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八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部分地区在积累运用中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3分。
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
篇目1:《关雎》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主题思想: 本诗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赏析: 1.开篇写“关关雎鸠”有何作用?(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句。) 使用比兴手法,以水鸟成双和鸣比喻男女纯洁爱情,渲染和谐的气氛,引出下文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慕和追求,奠定了情意绵绵的风格和基调。 2.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①“悠哉悠哉”使用心理描写和反复的修辞,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绵绵情思。 ②“辗转反侧”使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思念而不可得的焦灼心理,侧面表现出思念之深。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使诗歌和谐悦耳,增加了韵律美。
3.“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是现实描写吗?有何作用? 这两句是虚写,是主人公对未来的想象。 “情到深处易生幻。”这种设想描绘了主人公与心上人相处时的愉快和结婚时的热闹场面,富有浪漫情调,进一步表现了诗歌的爱情主题。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首爱情诗写对心上人的思念和追求,整个过程美好但不低俗,恰到好处,这是“乐而不淫”;这首爱情诗还写了对心上人的相思之苦,这种苦令人惆怅但不至于沉沦,表现出淳朴、健康的风貌,这是“哀而不伤”。
【例题剖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赋中见兴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了优美的意境。B.诗歌以雎鸠、荇菜统领全诗。C.诗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D.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或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乐而不淫”或者“哀而不伤”的理解。
【答案】1.B 2.《关雎》是一首写爱情的诗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可以说是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成功之后的热闹情景,可以说是哀而不伤【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诗歌以雎鸠、荇菜统领全诗”表述错误。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故选B。
【文学常识】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主题思想: 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重点赏析: 1.诗歌每章开头都写景,有何作用? ①以蒹葭点明季节,同时以白露的变化暗示时间推移,描绘出一幅露凝霜结晚秋图,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惆怅落寞心情。 ②托物起兴,引起下文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 ③形成重章叠句的结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深化意境,突出主题。
重点赏析: 2.诗歌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她的身影却无处不在,作品是如何表现这种效果的? ①用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变化,暗示主人公追求时间之长; ②用在水“一方”到“湄”再到“涘”,侧面表现伊人行踪不定、飘缈难寻; ③用道阻“且长”到“且跻”再到“且右”,渲染主人公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和坚定执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诗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分别突出了道路的漫长、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2.《蒹葭》全诗共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写作背景: 姓杜的少府(县尉的别称)将到四川去做官,两人即将远隔万水千山,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送别诗。
篇目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主题思想】 诗人以全新的视角,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1.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表现了送别之地的雄伟气势,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海内”与“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写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和苦闷的道理,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
【例题剖析】诗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我和你分别时情谊深厚,因为同是在宦海中沉浮。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哭泣。(2)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看,王勃的这首送别诗有什么独特之处?【答案】(1)D(2)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篇目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上元二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主题思想 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表达了诗人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宽广胸怀。
重点赏析 1.(从炼字角度)赏析本诗的第一段。 ①“怒号”使用拟人的修辞,突出风势之大;“卷”和“三重”突出受风害之重;“飞”“洒”“挂罥”“飘转”和“沉”等动词,细致描绘了屋破茅飞的画面。 ②渲染了悲惨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焦灼、痛苦的心情。
重点赏析 2.作者“归来倚杖自叹息”,试分析作者在叹息什么。 ①叹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 ②叹他人:还有无数穷苦人也有类似处境; ③叹国家:战乱何时才能平息。 3.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使用环境描写,描绘了云天变色、大雨将至的画面,渲染了黯淡阴冷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凄凉忧愁的心情,为下文屋漏床湿做铺垫。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议论、抒情。 2.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篇目5:《卖炭翁》
【写作背景】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白居易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主题思想 这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议论,而是通过讲述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和控诉。
重点赏析 1.赏析“心忧炭贱愿天寒”。 ①使用心理描写,用同情的口吻,刻画了卖炭翁明明衣着单薄却希望天气寒冷的矛盾反常心理; ②展现了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求生的劳苦百姓的悲惨处境,侧面表现了社会的黑暗。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有何作用? 使用设问的修辞,表明老翁烧炭的目的,突出了炭对老翁的极端重要性,为下文揭露宫使抢炭的罪恶行径做了有力铺垫。
重点赏析 3.赏析“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①“一尺雪”从正面写出雪之大;“晓”字突出老翁出门之早;“辗”字暗示牛车之重,突出老翁冰上赶路运炭的艰辛;“牛困人饥日已高”表明路途遥远和赶路时间长;“泥中歇”表明老翁的疲累和悲惨处境。 ②为下文揭露宫使抢炭的罪恶行径做了有力铺垫。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简析“翩翩”在诗中的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翩翩”是轻快的样子,生动的描写出了宫使趾高气扬、横冲直撞的动作神态,与卖炭翁凄惨的生活形成对比。为后文写宫使凶残霸道、蛮不讲理、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动作做铺垫。 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
中考古诗词鉴赏描绘画面做题技巧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例】望 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回车叱牛牵向北”。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叱”“牵”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 2.示例: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进行对比,衬托出劳动者与剥削者境遇的悬殊,突出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品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的作用。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傍晚黑云密布、秋雨将至的景色,渲染凝重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床头屋漏无干处”作铺垫。 2.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20讲 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篇目3《曹刿论战》,篇目5《出师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8讲 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4讲 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篇目4《满江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