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在地质作用下,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是青海黄河乡东南黄河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T1、T3、T2B. T3、T2、T1C. T1、T2、T3D. T2、T3、T1
2. 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下沉B. 地壳水平运动C. 河流堆积D. 流水侵蚀下切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河流向下切侵蚀使河谷不断变深,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越先形成,所以图示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则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D正确,A错误。该河流阶地是外力作用形成,地壳水平运动是内力作用,B错误。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以流水侵蚀下切为主,而不是流水堆积作用,C错误。故选D。。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新月型沙丘是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新月型沙丘的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其中一斜坡两侧形成接近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新月型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下图为新月型沙丘景观图和新月型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新月型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 )
A. 迎风坡B. 背风坡C. 西部D. 东部
4. 新月型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可能原因是沙漠边缘( )
A. 临近戈壁滩,植被状况差B. 地形复杂,利于泥沙沉积
C. 高压控制,主导风向稳定D. 风力减弱,风积作用显著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风的侵蚀与搬运作用特点可知,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则新月型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新月型沙丘的背风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沙漠边缘是风力减弱的地带,意味着风力的侵蚀与搬运作用减弱,风力沉积作用显著,因而分布大范围的新月型沙丘,D正确。植被状况、地形状况和气压状况并不是沙漠边缘出现新月型沙丘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新月型沙丘判断风向: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距离地球400多千米的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A. 纬度低,节省燃料.B. 地广人稀,大气透明度好
C. 地形隐蔽,安全性高D. 海陆交通便利,便于火箭的运输
6. 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的过程中( )
A. 甲层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 乙层大气上冷下热,适合航空飞行
C. 丙层空气对流旺盛,易成云致雨D. 空间站所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相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较高,A错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燥少雨,地广人稀,大气透明度好,适合卫星发射和回收,B正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势平坦,并不隐蔽,C错误;当地位于内陆,海运交通不便,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甲层位于地面以上至约12km高空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是对流层,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中,A错误;乙层位于12km—55km高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上热下冷,空气做平流运动,适合航空飞行,B错误;丙层位于55km高空以上,是高层大气,水汽、固体杂质很少,天气现象很少,C错误;空间站位于离地400km高空处,位于高层大气中,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的范围约为地面以上至12km千米处,平流层分布在对流层顶至约50km高空处,高层大气位于约50km高空以上。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背面共用后墙搭建一个背阳的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 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如图为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 )
A 增加大气辐射反射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减弱太阳辐射吸收D. 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8.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可阴阳互补,阴棚对阳棚的有利影响是( )
A. 减少热量散失B. 减少水分散失C. 增大昼夜温差D. 增加空气流通
9.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是( )
A. 华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东南地区
【答案】7. D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阳棚铺设双层棚膜以及防寒棉被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温,减少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因此D正确;这种温室与传统温室相比,地面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而根据所学,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不能增加大气辐射,A错误;白天双层棚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进入,加热棚内地面,而日落后防寒棉被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棚内热量损失,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更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因此B错误;这样做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材料知,阴棚位于阳棚北面,中间共用一堵墙,组成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这样就能更好地阻挡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阳棚内热量散失,A正确;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和传统日光温室都是封闭空间,棚内水汽不能散失,与外界空气很少交换,因此B、D错误;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不能起到增大昼夜温差的作用,C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由材料“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可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起到保温的作用,说明该地气温低,热量少。因此推断应该是纬度最高的东北地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山东省成山头位于我国海岸线最东端,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2021年11月某中学前往该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下左图所示,中午时分,日光和煦,海天一色,写着“天尽头”的石柱耸立岸边。下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11. 根据上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受①影响
B. 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②增强
C. 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增强③
D. 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④减弱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上左图所示时段处在白天,陆地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出)、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凸出),高空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海洋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凸出),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高空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凸出),结合等温面、等压面变化特征可知,图B符合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方式有吸收、反射和散射。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影响,A正确;②为地面辐射,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太阳辐射影响,与地面辐射无关,B错误;③为大气逆辐射,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减弱③,C错误;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逆辐射(③)较强,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云量、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3. 甲、丁两地风向分别是( )
A. 西北风东北风B. 西北风东南风
C. 东南风西南风D. 东南风西北风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四地中,甲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合力为零时形成稳定的风,风向最终会斜穿等压线。 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半球向右偏,甲、丁两地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风的形成:地表冷热不均(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风向的判读:1.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偏转30°—45°”(南左北右)。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摩擦力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
水分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从大气降水开始,通过植被冠层的分配和调节到达地表,部分贮存在土壤中,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分被植被根系吸收,通过植物茎到达叶片,然后以气态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地表或植被冠层截留的液态水直接蒸发成气态而散发到大气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植被冠层截留雨水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①降雨量②雨前枝叶湿润度③叶片蒸腾量④植被冠层结构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15.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图示水循环过程中蒸发量的是( )
A. 土壤水分含量B. 植被冠层结构C. 气象条件D. 地下径流
【答案】14. C 15.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降雨前枝叶越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力越大,截留雨水能力越大,②正确;冠层结构是指植物群落顶层空间的组成,植被冠层结构越密越厚,截留雨水的能力越大,④正确;降雨量、叶片蒸腾量与植被冠层自身的截留雨水的能力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排除A、B、D选项。故选C。
【15题详解】
土壤水分含量为蒸发提供了水汽来源,A不符合题意;结合上题可知,植被冠层结构越密越厚,截留能力越大,截留量也就越大,则冠层截留降水蒸发量也越大,植被蒸腾也越多,B不符合题意;气象条件如阴晴、气温高低等也会影响蒸发量,C不符合题意;地下径流埋藏于地下,不会影响蒸发。故选D。
【点睛】植被与水循环的影响: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加快局部水循环的速度;调节洪/枯水期的径流;提高水的利用率。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B. 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D.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17.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B.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D.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18.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中低纬海区海水密度大致从表层向下逐浙增大
C.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16 D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依据图形及所学知识,全球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①代表海水温度;全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②代表海水盐度;全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③代表海水密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横坐标代表赤道及数值,纵坐标代表纬度。找到①②③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由坐标原点向右依次表示赤道上的密度、盐度、温度,由此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的密度低,盐度较低、温度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依据图可知,对比海水温度、密度曲线 ,纬度越低,水温越高,密度越小,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依据以上知识分析: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增,A错误;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 负相关B. 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 正相关D. 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20. 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量B. 蒸发量C. 河川径流D. 风向
【答案】19. A 20. 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的纬度,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A正确。故选A。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海水盐度高,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
下图为某大洋海域多年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图中最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处容易形成海雾B. ⑤处盐度比⑥处低
C. ②处降温减湿D. ①处增温增湿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四条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可知该海域在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方一致,①、⑥处洋流向南流为寒流;②、⑤处洋流向北流为暖流;依据所学知识: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所在海海域水海水发生扰动,海底营养盐上泛容易形成渔场。据此分析:③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C正确;①处寒流经过,不属于上升补偿流(大洋东岸),A错误;②为暖流,不会造成海水扰动,不易形成渔场,B错误;④位于无洋流,不易形成渔场,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③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蒸发旺盛大气湿度大,寒流经过导致近海面大气降温有利于水汽液化形成海雾,A正确;⑤⑥位于同一纬度,但⑤处为暖流、⑥处为寒流,暖流经过增温蒸发加剧盐度升高,寒流经过降温减小蒸发盐度降低,所以⑤处盐度比⑥处高,B错误;②处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C错误;①处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D错误。故选A。
【点睛】渔场的成因通常是:①大陆架广阔,光照较好,鱼类饵料丰富地区;②寒暖流交汇海域或有上升补偿流海域(离岸风吹过的海域);③大型河流入海口,盐分、有机无机物丰富。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 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24. 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C. 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D. 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5. 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 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 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6. 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 阳坡的蒸发量大,土壤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 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土壤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 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B. 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
C. 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答案】23. C 24. B 25. C 26. C 27. A
【解析】
【23题详解】
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而非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A错误;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而非残积物和坡积物,B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和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此外)的最初来源,因此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C正确。由于酸性岩母质上铁、锰、镁、钙等元素容易受到侵蚀,硅元素不易被侵蚀,故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应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应是成土母质,A错误;促进耕作土壤的形成的应是人类活动,C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B正确;林表层有机质是有枯枝落叶形成,与根系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干燥的荒漠地带。温差大,高温少雨,物理风化为主,土壤呈碱性;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植物茂盛,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因此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C错误;不同气候带,有不同的水热组合,植物数量、淋溶作用等差异,故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A正确。在寒冷条件下,气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B正确。荒漠地区温差大,高温少雨,物理风化、风力地貌典型,生物作用较弱,而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植物茂盛,流水作用、生物作用显著,D正确。故选错误的C。
【26题详解】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水土流失严重,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A错误;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应较阴坡差,B错误;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C正确;生物和气候影响土壤的有机质供给和消耗,生循循环的快慢和土壤的形成,故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应是生物和气候,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由于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植物消耗多,一般为肥力低的红壤,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温带草原地区,A正确。湿润地区植物茂盛,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干旱地区,B错误。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由于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红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C错误。黄土高原水虽然土流失严重,但有植物生长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因素、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和水文因素。地质因素包括地壳运动、岩石风化和成土母质等;生物因素主要有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活动等。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由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地进贡而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8. 若由东方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是青色,则下列进贡方位与土壤颜色对应正确的是( )
A 北——黑B. 南——黄C. 西——红D. 中——白
29. 若要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引淡淋盐B. 增施绿肥C. 引水灌溉D. 平整土地
【答案】28. A 29. B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根据题意,由东方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是青色,即水稻土为青色,则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故为黑色,A正确;南方红壤广布,由南方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应是红色,B错误;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故由西方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应是白色,C错误;中部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土壤颜色为黄色,故由中部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应是黄色,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因此,应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B正确;红色土壤土地盐碱化并不严重,不必引淡淋盐,A错误;引水灌溉目的在于改善灌溉条件,平整土地目的在于改善地势坡度,均不属于改良红色土壤的措施,CD错误。故选B。
【点睛】五色土象征着我们广博的大中华,在社稷坛的东边是青土,代表着东边的大海;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边是红土,预示南方的红土地;北边是黑土,象征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间的黄土,就是黄土高原的寓意。
下图为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下列关于图示四类沉积物对土壤特征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响有机质养分含量多少B. 影响矿物质养分元素种类
C. 影响土壤颗粒的粗细质地D. 影响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多少
31. 根据沉积物分布推测,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类型依次为( )
A. 砾质土、壤土、砂土和黏土B. 黏土、壤土、砂土和砾质土
C. 黏土、壤土、砾质土和砂土D. 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答案】30. C 31. D
【解析】
【分析】
【30题详解】
图示四类沉积物分布位置不同,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图示能够体现的是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会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C正确。图示不能体现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差异,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物容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堆积细小风化物,成土母质颗粒较细。因此,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土壤类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貌和沉积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母质:所谓母质就是土壤形成之前的物质,这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2.气候:气候要素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风吹雨打、冷热交替本身是风化的形式;3.生物: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主要是植被,它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4.地形: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地形的温度和降水条件不同;5.时间:沧海桑田,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和发展的程度。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完成下面小题。
32. 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 风力强弱B. 水热条件C. 海拔高低D. 土壤肥力
33. 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32. B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的新生细胞长的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年轮与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3题详解】
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才有明显的年轮;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处于生长状态,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故A正确;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所生长的地区,气候都是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的,所以年轮相对明显。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横断面上的同心环纹。常见于温带的乔木与灌木,通常每年一轮。在温带地区年轮界限明显。热带地区由于一年内气候变化不大,年轮就不明显。
下图为2020年3月15日同一时刻拍摄于我国某城市东西向八车道街道的景观图。街道两侧为2019年年底按同一要求移植过来的樟树,樟树是亚热带地区的优势树种,图中显示拍摄当日,街道一侧樟树已在原来光秃的树枝上长出了一簇簇新叶,另一侧樟树则新叶鲜见。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樟树树枝“原来光秃”的直接原因是( )
A. 人为修剪B. 风力大C. 冬季低温D. 降水少
35. 造成图中街道两侧樟树生长状况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种植时间B. 夜间气温C. 樟树品种D. 白天光照
【答案】34. A 35. D
【解析】
【34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樟树作为亚热带优势树种,是典型的常绿树,因此不会因为风力大、冬季低温、降水较少等自然落叶,B、C、D错误;最可能的原因是为了减少移植后树体的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苗木工人在移植时会剪掉树体的枝叶,A正确。故选A。
【3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根据“按同一要求移植过来的樟树”判断,种植时间和樟树品种相同,AC错误;街道两侧,夜间气温不会有太大差别,B错误;该街道为东西走向,由图可知,白天,街道南侧樟树受道旁较为高大建筑物的遮挡,正午前后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但由于街道比较宽敞,其南侧建筑物的影子不会遮挡街道北侧的樟树,故两侧樟树生长的光照条件有较大差异,从而造成了生长状况的差异,D正确。故选D。
【点睛】植物生长影响因素: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较差、湿度、风力、风向、气象灾害。②地形:类型、坡度、坡向、面积及变化;③土壤:深厚或浅薄、肥沃或贫瘠、疏松或板结、酸性或碱性、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④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综合题:(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钱塘江主源出自安徽休宁县大尖山岭北麓的新安江,往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经杭州湾入东海,河长588.73千米,流域面积50100平方千米。流域降水丰沛,河流中含泥沙量小。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2020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2万余名观潮者聚集在观潮胜地浙江海宁盐官,争相目睹“一线潮”。下图示意钱塘江流域。
(1)判断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说明钱塘江的意义。
(3)分析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的原因。
材料二:2020年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常年,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政府在某高校试点建设“海绵校园”。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图乙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
(4)图甲显示我国雨涝频次的分布规律是____。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____。
(5)分析图乙中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36. 海陆间水循环;理由:钱塘江汇入东海(可答海洋或杭州湾);流域降水丰沛,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37. 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物质(或联系海洋和陆地的纽带);缓解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为人类活动提供淡水资源等。
38. 农历月15-18日,海水受到的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讯速缩小湖水层层相叠;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39. ①.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②. 干旱/台风/高温
40. 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钱塘江流域的相示意图和钱塘潮的相关资料、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和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类型水,循环的意义,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的原因,我国气象灾害的类型及“海绵城市”的作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钱塘江是外流河,最终注入东海,钱塘江流域降水丰富,为亚热带湿润区,流域内降水主要来自海洋水的蒸发并通水汽输送到钱塘江流域上空,形成降水,降水汇入钱塘江后注入海洋,所以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
【小问2详解】
钱塘江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会不断地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成为联系海洋和陆地的纽带;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地区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钱塘江流域降水丰富,为亚热带湿润区,能为全流域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
【小问3详解】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水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量大,且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小问4详解】
据图甲可知,我国雨涝频次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江苏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除了洪涝,还有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而出现的伏旱;地处沿海地区,夏季节多台风登陆;夏季还有高温等。
【小问5详解】
“海绵校园“建设中铺设透水砖,在下雨时,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减少内涝的发生;绿化面积的增加,可以加大蒸腾量,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绿地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缓解内涝。
3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读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图中①②③三个海区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为____,理由:____。
(2)判断图中①②③三个海区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区为____,理由:____。
材料二:上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太平洋沿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3)上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
(4)下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
【答案】37. ①. ③ ②. 红海降水气温高蒸发旺,入海径流少,盐度最高
38. ①. ① ②. 海区为尼罗河入海口处,尼罗河的入海径流量影响其海水盐度降低,盐度低
39. ①. 甲 ②.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渔场主要形成在0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读图可知,图中甲海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能形成渔场。
40. ①. ②①③ ②.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中海及周围地区图、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太平洋沿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海水的盐度、温度、渔场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海水的盐度主要受蒸发与降水的关系、地表径流、洋流、陆地轮廓、结冰融冰的影响。对比图中①②③,③地为红海,沿岸均为热带沙漠气候,可知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蒸发大于降水;陆地入海径流少,故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可知,③是红海,盐度最高。对比①②,沿岸均为地中海气候,蒸发降水差异小;①有尼罗河注入稀释海水盐度更低,②没有河流注入,盐度更高。故盐度更低是①。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海域,海水扰动,海底营养盐上泛,易形成渔场。由图可知,甲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故能形成渔场。
【小问4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的热量收入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依据图中可知,③表层水温15℃最低,纬度最高,②表层水温25℃最高,纬度最低。由低纬向高纬依次是②①③
38. 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答案】(1)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淋溶层;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南
(3)该地区枯枝落叶多,生物量多;较南方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区耕作业区土壤肥沃。(任答2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环节、土壤性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水循环示意图①是地表径流,②是下渗,③是地下径流
(2)甲位于淀积层和腐殖质层中间,应是淋溶层;大黑山位于大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坡是阳坡,光照、热量条件更好,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地区植被多,枯枝落叶多,生物腐殖质多;纬度更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少于南方,淋溶作用弱,对肥力消耗少。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