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0页。
    诗歌: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有《陶渊明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二、问题探究1.“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2.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闲适与惬意。3.“悠然见南山” 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见”字用得极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望山,而山与目遇,境与意合,南山的美景映入诗人的眼帘,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符合全诗闲适的氛围。如果换成“望”字,便是有意看山,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三、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喧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四、诗歌鉴赏(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闲适恬淡、与世无争的心境。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真意”是人生真谛,是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心境;自由自得、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5.请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心远”的理解。 ①“心远”可以理解为心境清远,看淡名利,弃绝官场; ②也可以理解为心志高远,看破官场的庸俗和虚伪,寄情山水田园。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过故人庄》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这两首诗描述的内容,其重点有何不同?《饮酒(其五)》侧重塑造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过故人庄》侧重写山村风光和朋友间融洽的感情。3.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表达了热爱农村自然景色,喜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不同点:陶诗表现了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孟诗没有这种思想感情,主要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歌】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一、文学常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二、问题探究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他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触景生情,形象动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4.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请问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形象? 塑造了一位面对国都残败景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念亲人,老泪纵横,白发稀短,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三、诗歌主旨通过写沦陷的长安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四、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2.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抵万金”是值万两黄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三、诗歌对比鉴赏(甲)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乙)登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①,玉垒②浮云变古今。北极③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④莫相侵。可怜后主⑤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⑥。注释:①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②玉垒,山名。 ③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④寇盗,指吐蕃。 ⑤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⑥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1.乙诗中“花近高楼伤客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更能传达出作者为国事黯然心伤的感情(或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2.甲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都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 不同点:甲诗还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之情;乙诗诗人怀古伤今,还表达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愤慈之情。【诗歌】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文学常识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二、问题探究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画面描绘: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烁着金光。 (二)修辞手法: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用比喻修辞,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三)炼字角度: “压”指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完全地揭示出来。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4.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5.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6.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点明主旨,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一心为国的英雄气概。7.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三、诗歌主旨此诗描绘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住,危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四、诗歌鉴赏(一)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 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2.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点明主旨,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一心为国的英雄气概。3.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4.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徽,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寨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写,描绘号角声在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的战争场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边塞土地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 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6分)(甲) (乙)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释:①吴钩:刀名,刃弯。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④若个:哪个。1.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的妙处。(2分)“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2.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2分).甲诗以“色”绘诗,用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燕脂”“夜紫”,写出了边塞的泥土在紫色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的色彩(1分),将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1分)。乙诗以“问”成诗,①问句的使用使全诗情感激越,气势峻急,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1分)。②第一个问句中含自励,表达了诗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第二个问句则含愤激,抒发了诗人怀旷世之才却不能为世所用的愤慨(1分)。(写出第②点即可给2分)【诗歌】赤 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文学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二、问题探究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沉沙的折戟。以小见大,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自然地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咏叹做了铺垫。2.人们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进行赏析?用典,以小见大,写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大乔小乔将被锁铜雀台,胜利的也是曹操。用“二乔”代表东吴国家的命运,反写历史,委婉地表达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无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情;也暗含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慨。三、诗歌主旨本诗写了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现诗人生不逢时的无奈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二、诗歌鉴赏(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共7分)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周瑜_。诗人杜牧和_李商隐_合称“小李杜。(3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2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诗歌比较阅读【甲】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赤壁怀古 曹雪芹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①一炬②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注】①喧阗:声音大而杂。②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1.甲乙两诗都借赤壁抒怀,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你分别赏析。甲诗诗人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乙诗诗人表达了对功名荣华易逝的感慨,对死于战乱之人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