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91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第4讲空间向量与距离探究性问题核心考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第4讲空间向量与距离探究性问题核心考点2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师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微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教师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5解析几何第1讲直线与圆核心考点1直线的方程及应用教师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5解析几何第1讲直线与圆核心考点2圆的方程及应用教师用书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第4讲空间向量与距离探究性问题核心考点3空间中的探索性问题教师用书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第4讲空间向量与距离探究性问题核心考点3空间中的探索性问题教师用书,共3页。
典例研析·悟方法
典例3 (2023·浉河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DC=1,∠BCD=eq \f(2π,3),四边形ACFE为矩形,且CF⊥平面ABCD,CF=1.
(1)求证:EF⊥平面BCF;
(2)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且满足cs θ=eq \f(\r(7),7).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EM的长度.
【分析】 (1)求出AC⊥BC,AC⊥CF,由此能证明EF⊥平面BCF,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2)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CF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结果.
【解析】 (1)证明:∵AD=CD=BC=1,AB∥CD,∠BCD=120°,
∴∠ADC=120°,∠DCA=∠DAC=30°,
∴∠ACB=90°,∴AC⊥BC,
∵CF⊥平面ABCD,AC⊂平面ABCD,∴AC⊥CF,
∵CF∩BC=C,CF、BC⊂平面BCF,
∴AC⊥平面BCF,
∵EF∥AC,∴EF⊥平面BCF.
(2)当EM=eq \r(3),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且满足cs θ=eq \f(\r(7),7),理由如下:
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CA,CB,CF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D=CD=BC=CF=1,则AB=2,AC=eq \r(3),
则EF=AC=eq \r(3),
设FM=λ(0≤λ≤eq \r(3)),则C(0,0,0),A(eq \r(3),0,0),B(0,1,0),M(λ,0,1),
∴eq \(AB,\s\up6(→))=(-eq \r(3),1,0),eq \(BM,\s\up6(→))=(λ,-1,1).
设n=(x,y,z)为平面MAB的法向量,
由eq \b\lc\{\rc\ (\a\vs4\al\c1(n·\(AB,\s\up6(→))=0,,n·\(BM,\s\up6(→))=0,))得eq \b\lc\{\rc\ (\a\vs4\al\c1(-\r(3)x+y=0,,λx-y+z=0,))
取x=1,则n=(1,eq \r(3),eq \r(3)-λ),
易知m=(1,0,0)是平面FCB的一个法向量,
∴|csm,n|=eq \b\lc\|\rc\|(\a\vs4\al\c1(\f(m·n,|m|·|n|)))=eq \f(1,\r(1+3+\r(3)-λ2))=eq \f(\r(7),7),解得λ=0或λ=2eq \r(3)(舍去),
即M与F重合时,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eq \f(\r(7),7),此时EM=eq \r(3).
方法技巧·精提炼
空间角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借助于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几何对象上动态点的坐标用参数(变量)表示,将几何对象坐标化,这样根据所要满足的题设要求得到相应的方程或方程组.若方程或方程组在题设范围内有解,则通过参数的值反过来确定几何对象的位置;若方程或方程组在题设范围内无解,则表示满足题设要求的几何对象不存在.
加固训练·促提高
(2023·定远县校级模拟)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60°,PB=PD,PA⊥AC.
(1)证明:PA⊥平面ABCD;
(2)若PA=eq \r(3),在棱PC上是否存在点M,使直线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eq \f(\r(15),4)?若存在,求出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连接BD交AC于O,连接PO.
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所以BD⊥AO,
因为O是BD中点,PB=PD,所以BD⊥PO.
因为AO∩PO=O,AO,PO⊂平面PAO,
所以BD⊥平面PAO,
因为PA⊂平面PAO,所以BD⊥PA.
因为PA⊥AC,BD∩AC=O,BD,AC⊂平面ABCD,
所以PA⊥平面ABCD.
(2)如图,取线段BC的中点H,连接AH,易知AH⊥AD.
以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H,AD,A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B(eq \r(3),-1,0),C(eq \r(3),1,0),P(0,0,eq \r(3)),
eq \(BC,\s\up6(→))=(0,2,0),eq \(PC,\s\up6(→))=(eq \r(3),1,-eq \r(3)),
设eq \(PM,\s\up6(→))=λeq \(PC,\s\up6(→))(0≤λ≤1),则有(xM,yM,zM-eq \r(3))=(eq \r(3)λ,λ,-eq \r(3)λ),解得M(eq \r(3)λ,λ,eq \r(3)-eq \r(3)λ),
进而eq \(AM,\s\up6(→))=(eq \r(3)λ,λ,eq \r(3)-eq \r(3)λ).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x,y,z).
由eq \b\lc\{\rc\ (\a\vs4\al\c1(m·\(BC,\s\up6(→))=0,,m·\(PC,\s\up6(→))=0,))得eq \b\lc\{\rc\ (\a\vs4\al\c1(2y=0,,\r(3)x+y-\r(3)z=0,))
取m=(1,0,1).
设直线AM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
则sin θ=|cseq \(AM,\s\up6(→)),m|=eq \f(|\(AM,\s\up6(→))·m|,|\(AM,\s\up6(→))|·|m|)=eq \f(\r(3),\r(2)·\r(\r(3)λ2+λ2+\r(3)-\r(3)λ2))=eq \f(\r(3),\r(27λ2-6λ+3))=eq \f(\r(15),4),
化简得,35λ2-30λ+7=0,此方程无解,所以满足条件的点P不存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5解析几何第4讲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核心考点3存在探索性问题教师用书,共3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第4讲空间向量与距离探究性问题核心考点2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师用书,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专题4立体几何第4讲空间向量与距离探究性问题核心考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用书,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