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1.4 测量平均速度(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1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速度的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注意事项:
(1)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单位是米(m),t单位是秒(s),速度v的单位是米/秒 (m/s);
(2)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应用: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a: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车长;
b: 火车过桥经过的路程=桥长+车长。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典例1】(2021秋•祥云县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
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
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
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答案】D。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丙的速度,所以,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故错误;
、根据可知,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所以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故错误;
、根据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故错误;
、因为,根据可知,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用的时间最少,所以丙最先到达终点。故正确。
故选:。
【典例2】(2021•苏州模拟)一辆小汽车在隧道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是 运动 (填“运动”或“静止” 的。隧道全长,有一辆长的旅游大巴车全部经过该隧道用了,则这辆车匀速过隧道的速度为 ,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 。
【答案】运动;20;98。
【解答】解:(1)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相对于司机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路灯是运动的;
(2)大巴全部经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
,
这辆车匀速过隧道的速度:
;
该车完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
由得: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
。
故答案为:运动;20;98。
【典例3】(2021秋•通道县期末)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成都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若监测点、相距,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和,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解答】解:(1)因为,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时不会被判超速;
(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
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答:(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时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变式训练1】(2021秋•枣阳市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末,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D.,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答案】C。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甲、乙的图线在末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正确;
、在内,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末时甲、乙速度相同,
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故错误。
故选:。
【变式训练2】(2021秋•南安市期中)如图示,“村村通”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乡村公路上,人们横过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人急行的速度约,人急行横过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是 3 ,若小汽车的速度为,人至少要在距离行驶过来的小汽车前 处,开始穿越马路才安全。
【答案】3;30。
【解答】解:(1)由可得,人急行横过6米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
;
(2)小汽车的速度
由可得,人急行横过马路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
。
故答案为:3;30。
【变式训练3】(2021秋•庆云县期末)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继续行驶刚好停在障碍物前10米处,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求:(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计算说明上述情况下,汽车能否安全停下来?
【解答】解:(1)由题知,汽车的反应距离,反应时间是,
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2)由可得,反应时间变为时的反应距离,
从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总路程,因此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答:(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
(2)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考点2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
【典例4】(2021秋•沂水县期末)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4 B.C.D.
【答案】C。
【解答】解:设全程的总路程为,
由可知,前路程所用的时间:;
后路程所用的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
【典例5】(2021秋•吉州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内甲做 匀速直线 运动,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匀速直线;2。
【解答】解:(1)甲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2。
【变式训练1】(2021秋•城固县期末)短跑运动员甲在某次训练中跑完100米的路程用时10秒钟,自行车运动员乙在某次训练中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30千米。用表示甲在此次训练中的平均速度,用表示乙在此次训练中的平均速度,比较和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C.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答】解:甲运动员跑完的路程用时,则甲的速度;
乙运动员内通过的路程是,则乙的速度;。
故选:。
【变式训练2】(2021•中山市校级模拟)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时间内,两车速度 (填“”、“ ”或“” ;在时间内,若以车为参照物,车向 (填“东”或“西” 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车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东;。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
则;,
比较可知,两车在时间内的速度;
由题图可知,在时间内,车与车的运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车的速度大于车的速度,
所以,以车为参照物,车向东运动;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车行驶的路程为:,那么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东;。
考点3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
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
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
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
步骤⑥利用公式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步骤⑦整理器材;
【典例6】(2022•宣州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从到运动了
B.小车从到的平均速度为
C.若小车到达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处由静止释放
【答案】C。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分度值为,小车从到运动了,故错误;
、由图知:段的距离是,所用时间为,所以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
、如果小车到达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正确;
、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处由静止释放,因为运动过程中小车在点的速度不为0,故错误。
故选:。
【典例7】(2021秋•峨眉山市校级月考)小明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应较 (选填“小”或“大” ,其目的是方便计时,使测量时间的误差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若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
【答案】(1);(2)小;(3)大。
【解答】解:(1)由图可知,实验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原理是:。
(2)方便计时就是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所以使用的斜面坡度应较小;
(3)过了点计时,使变小,根据可知,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2)小;(3)大。
【典例8】(2022•鹿邑县校级模拟)为了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了小车运动全程、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 秒表 。
(2)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的斜面,目的是 。
(3)小明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记录该位置为,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②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处,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③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计算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用、、、表示)。
(4)若在上述步骤②中,小明释放小车时轻推了一下小车,其他操作均正确,对、、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是 。
【答案】(1)秒表;(2)小;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意思对即可)(3);④;(4)无影响,偏大,偏小。
【解答】解:(1)为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能在斜面上运动更长的时间,可以减小时间测量值的误差;
(3)已知小车运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以及各自的运动时间,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分别求出小车运动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运动下半程的路程为,所用时间为,则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4)步骤①未改变,因此不受影响;步骤②中释放小车时轻推了一下小车,小车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将导致小车经过上半程的时间偏小,故将会偏大,将会偏小
答案:(1)秒表;(2)小;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意思对即可)(3);④;(4)无影响,偏大,偏小。
【变式训练1】(2021秋•新泰市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点,电子时钟显示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车从到运动了
②小车从到的平均速度为
③若小车到达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④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处由静止释放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②④D.只有②③
【答案】D。
【解答】解:①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分度值为,小车从到运动了,故①错误;
②由图知:段的距离是,所用时间为,所以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②正确;
③如果小车到达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③正确;
④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处由静止释放,因为运动过程中小车在点的速度不为0,故④错误。
故选:。
【变式训练2】(2021秋•临湘市期中)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公式)。
(2)请根据刻度读出甲至丙的路程是 ,平均速度是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这样做的好处是: 。
【答案】(1);(2)90.0;0.15;(3)小;便于测量时间。
【解答】解: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
(2)由图中知,
,
平均速度。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故答案为:(1);(2)90.0;0.15;(3)小;便于测量时间。
【变式训练3】(2021秋•会宁县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处静止下滑。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图中段的路程 ,测得时间,则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为 ;
(3)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4)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是 。
【答案】(1);(2)40.0;0.1;(3)偏小;(4)。
【解答】解:(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段的路程,
段的平均速度为;
(3)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由图象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是图象,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40.0;0.1;(3)偏小;(4)。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秋•郑州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D.经过,丙车前进了
【答案】B。
【解答】解:、在图象中,甲乙的运动图象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
在图象中,丙的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
综上所述可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甲、乙、丙三个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最小,故、正确,错误;
、经过,丙车前进的路程为:,故正确。
故选:。
2.(2021秋•晋安区期中)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通过的路程之比为,则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是
A.B.C.D.
【答案】B。
【解答】解:甲车所用时间为:,
乙车所用时间为:,
已知,,则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故正确。
故选:。
3.(2021•锦江区校级模拟)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答案】A。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在时两同学相遇,相遇前甲通过的路程:,相遇后甲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
则相遇前甲的速度为:;相遇后甲的速度:,
所以,即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正确,错误;
、由图像可知,乙相遇前通过的路程:,
则相遇前乙的速度:,
所以,即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错误;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通过的总路程:,乙经过的总路程,甲、乙所用总时间均为:,
则甲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
所以,,即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平均速度的2倍,故错误。
故选:。
4.(2021秋•南阳期末)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三点的时刻,点是全程的中点。小车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C.小车段运动所用时间与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段的平均速度大于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答】解: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车是运动的,故错误;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车是运动的,故错误;
、由图知,小车段运动所用时间是,段运动所用时间是,所以段和段的运动时间不相等,故错误;
、设段路程为,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可知,小车段的平均速度大于段的平均速度,故正确。
故选:。
5.(2021秋•凤翔县期末)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A。
【解答】解:
由题照相装置每秒拍10次,所以图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间平均速度最小。
故选:。
6.(2020秋•皇姑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内,物体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B.前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C.末、相遇
D.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正确;
、前内,物体先静止,从第开始做加速运动,直到末速度与相同,而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末,、物体的速度相同,通过的路程大于通过的路程,故错误;
、由图可知,,的运动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故选:。
7.(2021秋•临江市期末)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需要的主要器材有
A.小车、刻度尺、表B.斜面、小车、挡板、刻度尺
C.斜面、小车、挡板、表D.斜面、小车、刻度尺、表
【答案】D。
【解答】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表;为了能让小车由静止开始自主运动,还需要斜面,故正确。
故选:。
8.(2021秋•渌口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的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
C.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答】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故错误。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的平均速度,故正确;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的平均速度,故错误。
故选:。
10.(2021•安徽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点到点所用的时间
D.如果小车到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答案】D。
【解答】解: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错误;
、由于时间不容易测量,所以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故错误;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点到点所用的时间,故错误;
、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知,速度偏小,故正确。
故选:。
二、填空题。
11.(2021•无锡二模)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丙的运动速度和 甲 相同;速度最快的小车是 ,小车丁的速度是 。
【答案】甲;乙;。
【解答】解:由图1所示图象可知,,,
由2所示图象可知,,,
由此可知,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
速度最快的小车是乙,丁的速度是。
故答案为:甲;乙;。
12.(2021•东莞市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甲车做 匀速 直线运动,内,乙车的速度是 ;第时,甲、乙两车相距 。
【答案】匀速;4;10。
【解答】解:(1)由物体的图象,可知甲车的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乙车的图象可知,乙车在内通过的路程为,速度;
(2)由图象得出,在内,乙车运动的路程大于甲车运动的路程,由可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坐在甲车上的人看乙车,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前运动;
由图象得出,时,甲、乙两车相距;
故答案为:匀速;4;10。
13.(2021•庐阳区三模)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记录了小球每隔的不同位置,小球由左运动到右的平均速度是 0.8 。
【答案】0.8。
【解答】解: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小球运动的路程为;
小球运动的时间;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0.8。
14.(2021•眉山)眉山市于2021年4月24日,在东坡区举办了“千禾杯”半程马拉松赛,某选手在湖滨路一段平直赛道上用时间跑了,该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8 ;以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答案】8;运动。
【解答】解:已知,,
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跑步的过程中,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与选手之间有相对位置的变化,故建筑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8;运动。
15.(2021秋•新化县期末)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情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由图可知,小车从位置运动到位置,通过的距离是 35.0 ;数字钟显示出了、位置对应的时间示数,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35.0;0.07。
【解答】解:
由图示可知,,,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35.0;0.07。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秋•锦州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 ,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小” 。
【答案】(1)小;(2)5.0;1;0.033;(3)大。
【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2)由图知,
则;
(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小;(2)5.0;1;0.033;(3)大。
四、计算题。
17.(2021秋•泰兴市期末)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小明一家利用“十一”国庆假日到重庆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标志。求: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汽车以图中的速度行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答】解:
(1)由左图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为,从指示牌到重庆的路程,
由可得,从标志牌到重庆的时间至少:
;
(2)由右图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则汽车行驶通过的路程:
。
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是;
(2)若汽车以图中的速度行驶,通过的路程是。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巩固练习</a>,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1.4课测量平均速度(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1.4课测量平均速度(原卷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复习练习题</a>,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