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38176/0-17038952541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38176/0-17038952541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38176/0-17038952541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941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作图题除外);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共12小题,1-8题每题1.5分,9-12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1月9日为全国消防日。下列与消防救援相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给伤员供氧进行呼吸作用,该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用于救援的照明弹中含有镁粉,利用了其助燃性
C. 如图为“禁止吸烟”的标志
D. 消防口罩中装有活性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给伤员供氧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B、用于救援的照明弹中含有镁粉,是因为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利用的是其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D、消防口罩中装有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毒物质,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2023年深圳市的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是
A.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B. 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C. 实验废液倒入水池D. 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实验废液倒入水池,可能会腐蚀下水道,且可能会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D、农药化肥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热胆矾
C. 取用少量液体药品D. 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用图中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取液时,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液体中取液,防止药品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发生变质,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2可以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一个氮分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原子序数,8号元素是氧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氧离子,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2-,符合题意;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3个铁离子表示为:3Fe3+,不符合题意;
D、K2MnO4表示锰酸钾,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表示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锂电池产品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关注的是过充或短路的情况下,可能会诱发爆炸的危险。如图为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B. 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C. 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2周期
D. 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锂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符合题意;
D、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锂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下列与氢气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组成:氢气能燃烧生成水,说明水与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
B. 结构与性质:氢原子是保持氢气可燃性的最小微粒
C. 制取: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安全: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如图),若声音很小则不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能燃烧生成水,说明水与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可燃性的最小微粒,不符合题意;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若声音很小,说明氢气较纯,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新装修房屋里常含有较多甲醛(化学式为CH2O),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B. 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甲醛属于氧化物D. 甲醛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甲醛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甲醛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甲醛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存在的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B. 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
C. 该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D. 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为水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 HCl + HClO。
A、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 HCl + HClO,即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Cl2+ H2O = HCl + HClO,可知反应前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化合价分别为-1和+1,错误;
C、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但分子改变,错误;
D、该反应生成了氯化氢和次氯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除了催化剂不同外,还有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同,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B、该实验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正确;
C、该实验除了氧气含量不同外,还有反应物也不同,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D、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故错误。
故选:B。
10. 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安静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干燥,可得到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D、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氮气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区分氮气和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常温下一定是黑色固体
B. B→C的反应条件一定是点燃
C. C→D的转化可能导致酸雨
D. A→C的转化可为发电、冶炼金属等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A为碳单质,碳单质常温下不一定是黑色固体,如金刚石常温下是无色,不符合题意;
B、B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2价,故B为一氧化碳,C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4价,故C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C为二氧化碳,D属于酸,且碳元素显+4价,故D为碳酸,C→D的转化,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A为碳单质,C为二氧化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可为发电、冶炼金属等提供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雾
B. 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a点>b点>c点
C. 反应结束后,瓶中仍有氧气剩余
D. 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容器内物质总质量:a点=b点=c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结束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故反应结束后,瓶中仍有氧气剩余,符合题意;
D、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故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3%=18%,不是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13. 具有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基础和保证,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I】气体的制取:
(1)装置C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
(2)若用和混合制取,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则气体应从F装置_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
(3)实验室制取要达到“随用随制,随关随停”效果可选_____(填序号)组合的发生装置。
【实验Ⅱ】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4)如图为:某品牌“便携式制氧机”的工作示意图,图中“通道”相当于G装置中的_____(填“c”或“d”)导管,图中“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a
(3)BD##DB (4) ①. c
②. 湿润氧气,且能吸收杂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C中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 O2 ,则气体应从F装置短管a导管口通入;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 CO2 要达到“随用随制,随关随停”效果可选BD组合的发生装置,该装置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可以达到“随用随制,随关随停”的效果;
【小问4详解】
氧气通道中让氧气从水底部上浮冒出,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能够起到加湿的作用,相当于G装置中的c导管,将气体从集气瓶底部导入,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后排出;
反应仓内产生的氧气进入加湿仓,加湿仓中的水能湿润氧气,且能吸收杂质。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步骤②少量水滴入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通过对比步骤②和________(填序号)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到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
(4)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_,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________。(可多选)
A.装置漏气
B.未恢复至室温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C.弹簧夹未夹紧
D.最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俯视读数
【答案】14.
15. ①. ②. 放热
16. ③ 17. ①. 18% ②. ABD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步骤②少量水滴入生石灰,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小问3详解】
步骤②挤压胶头滴管,少量水滴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步骤③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氧气耗尽,挤压胶头滴管,水滴入剩余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试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通过对比步骤②和③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到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
【小问4详解】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实验结果偏小;
A、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B、未恢复至室温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C、弹簧夹未夹紧,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D、最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最后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82mL,故测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ABD。
15.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________燃料。煤直接燃烧生成大量SO2,SO2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其反应方程式为SO2+H2O=________。
(2)步骤①将粗煤“洗选加工”过程中,涉及将“精炼煤”与“洗液”的分离操作,其原理与“净化水”的方法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相同。
(3)步骤②将精炼煤(化学式为C)与水蒸气的反应,制成水煤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水煤气可用作气体燃料,是因为具有________性。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与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
【答案】15. ①. 化石 ②. H2SO3
16. 过滤 17. ①. ②. 可燃
18.
19. 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利用率高;或实现“零排放”,环保
【解析】
【小问1详解】
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化石燃料,它们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步骤①将粗煤“洗选加工”过程中,涉及将“精炼煤”与“洗液”的分离操作,其原理与“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相同,均实现了固液分离;
【小问3详解】
C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煤气可用作气体燃料,是因为具有可燃性;
【小问4详解】
步骤③中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与液化”生产流程中,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利用率高,且实现“零排放”,比较环保。
16.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清洗、晾干、捣碎的鸡蛋壳碎片15g,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将鸡蛋壳捣碎,其目的是________。
(2)为了检验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CO2,另取少量的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
(3)依据图中数据分析,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
(4)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5)下列情况会导致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 鸡蛋壳滴加盐酸过量
B. 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
C. 烧杯中部分氯化氢和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D. 鸡蛋壳未晾干,有残留的水
【答案】16.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17. 澄清石灰水 18. 4.4g##4.4克
19. 解: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66.7%
答: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6.7% 20. BD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前将鸡蛋壳捣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5g-90.6g=4.4g;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小问5详解】
A、鸡蛋壳滴加盐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不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会导致部分碳酸钙未反应,则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C、烧杯中部分氯化氢和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D、鸡蛋壳未晾干,有残留的水,会导致称取的鸡蛋壳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BD。N2
3Fe2+
K2O4
A.2个氮原子
B.离子符号为O2-
C.3个铁离子
D.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为+6价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的含量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C
除去MnO2粉末中混有的食盐(NaCl)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
鉴别空气、氮气、氧气
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①将过量白磷放入试管,连接装置,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
试管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②挤压胶头滴管,少量水滴入生石灰
试管中白磷燃烧
步骤③一段时间后,挤压胶头滴管,水滴入剩余生石灰
试管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④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读取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82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8,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国际能源组织提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适应性考试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7gB.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2g,6g/9,9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