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同步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43922/0-17040179498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同步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43922/0-17040179499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同步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43922/0-17040179499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同步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同步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共13页。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是( )A.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 LB.1 g锌粒与1 g 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 gC.1 g 10%的稀硫酸加入1 g水后溶液变为2 gD.20 ℃,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2.在化学反应中,已知13g A跟4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6 B.52 C.44 D.32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此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反应中甲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2:3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点燃__H2↑ + O2↑ B.3Fe+2O2点燃__Fe3O4C.Mg+O2点燃__MgO2 D.5.“酒越陈越香醇”是指酒在存放过程中可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C4H8O2),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是混合物B.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改变6.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气体的化学式为2N B.KNO3属于氧化物C.K2S的化学名称“硫酸钾” D.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酸钙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说明空气中肯定有氧元素C.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g氢气和b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g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9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甲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一个甲分子中碳、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1:39.“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X的化学式为SO3C.Na2S2O4需要干燥密闭储存D.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10.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氢燃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方程式中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二、判断题1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2.某同学将8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2g,则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13.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14.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15.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一定要使用“↑”。( )三、科学探究题16.过氧化氢(H2O2)可用于环境消毒,自身缓慢分解,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快速分解。(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84消毒液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小明同学为了使消毒效果更好,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混合使用,发现产生了大量气体。引发了小明的猜想,他边查阅资料边做了以下实验。资料:一般条件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猜想I: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再加入H2O2溶液,快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2)实验现象: 。结论1:说明猜想I成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猜想II:这里的氧气都是由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实验2:向锥形瓶中加入35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30mL5%的H2O2溶液,并将其平均分6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5mL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所得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3)结论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猜想II (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 。(4)综合分析后推测x的数值是 。(5)测得第3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混合使用并不能使消毒效果更好,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反而会使消毒效果变差。四、综合应用题17.三个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需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到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小组1】设计如图1装置:取样品溶液20.0g倒入一质量为75.0g的锥形瓶中,再加入0.5g二氧化锰。请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2】在小组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生石灰与干燥管的质量之和为35.0g,其余装置及试剂用量均不变。待完全反应后,测得整个装置的总质量为130.1g。忽略空气中其他成分对测定的影响,本实验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克,最终计算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小组3】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设计了如图3的方案(各试剂的用量与其他小组等同)。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密度约为1.43 g/L。如果要满足小组3设计的图3中的实验要求,该实验需用 (填“100”、“250”或“500”) mL的量筒。小组3所测得的实验结果会比实际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18.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反应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Ⅰ、取样品20g倒入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止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实验数据如下表:(1)计算出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2)以下情形可能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B.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完全排尽就称量19.某小组以水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水的构成奥秘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设计净化水的简易装置图1是小组设计的野外求生的简易饮水装置。 (1)该饮水装置的净水措施是(填字母序号)。A.静置 B.蒸馏 C.过滤 D.吸附(2)实验室综合运用过滤、沉淀、蒸馏这三项操作进行净水,其先后顺序应该是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小组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电解水并测得每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数据如下表:(3)写出图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从第 分钟之后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接近于2:1。(5)请解释反应开始时阴极生成的气体和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即可)。【任务三】微观探析水的组成(6)以“ ”表示氢原子,以“ ”表示氧原子,以“ ”表示水分子,请在下面的表格中绘制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注意保持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种类不变) 。 (7)已知通常状态下氢气的密度是ag/mL,氧气的密度是bg/mL,请列式表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643284反应后质量(g)3224484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140280365370375x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371.84g371.24g时间/分钟12345678910阴极生成的气体体积(cm3)6122029394955657585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cm3)24711162124293540参考答案:1.C【详解】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错误;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错误;C、1g10%的稀硫酸加入1g水后溶液变为2g,溶液质量可以相加减,故C正确;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错误。故选C。2.A【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13g+40g-44g=9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故选A。3.D【分析】甲物质质量减少了32g,为反应物;乙物质质量减少了8g,为反应物;丙物质质量增大了40g,为生成物;丁物质质量没有改变,可能为杂质或催化剂,据此分析。【详解】A、反应为甲和乙生成丙,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故错误;B、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C、反应中甲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32:40=4:5,故错误;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故选D4.B【详解】A、电解水的条件是通电,而不是点燃且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该选项书写不正确;B、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且该方程式已配平,该选项书写正确;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而不是Mg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D、反应物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不标气体符号,该选项书写不正确,故选B。5.D【详解】A、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8+16×2=88,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乙酸乙酯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每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改变,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C、S、K、N、O个数分别为3、1、2、2、6,反应后已知物中有C、S、K、N、O个数分别为3、1、2、0、6,则X含有2个N,由题意可知X是一种气体,故X为N2,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NO3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K2S从右向左读,读作硫化钾,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7.C【详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生成了气体,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不符合题意;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S、O元素,硫磺由硫元素组成,故说明空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C、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g氢气和bg氧气,如果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g,如果氢气或氧气其中一个剩余,则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小于(a+b)g,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蜡烛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8.C【分析】由于四种物质中甲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g+(20g-8g)=20g,而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的质量增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X的值是(8+20+1-8-11)g=10g,即生成水的质量为10g-1g=9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甲+O2→CO2+H2O。【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值是10,故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甲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 ×100%=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1g××100%=8g,两者的质量和为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g-8g=12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正确;D.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故错误。故选:C。9.B【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钠、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3、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储存,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10.B【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氢气与氧气需要点燃才能反应,故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得: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故不符合题意。11.错误【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答案:错误。12.错误【详解】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为产生气体的质量,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8g-7.2g=0.8g;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x,所以剩余的固体物质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故说法错误。13.正确【详解】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故填:正确。14.正确【详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而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一定不变,一定会改变的分子种类,可能改变的分子数目,故正确。15.错误【详解】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一定要使用“↑”,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一定不要使用使用“↑”;答案:错误。16. 木条复燃 不成立 前2次产生气体体积相同,第3次产生气体体积减少 380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氧气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根据实验数据,第1次产生气体体积为140mL-5mL=135mL,第2次产生气体体积为280mL-140mL-5mL=135mL,第3次产生气体体积为365mL-280mL-5mL=80mL,前2次产生气体体积相同,第3次产生气体体积减少,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且第三次反应完毕,猜想II不成立;(4)第4、5次再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后,排出内部5mL气体,使气体体积增加5mL,所以x为380;(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17. 0.4 4.25% 500 偏大 所测氧气的体积包含了滴入液体的体积【详解】小组1:锥形瓶内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组2:根据题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为:20g+35g+75g+0. 5g-130. 1g=0. 4g;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4.25%小组3:托盘天平的准确度是0. 1g,准确度较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是:托盘天平的准确度较低;由氧气的体积选择量筒:生成氧气的体积为,为280mL,应选择500ml的量筒,因为所测氧气的体积包含了滴入液体的体积,小组3所测得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讲比实际值偏大。18.(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371.84g-371.24g=0.6g;设产生0.6的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x。 x=5.4g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2)B【解析】(1)详见答案。(2)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导致产生的氢气质量少,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低,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导致装置质量前后变化大,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符合题意;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导致装置质量前后变化小,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19.(1)B(2)沉淀、过滤、蒸馏(3)(4)4(5)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氧气被电极吸附等(6) (7)【详解】(1)图中净水原理为蒸馏,装置中利用塑料薄膜收集水;(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沉淀是将难溶性物质进行沉降、蒸馏是得到的水是纯水,净化级别最高,这三项操作先后顺序应该是沉淀、过滤、蒸馏;(3)图2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4)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从第4分钟之后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接近于2:1。(5)反应开始时阴极生成的气体和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比明显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氧气被电极吸附等(合理即可);(6)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示意图为 ;(7)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已知通常状态下氢气的密度是ag/mL,氧气的密度是bg/mL,根据元素守恒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即。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