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__丰富的心灵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39754/0-17039072920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__丰富的心灵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39754/0-17039072921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__丰富的心灵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139754/0-17039072921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__丰富的心灵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__丰富的心灵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9页。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丰富的心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易卜生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e(《海上夫人》)。这女人是已经结了婚的,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为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是另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哪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到《海上夫人》是想借此故事说明,娜拉如果也能得到那样的自由,或者她也便可以不离开家庭。B.文章提到英国人的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女性如果贸然离开家庭绝无找到出路的可能。C.文章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表达了鲁迅反对惊醒梦中人的观点。D.文章认为娜拉这个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够得到人们的同情,在帮助下生活下去,那么娜拉们便也大可自由地离开家庭。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使用外来词汇,诸如“《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或者说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e(《海上夫人》)”,正体现了五四运动前后,外国文学、文化和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B.文章提到娜拉结局的可能性时说,“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体现了鲁迅语言幽默风趣却又饱含辛辣讽刺的典型风格。C.文章提到“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里的“男人”“女人”运用借代,既是娜拉们和她们的丈夫,也是当时中国社会人与人关系的缩影。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论证,诸如“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3.鲁迅文章思辨性极强、行文跌宕,自立自破中攻击反驳浑然天成,请从文中举例说明。答: 4.本文虽明写挪威女性娜拉出走后的去向,却句句暗含对中国女性乃至中国国民的映射。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一无所求泰戈尔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飞着。B.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C.诗中有两个人物:一是“我”,一无所求地站在树林后的“我”;一是“你”,一个正在挤牛奶的女人。D.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诗人所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大自然成为爱的一部分。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无所求”,并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加突出了追求的唯一和执着。B.本诗是一首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是它的一大特点。C.本诗以激情澎湃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D.诗人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如鸟儿、蜜蜂、挤牛奶的女人等,来展现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7.“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 8.“我没有走近你”在诗歌中重复咏唱,请分析其重复的原因。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村 景希梅内斯①这是一个野外小村,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蝙蝠正在四处飞舞,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注】 ①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散文家。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屋瓦是黑的,昭示岁月的沧桑;田野是碧绿的,显示出勃勃生机,预示丰收的希望。B.“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经过一天的劳作,荷锄而归,嘴里还哼着歌谣,写出农夫心情的悠然、欢畅。C.“锅灶里飘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这是一幅温馨恬然的乡村风景图,饭香微微飘出,炊烟袅袅升腾,富有诗情画意。D.“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诗人在这清冷的月色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篇末收束,“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首尾呼应。B.“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既有庄严肃穆的氛围,又增加了全诗浪漫主义色彩。C.诗人善于融情于景,选取多种代表乡村事物,如蝙蝠、草虫、牛群,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D.“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形有色,形象写出明月的圆润。11.“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中的“奇幻”“清凉”及整句如何理解?答: 12.诗歌的写景角度灵活多变,这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丰富的心灵1.答案:A解析:B项“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女性如果贸然离开家庭绝无找到出路的可能”错。结合原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可见写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出走是要有所“准备”的,鲁迅提出,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首先必须取得经济独立才不致为旧势力所扼杀,也才能取得真正的发言权,否则就会“无路可走”。C项“表达了鲁迅反对惊醒梦中人的观点”错。结合原文“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不是反对惊醒梦中人,而是说必须要想好出路才能行动,不能盲目。D项“那么娜拉们便也大可自由地离开家庭”错。结合原文“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可见作者并不认为靠着别人的同情就可以大胆地离家出走。2.答案:C解析:“这里的‘男人’‘女人’运用借代”错,“男人”“女人”不是借代,就是指所有的普通大众。3.答案:鲁迅首先提出娜拉不走的可能性——像《海上夫人》中的女人一样安于梦境,接着反驳这个可能性——“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故只有出走一条路,而这条路的最终结局“免不掉堕落或回来”。鲁迅再次提出其他可能:娜拉因其特别,得到同情或救助;接着再次反驳,出走的“娜拉”多了,就会遭到厌恶,此路也不可靠。鲁迅不断提出新的可能,又不断反驳,最终提出经济独立是女性独立甚至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思维严密,行文跌宕。4.答案:①娜拉出走后,或者走向堕落,或者自立自强,代表了外国女性在她们所处时代的觉醒意识和囚徒困境。②中国女性在五四运动后,走上了外国女性走过的道路,觉醒后毅然离家,便也要面对娜拉曾经遇到的问题,堕落自毁或者自立新生。③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女性,想要获得自主自由,走上娜拉离家之路后,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战斗获得经济权。④国家和人民,也要自立自强,通过斗争获得经济权和话语权。5.答案:D解析:“大自然成为爱的一部分”一句说法颠倒,应是“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泰戈尔早期的诗,写爱也写自然,爱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成为自然的一种景观。6.答案:C解析:本诗笔调是“平和、恬淡”的。7.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逗留”“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呈现了黎明时的情景,而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出了“我”的内在情感。8.答案:泰戈尔的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我没有走近你”两次在诗中出现,更是凸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题。解析:诗歌的重复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其作用一般是强调某种情感。可根据“泰戈尔的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这一角度来作答。9.答案:D解析:D项,“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错误,“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这两句应该写的是如此美好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真是令人心生羡慕,赞叹唏嘘。10.答案:A解析:A项,“首尾呼应”错误,应该是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而篇末又做了概括式的收束,这是“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11.答案:“奇幻”的意思是奇异变幻;“清凉”的意思是清静幽凉。“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光芒沐浴着村景,小村都被月光笼罩着;在结构上总结野外小村傍晚时分迷人的景致,如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蝙蝠、草虫和牛群,农夫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孩童的喧闹,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高挂在远处的树顶金盘似的圆月,这些景致变幻多端,给人特别清静幽凉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12.答案:“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诗人先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典型的村庄景色;接下来述以听觉上的意象,“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并且经由诗人的想象,道出“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接下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了多种足以代表着乡村的动物,蝙蝠、草虫和牛群,同时也描画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耕耘劳作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嘴里还把歌儿哼”,体现了农夫心情的舒畅,还映照着孩童的喧闹;又契入了嗅觉的感受,“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最后从视觉的角度,比喻的修辞描绘了高挂在远处的树顶的抛洒出清澈的光芒的金盘似的圆月。整首诗描绘美好静谧奇异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让读者从不同的感官欣赏如此景象,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油然而生一种羡慕、赞美和向往之情。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