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春夏秋冬,四季形象各异。春天 = 1 \* GB3 ① (宛 婉)如一个安静腼腆的孩子,动作轻盈,那悄然绽放的桃花是朵朵动人的绯红;夏天犹如一个和颜悦色的学者,言语真切,那清凉惬意的空气是次次温馨的凝眸;秋天又如一个心满意足的农民,笑容可掬,那翩翩起舞的落叶是阵阵喜人的祝福;冬天恰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步履蹒 = 2 \* GB3 ② (珊 跚),那漫天呼号的寒风是声声沉重的叹息。
(1)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作出选择( )(2分)
A.qiā fěi màn B. qiǎ fēi màn
C.qiǎ fěi mǎn D. qiā fēi mǎ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弄堂”,古时写作“弄唐”。 因为,“堂”与“唐”谐音,“弄唐”就演化成了“弄堂”。
①“唐”是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前的大路。
= 2 \* GB3 ②明代祝允明在《前闻记》里写道:“今人呼屋下小巷为弄。”
= 3 \* GB3 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唐”作为“路”的这层意义,也逐渐淡化。
④“弄”有小巷的意思,是从五代十国开始使用的。
⑤在古代汉语中“唐”有多种含义,“大路”是其中的一种。
A.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5 \* GB3 ⑤ B.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 1 \* GB3 ①⑤③C. = 4 \* GB3 ④ = 2 \* GB3 ② = 1 \* GB3 ① = 5 \* GB3 ⑤ = 3 \* GB3 ③ D. = 4 \* GB3 ④ = 2 \* GB3 ② = 5 \* GB3 ⑤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共4分)
“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A】很多人将“荣”与“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荣”与“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B】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取决于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1)【A】处句子表述不恰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2分)
(2) (2分)【B】处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
4.古诗文填空。(共10分)
总有一句经典古韵,能道尽生活之美,让你我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吟诗:“山气日夕佳,①_________”赏陶渊明笔下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②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赏崔颢笔下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赏王维笔下塞外大漠的雄浑壮丽之美;
诵词:“我报路长嗟日暮,⑤________”我们体会到李清照在人生道路上的茫然。“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我们感悟到晏殊借落花和归燕传递的惋惜伤感之情。
读文:“⑧_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⑨___________”陶弘景带我们领略山川之美,晨曦变化。“富贵不能淫,⑩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白杨礼赞》。
材料二:在严冬里,白杨树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只填手法,2分)
(2)请根据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3)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根赋
刘 增 山
①白杨树,树白杨,雨水泥土是亲娘。开春盼到谷子黄,盼你长大做根梁。
②这大概也是祖母对我的祈祷词了。
③这次请了“创作假”回去,正赶上家里翻盖房子,想不到父亲要把房后那棵大白杨树刨下来做梁了!全家人都为之痛惜,我心里更不是滋味。心想:父亲啊,这几年家里日子过得富富有有,要盖房,去集上买根梁就可以了,为啥偏要刨树呢?您忘了吗,父亲?这白杨树是您给儿子树立的一块如何生活的“人标”啊!三十多年来,您儿子的青春、生命和事业,都和白杨树紧紧地连在一起!每当在工作中遇到艰难困苦时,我眼前便会出现白杨树那挺拔威严的铮铮硬骨,从而激起战胜困难的坚毅和力量;每当在生活中遇到歪风邪气摇撼的时候,我眼前便会浮现出白杨那伟岸、正直的身姿,从而立定脚跟决不东倒西倾;每当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我眼前便会闪现出白杨树那刺破青天、蓬勃向上的茎尖,从而又会重振进击的锐气;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的时候,我的耳边便会响起白杨那哗啦啦的歌唱,从而掀去心头郁积的阴霾,笑迎命运的各种挑战……
④白杨啊,使我的生命茁壮!
⑤白杨啊,使我献身的事业发展!
⑥如今父亲要把我心中的树刨掉,怎不令人翻肠倒肚?可转念一想,父亲又不是个没有思想的鲁人,若论对白杨的感情,他并不比我浅啊!几十年里,父亲作为白杨的“保护人”,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着这棵他亲手抚育成材的树。记得一次,一头小驴驹把树皮啃了,父亲一鞭上去,把驴驹从坡上抽到坡下,摔了个半死;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粮食比命还贵重的年代,有人要用一千斤大米买下这棵树,父亲饿得一身浮肿,也没有答应,他不想为了吃几顿饱饭而去抹掉正在大学深造的儿子心中的“人标”;1963年发大水时,山洪冲歪了白杨树,父亲硬是用他那黑红的脊梁,把白杨树给扛直了,用他的话说“可不能让孩子心中留下一棵歪脖子树”……
⑦也许父亲认为做大梁算是为它找到一个归宿。想到这里,心里平静了许多,我决心服从父亲的裁决。
⑧“你去看看那树根吧。”寡言少语的父亲递给我一把镐头说,“一棵树不光是露在地面上的。”
⑨啊,好难刨下的根!
⑩过去,我只注意欣赏白杨树那裸露在大地上的繁华茂盛的枝叶,没想到它在地下还有如此虬曲壮观的根系。那深扎在沙石和岩壁之间的根,千条万绪、纵横盘缠,相互纠葛。那主根深不可测,那旁根、须根多不可数,那簇簇根系,千姿百态,异状纷呈。有的像一队浩荡进攻的兵士,剑拔弩张,在地下那黑暗的岩层间拼搏、抗争,开辟着进军的路;有的像一队队吃苦耐劳的矿工,在地下那岩石的缝隙中匍匐着身体向前掘进、奋战,争取着生命的发展;有的则像一群群勤劳坚韧的蚯蚓,拼命地在地下吮吸着乳汁,汲取着营养,然后把它输送给地上的树干;有的盘曲的根则更像那抛在地心的锚,为了稳固那地上的大树,而紧紧地死抱着岩石……
⑪刨着,刨着,我不禁对根肃然起敬。白杨啊,我终于懂得了,你那高大的身躯为什么能风打不动、雨浇不倒呢?是这地下坚定顽强的根支撑了你呢!白杨啊,为什么你能长出翠玉般的绿叶,开出轻絮飘飞的花呢?是因为地下有勇于献身的根营养了你呀!白杨啊,为什么你又能顶天立地地雄踞大地呢?是那不怕埋没的根把荣耀全部馈赠给了你呀!
⑫父亲这时问我:“听说,地上的树身有多高,地下的树根就有多长,书上写过吗?”
⑬父亲又问我:“还听说,地下的树根有多少,地上的树叶就有多少,书上能查到吗?”
⑭我为父亲的话惊得一时说不出话,许久才回过神来:“都该写上。”
⑮我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回答父亲提出的这些问题,但父亲的提问却使我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哲理……
6.作者为什么把这棵白杨称之为“心中的树”?(3分)
7.文章围绕“刨树”表现了“我”情感的变化过程,试作梳理概括。(3分)
_______→平静→______→______
8.文章对根的描写“显其形”“传其神”,试对此加以赏析。(4分)
9.本文以“根赋”为题,却为什么写树身及父亲对树的呵护?(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眼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链接材料)
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节选自《读者》)
10.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1.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2)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12.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3.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姿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式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佛肸 = 1 \* GB3 ①于中牟 = 2 \* GB3 ②叛,召大夫而盟曰:“从我者赏之,不从我者罚之。”田英曰:“吾闻义死者不避铁钺 = 3 \* GB3 ③之威,义穷者不受轩冕④之赐。无义而生,不如有义而死。吾不从也。”及襄子 = 5 \* GB3 ⑤既复中牟之叛,闻田英义,召而赏之。英辞不受,曰:“一人受赏,众人有惭色。英若受赏,则中牟之士尽愧矣。” (节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
【注释】 = 1 \* GB3 ①佛肸(bì xī):人名。 = 2 \* GB3 ②中牟:地名。 = 3 \* GB3 ③铁钺:兵器名,形状像大斧,用于行刑。 = 4 \* GB3 ④轩冕:细大夫的车乘和礼服。借指官位爵禄。⑤襄子:赵襄,人名。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 1 \* GB2 ⑴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 2 \* GB2 ⑵以顺为正者 正:
= 3 \* GB2 ⑶与民由之 由:
= 4 \* GB2 ⑷富贵不能淫 淫:
15.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甲】文段第2段的内容简要分析。(2分)
17.根据甲文段中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你认为乙文段中的田英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二)《饮酒》陶渊明(共4分)
18.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是 (朝代)的诗人 。(1分)
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21.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以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翻译下列句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段一“我”背的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