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件包含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师版docx、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黑龙江鸡西高二期中)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和468件青铜器。其中玉器以礼器、兵器和装饰器为主,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妇好墓出土玉璧A.商朝确立了礼乐制度,迷信鬼神和崇尚天命B.商朝的军事实力强大,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C.商朝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D.汉代丝绸之路畅通前,中原与西域已有往来2.(2022·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期末)据《史记》记载,乌氏(今甘肃平凉市)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秦始皇让其位同封君,列朝议事。这则材料可以佐证秦代( )A.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B.政府鼓励民众经商贸易C.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并存D.畜牧业为国民经济基础3.(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末)如图是在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汉朝金球。它的特色是中空,在空心的黄球上面,焊接上了一颗颗黄金做的小圆点,这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焊接技术,在西方史籍中也有记载。据此可知,汉代( )A.中欧开始了直接的经济联系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融C.丝绸之路的重心发生了转移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4.(2023·浙江金华高二期中)如表是关于蜀身毒(古印度)道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 )A.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B.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D.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5.(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中)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6.(2023·广西来宾高二统考)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金礼蒙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撰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D.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7.(2022·黑龙江大庆高二期末)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中西交往频繁C.古代中国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8.(2023·重庆渝中高二期末)有学者指出,任何商品都会随同它而带来一种实用哲学和一种人生学说。中原内地出产的丝绸织物随着丝绸之路逐渐向西方传播,围绕丝绸的跨国传播,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一整套思想、审美,以及有关世界与人类的一整套哲学都随之传播。这说明( )A.丝绸文化传播是一个激进的过程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C.丝绸织物是中国实用哲学的表现D.丝绸贸易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9.(2023·四川宜宾高二期中)随着“黄泥脱色制白糖法”的发明,清代白糖大量出口,甚至进口印度糖的传统贸易区也输入中国白糖。明清用发酵法制作的红茶和乌龙茶,逐渐被外国人广泛接受,成为世界性饮料。这表明当时( )A.技术革新促进国际市场开拓B.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社会转型C.闭关自守政策受到强烈冲击D.经济结构变动瓦解自然经济10.(2023·宁夏银川高二期末)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如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区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11.(2023·天津滨海区高二期中)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总额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③各国经济持续繁荣④关税增长和贸易增长成正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2023·福建福州高二期中)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13.(2023·辽宁沈阳高二期中)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 )A.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C.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D.成为欧洲反封建的武器14.(2022·江苏宿迁高二期中)公元4至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这说明( )A.地域差异影响文化的交流B.东亚文明比欧洲文明开放C.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交通在文明传播中的作用15.(2023·吉林松原高二期末)保罗·波烈(右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将它命名为“孔子”。以后又推出的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16.(2022·山东临沂高二期中)中华民国时期设计的旗袍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而同时期,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这反映出(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17.(20分)(2023·浙江宁波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 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起有伏,但通过贯穿东西方的陆海通道,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都是古代中国最强盛之时。从汉唐到宋元,从明代到清中叶,我国综合国力强盛,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经济社会的高度繁荣,使我国成为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历代政府通过设置官职、制定规则、出台政策,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制度支持;稳定边疆、建立驿站,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政府引导和参与主体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只有使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激发出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活力。汉唐宋元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先后与沿线上百个国家或民族和睦相处。古罗马、波斯、大食等国“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丝绸之路赢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摘编自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8分)(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发展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今天我们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启示。(12分)18.(16分)(2022·湖南衡阳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12分)19.(16分)(2023·山东滨州高二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人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冲得很淡;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那些贵妇们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午后茶成为一种隆重而固定的礼仪,应该归功于英国第七世贝德福特公爵夫人安妮(1788—1861年)。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按照他们的饮茶习惯增加了牛奶和糖。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传播与流变》材料二 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摘编自武斌《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茶叶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近代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一个解说提纲。(要求:先明确提纲主题,主题要围绕世界近代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10分)出处记载《汉书·张骞传》臣在大夏(古国名,今阿富汗北部地区)时,见邛(今四川成都西南)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吕思勉《中国通史》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系今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缅甸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