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练
展开[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河南新乡二模)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差的耕地会先遭到弃耕,而青藏高原却出现了“逆向弃耕”现象,即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弃耕率反而较大。“逆向弃耕”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的错配,加剧了人地矛盾。据此完成1~3题。
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逆向弃耕”的原因是( A )
A.对外开放程度高 B.耕地生产效率低
C.农业依赖程度高 D.常住人口密度小
2.除了荒芜外,青藏高原“逆向弃耕”地宜更多转向( A )
A.畜牧业 B.林果业
C.城镇建设 D.交通建设
3.下列整治“逆向弃耕”现象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C )
A.迁入大量人口 B.修复生态环境
C.发展特色农业 D.改善耕作条件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地区之间物质、信息联系加强,地区开放程度提高,来自其他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使市场供给得到保障,而当地耕作业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较低,最终导致“逆向弃耕”的出现,A正确;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耕地生产效率应较高,B错误;若对农业依赖程度高,则不会导致耕地出现弃耕现象,C错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常住人口密度应较大,D错误。第2题,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自然条件较好的弃耕土地多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候温凉,不利于林果业发展,比较适宜牧草生长,宜更多转向畜牧业,A正确、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适宜耕作的土地很少,耕地资源有限,弃耕土地不适宜转向城镇建设、交通建设,C、D错误。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是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迁入大量人口,会加剧人地矛盾,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太阳光照强,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弃耕地,可发展特色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热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耕作条件的成本较高,D不符合题意。
(2023·福建漳州高一期末)梯田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适应山地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在黑龙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工作耗时平均一亩地只需3天,而在贵州梯田则需要13天。据调查,全国梯田平均撂荒率(含退耕还林和改种树木)约为22%。据此完成4~6题。
4.造成黑龙江和贵州两地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工作耗时差异巨大的主导因素是( C )
A.地形和土壤 B.热量和降水
C.机械化水平 D.劳动力素质
5.贵州梯田撂荒率较平地高的主要原因是( B )
A.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 B.梯田投入大产出较低
C.梯田的土壤较为贫瘠 D.梯田的光热条件较差
6.我国梯田撂荒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是因为其将危及( A )
A.粮食安全 B.生态保护
C.文化传承 D.旅游发展
解析:第4题,黑龙江地形平坦广阔,适宜机械化收获,梯田多位于缓坡,无法进行机械化收割,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C正确;地形与土壤、热量和降水等自然条件对收获时长的影响较小,A、B错误;劳动力素质相差不大,主要的是黑龙江使用机器收割,D错误,故选C。第5题,贵州梯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梯田难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即投入大、产出较低,B正确;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对劳动力形成吸引,但正是因为梯田产出低使得人们背井离乡,因而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梯田的土壤较为肥沃,梯田能够减弱水土流失强度,C错误;梯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水热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第6题,梯田撂荒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威胁粮食安全,A正确;耕地撂荒开始产生植被次生演替,对生态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B错误;梯田可以在当地适当发展旅游业,保证文化传承,但这属于对梯田的开发,如果并未开发受撂荒影响小,C、D错误,故选A。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考虑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到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劳动力、资金、物质、技术等的密集程度及产出效益。读“四川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7.1999—2007年,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现的总体趋势是( A )
A.波动上升 B.一直上升
C.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D.上升趋势不明显
8.该省今后要继续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可采取的合理性措施是( C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B.大量退耕还林还草
C.兴修农田水利工程
D.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在1999—2000年呈上升趋势,2000—2001年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持续上升,说明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故A项正确。第8题,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故A项错误;大量退耕还林还草不能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故B项错误;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可保证农田灌溉,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故C项正确;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9.(2023·天津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青稞田。
(1)分析该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有限,中、低产田分布集中。
(2)为保障西藏粮食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海拔相对低,热量较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发展农业科技;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行粮食跨区域调剂;完善粮食储备机制。
解析:该题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中青稞种植为情境,考查种植业区位条件、区域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根据题意,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有气候(光、热、降水)、地形、土壤和水源等。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有利于青稞种植的自然条件有: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为充足;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堆积,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便于作物生长。第(2)题,根据题意,西藏海拔高,气温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耕地少。因此保障其粮食安全的措施主要是粮食开源,可以利用西藏地区有限的耕地资源,依靠农业科技,培育耐寒、高产农作物品种;改良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区域外调配粮食进藏;建设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的稳定性。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消费水平
C.作物种植结构 D.居民饮食结构
2.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会增加粮食( D )
A.进口成本 B.储存成本
C.种植成本 D.物流成本
解析: 第1题,高余粮地区粮食供大于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而高缺粮地区粮食供小于需,主要分布在我国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A正确,B、C、D错误。第2题,我国粮食供需存在区域差异,要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需要跨区域调粮,运输粮食成本较高,所以会增加粮食物流成本,D正确;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无须进口,A错误;调出区粮食储存成本会下降,B错误;粮食种植成本不受影响,C错误。故选D。
(2023·广东清远高二期末)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B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B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选B。第4题,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B。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地的过渡地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据此完成5~7题。
5.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D )
A.粮食总产量上升 B.粮食自给率上升
C.粮食单产量下降 D.粮食商品率下降
6.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
B.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
C.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
D.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
7.1990—2000年耕地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 C )
A.洪涝灾害频繁 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
C.生态有所改善 D.水域面积增大最多
解析: 第5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换率。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换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量的变化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A、B、C错误。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正确。第6题,耕地的转换方向有转入和转出之分,转出表现为耕地减少,转入表现为耕地增加。据图可知,2005—2010年耕地转入率最低,A错误;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B错误;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正确;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错误。第7题,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及耕地转入和转出的来源可知,1990—2000年转出的耕地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伴随着生态退耕,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正确;该区域生态退耕,水域面积增大,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洪涝灾害减少,A错误;据图可知,1990—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多,城乡建设进程较快,B错误;据图可知,1990—2000年林地面积增大最多,D错误。
二、综合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勤县(位置见下图)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部,石羊河下游,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面积的91%,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9%的绿洲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地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民勤县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水、土地资源的制约,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该县实行了“关井压田”、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政策,加强对水、土地资源的管理。
(1)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推断水、土地资源政策制定的依据。
(2)水、土地资源政策对当地农户的生计造成了巨大冲击。为解决生计问题当地政府制定了提高水、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措施。下表为该县部分农户(567户)选择的改善生计措施的情况。请绘制柱状统计图,表示选择不同措施的农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并说出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
(3)调查发现,农户对改善生计措施的选择多采取“组合式”策略,例如,“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等。从上述两种策略任选其一,说明其对改善农户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答案:(1)当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内流区的河流下游,地表径流量少;上游城市用水量大,来水量减少;人口分布集中,人均水资源少;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
(2)
(绘图要求:横坐标有措施类型;柱高标准即可,不要求标出数字。)
农户的措施选择多样化;选择“节水技术”的农户最多;选择“削减种植规模”的农户最少。
(3)“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经济收入;应用渗灌与滴灌等节水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土壤盐碱化。
“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削减种植规模,减少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通过当地水资源状况及所学知识推断制定各种政策的依据。从气候、地形、工农业发展、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第(2)题,根据表格及材料信息,绘制柱状图并分析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第(3)题,通过对具体的改善生计的“组合式”策略的分析,说明其对改善农民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措施
选择
节水
技术
改变作
物类型
设施农业(如日光温室)
削减种植规模
外出
务工
农户数(户)
479
398
390
262
327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题,共8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时作业,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