关系;③S O2 SO2 O2 SO3 H2O H2SO4,符合转化关系;因此符合转化关系的为①②③,C正确。]6.A [S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SO4、NO2和H2O,该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体现酸性,故A错误;途径②的尾气中主要含有有害气体SO2,通常用氨水进行处理,故B正确;途径①和②都是由S来制取H2SO4,S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至+6价,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电子,故C正确;途径①中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H2SO4、NO2和H2O,NO2会污染大气,与途径①相比,途径②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正确。]7.D [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二者反应生成氢化物B,则A为铵盐、B为NH3,B连续与Y反应得到氧化物D与氧化物E,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则Y为O2、C为N2、D为NO、E为NO2,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与Z反应得到含氧酸F,则Z为H2O、F为HNO3,F与强碱X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得到G,G为硝酸盐。物质A为铵盐,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水溶液呈碱性,二者混合会发生反应放出氨气,使肥效降低,A错误;C是N2,氮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宜采取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利用N2难溶于水的性质,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B是NH3,F是HNO3,二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NO3,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C错误;B是NH3,Y为O2,NH3在催化剂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和H2O,D正确。]8.A [A、B、C、D项中产生的气体依次分别为H2、NH3、SO2、NO;B项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项浓硫酸与Cu反应需要加热;D项中产生的NO与O2反应,测得V(NO)不准确。]9.BC [若甲是C,则乙可能是O2,丙是CO,丁是CO2,A正确;若甲是Fe,乙是Cl2,则丙是氯化铁,氯化铁和氯气不反应,B错误;若甲是NaOH溶液,则乙可能是SO2,丙是亚硫酸钠,丁是亚硫酸氢钠,C错误;若甲是H2S,则乙可能是O2,丙是S,丁是SO2,D正确。]10.C [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需加热,A错误;除去Cl2中的HCl应通过饱和食盐水,且气体从长导管进入,B错误;MnO2不溶于水,MnCl2可溶于水,两者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正确;不可蒸干MnCl2溶液,否则得不到结晶水合物,D错误。]11.BC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装置甲制取氨气,A错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B正确;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可能为铜,C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装置丁直接吸收,应有防倒吸装置,D错误。]12.Ⅰ.A、B、C、D的焰色试验都呈黄色,均含有Na元素,其中A为单质,则A为Na,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H2,可推知E为H2,B为NaOH,X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与NaOH连续反应,可知X为CO2,C为Na2CO3,D为NaHCO3。Ⅱ.A、B、C、D为四种常见物质。A是金属单质,且A的合金用量最大,则A为铁。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C为FeCl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为FeCl2,D与CO反应生成铁,则D可能为铁的某种氧化物。13.(1)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NO2呈红棕色,若与NH3反应应该生成N2和水,气体颜色变浅。 (3)常温常压下反应速率慢也可能是现象不明显的原因。(4)NH3与NO2均属于有毒气体,实验时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14.(1)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装置为氯气的制备装置,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B中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2)根据题给信息知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HCl;尾气的成分是HCl和H2;若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则存在的问题是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3)检验FeCl3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欲制得纯净的FeCl2,应防止装置中氧气的干扰,在实验操作中应先通入氯化氢,利用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1234567891011CCBBCADABC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