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第1-4.2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4.2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秋•周村区校级期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高约为10 m B.正常人1 min的脉搏数约为200次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 km/h D.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光年
【答案】C。
【解答】解:A.教室高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的心跳一次约1s,脉搏数每分钟约为70次,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符合题意;
D.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有近有远,平均距离约为1.5×108km,而1光年约等于9.46×1012k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春•东莞市期中)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东莞地铁列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
A.站台的服务员B.路边的广告牌
C.他身边的座椅D.地面
【答案】C。
【解答】解: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明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和他身旁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站台的服务员、路边的广告牌、地面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2•姜堰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声波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使我们的学习不受噪声干扰
【答案】A。
【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
B、用力鼓掌再轻轻拍掌,手掌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使教室内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A。
4.(2022春•茂名期中)如图所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伴随着一群孩子的歌声,奥林匹克会旗冉冉升起。那清澈、明亮、纯真的童声合唱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物理角度来看,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 )
A.音调高B.音色好C.响度大D.声速大
【答案】C。
【解答】解: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响度大,故C正确。
故选:C。
5.(2022春•双城区期中)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D.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严
【答案】D。
【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
D、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小了表面积、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2春•龙泉驿区期中)小张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口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C.图乙是在水在沸腾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D.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汽化
【答案】B。
【解答】解:A、烧杯口周围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C、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所以乙图是沸腾前的现象,故C错误;
D、水沸腾后,停止加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水会汽化,故D错误。
故选:B。
7.(2021秋•鱼峰区校级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B.河水C.平面镜D.太阳
【答案】D。
【解答】解:ABC、月亮、河水、平面镜本身不发光,它们只能反射光,所以月亮、河水、平面镜不是光源;
D、太阳本身能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8.(2022春•宿迁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D.日全食现象
【答案】C。
【解答】解: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日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9.(2022春•徐汇区期中)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2秒通过Q点,则( )
A.甲比乙早 2 秒经过P点B.乙比甲早 2 秒经过P点
C.甲比乙早 4 秒经过P点D.乙比甲早 4 秒经过P点
【答案】C。
【解答】解: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P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O),Q点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10m处)。由图可知,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解得t=5s,即甲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5s,而乙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乙车对应的时间是3s,已知甲比乙早2秒通过Q点,如果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则甲比乙迟2秒通过Q点,所以,甲比乙早4秒经过P点,故C正确。
故选:C。
10.(2022春•西湖区期中)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华跑的路程更长
【答案】C。
【解答】解:A、分析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不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分析图象可知,小明的速度为v===5m/s,故C正确;
D、分析图象可知,8s内,小华跑的路程与小明多,故D错误。
故选:C。
11.(2022春•龙泉驿区期中)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弹奏吉他时,我们听到优美的琴声是来自琴弦的振动
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停止对真空罩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中,听到的铃声会逐渐变小
D.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解答】解:A、优美的琴声是来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当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中,听到的铃声会逐渐变大,故C错误;
D、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声音的音调会发生变化,响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2.(2021秋•肇源县校级期中)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熔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熔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答案】C。
【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2022春•长沙期中)如图是“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首次对接的示意图,它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当“神舟十三号”与“天和”完成对接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C.“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
D.“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均变为零
【答案】C。
【解答】解: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故C正确;
S、在对接之前,“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各自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轨迹运动,并且由于速度不同的,没有变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14.(2021秋•千山区期中)现在大多数汽车都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打开倒车雷达,在显示器上就能显示出障碍物与汽车之间的距离,避免倒车时与障碍物相撞,关于倒车雷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B.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能量
C.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信息 D.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我们听不到
【答案】B。
【解答】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C、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信息,故B错误、C正确;
D、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高于20000赫兹,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我们听不到,故D正确。
故选:B。
15.(2021秋•安丘市期中)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
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答案】D。
【解答】解:A、做熔化实验时,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叫做水浴法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也可以使温度上升缓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A错误;
B、由图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酒精灯撤去之后,石棉网温度依然比水温度高,烧杯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水温还可以上升,物质的温度也会继续上升,由图分析可知,应该是在第10分钟前撤走酒精灯,故C错误;
D、由图知,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6.(2021秋•重庆期中)小莹在操场跑道上散步,发现小宇每隔相同时间t1从她身后跑过,小莹自己走完操场一圈用时为t2,小宇测出自己跑步的速度为v,假设小莹和小宇速度大小不变,则操场一圈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设操场一圈的长度为s,则小莹的速度为:v莹=,
操场一圈的长度:s=(v宇﹣v莹)t1=,
由上式得出操场一圈的长度s=,故A正确。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7.(2022秋•封丘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零刻度线已经磨损,能否用此刻度尺测量木板长度 能 (填“能”或“不能”),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若能进行测量,则测量值为 2.25 cm。
【答案】能;1mm;2.25。
【解答】解: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能用来测量长度,因为可选其它刻度作为零刻度线;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
故答案为:能;1mm;2.25。
18.(2021秋•周村区校级期中)小明骑共享单车去商场,他拨动铃铛杆,铃铛发出的声音是由铃铛外壳 振动 产生的;以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振动;运动。
【解答】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铃铛发出的声音是由铃铛外壳振动产生的。
(2)以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单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振动;运动。
19.(2021秋•同安区期中)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240℃,在第16min时,该物质处于 液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液态;增加。
【解答】解: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4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240℃;
在6min~14min时晶体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在第16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液态;增加。
20.(2021秋•鸡冠区校级期中)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5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16.5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6.06 m/s。
【答案】16.5;6.06。
【解答】解:(1)由v=可知,保持8m/s的速度跑步的时间:t1===8s,
百米赛跑的成绩:t=8.5s+8s=16.5s;
(2)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6.06m/s。
故答案为:16.5;6.06。
21.(2022春•顺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乙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80 ℃,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处于 固液共存 态。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 液 态。
【答案】乙;80;固液共存;液。
【解答】解: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物质在4~8分钟温度保持80℃不变,故乙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由图知,第8分钟熔化刚好结束,之后为液态升温过程,故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乙;80;固液共存;液。
22.(2021秋•湖南期中)在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汽车的车速。它是根据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如图所示,某次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测出汽车正以40m/s的速度匀速向右行驶。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5s,那么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1.9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1.9。
【解答】解:设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t1,第二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t2,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
则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s1=v声Δt1,
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s2=v声Δt2,
汽车运动的时间:t′=1.5s+(Δt2﹣Δt1)
则汽车在t′s内通过的路程:Δs=s2﹣s1=v声(Δt2﹣Δt1),
两次脉冲运动的时间差:Δt2﹣Δt1=t﹣1.5s
已知汽车的速度为40m/s,则汽车的速度:v车====40m/s,
解答:Δt2﹣Δt1=0.4s,
则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t=(Δt2﹣Δt1)+1.5s=0.4s+1.5s=1.9s。
故答案为:1.9。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3.(2021秋•锡山区期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在图中画出青蛙所能看到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表示范围。(黑点表示青蛙的眼睛)
【解答】解:图中黑点O表示青蛙的位置,将O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O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24.(2022春•西湖区期中)如图所示,AB、CD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到光源S的位置并作出两条反射光线AB、CD的入射光线。
【解答】解: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5.(3分)(2021秋•运城期中)小明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D (填字母)。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若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说明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2)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D;
(2)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若把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2)真空不能传声。
26.(7分)(2021秋•湛河区校级期中)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3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6)vBC > (选填“>”、“<”或“=”)vAC。
【答案】(1)v=;(2)40.0;0.3;(3)偏大;(4)B;(5);(6)>。
【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为: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AC段的路程为:sAC=10.00dm﹣1.00dm=9.00dm=0.900m,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15:35:23﹣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0.3m/s;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v=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sAB=40.0cm=0.400m,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15:35:22﹣15:35:20=2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2m/s;
小车在BC段路程为:sBC=6.00dm﹣1.00dm=5.00dm=0.500m,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15:35:23﹣15:35:22=1s,
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5m/s;
由上述可知vBC>vAB,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图2中: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也均匀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路程无变化,说明是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s﹣t图象中是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设全程的路程为2s,则前半程所用时间t1=,后半程用时t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6)由上述可知vBC>vAC。
故答案为:(1)v=;(2)40.0;0.3;(3)偏大;(4)B;(5);(6)>。
27.(6分)(2021秋•厦门期中)如图,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98 ℃;
(3)实验中,观察到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如图 a (选填“a”或“b”)产生,从而判定水开始沸腾;
(4)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撤掉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根据图象分析,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不同只是由于质量不同引起的是图 丁 (选填“丁”或“戊”);
(6)居家线上教学,学习方式精彩纷呈。如图所示,在玻璃杯中装一定用刚烧的开水,密封倒扣在盘子上,在杯底放置冰袋,不一会儿观察到水重新沸腾了,请分析该实验探究的主要问题是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答案】(1)自下而上;(2)98;(3)a;(4)撤掉酒精灯;(5)丁;(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答】解:(1)根据酒精灯加热时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测量水温时不能与烧杯底和器壁接触,所以安装实验装置时需按“自下而上”的顺序。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上表面与98刻度线对齐,读数为98℃;
(3)根据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故选图丙中的a图;
(4)水继续沸腾需要继续吸热,故采用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图丁表示水的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水的质量不同;图戊表示初温不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说明水的质量相同,故选丁图;
(6)杯底放置冰袋后,玻璃杯中的气压降低,当水温高于该气压下的沸点时将再次沸腾,故该实验探究的是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8;(3)a;(4)撤掉酒精灯;(5)丁;(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六.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28.(7分)(2021秋•即墨区期中)小明同学在操场上练习跑步,18秒跑了54米,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解:小明练习跑步的路程:s=54m,所用的时间:t=18s;
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v===3m/s。
答: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为3m/s。
29.(8分)(2021秋•蓬江区校级期中)小明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运城市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请你根据标志牌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解答】解:
(1)从图1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100km/h;
从图1的标志牌到运城需要的时间最少为
t===1.2h;
(2)图2所示的速度是80km/h,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vt=80km/h×1.5h=120km;
答:
(1)从图1可知,汽车最快速度不能超过100km/h;从图1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1.2h;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120km。
30.(9分)(2021秋•伊州区校级期中)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汽艇5s内匀速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解答】解:(1)由v=可得,5s内声音走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5s=1700m;
(2)汽艇通过的路程:
s汽艇=v汽艇t=10m/s×5s=50m;
(3)如右图所示,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875m,
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0=s﹣s汽艇=875m﹣50m=825m。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
(2)汽艇5s内匀速行驶的距离是50m;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825m。
31.(12分)(2021秋•青羊区校级期中)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四川高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1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2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若采用“区间测速”,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某次一轿车以108km/h的速度朝巡逻车匀速驶来,距巡逻车111m时,巡逻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则经过多少秒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tP1nl=0.3s,tP2n2=0.2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该车速度为多少m/s?
【解答】解:(1)时间是t=10:41﹣10:31min=10min=h,平均速度v0===126km/h;
126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声波信号发出后向前传播的同时,汽车匀速行驶,声波遇到汽车被反射,此后声波原路返回,声波向外传播和返回经过相同路程,用相同时间;声波和汽车的速度之和:v=v声+v车=340m/s+30m/s=370m/s,
声波遇到汽车的时间:t===0.3s,
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2t=2×0.3s=0.6s;
(3)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9个格,时间长为0.9s,已知tP1n1=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后经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
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2个格,tP1n2=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P1n1=×340m/s×0.3s=51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P1n2=×340m/s×0.2s=34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51m﹣34m=17m;
这17m共用了:t′=Δt﹣+=0.9s﹣0.15s+0.1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20m/s。
答:(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经过0.6s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该车速度为20m/s。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2(第1~3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2(第1~3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2第13章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2第13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