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光,即图中的③,观察,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下面对生物的生命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一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B 明月别枝惊鹊--生物具有应激性
C. 蜻蜓点水一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一生物能影响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有遗传现象,故A正确。
B.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明月别枝惊鹊,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体现生物具有应激性,故B正确。
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故C错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2. 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和栖息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
B. 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类型多种多样,栖息地的范围比生物圈的小
C. 生物圈和栖息地具备生物生存的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D.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与环境条件。
【详解】A.在地球上,我们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故A错误。
B.栖息地是指生物实际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范围比生物圈的范围小,地球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故B正确。
C.生物圈和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不同的环境给生物提供不同的生存栖息条件,有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故C正确。
D.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故D正确。
故选A。
3. 下列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比较葫芦藓和肾蕨的高度——测量法
B.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观察法
C.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调查法
D.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详解】A.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所以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其探究方法为测量法,故A正确。
B.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其探究方法为实验法,故B错误。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如人口普查。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属于抽样调查。所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是用调查法,故C正确。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所以,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其探究方法为实验法,故D正确。
故选B。
4. 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在同一直线上.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
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
一、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即图中的③: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即图中的④.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5. 如果你的白色裤子染上了植物的绿色,你该用下列哪种液体洗掉呢( )
A. 热水B. 冷水C. 酒精D. 碘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叶绿素。
【详解】植物的绿色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因此白裤子被草地染上了绿色,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酒精。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 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B. 步骤①中,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C. 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 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②滴→③刮→⑤涂→④盖→①染。
【详解】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涂、盖、染。图中①是染色、②滴、③刮、④盖、⑤涂,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③⑤④①,A正确。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稀碘液,B正确。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
D.如果装片中出现很多气泡,是图中步骤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的,D正确。
故选C。
7. 你学习了动物的类群后,能对各种“鱼”进行分类了,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章鱼、鱿鱼——软体动物B. 鲤鱼、草鱼——鱼类
C. 鳄鱼、娃娃鱼——两栖动物D. 鲸鱼、海豚——哺乳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详解】A.章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A正确。
B.鲤鱼、草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B正确。
C.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C错误。
D.鲸鱼、海豚属于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D正确。
故选C。
8. 一些苍耳的果实常常会钩挂在动物身上被带到远方。这一现象体现的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 维持生态平衡
C.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苍耳果实的表面有许多钩刺,当动物经过时可以钩挂在动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苍耳的分布范围。
【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把采到的花粉装入足上的花粉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帮助植物种子和果实的搬家和迁移。故A符合题意。
【点睛】有些动物的毛上会挂着长有钩刺的苍耳果实,属于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9. 2023年是“兔”飞猛进,大展鸿“兔”的一年,下列关于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胎生、哺乳B. 体内有膈,用肺呼吸
C.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但无小脑和脑干D. 有门齿、臼齿的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详解】A.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特点是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A正确。
B.兔子的体内有膈,用肺呼吸,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B正确。
C.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能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C错误。
D.兔属于草食性动物,只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没有犬齿,D正确。
故选C。
10. 西瓜、苹果等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是从哪里来的
A. 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B. 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并由茎运输来的
C. 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D. 根的呼吸作用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的作用是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输送到叶、果实等,并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果实等。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果实。因此,苹果、香梨中所含的有机物是叶制造后由筛管运输来的。
故选B。
11. 下图是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 ④为隔水加热,大小烧杯中分别是酒精和水
C. ⑤中遮光部分变蓝
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①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⑤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
【详解】A.实验步骤为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①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⑤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因此,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④①⑤,故A错误。
B.④为隔水加热,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小烧杯中是酒精,大烧杯中是水,故B错误。
C.淀粉遇到碘液呈现蓝色,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故C错误。
D.本实验对叶片进行了部分遮光,形成了变量为光的对照试验,最终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因此可以得出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12. 公园的草坪一般会放置禁止踩踏的标语,以防止人类的“踩踏”行为影响草坪内植物的正常生长,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踩踏”会导致( )
A.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所以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 内江有甜城的美誉原因之一是盛产甘蔗,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的甜汁后吐掉蔗渣。请你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B.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C.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D.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详解】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甜汁,主要是营养组织,而咀嚼后吐掉的甘蔗渣主要是输导组织,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属于生物体的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苹果树与圣女果B. 西瓜的叶与西瓜子
C. 桔子皮和桔子籽D. 皮肤和血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苹果树属于植物体,圣女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A不符合题意。
B.西瓜的叶属于营养器官,西瓜子是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属于同一结构层次,B符合题意。
C.桔子皮属于保护组织,桔子籽属于生殖器官,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C不符合题意。
D.皮肤属于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 细胞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A.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复制加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内,所以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相同且不会减少,A错误。
B.细胞的分化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其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组织。所以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C.恶性肿瘤是细胞只分裂不分化形成的,C错误。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概念和特点。
16. 甘薯放久了会空心,蔬菜、水果放久了口感变差,这是因为( )
A.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C.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详解】呼吸作用是指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反应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甘薯放久了会空心,蔬菜、水果放久了口感变差,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 左右两侧的光照都应设置为明亮
B. 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湿润环境
C. 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D. 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因为实验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应是光照,所以左右两侧需要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故A错误。
B.本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外其他条件应相同,故B正确。
C.本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外其他条件应相同,所以左右两侧的温度需相同,故C错误。
D.本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外其他条件应相同,所以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应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关于孢子植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是由藻类植物提供的
B. 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但没有形成输导组织
D. 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的数量庞大,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达到地球大气含量70%左右,A正确。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C错误。
D.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C. 松果是松树的果实,故松树是被子植物
D. 铁树开花可以判定铁树是绿色开花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A正确。
B.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B错误。
C.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C错误。
D.铁树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20.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的临时切片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④⑦⑧细胞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 ⑤是叶脉,只有输导物质的作用
C. ⑥是气孔,其开闭受⑦的控制
D.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下表皮,⑤叶脉,⑥气孔,⑦保卫细胞,⑧叶肉。
【详解】A.图中①上表皮、④下表皮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⑤叶脉中具有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作用,叶脉还有机械组织,起着支撑叶子的作用,B错误。
C.⑥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其开闭受⑦保卫细胞的控制,C正确。
D.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所以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D错误。
故选C。
21. 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几种情况中,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 气温37℃,阴天,无风B. 气温37℃,晴天,有风
C. 气温20℃,阴天,有风D. 气温20℃,晴天,无风
【答案】B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光照增强、风速增大都能使蒸腾作用加强。
【详解】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光照增强、风速增大都能使蒸腾作用加强。蒸腾作用在气温37℃,晴天,有风的情况下最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 下列生产实践中的做法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相符的是( )
①移栽时减去部分枝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②棉花和花生间作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③粮食晒干,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④夜间给大棚通入冷空气,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⑤农田排涝,抑制根部的呼吸作用
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⑤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①移栽时减去部分枝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正确。②棉花和花生间作套种,有利于光线的照射,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正确。③粮食晒干,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延长保存时间,正确。④夜间给大棚通入冷空气,温度过低,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正确。⑤农田排涝,有利于氧气进入土壤中,有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B. 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C. 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 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详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些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可见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确。
D.绿色植物的根能够抓住土壤,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24.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 蚯蚓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
B. 鱼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C. 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蝗虫体表的外骨骼,仅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A不符合题意。
B.鱼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B不符合题意。
C.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蝗虫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防止水分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关于家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是气囊,c是肺
B. b数量多,与c相通,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C. 6是腺胃,分泌的消化液在4内与食物充分混合
D. 食物在7内被进一步消化吸收,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所示的结构是a气管;b是气囊;c肺。1是喙,2是食管,3是嗉囊,4是肌胃,5是肝脏,6是腺胃,7是小肠,8是直肠,9是泄殖腔孔。
【详解】A.b是气囊,与c肺相通,能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故A正确。
B.b是气囊,数量多,与c肺相通,能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故B错误。
C.6是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并消化食物,分泌的消化液在4胃内与食物充分混合,利于消化,故C正确。
D.7为小肠,是家鸽消化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食物在7内充分消化,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26.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 刚出生小袋鼠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D. 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属于社会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详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故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B错误。
C.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C正确。
D.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有组织、有分工,属于社会行为,故D正确。
故选B。
27. 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变异株。下列关于奥密克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进一步研究,可在营养物质充足的培养基中培养病毒
B. 根据侵染细胞的种类,奥密克戎属于动物病毒
C. 奥密克戎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D. “核酸检测”目的是检测人的细胞中是否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所以,培养病毒只能用活细胞,不可以在营养物质充足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故A错误。
B.奥密克戎变异株寄生在人的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故B正确。
C.奥密克戎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故C正确。
D.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的核酸不同,它是一种仅含有RNA的病毒。所以,“核酸检测”目的是检测人的细胞中是否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故D正确。
故选A。
28. 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类的依据包括其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特征
B. 从分类等级上讲,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C.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分类地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
【详解】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其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特征,故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因此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故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故C错误。
D.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分类地位,如猫: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D正确。
故选C。
29. “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A. 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B. 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C. 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 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 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 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因此,“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豆类 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0. 苹果树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 )
A. 提高结实率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因此,苹果树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故选D。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50分)
31. 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图和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读图回答问题:
(1)要使视野中的物像由甲图变为乙图,首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依次转动显微镜的相关结构:先转动[ ]_____,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转动[ ]____和7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 ]_____上。
(3)若在观察图乙时,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40X,则物像被放大的倍数是____倍。
(4)若图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方向示意图,则细胞质环流的实际方向是_____。(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答案】31. ①. 4转换器 ②. 6遮光器
32. 3目镜 33. 400
34. 逆时针
【解析】
【分析】图中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
【小问1详解】
转动4转换器可以旋转物镜,要使视野中的物像由甲图变为乙图,首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4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高倍镜下视野较暗,然后转动6遮光器换用大光圈和7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小问2详解】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3目镜上。
【小问3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在观察图乙时,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40X,则物像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
【小问4详解】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侧位置,细胞质环流的方向是逆时针。
3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________(任写两项结构名称)。
(2)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主要存在于 植物细胞的[ ]______中。
(3)用豌豆尖煮汤时,汤汁会变成绿色,是因为沸水的高温破坏了细胞的[ ]_____。
【答案】(1) ①. 乙 ②.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任写两项即可)
(2)E液泡 (3)B细胞膜
【解析】
【分析】图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B细胞膜、C细胞核和D细胞质;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E液泡和F叶绿体。
【小问1详解】
如图乙中的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甲图为动物细胞。因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乙图。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小问2详解】
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位于E液泡中。
【小问3详解】
细胞膜起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因此,用豌豆尖煮汤时,汤汁会变成绿色,是因为沸水的高温破坏了细胞的B细胞膜。
33. 有的人有晨起到公园林间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1)根据探究一: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变量是_______,一段时间后,装置_____中的澄清的石灰水更混浊。装置A中,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 ]______。
(2)根据探究二: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____的强度大于[ ]____的强度。在这个时段图三中的生理活动有_____种。
(3)根据探究二: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答案】(1) ①. 光照 ②. A ③. C光合作用
(2) ①. C光合作用 ②. A呼吸作用 ③. 3 (3)18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蒸腾作用是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图一可知,澄清的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A和B装置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图二可知,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图三可知,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图一中A装置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在有光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较弱。图三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根据探究一: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装置A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C光合作用,导致两个塑料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大不相同。
【小问2详解】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在进行,只要是活细胞均在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间均在进行,只是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只是强弱不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条件是只在光照下进行。分析可知,图二中6——18点,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相对稳定的,这样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C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的强度,白天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此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3种。
【小问3详解】
通过分析图二可知,18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多,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释放出的氧气最多,所以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是二氧化碳最低的时候,对应图二中的18点。
34. 同学们每天课间操时间,都要到操场做一系列运动。课间运动可以缓解学习的疲劳,强身健体。如图是课间运动时人体上肢相关结构示意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课间操时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此行为属于____行为。
(2)图一屈肘时,骨骼肌①是舒张状态,骨骼肌②是_____状态。
(3)图二骨骼肌,它包括肌腹和[ ]____两部分。
(4)图三关节,[3]中的_____和[5]_____可以使我们的关节更加灵活。
【答案】(1)学习 (2)收缩
(3)4肌腹 (4) ①. 滑液 ②. 关节软骨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一中①肱三头肌,②肱二头肌;图二中③肌腱,④肌腹;图三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小问1详解】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同学们课间操时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此行为属于行为。
【小问2详解】
图一是我们课间操活动中的一个动作,此时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则骨骼肌①是舒张状态,骨骼肌②是收缩状态。
【小问3详解】
骨骼肌②实际就是一个器官,它包括肌腹和③肌腱两部分。
【小问4详解】
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图三中5关节软骨和3中的滑液可以使我们的关节很灵活。
35. 如图五种微生物个体,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_____(填字母),B分布广泛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借助_____度过不良环境,C、E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的,靠产生[ ]____来繁殖。
(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芽孢 ③. a孢子 (2)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图示五种微生物分别是:A病毒,B细菌(其中:1荚膜,2细胞壁,3遗传物质,4细胞质,5细胞膜,6鞭毛)C霉菌(青霉),D酵母菌,E蘑菇(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
【小问1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里才能生活,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表现生命活动。B细菌可以营寄生、腐生等生活,C青霉、D酵母菌、E蘑菇营腐生生活,因此五种生物中A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B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个体,二是繁殖速度快,依靠分裂生殖,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三是与其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若用放大镜观察C青霉和E蘑菇,它们属于多细胞的真菌,可以发现它们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通过a孢子来繁殖。
【小问2详解】
从细胞结构看,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青霉、D酵母菌、E蘑菇等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区别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25℃
干燥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25℃
湿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评结束后,监测员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