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地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的动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 涡虫B. 蚯蚓
C. 河蚌D. 水母
2.蝗虫、蜈蚣、虾、蟹等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B. 有三对足,两对翅
C.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D. 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下列哪项不是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 )
A. 体表有角质层B. 生殖器官发达C. 运动器官发达D. 消化管简单
4.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小小珊瑚虫功不可没。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B. 珊瑚虫身体呈两侧对称
C. 珊瑚虫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D.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
5.科学家将蜘蛛牵引丝基因转入家蚕染色体中,从而生产出含蜘蛛丝蛋白的新型复合茧丝纤维。以下事例利用了相同生物技术的是()
A.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B. 利用试管婴儿技术辅助生殖
C. 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D.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6.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有害的B. 属于真核生物C. 靠分裂进行生殖D. 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7.有一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据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
A. 鱼类B. 爬行类C. 鸟类D. 哺乳类
8.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头顶上有象征吉祥的如意造型以及和平鸽和天坛组成的一圈图案,这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以下关于“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恒定B. 体内有脊柱
C.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D. 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9.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青睐,其原型是中国国宝大熊猫。下列有关大熊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胎生哺乳B. 牙齿无分化C.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D. 体温不恒定
10.当我们拿杯子喝水,手臂弯曲时,下列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 )
A.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1.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深入,发现很多微生物都在服务于人类。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对应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酸奶B. 甲烷细菌——沼气C. 醋酸菌——制醋D. 霉菌——腐乳
12.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
13.下列图片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③⑤⑥D. ④⑤⑥
14.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与“蜘蛛结网”相同的是( )
A. 小狗算数B. 老马识途C. 蜜蜂采蜜D. 海狮顶球
15.2021年12月,“离家出走”的亚洲象回到西双版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象这种现象是一种社会行为
B. 这体现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
C. 该象群的迁移不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
D. 这种现象体现所有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
16.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B. 人毁坏了鬼针草
C. 人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果实D. 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17.在一个由水稻,螟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变化可由下列哪条图线表示( )
A. B.
C. D.
18.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航天员送入太空,宇航员身着的飞行服——“抗荷服”主要作用是阻止在飞行时血液向下半身急剧流动,避免由于大脑缺血而出现黑视,其发明创意来自( )
A. 长颈鹿的循环系统B. 乌龟的背甲C. 萤火虫的发光D. 蝙蝠的回声定位
19.如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B. 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大
C. 猫和虎同属于猫科D. 虎和犬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0.2022年4月,23万尾人工培育的中华鲟被放入长江。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它的主要特征有( )
①生活在水中
②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
③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④体温恒定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21.1864年,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让人们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B. “鹅颈瓶”实验的关键是弯曲的瓶颈,能阻止外界细菌进入,是实验的变量
C. 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由肉汤产生的,彻底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D. 巴斯德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22.“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不管怎样变异都是新冠病毒。判断依据是( )
A. 都不能独立生活B. 都能传播疾病C. 都是分裂生殖D. 都没有细胞结构
23.晓君家里养的宠物狗每天都到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狗定点排便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 狗定点排便行为的形成与大脑无关
C. 狗定点排尿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D. 狗的排尿反射只需要泌尿系统参与完成
24.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疆籍运动员阿合娜尔•阿达克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速滑中直道滑行的基本技术包括:蹬冰、收腿、下刀和摆臂。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蹬冰动作是由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
B. 收腿动作中的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组成
C. 下刀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 摆臂时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出造成脱臼
25.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实验(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同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B. 28℃是细菌生长繁殖比较适宜的温度
C. 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无菌培养基
D. 细菌在无菌培养基中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3分。
26.人人痛恨老鼠,但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鼠也具有重要作用。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鼠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它在促进物质循环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2)鼠对人类有害,必须把它完全消灭。
(3)鼠在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4)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占据一环,其数量过多或过少对生态平衡都会产生影响。
27.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圆满举办,再次激发了人们的运动热情,群众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是 ,B是 。
(2)图二为关节示意图,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 内的滑液和[⑤] 。
(3)图三是两名同学画的人体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正确的是图 。
(4)运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做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其中能量还要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系统的配合。
28.阅读资料,通过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和蚯蚓走迷宫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如图所示。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如图所示。
(1)从获得途径来看,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都属于 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而获得。
(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 。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29.以下是五种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是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
(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无成形的 。它的繁殖方式是 生殖。
(3)图E中的a是 ,图中的C、D、E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4)图中的[ ]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
(5)图中[ ]是酵母菌结构图,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 。
30.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 关系。
(3)请你对“放生热”现象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31.《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如图1)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康康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2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 ,F表示的动物名称是 ,它与图中的 亲缘关系最近。
(2)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 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 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3)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多种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32.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鸭间的关系是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请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一条与鸭子有关食物链 。
(4)引鸭入田,利用鸭对 、 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鸭产生的粪便,高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 等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33.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一般认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加健康。为探寻其中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亲代产生乳汁哺育后代是 ______动物共有的特征之一。乳汁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肪、维生素和 ______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母乳除了提供营养外,是否还有抑菌作用?研究者向A、B、C、D四种常见病菌的培养液中加入等量无菌的牛乳和人乳,一段时间后测定单位体积内培养液中细菌的量(单位是lgGFU/ml),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人乳和牛乳必须“无菌”的目的是排除 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由表可知,______对四种病菌的抑制作用更强。其中对 ______(填字母)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3)研究发现,人乳中含有GML(月桂酸单甘油酯,一种脂质),其浓度是牛乳的10~15倍。为了进一步研究母乳中的GML对病菌的影响,研究者用乙醇萃取法去除人乳中的GML后,再次测定人乳对A菌的影响。根据如表实验结果可知,人乳中起抑菌作用的物质是GML,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4)乙醇萃取法去除人乳中的GML的同时还去除了其他脂质。有同学认为,表乙结果不能证明上述实验结论,应再增加一组:向用乙醇萃取法获得的人乳中加入与正常人乳等量的 ______,如果抑菌作用与正常人乳无差异,即可证明起抑菌作用的就是GML。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B、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C、河蚌身体柔软,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
D、水母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结构简单,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B。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代表动物有沙蚕、水蛭和蚯蚓等,解答即可。
掌握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节肢动物有的有翅会飞,如昆虫,也有的无翅不会飞,如蜈蚣、蟹、虾等。
故选:C。
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蝗虫、蜈蚣、蟹、虾都属于节肢动物。
了解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消化液的侵蚀,适于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不合题意。
B、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不合题意。
C、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符合题意。
D、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不合题意。
故选:C。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A正确。
B、珊瑚虫身体呈辐射对称,B错误。
C、珊瑚虫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C正确。
D、珊瑚虫身体微小,分泌的外壳逐渐堆积成千姿百态的珊瑚礁,D正确。
故选:B。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熟记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属于发酵技术,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婴儿技术让不孕妇女重新获得了做母亲的权利。因此,“试管婴儿”是辅助生殖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巴氏消毒法是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从而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运用了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故选:D。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将蜘蛛牵引丝基因转入家蚕染色体中,从而生产出含蜘蛛丝蛋白的新型复合茧丝纤维,属于转基因技术。
解答此要掌握转基因技术的特点。
6.【答案】C
【解析】解:A.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但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利用醋酸菌能酿醋,A错误。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C正确。
D.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属于异养,D错误。
故选:C。
细菌的特征: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④细菌的种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
解答此题要掌握细菌的特征。
7.【答案】B
【解析】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所以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的动物属于爬行动物。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属基础性的题目。
8.【答案】D
【解析】解:“鸽”属于鸟类,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D错误。
故选:D。
鸟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气囊辅助肺呼吸,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随时排便,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中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鸟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一般以识图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9.【答案】A
【解析】解:大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其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体腔内有膈,体表被毛,体温恒定。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0.【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我们拿杯子喝水,手臂弯曲时,选项中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C。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熟记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可以酿酒,利用乳酸菌制酸奶,A错误。
B、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制沼气,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B正确。
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C正确。
D、制豆腐乳要用到霉菌(曲霉),D正确。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据此答题。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2.【答案】B
【解析】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菊花之间(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遗传多样性,B正确。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3.【答案】B
【解析】解:图片中②③⑤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4.【答案】C
【解析】解: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ABD、小狗算数、老马识途、海狮顶球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蜜蜂采蜜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5.【答案】A
【解析】解:A.亚洲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都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亚洲象通过动作、声音传递信息,亚洲象的群体生活有利于防御敌害,故A正确。
B.亚洲象“离家出走”的亚洲象回到西双版纳,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B错误。
C.亚洲象群行进中所到之处,对农田和庄稼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
D.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具有社会行为,但有些群体生活的动物如麻雀等,没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故D错误。
故选:A。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特点。
16.【答案】C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了种子的分布范围。
故选:C。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2)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必须借助动物、风等来传播种子: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实际上是帮助植物传播果实、种子。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途径多,它们的形态结构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解:在一个由水稻,螟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水稻→螟虫→青蛙,如果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会先增多,随着食物缺乏,部分螟虫死亡,数量又会下降。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发明研制的新装置就是仿生。在飞机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
故选:A。
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此题要掌握仿生技术的特点。
19.【答案】A
【解析】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A不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虎与狮也同属,相似程度较大,B正确。
C.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属于猫科,C正确。
D.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犬同属于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D正确。
故选:A。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仔细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结合题意解答。
20.【答案】C
【解析】解: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体温不恒定,属变温动物。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关键是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1.【答案】B
【解析】解:A.高温可以杀死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A正确。
B.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鹅颈瓶设计的妙处是细菌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B错误。
C.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C正确。
D.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D正确。
故选:B。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2.【答案】D
【解析】解:A.不仅新冠病毒不能独立生存,有些细菌和真菌也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
B.细菌和真菌也能传播疾病,B错误。
C.新冠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个体非常微小,无细胞结构,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构成,D正确。
故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
解答此题要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
23.【答案】C
【解析】解:A、狗定点排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每天会到规定的地方大小便,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通过学习训练获的学习行为,A错误。
B、学习行为经过后天学习,这是一种复杂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狗定点排便行为的形成与大脑有关,B错误。
C、定点排尿行为这种学习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也受到环境的影响,C正确。
D、在完成这个行为的过程中,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4.【答案】B
【解析】解:A、蹬冰动作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错误。
B、一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收腿动作中的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组成,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
D、摆臂时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造成脱臼,错误。
故选:B。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图中①肌腹,②肌腱,③关节。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5.【答案】A
【解析】解:A、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而甲同学与乙同学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洗手前与洗手后不是同一人的手,有二个变量。而洗手后的能构成对照实验,但是探究的不是洗手问题了,探究的是洗手后谁手上细菌多,偏离实验主题,A错误;
B、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28℃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28℃是细菌生长繁殖比较适宜的温度,B正确;
C、由于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或培养基,或有机物),C正确;
D、细菌在无菌培养基中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D正确。
故选:A。
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中要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
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因为实验中如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结果就没有说服力,缺乏可信度。
26.【答案】√ × √ √
【解析】解:(1)鼠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鼠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鼠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鼠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鼠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题干说法正确。
(2)鼠不仅对人类有害,会传播疾病,造成经济损失等,但还对人有益,如大、小白鼠能作为科学和医药方面的实验动物,而且鼠在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故不能将鼠完全灭绝,故题干说法错误。
(3)有些鼠将种子贮藏到枯枝落叶下、洞穴,甚至坟洞中;有些鼠将种子搬运到树上贮藏起来,这些种子并非完全被鼠食用完,未被食用的种子能在条件合适时萌发成幼苗,从而实现植物种群的扩散,因此鼠在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故题干说法正确。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占据一环,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
(2)×;
(3)√;
(4)√。
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子传播。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7.【答案】骨 肌腱 关节腔 关节软骨 a 神经 循环
【解析】解:(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结合分析可知,图一中,A是骨,B是肌腱。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图二种,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和⑤关节软骨。
(3)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图三中a图是两组肌肉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b图的两组肌肉没有跨过关节。因此,正确的是图a。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才能提供。
故答案为:
(1)骨;肌腱;
(2)关节腔;关节软骨;
(3)a;
(4)神经;循环。
图一中:A是骨,B是肌腱。
图二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解答此题要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8.【答案】学习 强 复杂 少 遗传
【解析】解:(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所以蚯蚓走迷宫、鸡的绕道取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而获得。
(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体内的遗传物质不同,所以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
故答案为:(1)学习;
(2)强;复杂;少;
(3)遗传。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9.【答案】A 遗传物质 细胞核 细胞分裂 孢子 C D 叶绿体
【解析】解:(1)A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属于病毒,病毒是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
(2)B细菌与C青霉、D酵母菌、E蘑菇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它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图E中的a是孢子,C、D、E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4)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橘子发霉。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上图中的C青霉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
(5)图中D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
(1)A;遗传物质;
(2)细胞核;细胞分裂;
(3)孢子;
(4)C;
(5)D;叶绿体。
图中的A是病毒,B是细菌,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蘑菇,CED都属于真菌;
B图中:1荚膜、2细胞壁、3细胞膜、4细胞质、5DNA集中的区域、6鞭毛;
E图中:a是菌盖,b是菌褶,c是菌柄,d是菌丝,e孢子;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分析图形,灵活解答。
30.【答案】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 竞争 加强对乱放生的管理,并形成法制法规
【解析】解:(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
(2)竞争关系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竞争关系。
(3)针对“放生热”现象,我们应该注意: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去;另一方面,加强对乱放生的管理,并形成法制法规,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
(1)生态平衡;自动调节;
(2)竞争;
(3)加强对乱放生的管理,并形成法制法规。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知识。
31.【答案】脊柱 大熊猫 人 爬行动物 生殖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图中①是根据有无脊柱来划分的;脊椎动物中是卵生的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题干中的脊椎动物鱼和孔雀是卵生;胎生的是哺乳动物,题干中的大熊猫和人都是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近。E是鱼,F是大熊猫;无脊椎动物是蝴蝶。
(2)在会标中没有出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其中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
(1)脊柱;大熊猫;人;
(2)爬行动物;生殖;
(3)建立自然保护区。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
32.【答案】竞争关系 太阳能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水稻→昆虫→鸭(杂草→鸭) 昆虫 杂草 无机盐 物质循环
【解析】解:(1)青蛙和鸭都以与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水稻和杂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食物链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3)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
(4)引鸭入田,鸭子以昆虫和杂草为食,利用鸭对昆虫、杂草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鸭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鸭产生的粪便高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竞争关系;
(2)太阳能;
(3)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水稻→昆虫→鸭(杂草→鸭);
(4)昆虫;杂草;无机盐;物质循环。
(1)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2)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3.【答案】哺乳 蛋白质 乳汁中细菌 人乳 B 去除GML的人乳抑菌效果降低 去除GML的人乳
【解析】解:(1)亲代产生乳汁哺育后代是哺乳动物共有的特征之一。乳汁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肪、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①人乳和牛乳必须“无菌”的目的是排除乳汁中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对比表格中数据可知,人乳对四种病菌的抑制作用更强。其中细菌B数量降低最多,所以,对B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3)研究者用乙醇萃取法去除人乳中的GML后,再次测定人乳对A菌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对于细菌抑菌量减少,所以,人乳中起抑菌作用的物质是GML,判断的依据是去除GML的人乳抑菌效果降低。
(4)实验的变量是人乳中的GML,其他条件均应相同,所以,向用乙醇萃取法获得的人乳中加入与正常人乳等量的去除GML的人乳,如果抑菌作用与正常人乳无差异,即可证明起抑菌作用的就是GML。
解故答案为:(1)哺乳;蛋白质。
(2)①乳汁中细菌。
②人乳;B。
(3)去除GML的人乳抑菌效果降低。
(4)去除GML的人乳。
(1)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细菌的量(lgGFU/mL)
乳的种类
人乳
牛乳
细菌A
4.8
8
细菌B
0.2
8
细菌C
6
8.2
细菌D
5.9
7.5
细菌的量(lgGFU/mL)
乳的种类
人乳
表乙
去除GML的人乳
细菌A
4.8
6.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泉港区202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