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当代作家李敬泽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审题:高二语文备课组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这里所说的“隐”,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材料二:
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艺术审美的第一步,便是读者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与发现。浅露平直的作品,读者无须去发现,因为它原本就一览无余。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总是留下许多空白、许多空间,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地把握它,总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着读者去领悟。另一方面,它又总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读者循着作者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诗中直接描写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许到多许,由表层到深层,领悟作品的意蕴。
艺术审美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理解,而是主体(读者)与客体(作品)的交流契合。读者读诗,不仅是领悟作品的意蕴,也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读者进入的境界,已经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另一艺术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融入了读者自身的感受和灵智,所以便会感到特别亲切,以至神游其中,留连忘返。
钟嵘认为,好诗应是“闻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此所云“味之无极”也是众多诗人追求的审美理想。阅读含蓄深厚的作品,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我们总会感到它太丰富,太深邃。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想去领悟、探求,把握它的全部,于是便会一次又一次去吟诵、涵泳,产生永不满足的“味之无极”的追求感、向往感。
从欣赏的角度看,“含蓄”之所以能成为美,就在于读者的心理投射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投射机制是指主体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为一种主观图式,外射到特定的客体上,使客体符合主观图式的心理机能。在读者投射机制的作用下,尽管诗里提供的是有尽之言,但获得的是“无穷之意”。中国诗学忌实、露、满、直,追求“味外之旨”。其旨义在于相信读者必能以其投射机制,将“欲露还藏”之情,“略加点缀”之景,在自己心中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它必须用尽可能少的篇幅包孕尽可能多的内容。诗人总是选择那些包孕丰富、含蓄深远的生活事件、生活场面来构思他们的诗篇,企望在“言外”建立一个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因而诗的精炼性总是和诗的含蓄性联系在一起的。善于含蓄者,不仅能以“有尽之言”达“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而且能使余意自显,不言而喻。杜牧的《过华清宫》旨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但它却未正面铺叙最高统治者生活如何糜烂,只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万人的血泪和痛苦,换来的是杨玉环的轻微一笑。这一个镜头揭露得是多么深刻、有力!
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则是涉及表现手法、炼句、炼字等方面。用典是文人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诗的意旨需读者通过典故的暗示去领会,因而具有含蓄的性质。诗人炼句、炼字,主要是为了语言的精警、生动,但有时也是出于对含蓄的追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司马光赞其“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闹”字的使用,真可谓是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摘编自赵国乾《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含蓄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是指作者把不必明言的东西,通过语言的启发和暗示,让读者去体会和发现。
B. 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在于他们的理解不可能同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
C. 含蓄的作品和浅露平直的作品相比,前者的审美意蕴更丰富,需要读者由表层到深层,一步步去发现。
D. 诗人通过炼字可使语言精警、生动,作品也常因一字之力而境界全出,于精警之中富有含蓄意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诗学追求含蓄,是因为读者都能够将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B. 含蓄深厚的作品以有尽之言引发读者探求、反复吟诵和涵泳,从而让读者产生“味之无极”的追求感、向往感。
C.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举的《江雪》和《过华清宫》两个例子,都论证了诗歌的篇幅短小,但言近意远,含蓄蕴藉。
D. 材料二最后两段阐述了诗人在篇幅、选材、手法、炼字炼句等方面的努力,以多样化的表现形态追求含蓄美。
3. 材料二中说,用典可以使诗具有含蓄美,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问长缨, 何时入手, 缚将戎主?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4. 当代作家李敬泽说:“伟大的作品,往往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和无数伟大的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流光似水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
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卡塔吉娜再买。”
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
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纳两艘大游艇的棚舍。但是,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都无法拒绝。
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
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
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中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在参加一次家居用品诗歌研讨会时,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都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
下一个星期三,当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时候,孩子们把公寓注满了金光,房间里像有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可以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得杰出奖。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
“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们的爸爸说。
再下一个星期三,当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里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金色洪流急奔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面对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里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好像长了翅膀,在厨房的上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每个人的牙刷、妈妈的面霜及备用假牙都浮在浴室里,从主卧室流出来的电视机则侧浮着,还在播午夜电影的最后一段情节。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
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里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最终淹死在卡斯特拉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天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中,“又”表现孩子们愿望的强烈和执着的性格特点。
B.妈妈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这表现了父母希望孩子符合世俗标准。
C.小说中托托和乔尔兄弟俩天真顽皮,富有想象力,乐于钻研,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D.面对孩子们种种要求,父母无力实现,只好设置各种条件,父母的无奈表现了这个家庭的贫穷和窘迫。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在开头用“男孩子们”“他们的爸爸”等称谓,确定了全文的叙事角度,即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叙事。
B.小说多处以细节传神,如通过对兄弟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写男孩子们的父母每星期三都去看电影,推动情节发展,也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D.“星期三”在情节中的重复轮回,形成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色彩。
7.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请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6分)
8.在小说的结局中孩子们在光海航行中发生意外事故而“最终淹死”,作者却把孩子们“淹死”的情态描写成探险嬉戏的画面,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9.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修 A 于身矣 B 而 C 不施 D 于事 E 不见 F 于 G 言 H 亦可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表示转折,与《十二章》中“人而不仁”中的“而”意思相同。
B.废,意思是“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宣子认为匄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一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5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5分)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5分)
13.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6题。(12分)
雨后闻思归乐①
吴融
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州。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这里指杜鹃的鸣声。②茆屋:茅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首联写杜鹃“兼雨”啼叫不停,营造了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
B. 杜鹃发出“不如归去”的啼叫声,引发了诗人思乡恋家的无限愁绪。
C.颈联说诗人家乡是沧州,全家客居寄食他乡,表现了社会的动荡。
D. 诗人漂泊客居他乡,听见杜鹃“声声只道不如归”的啼叫夜不能寐。
15.下列对《夜雨寄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夜雨寄北”的“北”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从诗歌内容来看,应是指代诗人的妻子。
B. 第一句“期”字两见,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C. “巴山夜雨”的重出,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表现时空回环往复之美。
D. 本诗用语质朴,虽然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余味无穷,与《锦瑟》风格一致。
16.《雨后闻思归乐》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天下的句子:“ , 。”
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___________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 )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
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_____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
B. 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
C. 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
D. 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B. 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C. 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D. 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 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C. 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D. 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4分)
21.请根据课本上《屈原列传》和《苏武传》的两幅插图,分析上联,对出下联,要求对联能够概述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精神。(可不考虑平仄)(4分)
上联:行吟泽畔,怀石自沉,忠魂传千古。
下联: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信任你自己,依赖自己,从自身汲取力量。你不能因为痛恨这个环境而痛恨自己,你不能因为别人否定你,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你也不能因为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吸纳和肯定,于是就自我排斥、自我贬低……
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的起点之一。
——崔卫平《自己就是一个起点》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嘉诚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12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 B (原文为“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且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也并非只此一个原因)
2. A (“读者都能够”错误,原文为“其旨义在于相信读者必能以其投射机制”)
3. D (没有用典)
4. ①伟大的作者要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并提供一些暗示与媒介,调动读者联想与想象的积极性(或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相信读者再创造的能力。(2分)②无数伟大的读者既要领会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或领悟作品的意蕴),也要有能力与作者共同创造另一艺术世界,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或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2分)。
5.D(“父母的无奈表现了这个家庭的贫穷和窘迫”错。小说中的家庭并不贫穷,父母不答应孩子的请求主要是受到城市生活环境的限制。)
6.B(“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错误,文中有对兄弟俩的语言描写,如“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也有动作描写,如“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但没有对兄弟俩的“心理描写”。)
7.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依据。如“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航行”。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读来没有违和感。如在“光海”里潜游,光海上漂浮着各种物件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着现实生活。如在“光海”里航行,象征现实中人类对梦想的追逐,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①在人物上,突出人物的精神追求。孩子们执着地追求梦想、自由(快乐),最后的画面展现了他们沉浸在追梦途中的状态。②在情节上,使情节达到高潮。孩子们逐步探索学习光海航行的技术,在掌握这项技术后和伙伴们分享快乐,结尾正是定格在这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中。③在主旨上,凸显并深化主题。孩子们渴望在大海航行而不得,只能在陆地光海航行,作者以此既表达了对孩子们追求梦想与自由的赞美,也传达出孩子们的追求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思考,引人深思。(如果学生在主旨上有其他合理理解也可以)④在艺术效果上,避免过于哀伤的表达,促使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强小说的现实寓意。(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9.BEH(“修于身”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修炼个人操守,中间不能断开;“关”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因此选B;“不施于事”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不能建立功业,中间不断开,应在“事”后边断开,因此选E;“不见于言”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没有立言传世,中间不断开,应在“言”后边断开,因此选H。故选BEH。)
10.A(A项,不正确。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句意:人虽死了,言论、事业等长存。/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B项,正确。废,意思都是“废弃、停止”。句意: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废弃。/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C项,正确。如,……的原因/用来……的。句意: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老师,就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D项,正确。故选A。)
11.D(“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错,曲解文意。原文“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可看出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功业,也不在于立言传世,而在于他的德行无人能及。)
12.(1)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先”“既”“没”“立”各1分,句意1分)
(2)砍削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一样汇集合拢,像回声那样应和他,许多人担(背)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云”“响”“赢”“景”各1分,大意1分)
(3)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规律(条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明”“条贯”“靡不”“毕见”各1分,大意1分)
13.①都认为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不朽”。②都认为立德是根本。(每点2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襄公二十四年的春季,穆叔到了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说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说的是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我的祖先,从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丰氏,在周朝是唐氏、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所说的就是这个了吧!”穆叔说:“据我所听到的,这是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废弃,这叫不朽。像这样保存姓、接受氏,来守住宗庙,世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的。这是禄位中大的,但不能说是不朽。”
材料二:
草木鸟兽被称为物,众人被称为人,他们在世时虽然不同,但死亡时却是相同的,最终都会腐朽,消亡。而世人之中,有圣贤之人,本来也会由生到死,但他们与草木鸟兽及世人而不同的原因,就是他们即使死了也会不朽,而且时间越远,留存得越久。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在于他们修炼操守、建事立业、建言立论,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修炼个人操守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得的;在事业上施展的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立言著说的人,有的有这种能力,有的则没有这种能力。建立功业的人,未能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诗经》《尚书》《史记》等著作中所记载的人,难道都是能立言传世的吗?修炼个人操守,却不能建立功业,也没有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善于言论的。就比如颜渊这个人,他只是在穷宅陋巷曲胧而枕、受饥而卧罢了,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像一个愚蠢的人。然而在当时孔门中众多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无人敢期望比得上他。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比得他。颜渊能够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凭借他的功业,何况是立言传世呢?
14.C(曲解文意,“我家方旅食”不是说“全家客居寄食他乡”而是一种对写法,说我的家人应正在吃饭吧。)
15.D (与《锦瑟》风格不一致。《锦瑟》辞藻华美,含蓄深沉。)
16.(1)《雨后闻思归乐》尾联中的“青灯”是实写,《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是虚写。(2分)(2)“青灯”昏暗,茅屋清幽,诗歌融情于景,寄寓了诗人远离故乡的孤独寂寞。(2分)(3)“西窗烛”是想象,想象将来回到家和妻子一起剪亮蜡烛夜话,表达诗人思归念亲之情。(2分)
17.(6分)(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18. C (抗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抵抗力: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由语境可知,前文讲的是氯喹失灵,属于药物的抵抗力,因此,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抗药性。举无遗策: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由语境可知是无药可用,因该是束手无策。汲取:吸取、吸收的意思;提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有用成分(如组成成分或汁液),由语境青蒿素可知,应该是提取。攻克:战胜,占领、胜利。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难题都可称之为攻克;攻占:攻击并占领,由语境一个又一个难关可知,应该选择攻克。)
19. D (本题,由选项可知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两者的较量,我们结合上文语境“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和下文语境“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可知,人类只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情况下才能束手无策。)
20. B (本题,是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辨析病句,难度就降低很多,首先根据语义来看应该是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系数,排除A、D,疆域指领土的范围或面积;疆场指战场的意思,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疆域,排除C。)
21.例:放牧海上,持节孤守,英名颂万年。(4分)(结构词性一致2分,内容精神准确2分)(本题上联为三个短语,“行吟泽畔”为动词+地点,“怀石自沉”为动宾+状中形式,“忠魂传千古”为名词+动词+时间名词的形式,内容上三句话选取屈原的主要事迹表现屈原忠心、爱国的精神品质。据此分析,下联形式上要与上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内容上可根据苏武在北海牧羊、坚守气节绝不投降的事迹来写,以此表现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22.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部分提供了三则名言。第一则名言出自崔卫平《自己就是一个起点》,内容很明确:信任自己,奋起勃发。“不能因为环境……不能因为别人……”连续几个“不能”,告诉我们,要勇于摈弃外界压力,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就要去坚持,这才是信任自己的正确做法。“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这是应信任自己的原因,更是鼓励我们应该去信任自己。第二则名言,先以鸡蛋起兴,引出人生的话题,内外对比中,突出了“从内打破是成长”的观点,结合第一则材料“信任自己”,那第二则材料可以概括为:突破自己,拔节成长。第三则是孟子的名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结合前两则材料内容,第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为:反省自己,心想事成。
综上可知,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做好自己”,那么如何做好自己呢?很明显,材料已给出了答案:信任自己,突破自己,反省自己。
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可以三则材料均有涉及,也可以涉及其中两则材料,若紧扣一则材料来写,能深入挖掘,显现出思维的深度,也不算偏题。对此,首先可从自信引出话题,说明起点与本源都是自己,要自信,在纷繁世界中守住真我,不奢望虚无的赞扬,无惧负面的捆绑,明确自己才是起点,能让自己更有力量。此后,可指出自信产生内驱力,从而能够驱动自我蜕变,向内打破成长壁垒,不惧外力“压迫”,不断重塑自己,获得持续成长。最后,还可适当补充,说明我们不能盲目自信,而是应该保持持续自我成长不可缺失时常自省的能力,既要相信自己,也能理性看待周遭,因为正确的自我批评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
立意:
1.相信自己,从内打破,不失自省。
2.携自信以突破,能自省塑真我。
3.信自我,能突破,常自省。
例文:
自信自省自胜,成就绚烂人生
自信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空谷幽兰不因深处荒野而羞赧,因为它悦纳生命的开落;山涧溪流不因力量柔弱而败馁,因为它明了突围的力量。相信自己,又懂得省察与突破,才能推倒断壁残垣,重铸生命起点,成就绚烂人生。
相信自己,悦纳自己,人生方奔腾如浪,壮丽如霞。
古人虽云,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但人绝不能因环境的局限抑或他人的否定而自怨自艾。而应在挫折和冷遇中相信自己,悦纳自己,重放心灵的光芒。正如李太白窘困时仍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挂云帆济沧海”;辛稼轩失意中仍悠叹“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古贤如是,我辈青年更当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江梦南面对失聪的缺憾和生活的艰辛,没有自暴自弃;中国跳水队面对环伺的劲敌和夺冠的强压,没有犹疑胆怯。他们都用自信和坚韧,刷新起点,征服世界。相信自己,依赖自己,人生遍被霞光。
审视自己,省察自己,人生方舒卷如云,收放如歌。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省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曾国藩青年时屡有战功却不得重用,郁闷中他读书自省,并向好友致信请教,觉察自己的性格缺陷,于是修养品性,谦敬待人,终成一代名臣;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贪玩赌博,放荡不羁,厌倦生活后他列出自身的八种错处,于是幡然醒悟,随兄从军并迈上创作之路,终成文学大家。因此遇到卡点或挫败时,我们不妨少一些怨尤,多一些自省,则心灵透澈,生命舒展,“知明而行无过矣”。
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人生方拔节如竹,振翮如鹏。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不论是个体的跃迁还是民族的复兴,都需要突破自我,顽强生长。华为正是因为自主研发,自我迭代,才能延展创新的边界,冲破外界的围困;河南电视台正是由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才成就科技与文化的烂漫碰撞,商业与情怀的壮丽拥抱;而中国正是因为独立自强,勇于超越,才走出了尽显大国风范的“高铁外交”,创举了浪漫而伟大的“太空出差”,在文化和科技的“丝路”上风神疏朗,气象万千。自我突破,是托举生命飞翔的长风,是叩响历史拔节的鼓铮!
自信令生命盛放,反省令生命舒展,突破令生命磅礴,它们共同皴染出生命绚丽模样。因此吾辈青年更应自信自省自强,与家国共兴,乘长风破万里浪,举高翮入千山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成都成华区某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