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地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北宋欧阳修的诗句中“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句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它们是( )
A.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2.运城盐池真神奇,一边红来一边绿。研究人员在盐池泛红的池水中发现一种名为“轮虫”的生物,它的腹部为红色,身体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是一种无脊椎动物。你知道它属于哪种动物吗?( )
A. 腔肠动物B. 扁形动物C. 线形动物D. 软体动物
3.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 生物数量多样性B.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C. 基因(遗传)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
4.小李在西花园游玩,采摘了五种植物叶子,经过手机检索,它们的分类情况是:①植物和②植物同“目”不同“科”,②植物和③植物同“科”不同“属”,④植物和①植物不在同一个“目”里,⑤植物和③植物同“属”不同“种”。你认为哪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
A. ②和③B. ①和②C. ④和①D. ③和⑤
5.《红楼梦》中,薛宝钗命丫鬟莺儿去颦儿处取蔷薇硝给史湘云涂抹杏瘢廯。途中莺儿采了一些嫩柳枝条子编了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将花放上倒也别致有趣,送与黛玉。这一环节体现了生物的( )
A. 潜在价值B. 间接价值C. 直接价值D. 应用价值
6.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星球上的生存伙伴,大熊猫、白鳍豚、东北虎……很多生物的生存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发生“功能性灭绝”(物种数量少导致自然状态下很难维持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颁布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文件
C. 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7.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无细胞结构,但能独立生活B. ②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③的菌体由菌丝构成,它是原核生物D. ④通过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8.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氧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
B.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氨基酸
C.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D. 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无关
9.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形成的原因是( )
A. 生存斗争B. 自然选择C. 过度繁殖D. 遗传变异
10.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示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 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
B. 物种A比物种B更简单、低等
C. 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早
D. 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
11.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 植物B. 黄雀C. 蝉D. 螳螂
1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将动物的运动描写得活灵活现。下列成语中表述的动物运动方式错误的是( )
A. 鱼翔浅底--游泳B. 万马奔腾--奔跑C. 斗折蛇行--行走D. 鹰击长空--飞行
13.下列动物与其运动器官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鲫鱼——鳍B. 鳄鱼——四肢C. 草履虫——纤毛D. 蜜蜂——足和翅
14.如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 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
C. 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 乙获得能量多于甲获得的能量
15.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蚊子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B. 抗药性强的蚊子生存下来,且大量繁殖
C. 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
D. 蚊子产生的变异都是利于抵抗杀虫剂的
16.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B. 丙→丁→甲→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
1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蜘蛛结网、大雁南飞B. 老马识途、猫抓老鼠
C. 鹦鹉学舌、公鸡报晓D. 飞鸽传书、孔雀开屏
18.成语“狼吞虎咽”和“狡兔三窟”,分别体现了动物的哪种行为( )
A. 防御行为、社会行为B. 觅食行为、防御行为
C. 觅食行为、迁徙行为D. 觅食行为、生殖行为
19.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B. 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 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D. 类群1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0.岩羊蹄子的脚趾间距很宽,而且可以灵活的分开,插进崖壁缝隙,牢牢地卡在岩石上;此外岩羊的悬蹄可以帮助它们在峭壁上静止,起到“刹车”的作用,所以岩羊能在陡峭的崖壁上如履平地。下列对这一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 岩羊的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B. 陡峭的崖壁等环境对岩羊起了选择作用
C. 岩羊蹄子的结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D. 岩羊选择了陡峭的岩壁生存
21.从下列诗句所描述的各种自然景观看,生态环境较差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2.“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B.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 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D. 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23.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态平衡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不变
B. 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无关
C. 生态要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D.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即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增多或者减少,但仍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24.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分解者很少B. 没有消费者
C.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D. 温度太低
25.下列有关“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 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6.学习了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后,如图是我们熟知的五种动物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坚硬的 ______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生活在绿草中的A,它的体色通常是 ______ 色,这是长期 ______ 的结果。
(2)生物B的呼吸器官是 ______ ,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3)生物C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用 ______ 呼吸,同时兼用 ______ 辅助呼吸。
(4)生物D的前肢特化成 ______ ,长骨中空,有利于飞行。
(5)生物E所属的动物类群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______ 。
(6)上述类群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______ 。(要求填图序,不要写动物名称)
27.跑步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强身健体、陶冶身心、提高免疫力。请据图回答问题:
(1)跑步等运动依赖运动系统,人的运动系统由骨、 ______ (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2)跑1000米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参与骨骼肌细胞的 ______ 作用,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 ______ 里(填写细胞结构名称)。
(3)图乙所示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⑤ ______ 和③ ______ 中的滑液,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② ______ 和其外的韧带。① ______ 从④ ______ 中脱离出来的现象称为脱臼。
(4)图丙中,①是 ______ ,②是 ______ 。当人处于图甲所示的奔跑状态时,左上臂肌肉的状态是肱二头肌 ______ ,肱三头肌 ______ 。
(5)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 ______ 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28.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院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力争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乙、丙表示生物,甲表示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b、c、d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成分中,乙属于 ______ ,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丙属于 ______ 。
(2)乙通过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 ______ 平衡。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请写出食物网中最短一条食物链: ______ 。
(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 ______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低碳生活呢? ______ (试举一例)。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观察了某种蚂蚁(如图所示)后,对蚂蚁的觅食行为进行了探究。小组成员探究的是蚂蚁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是否能沿着用时最短的路线把食物运回蚁巢。
他们在蚁巢附近放了一块甜食(图中不规则的圆圈处),将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两块小石头隔在食物和蚁巢之间,使其觅食的环境变得复杂一些,然后观察蚂蚁沿甲、乙、丙三条路线中的哪条路线搬运食物回巢。有一只蚂蚁率先通过丙路线发现了甜食,并在发现无法独自搬运后,沿原路返回蚁巢去搬“救兵”。一段时间后,他们看见蚁巢出口处的蚂蚁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蚂蚁均沿着丙路线去食物处,甲、乙、丙三条路线都有蚂蚁通过,陆陆续续有更多的蚂蚁通过乙路线找到食物,并最终沿乙路线将食物搬回蚁巢。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院在复杂的环境中,蚂蚁可以找到多条路线把食物搬回蚁巢,但野聪明冶的蚂蚁总会找到用时最短的路线将食物搬回巢穴。
请根据以上探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蚂蚁的身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______ 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蚂蚁具备此类动物的两个明显特征,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
(2)从图中看出蚂蚁最主要的运动器官是 ______ ,运动形式是 ______ 。
(3)如果你是该小组的成员,针对小组探究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他们应该 ______ 。
(4)通过观察探究,可以知道蚂蚁通过肢体接触来交流的器官是 ______ 。信息交流是具有 ______ 的动物营群体生活、不同个体分工合作的需求。
(5)从探究的结果看,蚂蚁的觅食行为可以对 ______ 作出适当的反应,这对它们的生存与繁衍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湖水中富含有机物,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湖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可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描写的应该是低矮的苔藓植物。
故选:B。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再仔细分析题中的诗句,应该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2.【答案】C
【解析】解:身体大多分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的动物是线形动物的特征。
故选:C。
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体外有外套膜。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3.【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基因的多样性可分为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印度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4.【答案】D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题干中⑤植物和③植物同“属”不同“种”,相比于题干其他分类而言,属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因此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D。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掌握植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如开发新药等,可见许多疑难杂症的攻克有待于对许多野生生物的深入研究,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A不符合题意。
B、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B不符合题意。
C、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途中莺儿采了一些嫩柳枝条子编了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将花放上倒也别致有趣,送与黛玉。这一环节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C符合题意。
D、应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应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的价值。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6.【答案】B
【解析】解:A.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基因多样性也会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物种类的锐减也将使生态系统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异地保护,异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则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C不符合题意。
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功能性灭绝是指某个或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换言之,功能性灭绝指某物种在宏观上已经灭绝,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状态。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7.【答案】D
【解析】解:A、①是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
B、②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③是青霉,其菌体由菌丝构成,它属于真菌,因此是真核生物,C错误。
D、④是草履虫,通过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青霉,④是草履虫。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生物的结构特点。
8.【答案】B
【解析】解:A、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A错误。
B、米勒的实验如图:
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降雨)。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正确。
C、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学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第四个阶段,独立的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也是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C错误。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其中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D错误。
故选:B。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丰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掌握米勒的实验过程及其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形成的原因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长期的选择的结果。
故选: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答案】D
【解析】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
故选:D。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的分布规律。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解题关键是明确生物富集现象。
【解答】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植物→蝉→螳螂→黄雀”这样一条食物链,黄雀的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多。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A、鱼翔浅底,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A正确;
B、万马奔腾,马的运动方式是奔跑,B正确;
C、斗折蛇行,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C错误;
D、鹰击长空,鹰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翔,D正确;
故选:C。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行走等.
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
13.【答案】C
【解析】解:A、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A正确;
B、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靠四肢爬行,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纤毛是细胞的一部分,不是器官,C错误;
D、蜜蜂有足和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D正确。
故选:C。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
明确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食物链为:甲→乙,丙为分解者。
A、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丙是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甲→乙,B错误;
C、图中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分解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甲的能量最多,D错误。
故选: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能量的流动.
15.【答案】B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B正确。
故选:B。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16.【答案】C
【解析】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
结合图表给予的信息可知:图表中生物的数量有多到少的顺序是丙、丁、乙、甲,同时也就确定了食物链为:丙→丁→乙→甲,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结合图表给予的信息正确及书写食物链说法进行解答。
理解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即从多到少,能结合图表给予的信息正确书写食物链是解题的关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A、蜘蛛结网、大雁南飞,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猫抓老鼠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鹦鹉学舌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公鸡报晓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飞鸽传书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
18.【答案】B
【解析】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狼吞虎咽”属于觅食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狡兔三窟属于防御行为。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按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熟记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A、据分析可知,植物属于题干图示中类群3中的生物类群,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A错误;
B、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B正确;
C、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类群2,C正确;
D、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D正确。
故选:A。
本题以有无细胞结构对生物进行分类,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按照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进一步分类,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据此作答。
记住: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无细胞核。
20.【答案】D
【解析】解:A、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A正确。
B、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而陡峭的崖壁等环境对岩羊起了选择作用,B正确。
C、岩羊蹄子的结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C正确。
D、岩羊可以在陡峭的岩壁生存而不是选择陡峭的岩壁生存,D错误。
故选: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21.【答案】D
【解析】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沙漠风光,沙漠干旱缺水,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生态环境较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一片;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生态环境较好,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故选:D。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某种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22.【答案】C
【解析】解:A、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图分析生态农业的原理,要识记生态农业的过程和原理。
23.【答案】D
【解析】解:A.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而不是保持不变,A错误。
B.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B错误。
C.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维持平衡,不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C错误。
D.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D正确。
故选:D。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题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可解答。
24.【答案】A
【解析】解:由于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分解成为无机物;而南极由于温度较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所以分解者很少,所以要把废物带离南极。
故选:A。
根据分解者的作用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即考查了分解者的作用又考查了分解者的分布,由于南极特殊的环境特点造成分解者很少。
25.【答案】D
【解析】解: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A正确;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B正确;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C正确;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D错误。
故选:D。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26.【答案】外骨骼 绿 自然选择 鳃 肺 皮肤 翼 胎生哺乳 DE
【解析】解:(1)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界中,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活在绿草中的蝗虫为了适应环境、躲避敌害,体色通常是绿色,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图中青蛙是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4)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包括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等特点。
(5)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即D、E。
故答案为:(1)外骨骼;绿;自然选择;
(2)鳃;
(3)肺;皮肤;
(4)翼;
(5)胎生哺乳;
(6)D、E。
图中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鱼属于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鸽子属于鸟类;E兔子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各类动物的特征。
27.【答案】骨连结 呼吸 线粒体 关节软骨 关节腔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窝 肌腱 肌腹 收缩 舒张 神经
【解析】解:(1)跑步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
(2)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线粒体。
(3)关节具有既灵活又牢固的特点。图乙中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和附着在关节面上的⑤关节软骨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②关节囊及其里外都有韧带,把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包裹在一起,增加了关节的牢固性。
若运动过猛,会使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4)骨骼肌由图丙中①肌腱和②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甲中左上臂属于屈肘状态。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1)骨连结
(2)呼吸;线粒体
(3)关节软骨;关节腔;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
(4)肌腱;肌腹;收缩;舒张
(5)神经
图乙关节结构: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⑦关节软骨。图丙:骨骼肌包括①肌腱和②肌腹,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8.【答案】生产者 分解者 b 碳—氧 3 乙→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 食物链 节约用电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丙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对应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一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的来源,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题干中共有乙→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乙→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乙→食草昆虫→吃虫的鸟→蛇→猫头鹰三条食物链。其中乙→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是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低碳生活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分解者。
(2)b;碳—氧。
(3)3;乙→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
(4)食物链。
(5)节约用电(合理即可)。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图中甲表示无机环境、乙表示植物、丙表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acd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节肢 身体分节 分节的附肢 足 爬行 蚂蚁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能(或不能)沿着用时最短的路线把食物搬回蚁巢 重复实验 触角 社会行为 相对复杂的环境
【解析】解:(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因此,蚂蚁的身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蚂蚁具备此类动物的两个明显特征,分别是身体分节和分节的附肢。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因此,从图中看出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最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足,运动形式是爬行,动物依靠肌肉收缩或附肢的运动把贴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这种运动方式叫爬行。
(3)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者否定回答,针对小组探究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能(或不能)沿着用时最短的路线把食物搬回蚁巢。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他们应该重复实验(或多做几次实验、或将食物多放几个位置),避免偶然性,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4)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因此,通过观察探究,可以知道蚂蚁通过肢体接触来交流的器官是触角。信息交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营群体生活、不同个体分工合作的需求。
(5)从探究的结果看,蚂蚁的觅食行为可以对相对复杂的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这对它们的生存与繁衍具有积极意义。
故答案为:(1)节肢;身体分节;分节的附肢
(2)足;爬行
(3)蚂蚁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能(或不能)沿着用时最短的路线把食物搬回蚁巢;重复实验
(4)触角;社会行为
(5)相对复杂的环境
(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2)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蚂蚁的行为的实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