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53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准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准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味关键字词“3步骤”,赏析关键句“2步骤”,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品味关键字词(炼字)“3步骤”
2.赏析关键句“2步骤”
3.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词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恋与不舍;其次,从位置上看,这两句位于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将词人的留恋蕴含其中,情感表达含蓄隽永。
答案:①想象丰富,以虚景传真情。词人想象与友人在离别之前结伴赏景的情形,可见词人不愿与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结尾两句不直接抒发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极耐咀嚼,极具含蓄的艺术之美。
(202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 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 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解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B项,“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错误。诗歌颈联上句写当时没有盗匪,亭鼓止息,社会安定,下句写易于收取(并非“踊跃交纳”)社钱开展秋祭活动,二者为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答案:B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根据诗歌首联可知,诗人写作的时间是春耕时节,而这时草木初长,显然不可能出现“阴阴阡陌桑麻暗”的景象。由此可以推断诗歌颔联是虚写。颔联虚写了夏日田间桑麻茂盛、屋内织机繁忙的景象,这是诗人看到春耕得时而产生的想象。其中,上句是对田间小路景物的静态描写,“暗”写出了田间小路由于桑麻茂盛而显得幽暗的视觉感受;下句是对农人劳作的动态描绘,“轧轧”和“鸣”则是对农妇织布的听觉描写。故颔联使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作物长势茂盛、农人辛勤劳作的喜人景象。其中的叠字“阴阴”和“轧轧”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使诗歌朗朗上口。
答案:(示例一)视听结合。“暗”与“鸣”视听结合,从多角度展现了农民劳动、丰收的情景,使诗歌层次丰富。
(示例二)叠字运用。“阴阴”“轧轧”运用叠字加以修饰,使诗歌朗朗上口。
(示例三)动静结合。“桑麻暗”和“机杼鸣”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
(示例四)虚写(想象)。颔联所描写的夏日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所以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准突破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思想感情“8角度”,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评价观点态度“3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古代诗歌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时演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