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嵩县栾川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40775/0-17039474287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嵩县栾川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40775/0-17039474288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嵩县栾川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40775/0-17039474288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嵩县栾川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嵩县栾川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班级拟召开“守护精神根脉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文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 下面是开场白,有些字词小文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
同学们,几千年来,中国人以仁义为最高价值, ① (崇 祟)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舍我其谁的抱负,乃至“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 ② (慨 概),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守护精神根脉,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1)语段中的加点字怎么读?请你帮他做出选择。
A. zài ē lǐnB. zǎi ā lǐngC. zài ā lǐngD. zǎi ē lǐ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分别选用哪一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1. A 2. ①. 崇 ②. 概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厚德载物:zài,意思是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载:承担的意思。
守正不阿:ē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阿:偏袒。
凛然:lǐn,严肃,严厉,可敬畏的样子。凛:严肃,严厉。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①崇尚:尊重而推崇。无“祟尚”一词。
②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无“气慨”一词。
2. 小文想在下面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文以载道】典籍是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先贤的情感情绪,都凝聚成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滋养。我们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中感受到了李白自信昂扬、一往无前的乐观精神;我们在“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读出了刘禹锡虽遭贬谪但看新人辈出却也无比欣慰的豁达胸襟;我们在“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中读出了欧阳修饮酒之外的山水之趣;我们在“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天地茫茫的雪夜中感受到了张岱的孤傲高洁。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⑥.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⑦. 雾凇沆砀 ⑧. 天与云与山与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帆、畔、醉、酒、凇、沆砀”等字容易写错。
3. 小文用以下语段向大家展示了历久弥新的中华体育精神,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精神内涵。要求:写出三点,语言简洁,每点不超过15个字。
【当代楷模】在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展现出优秀的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体育各支队伍始终锁定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每一块奖牌的获得,既有个人的辛劳汗水,又有团队的努力付出,国乒总结比赛时,反复强调的就是“团结”二字。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领先还是落后,中国体育健儿始终保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羽毛球男团决赛中,在大比分0比2落后的绝境下,中国队凭借强大斗志,连赢三场实现逆袭,成功卫冕。
在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夺得金牌。看到经历过重病的选手池江璃花子获得季军,张雨霏深刻理解她的坚持和付出,在颁奖后落下热泪,与她深情相拥,拥抱出了友谊、尊重与人性的光辉。
【答案】锁定目标,团结一心;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对手友善尊重,有人性光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二段“中国体育各支队伍始终锁定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每一块奖牌的获得,既有个人的辛劳汗水,又有团队的努力付出,国乒总结比赛时,反复强调的就是‘团结’二字”概括可得:锁定目标,团结一心;
结合三段“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领先还是落后,中国体育健儿始终保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羽毛球男团决赛中,在大比分0比2落后的绝境下,中国队凭借强大斗志,连赢三场实现逆袭,成功卫冕”概括可得: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
结合四段“看到经历过重病的选手池江璃花子获得季军,张雨霏深刻理解她的坚持和付出,在颁奖后落下热泪,与她深情相拥,拥抱出了友谊、尊重与人性的光辉”概括可得:对对手友善尊重,有人性光辉。
4. 小文认为,守护精神根脉,还须守好公德文明。他想结合以下幻灯片插图中的一幅,进行班会宣讲。请任选一幅,结合班会主题,描述画面并解说寓意。要求:不少于80字。
图1 共享单车成“拦路虎” 图2 公共场所,稍安勿“噪”
【答案】示例一:大家请看图1,马路上车辆往来畅通无阻,而人行道上共享单车乱摆乱放,来往的老人、孩子不能通行,共享单车成了“拦路虎”。图1提示我们要文明摆放车辆,遵守社会公德。只有人人践行文明,我们才能守护好精神根脉。
示例二:图2中,一名拿包的男士站在公共场所的长椅旁,大声接打电话。他身旁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表情痛苦,有的捂起了耳朵,甚至连小狗都跑开了。图2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声音不宜过大。我们只有自己践行文明,遵守公德,才能守护好精神根脉,传承中华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题干中的两幅图,两幅图不难理解,都是反应“公德文明”有关问题的。任选一幅,结合班会主题,描述画面并解说寓意。
观察图1可知,画面分为两部分,一边是马路,车辆来往畅通无阻;一 边是人行横道,横七竖八地摆满了共享单车,拦住了来往行人的道路,使行人无法通行。这幅图提醒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停放共享单车,不能让自己的便利成为别人的阻碍。
观察图2可知,画面中间是一位手拿公文包的男子站在公共长椅边上大声地打电话,在他左右两边的行人都捂着耳朵避之不及,在画面上方有一行题字“公共场所稍安勿‘噪’”。这幅图提醒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礼貌,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不要让自己的言行打扰到他人。据此解说。
5. 小文想用一组排比句做班会总结,请仿照画线句子为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同学们,回望中华民族亘古绵延的历史,经历亿万次锤炼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就像伟岸的青松翠柏,即使大雪压顶,仍然傲然挺立;就像澎湃的长江黄河,即使高山阻隔,仍然奔腾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根脉,使其生生不息。
【答案】 ①. 示例:就像灿烂的日月星辰 ②. 即使乌云遮掩 ③. 仍然光芒璀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
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的特点,再予以针对性作答。结合“就像伟岸的青松翠柏,即使大雪压顶,仍然傲然挺立;就像澎湃的长江黄河,即使高山阻隔,仍然奔腾不息”可知,例句为“就像……的……,即使……,仍然……”的结构,按照这一句式仿写即可。
示例:就像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即使积雪压身,仍然气冲云霄。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谷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心洲因为还有六谷糊吃,常常有江南江北逃荒的人来要饭。
②一天,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对我妈妈说她不是要饭的,是给人做针线活儿的,只要给口六谷糊吃就行。妈妈看她和善端庄的样子,把地请进屋里,用大海碗装了一大碗六谷糊,让她慢慢吃。妈妈讲:“你先在我家住下。没有好的,六谷糊管你吃饱。回头我帮你一家一户地问,问好了活儿你再去做。”
③她的针线活儿果然不错,还会给小孩做新衣。妈妈替她对人家说,除管六谷糊以外,还应每天付点儿工钱,随便给。因为农活儿多,许多人家都请她做针线活儿。她睡在我家,晚上给我和妹妹每人都缝了新衣。妈妈要付她工钱,地说什么也不要。于是,妈妈让我们认她做大姨。
④半年后,大姨被家里人接回去了。临走的时候,她瞒着妈妈把挣的工钱扣在碗里留下了,还对妈妈千恩万谢。妈妈说:“要谢,你就谢六谷糊。”
⑤1949年秋天,解放军渡江南下。太阳照在晚秋的六谷秆上,六谷散发着清香。
⑥“妹子……”有人叫妈妈。妈妈转头一看,把手中盛六谷子的篮子扔在地头,去迎接大姨。大姨身穿军装,打着绑腿,腰束皮带,挂着手枪,好不威武。她把战马的缰绳递给我,自己跨过田塍,扶起篮子,一根根地捡拾撒在地头的六谷棒子。“她大姨呀,你是解放军啦,不是做针线活儿的?”妈妈边说边马前马后地相起马来,“这马,咋这么瘦?皮包骨头!哎哟,背上的肉都烂了!畜生通人性。马呀马,这疼痛要多大忍劲儿啊!”
⑦这是一匹黑色的战马,虽然伤痕累累,但它仍挺胸昂首,不屈地瞪着双眼。“这马叫‘黑旋风’,在三大战役中一路驮炮,走到了这里。”大姨走到马前,爱怜地抚摸着它的鬃毛,说:“妹子,你过去对我说六谷糊沾着神气,这马就交给你了,用六谷糊把我们这大功臣调养好吧。”
⑧妈妈弯腰在地头拔起一大把车前草,在水沟里洗去泥土,用嘴一口一口地嚼烂,敷到马的伤口上,又脱下自己的褂子,扎好,说道:“没问题,明年交给你膘肥体壮的‘黑旋风’!”大姨说妈妈掩护了她的行动,是渡江战役的功臣。妈妈同大姨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个晚上,说得最多的是大黑马的故事。妈妈被大黑马的故事感动了,向大姨隐瞒了家里的困境。
⑨那时接连两年长江发大水,家里只收了一些晚秋玉米,顿顿半是野菜半是糊糊地艰难度日。
⑩妹妹出生时,妈妈产后虚弱,奶水不够,妹妹日夜啼哭。那时候,红糖买不到,只能给妹妹喂开水。喂多了,妹妹就呕吐。妹妹一天天变得瘦弱。妈妈说:“孩子要调养!晚秋收了百来斤六谷子,全留给孩子吃。大人吃山芋和白萝卜。”妈妈筛下六谷子细粉,煮成稠度适中的六谷糊,用小勺子慢慢地喂妹妹。
⑪这当口儿,“黑旋风”来了。妈妈说:“女儿和马都是我的心头肉,都要调养好。”
⑫“吱呀,吱呀……”每天晚上,安顿好我和妹妹,妈妈就推石磨,磨六谷粉;天不亮,又掌灯煮六谷糊,满满一盆,分给妹妹和马吃。妈妈挖草药给马敷伤口,经常给马洗澡、刷毛,还让我牵着它,到江边吃最嫩的草……三九隆冬,妈妈和爸爸合计,马越冬的粗饲料——六谷子,大姨从县里派人送来了二百斤,精打细算,也差不多够。
⑬妈妈说:“它曾被日本鬼子俘获过。鬼子要它跪下身子驮炮,它竖起前蹄昂首咆哮,宁死不跪。后来,它挣脱缰绳,跑回了八路军驻地。在辽沈战役中,另一匹战马落到国民党军队手里,敌人要枪杀它吃肉,黑马奋蹄冲入敌阵,踏伤敌人,救回了战友。”
⑭妈妈说:“我们要让它重振雄风!”
⑮漫长的冬天过去了,“黑旋风”已经被妈妈调养得膘肥体壮。这天早晨,东边出现了火烧云,朝霞好像燃烧的火焰。我们将“黑旋风”交给了大姨。大姨抚摸着马鬃毛,赞不绝口,继而翻身上马。“黑旋风”一声长鸣,奔腾而去。我们一家人欣喜地看着它在“火焰”中扬蹄飞奔……
(有删改)
6. 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妈妈和大姨交往的几件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9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漫长的冬天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从全文来看,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文章第⑮段是如何表现“黑旋风”重振雄风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9. 关于本文题目,有人认为“黑旋风”比“六谷糊”更恰切,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6. ①. 妈妈让做针线活儿的女人住在家,为其介绍活儿,让我们认她做大姨 ②. 大姨被家人接走,走前偷偷把工钱留下,并向妈妈致谢 ③. 身穿军装的大姨回来了,把瘦弱的战马交给妈妈调养 ④. 妈妈把调养得膘肥体壮的战马交还给大姨
7. ①热忱善良,富有爱心。妈妈让外出做针线活儿的大姨住在家中,管她饭还为她介绍活儿。②为革命事业无私付出。家中缺粮,女儿正需要照顾,困难时期,妈妈依然把最好的六谷糊分给战马,无私付出。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大姨委托妈妈调养战马,妈妈对它精心呵护,即使家中有诸多困难,仍然把战马调养得膘肥体壮。④勤劳坚毅,不怕困难。家中歉收,粮食不够,妈妈为应对困难辛苦劳作,精打细算,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妹妹,调养战马。
8. 正面描写:描写“黑旋风”膘肥体壮的形态、“一声长鸣,奔腾而去”的声音与动作,正面写出了“黑旋风”已重振雄风。侧面描写:通过对大姨“抚摸着马鬃毛”“赞不绝口”“翻身上马”等细节的描写,侧面衬托了“黑旋风”已重振雄风。(或:通过环境描写,描写像燃烧的火焰的朝霞这一环境,衬托“黑旋风”的重振雄风。)
9. 示例一:“黑旋风”好。从情节上看,和“黑旋风”相关的情节与描写占据文本的大部分内容;从人物形象上看,照顾“黑旋风”,是妈妈为革命无私付出的形象的集中体现;从情感上看,“黑旋风”是妈妈和大姨情谊的见证,也寄托了对革命精神的赞美;从主题上看,照顾“黑旋风”,突出了军民一家亲的主题。
示例二:“六谷糊”好。从情节结构上看,“六谷糊”贯穿故事情节,是文本的叙事线索;从人物形象上看,“六谷糊”突出了妈妈在生活艰苦时期善良、坚毅、无私的人物形象;从情感上看,“六谷糊”饱含了对为革命无私付出的妈妈及这一群体的赞美;从主题上看,“六谷糊”突出了军民一家亲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②段中的“你先在我家住下。没有好的,六谷糊管你吃饱。回头我帮你一家一户地问,问好了活儿你再去做”和第③段中的“于是,妈妈让我们认她做大姨”可得:妈妈让做针线活儿的女人住在家,为其介绍活儿,让我们认她做大姨。
根据第④段中的“半年后,大姨被家里人接回去了。临走的时候,她瞒着妈妈把挣的工钱扣在碗里留下了,还对妈妈千恩万谢”可得:大姨被家人接走,走前偷偷把工钱留下,并向妈妈致谢。
根据第⑥段中的“大姨身穿军装,打着绑腿”和后段中的“这马就交给你了,用六谷糊把我们这大功臣调养好吧”可得:身穿军装的大姨回来了,把瘦弱的战马交给妈妈调养。
根据末段中的“‘黑旋风’已经被妈妈调养得膘肥体壮。这天早晨,东边出现了火烧云,朝霞好像燃烧的火焰。我们将‘黑旋风’交给了大姨”可得:妈妈把调养得膘肥体壮的战马交还给大姨。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中的“你先在我家住下。没有好的,六谷糊管你吃饱。回头我帮你一家一户地问,问好了活儿你再去做”可知,妈妈热忱善良,富有爱心。
根据第⑫段中的“每天晚上,安顿好我和妹妹,妈妈就推石磨,磨六谷粉;天不亮,又掌灯煮六谷糊,满满一盆,分给妹妹和马吃。妈妈挖草药给马敷伤口,经常给马洗澡、刷毛,还让我牵着它,到江边吃最嫩的草”可知,妈妈为革命事业无私付出。
根据第⑪段中的“女儿和马都是我的心头肉,都要调养好”和末段中的“‘黑旋风’已经被妈妈调养得膘肥体壮。这天早晨,东边出现了火烧云,朝霞好像燃烧的火焰。我们将‘黑旋风’交给了大姨”可知,妈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根据第⑫段中的“每天晚上,安顿好我和妹妹,妈妈就推石磨,磨六谷粉;天不亮,又掌灯煮六谷糊,满满一盆,分给妹妹和马吃”可知,妈妈勤劳坚毅,不怕困难。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本段中的“‘黑旋风’已经被妈妈调养得膘肥体壮”“‘黑旋风’一声长鸣,奔腾而去”是对“黑旋风”的正面描写。通过描写它的体型,它发出的声音,它奔跑的动作来从正面描写它已重振雄风。
“大姨抚摸着马鬃毛,赞不绝口,继而翻身上马”是对大姨的正面描写,也是对“黑旋风”的侧面描写。正是因为“黑旋风”经过母亲的调养才会受到大姨的称赞,所以从侧面衬托了“黑旋风”已经重振雄风。
“这天早晨,东边出现了火烧云,朝霞好像燃烧的火焰”是环境描写。用如火焰一般的朝霞来烘托“黑旋风”的重振雄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开放类试题,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分析即可。
示例:“黑旋风”好。从情节上来看,全文共十五个自然段,后十个段落的情节都与“黑旋风”有关。也就是说,“黑旋风”的相关情节是本文的主要情节。
从人物形象来看,妈妈照顾“黑旋风”的情节体现了她为革命事业无私付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勤劳坚毅,不怕困难的高尚品格。
从情感上来看,大姨是一位军人,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大姨委托妈妈照顾“黑旋风”,妈妈就尽心照顾,最后把“黑旋风”调理的膘肥体壮,完成了大姨的托付。这个情节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主题。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②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探源中华文明、阐释“何以中国”,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有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③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诗句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④语言里有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保存和研究语言文化现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应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⑤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流淌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记录着时代风貌。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14日,有删改)
【文本二】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和媒介,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一样,横竖点画传承千年文明,一撇一捺写尽世事沧桑。我们应该认识并发掘汉字之美,在品鉴汉字之美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②品汉字情感之美,增强文化自信。汉字是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包容、团结,融合发展,延续至今。两千多年前,秦帝国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地域的人们,音虽不同,却见字而知意。汉字沟通了成见,消弥了冲突,促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使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③品汉字精神之美,增强文化自信。方方正正的汉字,展示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横平竖直的笔画,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他人,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方能大同。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止戈为武是为和平。小小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为贵”的发展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在复兴大道上跨步前进。
④方块字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里,汉字不仅是文化符号,还是时间纽带、空间纽带,让我们的文明历久弥新,让我们口音各异却能团结如一。汉字,是中华民族最厚重的文化基石。
10. 下面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第④段认为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应用语言文化,使其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B. 【文本二】第②段用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事例,证明了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的观点。
C. 【文本一】和【文本二】均为“总—分—总”结构。
D. 【文本一】通过一步步论证最后得出观点,【文本二】首段即提出观点。
11.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12. 两个文本都围绕“文字”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0. B 11.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接着引用诗句说明方言的重要意义,然后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12. 文本一侧重论述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从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生生不息的乡愁、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本二侧重论述品鉴汉字之美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品汉字情感之美、品汉字精神之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B.有误,文本一第②段用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事例,证明了“品汉字情感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观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文本一第③段首句“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的内容可知,首句提出本段论点;
文本一第③段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引用诗句,“乡音”是方言,引用诗句说明方言的重要意义;
结合文本一第③段中“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可知,“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文本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事例论证了“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
结合文本一第③段中“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可知,文本最后用“语言文化,留住了乡愁文化”,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结合文本一的题目“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可知,文本一侧重论述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结合文本一第②段首句“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第③段首句“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第④段首句“语言里有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第⑤段结尾“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等内容可知,文本一侧重论述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从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生生不息的乡愁、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结合文本二第①段“我们应该认识并发掘汉字之美,在品鉴汉字之美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可知,文本的论点是在品鉴汉字之美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结合文本二第②段首句“品汉字情感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第③段首句“品汉字精神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容可知,文本二从从品汉字情感之美、品汉字精神之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综合可得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岁大蝗早,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①,未报②。乃请问(宋仁宗)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③。奏蠲庐舒折役茶④、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⑤。岁余,徙⑥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循行:巡视、巡行。②未报:没有得到答复。③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④蠲庐舒折役茶: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蠲,免除。⑤条上救敝十事:向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弊端的十件大事。⑥徙:调职。范仲淹因仁宗废后而直言进谏,先被贬睦州,后调任苏州。
13.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补全表格。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5. 【甲】文前两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
16. 【乙】文中,范仲淹的哪些行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13. (1)倒 (2)不久
14.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5. 第一段描绘了阴冷的洞庭风雨图,第二段描绘了明媚的洞庭春晴图。表达了“迁客骚人”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的“览物之情”。
16. 范仲淹请求朝廷巡察灾情,未得到答复,直言反问皇帝,体现了他在朝心系百姓;在江、淮任上,开仓赈灾,减免赋税,并上书皇帝救治弊端的十件大事,体现了他在野心系国家;在苏州任职时发生水灾,范仲淹为百姓疏通河湖,治理水患,也体现了他在野忧国忧民。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结合后面的释义方法,并结合文中语境。
(1)樯倾楫摧: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大厦将倾:大厦快要倾倒。倾:到。
(2)寻徙明州:不久就被调任明州知州。寻病终:不久就病逝了多。寻:不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以:因为;本句运用互文的修辞,翻译时注意“物喜”“己悲”的翻译。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第①段“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意思是,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意思是,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结合这几句话可知,第一段描绘了阴冷的洞庭风雨图。
【甲】文第②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意思是,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结合这句话可知,第二段描绘了明媚的洞庭春晴图;
【甲】文第①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第②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分别表达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意思是: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意思是: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这两句话写出了“迁客骚人”“迁客骚人”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的“览物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结合【乙】文“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宋仁宗)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可知,范仲淹请求朝廷巡察灾情,未得到答复,直言反问皇帝,体现了他在朝心系百姓;
结合“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可知,范仲淹在地方做官时,开仓赈灾,减免赋税,并上书皇帝救治弊端的十件大事,体现了他在野心系国家;
结合“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可知,范仲淹在苏州任职期间,发生水灾,范仲淹为百姓疏通河湖,治理水患,也体现了他在野忧国忧民;
综合可得答案。
【点睛】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乙】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早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查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范仲淹)就问(宋仁宗)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显得十分难过,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老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以及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向仁宗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弊端的十件大事。一年多以后,(范仲淹)被贬任苏州知州。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水利工程,(工程)还没有完成,不久就被调任明州知州,转运使向朝廷上奏,暂时留下范仲淹(让其)完成水利工程,得到批准。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五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18. 中秋住节,很多奔波在外的人不能和远方亲人团圆,你会选择下面哪一诗句来宽慰他们?请说明理由。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17. 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18. 示例一:我选①句,因为这两句蕴含着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旷达乐观的感受。(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我选②句,因为这两句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也给人以旷达乐观的感受。(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思是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写出作者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一个“恐”字急转直下,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选择所给诗句中的一个,安慰奔波在外的人不能和远方亲人团圆,说明理由。先理解诗句意思,然后从情感角度来分析。
示例1:我选①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两句道出了自然界的自然规律,道出了人生的生活哲理,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般,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哲理能够给人旷达、乐观的感受,给人以安慰。
示例2:我选②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祝愿,即使分隔异地,只要能共赏这同一轮明月,内心也会感到安慰。展现一种乐观、旷达的感觉,给人宽慰。
四、名著阅读(4分)
19. 班级开展“《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名著阅读专题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
(1)专题一:阅读方法我分享
(2)专题二:经典诗文我推荐
正在初三奋斗的小文,渴望走进艾青诗歌,从艾青的诗歌中汲取在艰难中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你为他推荐了《礁石》这首诗: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请结合“礁石”这一意象,谈谈你的推荐理由。
【答案】(1)①多用排比和铺陈。②抒发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2)因为经受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着面对海洋,象征着一种精神:无论历经怎样的磨难,依旧乐观坚强,敢于面对,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解析】
【小问1详解】
(1)本题考查句式赏析。铺陈,指铺叙、陈述、陈设、布置等。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办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办法。铺陈是一种写作手法,是用于通篇文章的技巧。
所给语段用陈述方式描写大堰河的日常生活、工作,这是铺陈手法。
结合“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怕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可知,三个“在你”运用了排比修辞。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结合“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可知,这里细致描写出大堰河对“我”的呵护,表达了“我”的怀念、感激;
结合“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怕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可知,具体描写大堰河日常劳动场景,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表达赞美之情。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推荐语。从意象角度,分析“礁石”的内涵,说出推荐语。
结合“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可知,浪花无情地打在礁石身上,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写出磨难的多;“像刀砍过的一样”写出礁石遭受的磨难的痕迹,但是面对这接连不断的磨难,“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面对磨难的态度,不畏惧、不埋怨,是乐观的,坚强的;所以可以从礁石遭受磨难,却仍然坚强、乐观,充满信念和信心的角度来推荐。
五、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0. 幼蝶积蓄力量,方能破茧而出;树根积蓄养分,故而枝繁叶茂;大海积蓄细流,成就壮阔波澜。你成长的过程中,积蓄了什么,让自己一展青春华彩?
请以“积蓄________,精彩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积蓄力量,精彩成长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积累,不断的挑战自己,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积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整天都是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是能够让我们兄弟姐妹吃得好一点。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我们都很懂事,从来都不抱怨什么。相反的,我们都很珍惜这种生活,很懂得积蓄力量。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才能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兄弟姐妹都很努力。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去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打水、烧饭、洗衣服等等。有时候,我们也会去地里帮忙干农活。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也让我们学会了积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家里的条件逐渐好了起来,我们也都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小时候的努力和积蓄力量。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积蓄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积蓄力量”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迎难而上,而且还能够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我们一起积蓄力量,精彩成长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中的“你成长的过程中,积蓄了什么,让自己一展青春华彩”可知,命题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应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积蓄的具体内容,这是写作内容的重点。这一具体内容让自己的成长更加精彩,让自己的青春富有华彩。这是文章需要表现的主旨。文体明确是记叙文,要以写人记事,抒发真情为主。
选材构思:首先应确定空白处需要补写的内容,然后才可选材行文。如,补题为“积蓄力量,精彩成长”,记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从周围的人或物中积蓄力量,不断成长的过程。如,从小草中积蓄坚持的力量,从大海中积蓄宽容的力量,从高山中积蓄沉默的力量,从老师那里积蓄知识的力量,从亲人那里积蓄亲情的力量……写作时,可采用并列式行文,选取若干个生活中的片断,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2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自古推崇“积蓄”所产生的积极力量。但有些“积蓄”,也会带给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
在学习、生活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该如何看待“积蓄”?如何“积蓄”?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经过长时间的追寻与积累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很多时候,成功看起来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幸运,但是我认为,成功其实是一种积累的必然,尤其是时间积累的必然。
在我们走向成功的路上,经常是布满坎坷与艰难,这种时候,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通过不懈的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积累,才能取得成功。文言词句
释义方法
解释
(1)樯倾楫摧
成语印证法:大厦将倾
倾:
(2)寻徙明州
课内迁移法:寻病终
寻:
作品名称
作品选段
阅读方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怕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方法一:注意句式特点
①选段句式有什么特点?
方法二:品味诗歌情感
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语文pdf、八年级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