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二原因分析类(附解析)
展开(2023·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亿,农业人口约占80%,以小农户为主,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绝大多数耕地只在湿季种植作物,灌溉农田比例小;工业基础及道路、供电等设施薄弱。近年来,该国引进灌溉农机具,但推广缓慢,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形。
(1)评价埃塞俄比亚发展灌溉农业的水资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2)说明埃塞俄比亚难以大规模引进灌溉农机具的社会经济原因。
[思维过程]
第(1)题,
第(2)题,
[解析] 第(1)题,评价需要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读图可知,埃塞俄比亚河湖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高原面和河谷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地形较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不利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降水干湿季分明,绝大多数耕地仅在湿季种植作物,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易发旱灾;从整个国家看,等高线相对密集,山地面积比例大,对推广灌溉农业阻力较大。第(2)题,材料显示,埃塞俄比亚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基础落后,投入灌溉农机具的资金不足;水利、道路及供电等基础设施薄弱,影响灌溉农机具的运行;农业人口占比高,以小农经营为主,农业规模小,单个农户灌溉面积有限,灌溉农机具投入大,且难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低,生产和维修灌溉农机具的能力比较低;读图可知,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对外交流和贸易不便利,影响引进先进的灌溉农机具。
[答案] (1)有利:河湖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高原面和河谷地形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不利:降水分干湿季,干季易发旱灾;山地面积比例大,不利于推广灌溉农业。
(2)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经营规模小,引进农机具成本高;工业水平低,生产和维修能力低;位于内陆地区,对外交流和贸易不便。
1.设问形式
2.主要载体
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数据表格、地理原理图、气候要素图等。
3.分析原因需从自然原因、人文原因等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势)、气候、水文、植被、矿产、洋流、海陆轮廓和板块运动等方面。
(2)人文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
(3)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4.分析角度
(1)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
(2)主要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
(2023·泰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河南省济源市北部庙街村位于济源盆地,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泉多水多,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宋时,该村居民按“甲”、“米”等字的形状布局开沟,再盖瓦成渠,最后覆土种植,独创出“合瓦地”。在合瓦地上种植的大蒜,蒜皮紫红透明,品质优良,比当地其他蒜种成熟早,被誉为“济渎金蒜”,曾作为贡品进入皇宫。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水渠淤塞严重,“济渎金蒜”品质下降,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下面分别为济源市地貌和水系图、“金蒜”种植景观图、“甲”字形合瓦地地下开沟覆瓦示意图和合瓦地剖面示意图。
(1)分析庙街村泉多水多的原因。
(2)对于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的行为,你是否赞同?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庙街村位置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可知该村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依据图示的地形分布和季风风向可以得知该地区西北部山坡属于夏季风坡,增加了降水量,依据图中所示,可知庙街村位于冲洪积扇,地势较低,地下水汇集,并且该地有断层分布,为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题,若赞同。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水渠淤塞严重,红蒜品质下降”可知,合瓦地年久失修,导致其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能力降低,甚至逐渐消失,合瓦地的修复成本较高,修复投入的资金较多;根据材料信息“红蒜品质下降”可知,合瓦地种植的红蒜品质下降,导致农民收入降低;改种粮食作物,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若不赞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蒜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较高;根据材料信息“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可知,当地地下水埋藏较浅,改种粮食作物易发生涝灾;该地位于河南省,属于半干旱地区,大规模种植粮食易发生盐渍化,导致土壤盐度升高,不利于粮食种植,合瓦地是当地居民适应地理环境的见证,体现了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农业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大规模改种粮食会导致红蒜的种植规模减小,甚至会导致该特色农产品的消失等。
答案:(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西北部为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位于冲洪积扇,地势较低,地下水汇集;有断层分布,有利于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2)赞同。合瓦地年久失修,水渠逐渐干涸,合瓦地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作用逐渐消失;修复成本高,红蒜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可保障粮食安全。
不赞同。红蒜是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高;该地地下水埋藏浅,易渍涝;位于半干旱区域,易导致盐碱化,不利于种植粮食;合瓦地反映了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加以保护;导致特色农产品红蒜的消失。
行为动词
限定词
主要中心词
指出
从×××角度
从×××方面
根据×××知识
(有利、不利)条件
说明
(自然、人文)原因
简述
(国内、区域)优势
解释
(自然或人文现象)成因
推测
(地貌景观或地理事物)地理过程
分析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短缺原因
地理事物
影响因素
成因分析
气温
纬度(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
洋流;天气状况;人类活动
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水平方向上,同海拔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纬度海域,暖流附近气温高于寒流附近气温;晴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于阴天;热岛效应、温室效应使局部地区气温偏高
降水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海拔;洋流;人类活动
低气压带、西风带和夏季风控制的地区降水多,高气压带和冬季风控制的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水汽丰富,降水多于内陆;同一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于背风坡;高大山地的最大降水通常出现在山体中部某一位置;暖流增湿,寒流减湿;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降水
流量
降水量;水系状况(流域面积大小和支流多少);地形;植被
降水量大,雨水补给多,流量大;水系发达,支流汇水快且多;山区多地形雨,流量较小,流速较快,而平原地区河道弯曲,流量较大,水流缓慢;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水能
河流落差;径流量
地形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渔场
地形;位置(河流入海口处);洋流
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冬季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入海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养分;(交汇流或上升流)扰动海水,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雪线
气温;降水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通常阳坡雪线高于阴坡;雪线高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通常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资源问题
主要成因
水资源短缺
自然原因:年降水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陆域条件差(如岛屿面积小且山地多,储水空间小)。
人为原因:农业发展快,用水需求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环保意识弱,水污染严重
能源短缺
化石燃料为非可再生自然资源,储量有限;能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或发展快),能源需求大;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荒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轮荒、开矿、采石)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破坏植被
盐碱化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易积水积盐;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高(或上升)
湿地破坏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地区大量湿地(绿洲)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湿地围垦和开垦;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外来物种的干扰;城镇化、旅游业和道路建设;等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等等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一特征描述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一特征描述类(附解析),共4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五辨析评价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五辨析评价类(附解析),共5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四意义影响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四意义影响类(附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