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提能集训试题(21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练习,共7页。
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理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A.循环原理和生态工程B.整体原理和生态工程
C.循环原理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理和生态工程
【答案】A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循环原理,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生态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A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更注重于生态恢复,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B.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和采取的措施基本相同
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D.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答案】C 【解析】我国的生态工程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A错误;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和采取的措施不同,B错误;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正确;生态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协调原理,各地的实际情况有区别,故不能照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D错误。
3.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延长食物链,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解析】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正确;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题组二 生态工程的原理
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及其基本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
B.治理雾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了循环原理
C.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B 【解析】生态工程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污染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A正确;治理雾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了整体原理,B错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C正确;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正确。
5.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最主要运用的基本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无废弃物农业”——循环原理
B.“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整体原理
C.“桑基鱼塘”——自生原理
D.“太湖富营养化”——协调原理
【答案】A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说明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在不断地循环利用,所以利用了循环原理,A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了整体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B错误;“桑基鱼塘”应用了循环原理,C错误;“太湖富营养化”违反了协调原理,D错误。
6.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
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
a.自生原理 b.整体原理 c.协调原理 d.循环原理
A.b、d、cB.b、d、a
C.d、b、aD.a、b、c
【答案】A 【解析】号召农民种树,同时又考虑其生活问题,应用的是整体原理;“无废弃物农业”依据的是循环原理;在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依据的是协调原理。
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背整体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
B.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原理
C.在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时,若违背协调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
D.“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循环原理
【答案】C 【解析】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背整体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A正确;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原理,B正确;在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时,若违背自生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C错误;“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循环原理,D正确。
8.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原理的是( )
①引进的水葫芦泛滥成灾,太湖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柑橘树苗种植,树苗不能正常生长
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漠化
④大量堆积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协调原理主要反映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关系,它包括引入的生物不适应当地环境,或适应当地环境但是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环境,或者是某种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总之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故①②③均涉及协调原理。而④为生活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不属于协调原理涉及的范畴。
[能力提升]
9.(2022·广东珠海校考)为净化某工业城市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建成如下图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分为甲、乙两区域并分别种植美人蕉和菖蒲,河水由A处引入该系统,经甲、乙两区域处理后由B处流出,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区域种植的植物不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B.受污染水体的净化是其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C.上述湿地改为种植蔬菜,可在净化污水的同时收获经济收益
D.植物可与藻类竞争水体中的无机盐,减少了水华现象的发生
【答案】A 【解析】甲、乙两区域种植的植物不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A错误;受污染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分解和绿色植物的吸收,是其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上述湿地改为种植蔬菜,可在净化污水的同时收获经济收益,C正确;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植物可与藻类竞争水体中的无机盐,减少了水华现象的发生,D正确。
10.(2022·广东佛山校考)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等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综合利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知识构建生态护坡,可有效减轻洪灾对生产的影响。下图为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季节性洪泛区应遵循协调原理
B.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日照增长后鲤鱼纷纷产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
D.巴沙鱼和金枪鱼食性重叠越多,两种鱼的生态位分化越明显。
【答案】A 【解析】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季节性洪泛区应遵循协调原理,要与季节性洪泛区环境相适应,A正确;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日照增长后鲤鱼纷纷产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C错误;巴沙鱼和金枪鱼食性重叠越多,两种鱼的生态位分化越不明显,相互间竞争会加剧,D错误。
11.(2022·广东佛山一中期中)“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最成功的一种模式。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有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因为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肥料中的有机物
B.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发酵产生沼气,又用于生产生活,说明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C.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途径②③⑤既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又有禽畜饲料等产出,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答案】C 【解析】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A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同时避免因燃烧有机物产生废气污染环境,C正确;途径②③⑤既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又有禽畜饲料等产出,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错误。
1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成分)。
(2)图示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 (2)循环 (3)整体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使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解析】(1)食用菌是腐生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2)“无废弃物农业”是将废弃物中的物质循环利用,故符合循环原理。(3)因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故题图所示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差。(5)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利用;②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④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某同学为研究农业废弃物及其处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少许干稻草切碎装入一试管中,加塞,管塞中央打孔用一玻管插入,连通气体干馏装置,然后用酒精灯灼烧试管底部,结果发现:装有稻草的试管底部变黑,导管壁有浅黄色粉末,干馏出的气体有刺激气味。
(1)请帮这个同学拟一个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该实验中,试管底部变黑的原因是稻草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元素,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_。
(3)为了避免燃烧产生的__________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现提倡“无废弃物农业”,该模式遵循了__________原理。
(4)请帮该同学设计使稻草变废为宝、节源增效的“无废弃农业”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1)稻草秸秆等废弃物被大量燃烧对环境的危害
(2)碳 二氧化硫 (3)二氧化碳 循环
(4)用于饲养牲畜、用于堆肥或沼气发酵、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等(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解析】(1)(2)此实验是研究废弃物及其处理方法,即农村常见的“焚烧秸秆”法对环境的危害,干稻草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当其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气体,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课堂检测,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综合训练题,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巩固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