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4.3“探界者”钟扬课后集训试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后集训试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7.1短歌行7.2归园田居其一课后集训试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8.2登高8.3琵琶行并序课后集训试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1念奴娇赤壁怀古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集训试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综合训练题
展开【基础测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
B.薄言襭之襭:采摘
C.小儿拔秧大儿插插:将秧苗栽插在水田中
D.照管鹅儿与雏鸭照管:提防
【答案】B
【解析】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C.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像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
D.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答案】A
【解析】“六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春秋》《乐》;二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当为六部经书之一。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 《雅》 《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D.④①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由语段横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⑥,据此排除A、B。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③应在④前面,据此排除D。
4.下列对《芣苢》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具有音乐美感,也体现了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掇”“捋”“袺”“襭”描述了妇女采集芣苢的过程。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作者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遭受沉重的压迫剥削。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妇女们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在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答案】B
【解析】“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遭受沉重的压迫剥削”于文无据,是主观臆测。
5.下列对《插秧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
B.“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C.本诗的颈联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答案】A
【解析】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的场景,但是并不混乱。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击 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土国③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⑤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⑥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⑨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⑩兮,不我信兮。
【注】①镗(tāng):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国中挑填混土的工作。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调和。⑥爰(yuán):何处。⑦契阔:聚合离散。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⑨于嗟(xū jiē):感叹词。⑩洵(xún):远。
6.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击鼓”的原因,国家将有战事。
B.“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
C.“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
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悲恻感人。
【答案】B 【解析】“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是突出自己的不幸,众人筑城,唯独我南征。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流传千古的原因。
【答案】这四句表达的是美好的誓愿,谁料到归期难望,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其二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一、二两句写诗人因眼疾不能读书,因春泥而无客来访,他深感寂寞。
B.春末时节白日并不长,诗人用“长”字表明自己的寂寞无聊和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C.“且绕栏干一百回”以质朴的语言、略带夸张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诗人形象。
D.第二首诗的一、二句照应题目“旅怀”,表达了诗人希望春天晚一点到来的期冀。
【答案】D
【解析】“表达诗人希望春天晚一点到来的期冀”分析错误,这两句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已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
9.请找出诗中“以状物姿态写人情意”的句子,并简要赏析。
【答案】“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运用拟人手法,“欺客子”“向人”赋予杨花以人的神情动作,写出杨花仿佛向诗人故意炫耀而惹人恼恨之态,丰富了诗的意蕴,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归之情。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小阅读-课内,填空题,句子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