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展开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2分)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关于秋水仙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是一种氧化物
B.秋水仙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25:1:6
C.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D.秋水仙碱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2.(2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气的液化
B.胆矾的研碎
C.蜡烛的燃烧
D.品红的扩散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检验氢气纯度
B.倾倒液体
C.用滴管吸取液体
D.稀释浓硫酸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B.用警犬破案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核内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是阴离子
5.(2分)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燃烧和灭火
6.(2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B.水C.氯酸钾D.氨水
7.(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8.(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B.液氧C.生理盐水D.蛋花汤
9.(2分)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 2HCl
10.(2分)各种新型传感器的使用,使部分化学实验的数据采集更准确,并且能够在电脑上直观的显示出来。某化学兴趣小组将氧气浓度传感器放入集气瓶内,点燃蜡烛后在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氧气浓度传感器采集所得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整个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
11.(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12.(2分)以下是根据“反应事实”推导出“决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3.(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来炼铁,是由于—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铜可用于制作导线,是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C.食醋可用于减轻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是由于食醋呈酸性.
D.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是由于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14.(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后变红,故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呈酸性,故食醋的pH小于7
C.在铁制品表面涂“银粉”(实际上是铝粉)可防止生锈,是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弱
D.改变条件使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5.(2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和于冰都属于纯净物
B.转化观:CO和CO2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能量观:燃烧属于剧烈氧化,放热;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吸热
D.结构观: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6.(3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如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1分)甲是 。
(2)(1分)在氧气、水、汞、氯化钠、铁,氦气这六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
(3)(1分)氯化钠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17.(9分)NaCl是一种重要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2分)食盐在厨房中常用做 。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这一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
(2)(2分)粗盐(含Ca2+、Mg2+、SO42−)制NaCl时,除杂试剂为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Na2CO3溶液,除杂时试剂的滴加顺序可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 、盐酸。加热蒸发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至出现 时停止加热。
(3)(2分)用固体NaCl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1000g,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装瓶、 ,配制中需称取 g的固体NaCl。
(4)(1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得NaOH、H2和Cl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 变为0。
(5)(2分)侯氏制碱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NaHCO3Δ__Na2CO3+CO2↑+H2O。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NH4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 方法提纯NH4Cl。
②60℃后,NaHCO3的溶解度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
18.(12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1分)根据下图所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2)(8分)请根据下图中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A图表示氧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 ,在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B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B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③A、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
(3)(3分)从下图所示的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C.该反应中共包含两种化合物
19.(7分)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1分)如图1,观察到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
(2)(1分)如图2,该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产生的现象是
(3)(2分)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4)(3分)《考工记》中有将铜、锡熔合制成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没有,由此可比较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20.(8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分)(一)水的净化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用 除去水中色素和气味。
(2)(2分)可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1分)(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
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
(4)(1分)改正不正确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 ⑤②①③④
B ⑤①②③④
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③①④②
(5)(2分)用25g蔗糖配制5%的蔗糖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 g。
21.(10分)化学科学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方法论。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
(1)(7分)化学兴趣小组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
①反应原理: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选择仪器:装置A、B均可作为制备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装置B相比于A最突出的优点为 (写出一条即可)。
③收集验满:若需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 (填“瓶口”“瓶内”之一),若木条 ,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④性质探究与应用:铜粉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E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该实验中的铜粉要足量,否则测的氧气含量的结果偏小
B.实验过程中通过推拉活塞可以保证氧气充分反应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D.待装置冷却后,未将气球内气体全部挤出就读数,测得的氧气含量结果不准
(2)(3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不同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验探究。
①实验一:反应前电子天平的示数为m1.将试管内溶液倒入烧杯中,待完全反应后示数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 m2(选填“>”“<”“=”之一)。
②实验二:将气球中的二氧化锰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装置始终密闭,完全反应后观察到电子天平的示数减小,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
③实验三:利用软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发现反应前后电子天平示数不变.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同学们认为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选项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e.物质种类
22.(6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2分)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装置 :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分)若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仪器②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请将仪器③中的导管补充完整 。
23.(8分)酸奶是广受欢迎的乳制品。实验小组对影响酸奶发酵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1:探究影响酸奶稳定状态的因素
将仪器进行灭菌处理,添加适量乳酸菌粉和纯牛奶,密封发酵。实验记录如下:
注:效果得分越高,酸奶稳定状态越好。
实验2:探究影响酸奶口感的因素
将仪器进行灭菌处理,添加乳酸菌粉、白砂糖和纯牛奶,密封发酵。实验记录如下:
注:效果得分越高,酸奶口感越好。
(1)(1分)【解释与结论】
牛奶发酵制酸奶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1分)1-5中x为 。
(3)(1分)探究发酵温度对酸奶稳定状态影响的实验是 (填序号)。
(4)(1分)依据1-7、1-8、1-9得出的结论是 。
(5)(1分)2-1中口感较差的主要表现可能是 (填“偏酸”或“偏甜”)。
(6)(1分)由上述实验,制作酸奶最好选择6%的乳酸菌接种量、8%的白砂糖添加量和 。
(7)(2分)【反思与评价】
依据实验数据,能否得出“乳酸菌接种量相同时,在实验研究范围内,白砂糖添加量越大,酸奶口感越好”的结论,说明理由: 。
24.(7分)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5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含钠元素且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试计算:
(1)(2分)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
(2)(2分)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3)(3分)样品中含钠元素的质量是 g。(结果精确到0.01g)
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解:A.秋水仙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秋水仙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5):(14×1):(16×6)=264:25:14:96,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秋水仙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秋水仙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秋水仙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蒸气的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品红扩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噗”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 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分析。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操作的方法分析。
D、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4.【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空气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没有空气分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用警犬破案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核内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是阳离子,故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空气是混合物。
B、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D、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5.【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灭火;一氧化碳能燃烧不能用来灭火,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析;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分析;
D、根据CO的可燃性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氧化物是含有2种元素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含有3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B. 水含有氢氧2种元素,是氧化物;
C. 氯酸钾含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D. 氨水含有氮、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正确.
B、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所以说法正确.
D、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防止损毁电器及触电的情况判断.
C、根据灭火器和种类和适用范围判断.
D、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
8.【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果粒橙、蛋花汤属于悬浊液;液氧是纯净物;生理盐水是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9.【答案】D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__ 2H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的围观构成,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蜡烛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法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说法不符合题意。
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
B、根据图示可知当氧气浓度低于15.96%时,则蜡烛熄灭;
C、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即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稀有气体;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为白烟,不是雾-液体,描述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符合硫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B符合题意;
C、生成二氧化碳为结论描述,应描述为生成了无色气体,因此描述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描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反应时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解:
A、空气和氧气的不同,主要是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铁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影响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故对;
B、常温下氢氧混合气体不反应,而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常温和点燃时的温度不同,所以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故对;
C、碳和氧气反应时,氧气充足,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氧气不足,生成物为一氧化碳,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物也可能不同,故对;
D、煤在空气中很难被点燃,纸张在空气了中较易被点燃,因为纸张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故错.
答案:D
【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方面,仔细分析各选.
13.【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来炼铁,A不符合题意;
B.铜可用于制作导线,是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符合题意;
C.松花蛋中所含的碱性物质具有涩味,由于食醋呈酸性,醋可用于减轻松花蛋中的涩味,C不符合题意;
D.由于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物质的用途反作用物质的性质分析
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分析
D、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属于酸,但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呈酸性,故食醋的pH小于7,B符合题意;
C、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情况下能被氧气氧化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从而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时有晶体析出,但是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显酸性的溶液pH<7;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波;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15.【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是由水组成的纯净物,干冰是二氧化碳,都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转化观:CO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二者可以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C、能量观:燃烧属于剧烈氧化,放热;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放热,符合题意;
D、结构观: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纯净物组成单一;
B、一氧化碳可以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为一氧化碳;
C、缓慢氧化也放热;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
16.【答案】(1)原子
(2)汞、铁、氦气
(3)钠离子和氯离子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甲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可以结合生成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所以甲是原子。(2)氧气、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汞(金属单质)、铁(金属单质)、氦气(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填:汞、铁、氦气。(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7.【答案】(1)调味品;溶剂种类
(2)BaCl2溶液、Na2CO3溶液;较多固体
(3)贴标签;9
(4)-1
(5)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温度≥ 60℃时,NaHCO3受热分解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粗盐提纯;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食盐有咸味,在厨房中常用作调味品;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其他条件相同,溶剂种类不同,这一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故填:调味品;溶剂种类;
(2)粗盐(含Ca2+、Mg2+、SO42−)制NaCl时: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Cl2溶液,所以除杂时,Na2CO3溶液加入一定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所以除杂时试剂的滴加顺序可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填:BaCl2溶液、Na2CO3溶液;较多固体;
(3)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配制中需称取固体NaCl的质量为1000g×0.9%=9g,故填:贴标签;9;
(4)根据2Na+1Cl−1+2H2O通电__2NaOH+H2↑+Cl0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故填:-1;
(5)① NH4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可以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NH4Cl,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②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60℃后,NaHCO3的溶解度无数据,由题意可知可能的原因是:温度≥ 60℃时,NaHCO3受热分解,故填:温度≥ 60℃时,NaHCO3受热分解。
【分析】(1)食盐常用作调味品;
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根据粗盐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Cl2溶液分析。
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分析。
(4)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5)①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分析。
② 根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分析。
18.【答案】(1)B
(2)6;得;三;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A;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A、硫元素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硫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16,所以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单位是“1”,不是“g”,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①A图表示氧原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8-2=6,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电子,故填:6;得;
②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图可知,B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填:三;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A、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一定条件__2MgO+C;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该反应中镁、碳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氧化镁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9.【答案】(1)导热性
(2)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二者的含碳量不同
(4)锡> 铜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1)图1中观察到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导热性,故填:导热性;
(2)图2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产生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填: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性能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故填:二者的含碳量不同;
(4)将铜片和锡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表面没有,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边,铜位于氢的后边,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是锡>铜,故填:锡>铜。
【分析】(1)图1中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导热性;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中的含碳量是2%~4.3%,钢中的含碳量是0.03%~2%;
(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20.【答案】(1)过滤;活性炭
(2)肥皂水;煮沸
(3)③
(4)D
(5)475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一)(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和气味;
(2)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生活中通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二)(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故应填③
(4)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首先应计算配置溶液所需蔗糖和水的质量,再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蔗糖,将称好的蔗糖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正确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故答案为:D。
(5)用25g蔗糖配制5%的蔗糖溶液,溶液的质量为25g÷5%=500g。
所需水的质量为:500g-25g=475g。
【分析】(1)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态的方法。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经过,有吸附性。
(2)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
(4)根据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顺序,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
(5)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21.【答案】(1)2H2O2MnO2__2H2O+O2↑;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加入药品的量,节约药品;D;瓶口;复燃;2Cu+O2 Δ__2CuO;C
(2)>;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ab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 第1空、 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第2空、 使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加入药品的量,节约药品 ;
第3空、 若收集干燥的氧气,需使用向上排空气法;
第4空、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
第5空、 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第6空、铜粉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第7空、 A. 该实验中的铜粉要足量,否则氧气消耗不完,测的氧气含量的结果偏小 ,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活塞可以使氧气充分与铜粉接触,使氧气充分反应,不符合题意;
C. 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符合题意;
D. 待装置冷却后,未将气球内气体全部挤出就读数,测得的氧气含量结果不准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第1空、反应生成了气体,总质量减少,故m1>m2;
第2空、生成气体使气球膨胀,气球所受空气的浮力增大,干扰了结果;
第3空、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一定不变,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变,故选abd。
【分析】(1) 第1空、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2空、利用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的使用差异分析;
第3空、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和题目的要求分析;
第4空、利用氧气的验满分析;
第5空、利用氧气的验满分析;
第6空、掌握铜粉与氧气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第7空、利用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
(2) 第1空、利用反应生成气体质量减小分析;
第2空、利用气球膨胀受到空气的浮力变大分析;
第3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2.【答案】(1)长颈漏斗
(2)B;2KMnO4Δ__K2MnO4+MnO2+O2↑
(3)浓硫酸;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选择装置B;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__K2MnO4+MnO2+O2↑。
(3)收集干燥的CO2,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浓硫酸干燥;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收集气体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故③中的导管应为左长右短,装置补充如图。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需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制取和干燥二氧化碳,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再进行干燥装置,再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23.【答案】(1)化学变化
(2)38
(3)1-1、1-4、1-7(或1-2、1-5、1-8,或1-3、1-6、1-9)
(4)在发酵温度等条件相同时,当发酵时间在6~8h范围内时,发酵时间越长,酸奶稳定状态越好
(5)偏酸
(6)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8h
(7)不能。对比2-2和2-3,2-3中白砂糖添加量较大,但口感效果得分较低,即口感比2-2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牛奶发酵制酸奶是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表里数据分析可知1-5中x为38 ℃ ;
(3)探究发酵温度对酸奶稳定状态影响的实验是发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如 1-1、1-4、1-7 都是6分钟, 1-2、1-5、1-8 都是7分钟, 1-3、1-6、1-9 都是8分钟),温度越高发酵效果越好;
(4) 依据1-7、1-8、1-9得出的结论是在发酵温度条件相同时,当发酵时间在6~8h范围内时,发酵时间越长,酸奶稳定状态越好;
(5)根据表2数据分析可知,2-1中口感较差的主要表现可能是白砂糖添加量少了,有点偏酸;
(6)由上述实验和表1数据、表2数据可知,制作酸奶最好选择6%的乳酸菌接种量、8%的白砂糖添加量和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8h口感更好;
(7)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乳酸菌接种量相同时,在实验研究范围内,白砂糖添加量越大,酸奶口感越好”的结论,原因是对比表2中的2-2白砂糖添加量为8%的口感比2-3白砂糖添加量为14% 好多了。
【分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根据表1数据分析来解答;
(3)根据表1数据分析发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发酵效果越好来解答;
(4)根据表1数据分析发酵温度条件相同时,发酵时间在6~8h范围内时,发酵时间越长,酸奶稳定状态越好;
(5)根据表2数据分析来解答;
(6)由上述实验和表1数据、表2数据分析来解答;
(7)根据表2数据分析乳酸菌接种量相同时,白砂糖添加量越大口感不一定就好。
24.【答案】(1)5.74
(2)6.8%
(3)0.9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5.74克;
(2)设硝酸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Cl+AgNO3=AgCl↓+NaNO3
170 143.5
100gx 5.74g
170:143.5=100gx:5.74g
x=6.8%
(3)设氯化钠质量为y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y 5.74g
58.5:143.5=y:5.74g
y=2.34g
则样品中钠元素质量为2.34g×2358.5=0.92g。
【分析】(1)根据图像中各数据分析;
(2)根据方程式计算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方程式计算和化学式中元素质量计算分析。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得分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决定化学反应
能否发生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常温下氢氧混合气体不反应,而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反应物温度
C
碳和氧气反应时,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物也可能不同
反应物的量
D
煤在空气中很难被点燃,纸张在空气了中较易被点燃
反应物的种类
阅卷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39分)
得分
阅卷人
三、综合题(共3题;共24分)
得分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发酵温度/℃
36
36
36
38
x
38
40
40
40
发酵时间/h
6
7
8
6
7
8
6
7
8
乳清析出
大量
大量
较多
大量
较多
少量
较多
少量
无
组织状态
粗糙不稳定
粗糙不稳定
细腻不稳定
粗糙不稳定
细腻不稳定
细腻较稳定
细腻不稳定
细腻较稳定
细腻稳定
效果得分
54
61
70
65
72
85
75
88
96
实验序号
2-1
2-2
2-3
2-4
2-5
乳酸菌接种量/%
6
6
6
10
14
白砂糖添加量/%
2
8
14
8
8
效果得分
61
99
77
72
52
阅卷人
四、计算题(共1题;共7分)
得分
57,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57,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