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 专题强化练14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150500/0-17042050264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 专题强化练14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150500/0-17042050264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 专题强化练14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 专题强化练14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同步练习,共4页。
专题强化练14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1.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使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刚好能到达顶端,重力加速度为g,则推力F大小为( )A.2mgsin θ B.mg(1-sin θ)C.2mgcos θ D.2mg(1+sin θ)2.如图所示,一薄木板倾斜搭放在高度一定的平台和水平地板上,其顶端与平台相平,末端置于地板的P处,并与地板平滑连接。将一可看成质点的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块沿木板下滑,接着在地板上滑动,最终停在Q处。滑块与木板及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将木板截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放在该平台和水平地板上,再次将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度释放,则滑块最终将停在( )A.P处 B.P、Q之间C.Q处 D.Q的右侧3.如图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A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恰好到高为h的B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点,则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水平轨道与斜轨道平滑连接)( )A.eq \r(v02-4gh) B.eq \r(4gh-v02)C.eq \r(v02-2gh) D.eq \r(2gh-v02)4.(2022·麻城市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位置。质量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距O点右方x0的P点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点位置后,A又被弹簧弹回。A离开弹簧后,恰好回到P点,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1)求物块A从P点出发又回到P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求O点和O′点间的距离x1。5.(多选)(2023·遵义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一半径R=0.8 m的四分之一光滑竖直圆弧轨道,C为圆弧轨道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C处平滑连接,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与质量m=2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接触但不连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物块位于B点。现对物块施加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160 N的恒力,物块向左运动0.4 m后撤去恒力F,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物块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B、C间的距离xBC=0.8 m,其余摩擦和空气阻力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力F做功64 JB.物块第一次达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56 NC.物块最终停在水平轨道B点D.物块能冲上圆弧轨道共计40次6.如图所示,一长L=0.45 m、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M点,下端系一质量m=1.0 kg的小球,CDE是一竖直固定的圆弧形轨道,半径R=0.50 m,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现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绳绷直且水平)由静止释放,当它经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平抛后,从圆弧形轨道的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刚好能到达圆弧形轨道的最高点E,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3)小球在圆弧形轨道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7.(2022·湖南高一期中)科技助力北京冬奥:我国自主研发的“人体高速弹射装置”几秒钟就能将一名滑冰运动员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指定速度,辅助滑冰运动员训练各种滑行技术。如图所示,某次训练,弹射装置在加速阶段将质量m=60 kg的滑冰运动员加速到速度v0=8 m/s后水平向右抛出,运动员恰好从A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AB。AB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5 m,B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平滑连接,A与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MN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滑冰运动员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8,水平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是一个半径为r=2 m的半圆弧光滑轨道,C点是半圆弧光滑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光滑轨道与水平轨道BD在D点平滑连接。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整个运动过程中将运动员简化为一个质点。(1)求运动员水平抛出点距A点的竖直高度;(2)求运动员从A到B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若运动员恰好能通过C点,求MN的长度L。8.(2022·丰城九中高一期末)如图,竖直放置的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的B端相切,圆弧半径R=0.8 m,圆心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OC沿竖直方向,OB与OC的夹角θ=30°,现有一个质量m=1.0 kg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无初速度滑下,已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小物体在斜面上能够通过的路程;(2)小物体通过C点时,对C点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大小。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