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共27页。

    1.理解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2.掌握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和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地图,认识我国耕地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等。
    综合思维:结合现实中耕地资源的开发实例,从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综合分析区域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节要点
    1.我国耕地资源,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2.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3.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建立粮食储备。
    4.耕地数量方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5.耕地质量方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
    知识点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自主梳理·探新知
    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_生存和健康__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_物质保障__。
    3.我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
    (4)农业_气象__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特别提醒:我国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黑土是温带草甸植被下长期滞水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厦门中学生助手发现,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黑土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约三分之一,土层厚度减少近一半。为保护黑土,东北地区根据降水、积温和坡度等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多种新型耕作方式(下图)。
    秋季作物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置于耕地表面越冬;次年春季不进行任何秸秆处理和整地作业,直接在有秸秆覆盖的田地上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和施肥。
    秋季作物收获后,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撒于田间,喷施秸秆腐解剂后进行一定深度的翻耕,耙平耙碎;次年春季土壤化冻后采用机械平地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和施肥。
    (1)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东北地区大面积垦殖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
    (2)根据方式Ⅰ和方式Ⅱ的差异,推断东北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时适合采用方式I的区域所具有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并说明理由。
    (3)说明东北黑土区改良耕作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
    提示:(1)气温较低,风化作用较弱,成土过程缓慢;生长期较短,有机质积累缓慢。翻耕土壤加快有机质分解,有机质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天然植被减少,水蚀和风蚀加剧,导致土层变薄。
    (2)降水较少,积温较高;坡度较大。理由:(与方式Ⅱ相比)方式Ⅰ可有效抑制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水蚀和风蚀(适合在降水较少、坡度较大的区域采用);阻碍春季土壤温度回升,延迟出苗,导致生长时间不足(适合在积温较高的区域采用)。
    (3)保护和提升黑土区的耕地质量,降低自然灾害对粮食减产的威胁,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证粮食持续供应和跨区调配。
    归纳拓展
    1.我国耕地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
    2.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知识延伸]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典例剖析
    例题1 (2023·湖北高二期末)下图示意200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特征表现为( B )
    ①耕地面积重心“西移北上”
    ②粮食产量重心“北上东移”
    ③耕地面积重心空间变化大于粮食产量重心
    ④耕地面积重心年际变化小于粮食产量重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0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重心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C )
    ①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
    ②东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③西北地区耕地资源开发
    ④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恢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若粮食产量重心变化趋势不变,则我国粮食( C )
    A.生产能力下降 B.存储成本上升
    C.运输费用上涨 D.进口数量增加
    解析:第(1)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2009—2017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重心逐渐向西移动的同时,向北移动,故①正确;根据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可以看出,重心逐渐向北移动的同时向东移动,因此是“北上东移”,故②正确;读图可知,耕地面积重心空间变化:经度存在1′30′′变化,纬度不到1′变化,因此空间变化很小,而粮食产量重心经度变化大约为45′,纬度变化超过1°,因此耕地面积重心空间变化小于粮食产量重心,故③错误;两图对比可以看出,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上,纬度差较大,且年际变化曲线坡度较大,因此耕地面积重心年际变化小于粮食产量重心,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第(2)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地面积重心“西移北上”,原因可能是我国东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向西北移动,且由于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耕地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故②③正确;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将导致重心南移,故①错误;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较好,且对耕地面积的重心变化影响不大,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③,故选C。第(3)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粮食按照移动“北上东移”的趋势不变,将导致距离消费市场越来越远,增加了运输的费用,因此运输费用上涨,故C正确;粮食产量的重心移动,说明移动区域粮食产量在增加,不会导致生产能力下降,故A错误;对于储存粮食来说,粮食产量重心移动,对其无太大影响,故B错误;图中显示,粮食产量重心的变化,说明东北方向上,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在增加,因此进口数量会减少,故D错误。故选C。
    对点训练❶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小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A正确,B错误。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C、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A正确。人均耕地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少均属于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B、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意味着需要不断_增加__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2.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①扩大_耕地__数量。
    ②提高_单位面积__产量。
    (2)通过粮食的_跨区调剂__,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①跨区调剂方向:以前是“南粮北调”,目前是“_北粮南运__”。
    ②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级行政区。
    (3)充分利用_国际粮食市场__,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4)建立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_基本制度__。
    二、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_国内__、确保_产能__、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粮食安全目标:确保谷物基本_自给__、口粮绝对安全。
    3.面临的主要挑战
    (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2)粮食品种结构和_生产布局__矛盾突出。
    (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_加大__。
    4.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
    (1)耕地数量方面: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_保护__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_18亿__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2)耕地质量方面: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_重金属污染__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_中、低产田__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
    特别提醒: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1)原因:①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沙漠侵吞大量良田;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农村住房占用耕地;③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建设占用耕地。(2)措施: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控乱占耕地行为;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耕地退化。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大量良田被占用;再加上不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这些都严重威胁到我国耕地的质量,导致耕地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图甲为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图乙为我国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示意图。


    (1)分析在2012至2017年期间我国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说出我国耕地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读图,简析这些地区发展粮食种植的共同优势自然条件。
    (4)说出保护我国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提示:(1)我国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耕地面积2012和2013年持平。
    (2)分布不均衡;耕地总量多,人均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偏低,耕地质量下降。
    (3)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4)制定耕地保护法(加强立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归纳拓展
    1.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2.提高粮食单产的措施
    [知识拓展]
    粮食安全三大支柱
    典例剖析
    例题2 (2022·荆州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食物浪费现象依然“触目惊心”。某科研团队对我国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水果、奶类7类食物浪费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下图)。积极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及资源环境的建设带来极大的益处。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年均粮食浪费量居于7类食物首位,其中,各类粮食在农户储存、各级粮食收购商转运、粮食精加工过程中造成浪费的占比较大。
    (1)推测图示X代表的食物种类并分析其浪费较多的原因。
    (2)分析粮食在储存、转运、加工等环节造成浪费的原因。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答案:(1)蔬菜。蔬菜日常消费量大;蔬菜价格相对较低;蔬菜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
    (2)农村储粮基础设施落后,易造成粮食变质;转运过程中(装卸、搬运)造成粮食抛洒浪费;粮食加工过程中追求精加工,造成出粮率降低。
    (3)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增加可食用的粮食量;有利于减少对国外粮食的进口依赖。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X应为蔬菜和蛋类中的浪费量较大的。日常生活中,蔬菜的消耗量较大,要远高于蛋类;蔬菜的价格相对较低;蔬菜的保质期较短,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腐烂变质。综上分析可知,蔬菜的浪费量要远高于蛋类,所以X应为蔬菜。第(2)题,在粮食的储存环节,因为储存设施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容易导致粮食腐败变质;在粮食的转运环节,容易造成粮食的抛洒、遗落等,造成粮食的浪费;在粮食的加工环节,过分的精细化加工,追求产品品质,会导致粮食的浪费等。第(3)题,节约粮食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增加可使用的粮食数量,实现人民幸福安康,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减少我国对国外粮食进口的依赖等。
    对点训练❷ 读“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C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B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解析: 第(1)题,图中黑、吉两省人均产粮量与全国均值之差最大,是全国余粮最多的省份。两省粮食生产最大的优势为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商品率高。故C正确。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我国目前余粮最多的省份主要是北方的黑、吉、内蒙古、豫等,缺粮地区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故B正确。
    策略指导
    某国家粮食安全状况的分析方法
    粮食安全不仅包括粮食生产安全,还与粮食储备、流通和进出口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考题展示
    (2023·山东潍坊高三二模)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和许多工业品的原料。伴随着玉米产需变化,我国粮食政策也历经数次调整。下表示意2008—2022年我国玉米产业政策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8—2016年,我国玉米( B )
    A.产需基本平衡 B.价格比较稳定
    C.严重依赖进口 D.种植面积缩减
    (2)2022年,国家出台政策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主要目的是( D )
    A.避免乙醇浪费 B.缩减玉米种植面积
    C.促进氢能发展 D.促进玉米产需平衡
    解析: 第(1)题,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就是对(部分大宗)农产品实施临时收购,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启动或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能够稳定玉米的价格,B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产需情况、玉米进口情况、种植面积变化等信息。第(2)题,2017年适度发展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目的是消化库存;而2020年开始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2022年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都是为了能够控制玉米的需求,促使玉米的生产与需求达到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故选D。
    一、单项选择题
    (2023·重庆渝中区高二期末联考)2022年5月,一些地方出现了极个别农民将未成熟的小麦卖给养殖户作饲料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要求各地进一步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卖青苗”行为必须及时制止。下图为农民收割青苗场景图片。读图完成1~2题。
    1.出现“卖青苗”现象的原因是( D )
    A.减少生产程序,节省劳动时间
    B.农民存粮充足,可以改做饲料
    C.实现耕地休耕,保护耕地资源
    D.后期投入多,直接售卖收益高
    2.要避免“卖青苗”现象再次发生,关键要处理好( D )
    A.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协作问题
    B.政府监管和农民自种的关系
    C.农民粮食安全教育的问题
    D.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系
    解析: 第1题,“卖青苗”现象是部分地区高价收购青苗作饲料引发的,农民把尚未成熟的小麦作为饲料卖给养殖企业,已经改变了麦苗的用途,最终生产的产品从小麦变成了麦苗,不是减少生产程序,A错;停止小麦种植并不是因为农民粮食充足,而是因为青苗收购价格较高,农民可以出售麦苗后购买粮食,B错;目的是增加收入,而不是休耕,C错;从麦苗到收获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直接以较高价格售卖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土地和人力可以投入到其他生产活动,D对。第2题,青苗并不是养殖业常规的生产饲料,青苗被出售属于特殊情况,与行业协作关系不大,A错;农民种植作物不需要政府的监管,但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种植行为,B错;出售青苗是一种经济行为,不是单纯通过教育能够扭转的,C错;要通过经济、政策等手段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处理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系,D对。
    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表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成任务清单。读表,完成3~4题。
    3.与西藏相比,黑龙江高标准农田的面积大,突出的优势条件有( D )
    ①人口密度大 ②土地面积大
    ③水热条件好 ④土壤肥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湖北建设水利工程,预防洪涝灾害
    ②河北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③宁夏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④西藏需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与西藏相比,黑龙江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③④正确;人口密度和土地面积不是高标准农田面积大的突出优势条件,①②错误。故选D。第4题,湖北建设水利工程,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保护农田,①正确;河北水资源短缺,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保证粮食稳产,②正确;宁夏大力引黄灌溉,可能会造成当地土壤盐渍化,也不利于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③错误;西藏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④错误。故选A。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完成 5~6题。
    5.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D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C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水土流失和沙尘暴能直接将表土层冲走或吹走,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土地退化。第6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
    (2023·山东德州高三一模)虚拟耕地是指商品贸易中的产品在生产地或消费地生产所需要的耕地资源数量。近十几年我国成为虚拟耕地净进口国,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净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7~8题。
    7.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
    ②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
    ③我国是人口大国
    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⑤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该( D )
    A.维持我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
    B.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我国农业领域
    C.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
    D.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
    解析: 第7题,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②正确;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③正确;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耕地面积减少,④正确。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并不是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①错误;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会增加粮食产量,使粮食进口量减少,⑤错误。故选C。第8题,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无法维持我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A错误;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我国农业领域可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B错误;我国粮食单产较高,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用较小,C错误;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调节粮食生产,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9.(2023·广东珠海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小麦供需缺口时有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我国现有小麦种植耕地中,约有2/3为中低产田,单产低。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小麦进口量波动大。图甲示意近年我国小麦生产量、消费量变化,图乙示意我国小麦优势区域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近年来小麦的产销特征,并简析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黄淮海小麦优势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指出该区耕地资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3)结合材料,分析保障我国小麦供应的途径。
    答案:(1)特征:2014—2019年产量稳中有升,产量大于消费量;2019—2021年消费量快速增长,消费量大于产量。原因:产量上升的原因是农业技术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2)优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较大。不足:人均耕地少。受旱涝灾害、盐碱化、水资源不足等影响,耕地质量偏低。
    (3)实行小麦种植区耕地保护政策,规划小麦优势区;利用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量;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拓展进口渠道;建立小麦储备。
    解析:本题以我国小麦优势区域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耕地资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与我国小麦供应的途径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2014—2019年产量稳中有升,产量大于消费量。2019年之后消费量快速增长,消费量大于产量。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由于近年来农业技术提升,导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变大,所以出现产量变化。第(2)题,黄淮海耕地资源存在的优势主要从地形,土壤以及面积的角度来分析。从地形的角度来分析,黄淮海地区地处平原,所以地形平坦。从土壤的角度来说,黄淮海地区土壤肥力较强,土壤肥沃。从面积的角度来说,黄淮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较大。黄淮海耕地资源存在的不足主要从人均耕地面积、自然环境、耕地质量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该地区由于人口较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说,黄淮海地区易受洪涝灾害以及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从耕地质量的角度来说,由于该地区水资源较少,所以该地区耕地质量较低。第(3)题,保障我国小麦供应的途径主要从政策、技术以及进口渠道等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应实行小麦种植区耕地的保护政策,来规划小麦的优势区,从而保障我国的小麦供应。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应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充分利用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量,从而保障我国小麦的供应。从进口渠道的角度来说,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拓展进口渠道,建立小麦资源储备,从而保障我国小麦的供应。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河南新乡二模)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差的耕地会先遭到弃耕,而青藏高原却出现了“逆向弃耕”现象,即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弃耕率反而较大。“逆向弃耕”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的错配,加剧了人地矛盾。据此完成1~3题。
    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逆向弃耕”的原因是( A )
    A.对外开放程度高 B.耕地生产效率低
    C.农业依赖程度高 D.常住人口密度小
    2.除了荒芜外,青藏高原“逆向弃耕”地宜更多转向( A )
    A.畜牧业 B.林果业
    C.城镇建设 D.交通建设
    3.下列整治“逆向弃耕”现象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C )
    A.迁入大量人口 B.修复生态环境
    C.发展特色农业 D.改善耕作条件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地区之间物质、信息联系加强,地区开放程度提高,来自其他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使市场供给得到保障,而当地耕作业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较低,最终导致“逆向弃耕”的出现,A正确;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耕地生产效率应较高,B错误;若对农业依赖程度高,则不会导致耕地出现弃耕现象,C错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常住人口密度应较大,D错误。第2题,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自然条件较好的弃耕土地多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候温凉,不利于林果业发展,比较适宜牧草生长,宜更多转向畜牧业,A正确、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适宜耕作的土地很少,耕地资源有限,弃耕土地不适宜转向城镇建设、交通建设,C、D错误。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是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迁入大量人口,会加剧人地矛盾,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太阳光照强,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弃耕地,可发展特色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热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耕作条件的成本较高,D不符合题意。
    (2023·福建漳州高一期末)梯田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适应山地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在黑龙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工作耗时平均一亩地只需3天,而在贵州梯田则需要13天。据调查,全国梯田平均撂荒率(含退耕还林和改种树木)约为22%。据此完成4~6题。
    4.造成黑龙江和贵州两地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工作耗时差异巨大的主导因素是( C )
    A.地形和土壤 B.热量和降水
    C.机械化水平 D.劳动力素质
    5.贵州梯田撂荒率较平地高的主要原因是( B )
    A.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 B.梯田投入大产出较低
    C.梯田的土壤较为贫瘠 D.梯田的光热条件较差
    6.我国梯田撂荒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是因为其将危及( A )
    A.粮食安全 B.生态保护
    C.文化传承 D.旅游发展
    解析:第4题,黑龙江地形平坦广阔,适宜机械化收获,梯田多位于缓坡,无法进行机械化收割,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C正确;地形与土壤、热量和降水等自然条件对收获时长的影响较小,A、B错误;劳动力素质相差不大,主要的是黑龙江使用机器收割,D错误,故选C。第5题,贵州梯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梯田难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即投入大、产出较低,B正确;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对劳动力形成吸引,但正是因为梯田产出低使得人们背井离乡,因而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梯田的土壤较为肥沃,梯田能够减弱水土流失强度,C错误;梯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水热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第6题,梯田撂荒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威胁粮食安全,A正确;耕地撂荒开始产生植被次生演替,对生态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B错误;梯田可以在当地适当发展旅游业,保证文化传承,但这属于对梯田的开发,如果并未开发受撂荒影响小,C、D错误,故选A。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考虑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到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劳动力、资金、物质、技术等的密集程度及产出效益。读“四川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7.1999—2007年,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现的总体趋势是( A )
    A.波动上升 B.一直上升
    C.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D.上升趋势不明显
    8.该省今后要继续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可采取的合理性措施是( C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B.大量退耕还林还草
    C.兴修农田水利工程
    D.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在1999—2000年呈上升趋势,2000—2001年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持续上升,说明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故A项正确。第8题,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故A项错误;大量退耕还林还草不能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故B项错误;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可保证农田灌溉,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故C项正确;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9.(2023·天津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青稞田。
    (1)分析该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有限,中、低产田分布集中。
    (2)为保障西藏粮食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海拔相对低,热量较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发展农业科技;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行粮食跨区域调剂;完善粮食储备机制。
    解析:该题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中青稞种植为情境,考查种植业区位条件、区域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根据题意,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有气候(光、热、降水)、地形、土壤和水源等。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有利于青稞种植的自然条件有: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为充足;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堆积,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便于作物生长。第(2)题,根据题意,西藏海拔高,气温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耕地少。因此保障其粮食安全的措施主要是粮食开源,可以利用西藏地区有限的耕地资源,依靠农业科技,培育耐寒、高产农作物品种;改良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区域外调配粮食进藏;建设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的稳定性。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消费水平
    C.作物种植结构 D.居民饮食结构
    2.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会增加粮食( D )
    A.进口成本 B.储存成本
    C.种植成本 D.物流成本
    解析: 第1题,高余粮地区粮食供大于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而高缺粮地区粮食供小于需,主要分布在我国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A正确,B、C、D错误。第2题,我国粮食供需存在区域差异,要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需要跨区域调粮,运输粮食成本较高,所以会增加粮食物流成本,D正确;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无须进口,A错误;调出区粮食储存成本会下降,B错误;粮食种植成本不受影响,C错误。故选D。
    (2023·广东清远高二期末)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B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B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选B。第4题,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B。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地的过渡地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据此完成5~7题。
    5.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D )
    A.粮食总产量上升 B.粮食自给率上升
    C.粮食单产量下降 D.粮食商品率下降
    6.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
    B.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
    C.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
    D.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
    7.1990—2000年耕地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 C )
    A.洪涝灾害频繁 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
    C.生态有所改善 D.水域面积增大最多
    解析: 第5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换率。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换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量的变化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A、B、C错误。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正确。第6题,耕地的转换方向有转入和转出之分,转出表现为耕地减少,转入表现为耕地增加。据图可知,2005—2010年耕地转入率最低,A错误;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B错误;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正确;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错误。第7题,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及耕地转入和转出的来源可知,1990—2000年转出的耕地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伴随着生态退耕,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正确;该区域生态退耕,水域面积增大,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洪涝灾害减少,A错误;据图可知,1990—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多,城乡建设进程较快,B错误;据图可知,1990—2000年林地面积增大最多,D错误。
    二、综合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勤县(位置见下图)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部,石羊河下游,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面积的91%,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9%的绿洲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地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民勤县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水、土地资源的制约,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该县实行了“关井压田”、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政策,加强对水、土地资源的管理。
    (1)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推断水、土地资源政策制定的依据。
    (2)水、土地资源政策对当地农户的生计造成了巨大冲击。为解决生计问题当地政府制定了提高水、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措施。下表为该县部分农户(567户)选择的改善生计措施的情况。请绘制柱状统计图,表示选择不同措施的农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并说出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
    (3)调查发现,农户对改善生计措施的选择多采取“组合式”策略,例如,“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等。从上述两种策略任选其一,说明其对改善农户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答案:(1)当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内流区的河流下游,地表径流量少;上游城市用水量大,来水量减少;人口分布集中,人均水资源少;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
    (2)
    (绘图要求:横坐标有措施类型;柱高标准即可,不要求标出数字。)
    农户的措施选择多样化;选择“节水技术”的农户最多;选择“削减种植规模”的农户最少。
    (3)“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经济收入;应用渗灌与滴灌等节水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土壤盐碱化。
    “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削减种植规模,减少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通过当地水资源状况及所学知识推断制定各种政策的依据。从气候、地形、工农业发展、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第(2)题,根据表格及材料信息,绘制柱状图并分析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第(3)题,通过对具体的改善生计的“组合式”策略的分析,说明其对改善农民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耕地不足,空间分布不均
    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少,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耕地减少和退化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土地污染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原因
    表现
    自然
    原因
    时空分布不均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造成耕地减少
    人为
    原因
    人口数量增大
    人均耕地减少
    土壤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呈下降趋势
    土地退化
    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问题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等均不断增加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的实施
    浪费现象严重
    闲置抛荒、占而不用
    农业结构调整
    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转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区耕地转变为林果用地;地势低洼区耕地转变为鱼塘
    空间分布不均衡
    新疆、河南、黑龙江、云南、甘肃五省(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一半。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明显减少,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两地
    质量不高、开发难度大
    在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中,荒草地占64.3%,盐碱地占12.2%,内陆滩涂占8.7%,裸地占8.0%,其他占6.8%。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倘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保障粮食数量
    确保耕地数量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提高耕地质量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小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单产
    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
    其他政策
    粮食储备、跨区调剂、加大扶持力度、国际贸易
    保障粮食质量
    提高耕地质量
    减少工业、生活污染耕地土壤;减少耕地的化肥、农药残留;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改良土壤肥力
    保障耕地生态安全
    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
    提高单产的措施
    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能够改善耕地的水热条件,提高耕地质量;防洪排涝、平整土地,可以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
    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例如,袁隆平将杂交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提高到900公斤
    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增施化肥
    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利于耕地的养护、肥力的持续提高;增施化肥,迅速提升耕地肥力,提高单产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可以提高耕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耕地资源潜力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农药防治病虫害,有效减少粮食作物的损失
    发展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
    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
    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
    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分析思路
    具体内容
    生产方面
    是否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产量丰歉的年际波动是否会导致某些年份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粮食生产与消费在区域上是否均衡
    在总量充足的情况下
    是否有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丰歉波动和区域供需不均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
    能否从国际市场稳定地进口粮食作为补充
    时间
    政策内容
    2008年
    启动临时收储政策(为保护种粮者利益,由国家收购)
    2016年
    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
    2017年
    适度发展粮食生产燃料乙醇
    2020年
    收紧玉米深加工项目审批,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
    2022年
    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
    省区
    黑龙江
    湖北
    河北
    宁夏
    西藏
    高标准农田(万亩)
    900
    410
    390
    95
    75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49
    19
    120
    11
    1
    措施
    选择
    节水
    技术
    改变作
    物类型
    设施农业(如日光温室)
    削减种植规模
    外出
    务工
    农户数(户)
    479
    398
    390
    262
    327
    相关学案

    人教版 (2019)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共11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