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共10页。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昭通模拟)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
    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2.下列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举措合理的有( B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产业转型和升级 ③分散非首都职能 ④推广新能源汽车 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第1题,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故选D。第2题,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降低碳排放总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故选B。
    (2023·西安检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机制,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读图,完成3~5题。
    3.碳循环过程中的碳汇有( B )
    ①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②动植物的呼吸 ③海洋生物呼吸 ④陆地植物光合作用 ⑤海洋植物光合作用 ⑥降水中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4.我国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C )
    ①循环使用淡水资源 ②积极推广生物碳汇技术 ③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将高耗能企业转移出国 ⑤征收碳税,以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⑥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从长远看,实现“碳中和”会( D )
    A.阻碍经济发展 B.减少能源消耗总量
    C.减轻大气污染 D.减缓极冰融化速度
    解析: 第3题,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由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可知,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绿色植物(陆地植物、海洋植物等)的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二氧化碳通过大气降水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最后在各种水体中生成多种碳酸盐,使二氧化碳减少。④⑤⑥正确。故选B。第4题,循环使用淡水资源,是节约水资源的做法,但不能实现碳中和,①错误;积极推广生物碳汇技术,可以增加碳的吸收,促进碳中和,②正确;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适当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可实现碳中和,③正确;将高耗能企业转移出国这个措施不现实,④错误;征收碳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向绿色循环的低碳方向发展,⑤正确;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所以不可能停止使用,⑥错误。故选C。第5题,在实现“净零排放”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保温作用减弱,使全球变暖趋缓,极冰融化速度趋缓。故选D。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11—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C.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急剧下降
    7.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 A )
    A.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
    B.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C.昆仑山雪线逐年降低
    D.内蒙古牧场面积扩大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的坐标曲线变化,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大、增长最多的国家,A错误;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是负值,呈减少趋势,B正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但始终为正值,说明排放量在增长,C错误;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仍是增加的,D错误;故选B。第7题,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A可信。副热带地区降水减少,B不可信。气温升高,昆仑山雪线逐年上升,C不可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重,缺水严重,内蒙古牧场面积可能缩小,D不可信。故选A。
    (2023·江苏二模)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B )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
    9.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D )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解析: 第8题,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B正确。高耗能产业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实现碳中和,这不是主要限制,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C错误。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D错误。故选B。第9题,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太阳能发电受天气、昼夜等因素影响,所有冬奥会场馆不可能实现全太阳能发电,A错误。冬奥会期间气候寒冷,办公场馆不会取消空调,B错误。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做法见效较慢,且周边地区拆迁费用较大,不合理,C错误。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可以减少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0.(2023·山西忻州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作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之后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1980—2010年气温变化图。
    (1)图中反映出我国1980—2010年,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粮食产量的变化。试说明理由。
    (4)气候变暖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
    (5)全球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1)1980—201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理由: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足,这都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壤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1980—201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西部降水会增加,气温会升高,有利于粮食生产。第(4)题,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带来一系列问题。第(5)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南极沃纳德斯基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西瓜雪”的形成是温度升高时,红色的微生物(极地雪藻)开始迅速生长所致。下图为南极地区和“西瓜雪”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西瓜雪”不易在昆仑站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昆仑站( D )
    A.降雪量小 B.紫外线强
    C.风力强劲 D.气温太低
    2.“西瓜雪”大面积出现会( B )
    ①增强对阳光的反射而降温
    ②吸收大量太阳辐射而升温
    ③引起南极生态系统的改变
    ④扩大“西瓜雪”的生存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西瓜雪”的形成是温度升高时,红色的微生物(极地雪藻)开始迅速生长所致,说明其出现主要与气温有关,而昆仑站所处纬度位置更高,气温更低,使得该藻类不适宜在昆仑站迅速生长,故选D。第2题,“西瓜雪”的出现使得部分地区的积雪呈现粉红色。白色的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部分地区积雪由于“西瓜雪”的出现而不再呈现白色,使得反射作用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从而加速冰雪消融,导致南极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会引起南极生态系统的改变,①错、②③对。“西瓜雪”大面积出现,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温度升高,部分积雪融化,积雪面积缩小,故不会扩大“西瓜雪”的生存空间,④错。故选B。
    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据此完成3~4题。
    3.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B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4.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D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解析: 第3题,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一样都是温室气体,两者增温作用的原理相同,即能够吸收大量地面辐射,B对;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是因为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并不是因为大气辐射总量增加、地面辐射总量增加、地面反射作用增强,A、C、D错。第4题,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因此不会或很少排放氧化亚氮,A错;大气中氮气比较稳定,一般不易转化为氧化亚氮,B错;秸秆中的氮来自土壤或施用的氮肥,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中有相当一部分氮没有被作物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会转化为氧化亚氮,故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生产中氮肥的施用,C错、D对。
    “蓝碳”是指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据此完成5~7题。
    5.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主要是( D )
    A.岳桦林 B.冷杉林
    C.胡杨林 D.红树林
    6.“蓝碳”形成有利于( B )
    A.减轻沙尘暴 B.缓解温室效应
    C.增加粮食产量 D.减轻酸雨污染
    7.“蓝碳”的主要优势有( D )
    ①储存时间长 ②存储空间广
    ③储存容量大 ④储存效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为沿海生态系统,选项中只有红树林属于沿海生态系统,故选D。第6题,“蓝碳”是指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下来,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选B。第7题,由材料“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可知,“蓝碳”储存时间长、储存容量大、储存效率高,①③④正确;沿海生态系统面积小,故“蓝碳”存储空间小,②错误。
    (2023·湖北武昌期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目标,在此背景下,碳减排行动对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提出更高要求,低碳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食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中,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食品被称为低碳食品。碳标签作为一种将商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指数标示出来的工具,极有可能从一个公益性标志变成一个商品的国际通行证。中国出口农产品将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标注碳标签的强制要求以及碳排放的限制,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均碳排放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排序,正确的是( A )
    A.英国、法国、中国、印度
    B.法国、英国、中国、印度
    C.中国、印度、法国、英国
    D.英国、法国、印度、中国
    9.在倡导“低碳食品”背景下,正确购买蔬菜的是( A )
    ①本地蔬菜 ②外地蔬菜
    ③应季蔬菜 ④反季节蔬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碳标签对中国未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 D )
    A.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口量
    B.构筑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C.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及空间
    D.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转型的力度
    解析: 第8题,依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英国是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碳排放量人均值大且早于其他国家,甲为英国,法国是工业化较早国家,碳的人均值较高出现时间较早,其工业化水平低于英国,故乙为法国;丙在1980年后人均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丙是中国,丁是印度,工业发展相对较差,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9题,据所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地理知识可知,购买本地蔬菜,可以减少交通运输,减少碳排放,①正确;购买应季蔬菜,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③正确;而购买外地蔬菜,增加了交通运输环节,增加了碳排放,②错误;生产反季节蔬菜,需要增加能耗,增加碳排放,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第10题,根据材料中“碳标签作为一种将商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指数标示出来的工具……中国出口农产品将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标注碳标签的强制要求以及碳排放的限制,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可知,发达国家将限制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口量,A、C错误;会削弱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转型的力度,B错误,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1.(2023·山东德州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图1)。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地球上的碳循环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工业革命以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大,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图2为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自2013年以来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呈上升趋势。
    (1)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2)据图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3)请你为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应对碳减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化石燃料是古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的,其将碳稳定存储在岩石圈中;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时将岩石圈中的碳过早地释放到大气中,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之间的碳交换,打破了天然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2)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呈正相关;低排放模式升温幅度小,高排放模式升温幅度大。
    (3)主动进行技术革新,降低能耗;多使用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减少碳排放,将多余的碳配额出售(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以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解析:第(1)题,结合图1可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地质时期埋在地下的动植物遗体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将碳稳定存储在岩石圈中;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将原本被固定的碳释放到大气中,加快了岩石圈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碳的交换,打破了天然的碳循环平衡过程。第(2)题,总体趋势可以结合图中信息联系横纵坐标直接读出。总体来看,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呈正相关;其中,低排放模式与高排放模式的升温幅度有差别,低排放模式升温幅度小,高排放模式升温幅度大。第(3)题,企业应对碳减排可以从技术革新、开发新能源、改进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共9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