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必修地理第二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测试题,共16页。
探究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
考向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自然背景主要有( )
①山地多,平原少 ②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④水污染严重,水源不足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①正确;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②正确。
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背景主要是( )
A.生态保护区面积大B.生态脆弱区范围广
C.生态环境持续恶化D.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 B
解析 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脆弱区范围广,这是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背景。
考向2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内容
根据开发方式的差异,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功能区域。据此完成3~4题。
3.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都面临一定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优化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
B.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基础薄弱
C.限制开发区域—耕地面积减少较多
D.禁止开发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大
答案 C
解析 优化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但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A项错误;重点开发区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B项错误;受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限制开发区域耕地面积减少较多,C项正确;禁止开发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小,D项错误。
4.关于不同类型功能区域开发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C.限制开发区域—限制农业开发活动
D.禁止开发区域—禁止任何人类活动
答案 B
解析 优化开发区域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属于开发方向,排除A项;重点开发区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开发潜力大,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B项正确;限制开发区域包括两类,一是农产品主产区,二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是限制工业开发活动,C项错误;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是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强调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禁止任何人类活动,D项错误。
考向3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全市总面积4 049 km2。2018年,常住人口233.7万人。2019年1月5日,马鞍山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2025年)》。《规划》将全市划分为核心优化重点开发区、新型城镇与产业集聚重点开发区、农业生产供给区、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据此完成5~6题。
5.《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2025年)》实施后,对马鞍山市的影响有( )
①因地制宜地促进区域发展 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③成为高水平开发区域 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该《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不能使马鞍山市成为高水平开发区域,排除③。
6.关于马鞍山农业生产供给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 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④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马鞍山土地面积小,因而耕地有限,不可能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排除④。
探究二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考向1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分析思路
点轴渐进扩散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等。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区域城市空间扩散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在外围地区选择重点发展城镇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接近原料地B.土地面积大
C.交通便捷D.劳动力丰富
答案 C
解析 距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有外环路经过,交通便利,地价和交通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
8.该地实施点轴渐进扩散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
A.城乡社会、自然环境差异大
B.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C.人口的流动影响就业分布
D.区域间经济水平差距大
答案 D
解析 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开发历史、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利于点轴渐进扩散的实施,D项正确。
9.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县城应该(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③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④征收地租补贴运费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周围地区的小城镇,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改善投资环境,①②正确;产品研发机构应建到科技发达的城市,征收地租补贴运费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排除③④。
考向2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开启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能源、水力资源丰富
③政策支持 ④交通便利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①正确;据图可知,川渝地区矿产、能源、水力资源丰富,②正确;两地都有政策支持,③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交通条件优于川渝地区,④错误。
11.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黄金水道的作用 ③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空间位置不邻近,①错误;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川渝地区,③错误;依托便利的黄金水道,两地经济互补性强,使两地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②④正确。
考向3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联系图,完成12~13题。
12.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京、津是我国直辖市,两地都有充足的资金和科技、人才;两地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是两城市的劣势。
13.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发展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答案 B
解析 在京津冀圈中,河北较京、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善,今后应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不能盲目迁入重工业,A项错误;发挥地区的生态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B项正确;加快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超越京津地区,C项错误;河北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无金融服务的优势,应依托人力资源,发展适合当地经济的产业,D项错误。
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九个城市、浙江省八个城市和安徽省八个城市,共25市,土地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主要属于优化开发区域,但崇明岛主要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合肥都市圈属于重点开发区域。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1)长江三角洲被列为优先开发区,请你简要说明其经济发展方向。
(2)以合肥为核心的江淮地区被纳入重点开发区域,简析江淮地区被列入重点开发区的主要原因。
(3)崇明岛在上海城市规划中被定位为生态岛区,你认为其适合发展哪些产业?
成果展示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
(2)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良好;水陆交通便利;技术力量较为雄厚。
(3)乳畜业、园艺业、生态农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
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6年9月国家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三大城市群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形成的突出优势是什么?
(2)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分别有哪些?
(3)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经济带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上游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成果展示 (1)廉价的长江(内河)运输。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沙、南昌。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捷;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广阔等。
(4)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整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江西省主体功能区(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1~3题。
1.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
①自然条件的可开发性 ②土地利用现状 ③经济发展的差异 ④行政区划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行政区划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
2.图中代表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Ⅱ、Ⅲ、Ⅰ
C.Ⅲ、Ⅱ、ⅠD.Ⅰ、Ⅲ、Ⅱ
答案 C
解析 对比左右两图可知,Ⅰ主要分布在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Ⅱ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呈片状特征,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呈斑块状分布,为城镇化地区。
3.属于限制开发的区域主要是( )
A.Ⅰ、ⅡB.Ⅱ、Ⅲ
C.Ⅰ、ⅢD.Ⅰ、Ⅱ、Ⅲ
答案 A
解析 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分为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和人居保障功能区三大类。下表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据此完成4~5题。
4.与表中①②③④四处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大兴安岭地区
B.洞庭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大兴安岭地区
C.大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
D.黄土高原西部、三江平原湿地、洞庭湖湿地、大兴安岭地区
答案 A
解析 湿地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三江平原湿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洞庭湖湿地有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西部应成为土壤保持功能区;大兴安岭地区为林产品功能区。
5.下列关于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辽河水源涵养区
B.②地区的植被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C.③地区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
D.④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
答案 D
解析 辽河不属三江平原区;黄土高原的植被主要起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大兴安岭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它以全国20%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6~8题。
6.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
A.腹地广阔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D.历史悠久
答案 A
解析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腹地广阔,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故A项正确。
7.“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答案 D
解析 “长江病了”主要指水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根源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项正确。
8.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长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9~10题。
9.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 )
A.北京城市职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
C.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
D.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答案 C
解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会将全部工业迁至河北,A项错误;在协同发展中,京津冀的经济差距会缩小,B项错误;天津以海空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D项错误。
10.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
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D.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
答案 C
解析 区域协同发展,会使得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而环境污染不一定加重,城市的等级不会大幅提升,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
“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逐渐流失、失去经济发展活力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口总量减少、发展用地空置及产业经济衰退等。辽宁抚顺市和甘肃玉门市是我国著名的煤炭、石油工业城市。据此完成11~12题。
11.辽宁抚顺市和甘肃玉门市如今成为收缩性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源枯竭B.出生率低
C.交通落后D.位置偏僻
答案 A
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和甘肃省玉门市都是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这些城市的人口外流严重,成为收缩性城市,故A项正确。
12.针对抚顺和玉门等城市的收缩,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扩大城市用地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鼓励积极生育
④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针对抚顺和玉门等城市的收缩,应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提升其他产业的比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2018年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
(1)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内有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功能区。试判断图中四个主体功能区的类型。(8分)
(2)说明甲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意义。(6分)
(3)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如何实现优势互补。(6分)
(4)评价长江“黄金水道”在实现交通更顺畅中的重要价值。(8分)
答案 (1)甲为禁止开发区域;乙为限制开发区域;丙为重点开发区域;丁为优化开发区域。
(2)甲区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重要的水源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3)长江三角洲为长江上游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长江上游地区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能源、原料;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长江上游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长江流域资源丰富,农业发达,长江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运输需求量大;众多支流也能通航,长江干支流航线能沟通内地和沿海。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禁止开发区域;乙位于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为限制开发区域;丙位于长沙及附近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丁为沪宁杭地区,为优化开发区域。第(2)题,甲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影响是生态价值。第(3)题,长江三角洲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江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水能、地热等能源蕴藏量大,能够利用西电东送等工程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能源和原料。第(4)题,长江由于流域面积广,通航条件好,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分析长江水运的优点、长江水运需求量大、长江水运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系。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京津冀彼此相接,联系紧密。2014年,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概念。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但必须先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下图为京津冀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8年京津冀部分经济对比表。
(1)运用材料,比较河北省和北京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8分)
(2)张家口和承德是河北省贫困县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人说是“限制开发”的结果,请从区域环境角度分析“限制开发”的原因。(6分)
(3)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加强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河北和京津应分别采取的措施。(10分)
答案 (1)北京:人均GDP高,经济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重极低。
河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2)张家口和承德位于京津的北部,多山区,是河流的上游和冬季风的上风向,它们的大规模工业开发会影响到京津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所以几十年间一直限制开发工业。
(3)河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承接京津的工业等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的经济联系。
京津:适当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区域行政壁垒。
解析 第(1)题,据表格数据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第(2)题,张家口和承德位于京津的北部,多山区,是河流的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大规模工业开发,会影响到京津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所以几十年间一直限制开发工业。第(3)题,河北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的经济联系;京津地区应适当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区域行政壁垒。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建设主体功能区
1,2,3,4,5,13(1)(2),14(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7,8,9,10,11,12,13(3)(4),14(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精品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三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钓鱼岛位于上图中的,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