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山东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水与常见的溶液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山东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水与常见的溶液,共37页。
A.多打深井多出水B.工业废水排入土壤
C.有效杜绝私挖滥采D.加大使用农药化肥
2.(2023•武城县二模)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3.(2023•市北区一模)2022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下水是一种无形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降低水的硬度
D.由电解水能够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2023•聊城三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B.24℃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5.(2023•泰安模拟)实践小组到矿泉水厂进行实地参观。该厂的矿泉水中含有钙、钾等,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超滤是利用膜分离技术,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中的钙、钾指元素
B.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降低水的硬度
C.超滤和过滤器中的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
D.灌装水比水源的水净化程度高
6.(2023•桓台县一模)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D.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7.(2023•兰山区二模)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小苏打B.花生油C.蔗糖D.氢氧化钾
8.(2023•邹平市二模)向2只盛有100g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
C.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9.(2023•兰山区二模)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运动加剧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体积变大
C.海水变成淡水,水的化学性质不变
D.海水蒸发过程中,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0.(2023•东港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C.升温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T2℃时,向该溶液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木块会上浮
11.(2023•福山区二模)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要
B.溶解过程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8:1
D.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2.(2023•河东区二模)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植物油与水混合易形成溶液
13.(2023•博山区一模)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14.(2023•邹城市校级二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蒸发掉水的质量大于乙中蒸发掉水的质量
15.(2023•济宁一模)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甲乙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图一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
B.在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C.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D.依据图二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6.(2023•梁山县校级三模)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沉淀、过滤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加入液氯消毒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7.(2021•乐陵市模拟)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
18.(2023•历下区一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D.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9.(2023•金乡县三模)3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甲、乙中,分别加入40gKNO3、NaCl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依据KNO3、NaCl的溶解度表中数据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B.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10
C.降温至 20℃,甲、乙中溶液质量相等
D.在20℃到30℃的温度范围内,某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等
20.(2023•阳谷县二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在水中溶解硝酸铵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D.澄清石灰水是溶液,生石灰是溶质,水是溶剂
21.(2023•历下区三模)为了探究KNO3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对比①②可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对K+、作用不同
B.由实验③可知,一定温度下KNO3不可无限溶于一定量水中
C.利用实验③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室温下KNO3的溶解度约为3.3g
D.对比③④可知,5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22.(2023•潍坊二模)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9.9g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3.(2023•阳谷县模拟)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
(3)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烧杯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或“=”)。
(4)5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5)KNO3物质中混有少量的NaCl物质,若提纯KNO3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24.(2023•东港区校级三模)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
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
(3)如图1,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4)如图2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为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③t3℃时,将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用A、B、C和“>、<、=”表示)。
(5)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3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
25.(2023•东平县三模)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2)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
②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
(4)0.5%的过氧乙酸溶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现有10%的过氧乙酸溶液50g,可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 g。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2021-2023年)-水与常见的溶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3•临沂二模)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以下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多打深井多出水B.工业废水排入土壤
C.有效杜绝私挖滥采D.加大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根据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多打深井多出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排入土壤,会污染土壤,不符合题意;
C、有效杜绝私挖滥采,能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D、加大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2023•武城县二模)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B
【分析】A、根据水的构成及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A不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B正确;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只能除去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软化硬水,C不正确;
D、过滤将不溶性的物质与液体分离,氯化钠能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物质组成与构成、电解水实验现象、硬水软化及过滤原理是解答本题关键。
3.(2023•市北区一模)2022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下水是一种无形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降低水的硬度
D.由电解水能够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A、根据地下水资源有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地下水资源有限,是一种无形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不包括蒸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3•聊城三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B.24℃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A说法正确;
B、24℃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4℃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36,故B说法错误;
C、2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40℃,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故C说法正确;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谁的溶解度大,谁析出晶体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3•泰安模拟)实践小组到矿泉水厂进行实地参观。该厂的矿泉水中含有钙、钾等,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超滤是利用膜分离技术,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中的钙、钾指元素
B.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降低水的硬度
C.超滤和过滤器中的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
D.灌装水比水源的水净化程度高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B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矿泉水中的钙、钾指元素,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B不正确;
C、超滤和过滤器中的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故C正确;
D、通过上述生产流程能除去水源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并进行杀菌消毒,因此灌装水比水源的水净化程度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6.(2023•桓台县一模)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D.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B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氯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在增加,当1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后不再溶解,说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解答】解: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故A选项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选项正确;
C、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故C选项错误;
D、由③中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紧紧围绕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2023•兰山区二模)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小苏打B.花生油C.蔗糖D.氢氧化钾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B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3•邹平市二模)向2只盛有100g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
C.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答案】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的状态。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确定,溶解度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说法错误;
B、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盛有100g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不能全部溶解,故B说法错误;
C、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盛有100g60℃水的烧杯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故C说法正确;
D、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盛有100g60℃水的烧杯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3•兰山区二模)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运动加剧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体积变大
C.海水变成淡水,水的化学性质不变
D.海水蒸发过程中,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B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来分析。
D、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解:A、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海水变成淡水,是通过水的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水的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水三态变化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0.(2023•东港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C.升温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T2℃时,向该溶液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木块会上浮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B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密度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溶液状态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来分析;
D、根据溶液密度的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说明溶液的密度增大,密度增大的原因是溶液中的溶质增加,也就是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由图并不能知道继续升高温度,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固体是否完全溶解,则T2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升高温度,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溶质增加,即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加入氯化钠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则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加,小球上浮,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除考查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外,还考查关于物理和化学学科结合的知识,对于学生解题能力有一定要求。
11.(2023•福山区二模)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要
B.溶解过程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8:1
D.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A、根据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则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32:(2×2)=8: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仍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解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3•河东区二模)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植物油与水混合易形成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A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
B、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C、根据溶液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形成分析。
【解答】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正确;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溶剂只能是一种,故错误;
C、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D、植物油难溶于水,植物油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形成乳浊液,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3•博山区一模)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解答】解: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则20g水中最多溶解4ga物质,所以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4ga的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 N 点的a溶液,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了不饱和溶液,所以应该采用加水的方法,故B不正确;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不正确;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3•邹城市校级二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蒸发掉水的质量大于乙中蒸发掉水的质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C
【分析】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0℃时,硝酸钾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溶解度,从40℃降温至0℃时乙试管有晶体析出,故乙中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钾,说法错误;
B、0℃时,乙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一定饱和,甲中加入的是氯化钠,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57g>3g,故甲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硝酸钾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说法正确;
D、4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能力比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强,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固体质量相同,硝酸钾需要的溶剂小于氯化钠需要的溶剂,所以甲中蒸发掉水的质量小于乙中蒸发掉水的质量,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3•济宁一模)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甲乙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图一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
B.在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C.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D.依据图二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D
【分析】根据图示判断溶液的状态,根据溶解度曲线以及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B、C三个烧杯中的溶液,B中含有未溶解的固体,故B一定属于饱和溶液,故正确;
B.根据烧杯中物质的溶解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正确;
D.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溶液中会结晶析出溶质,仍为t1℃时的饱和溶液,而乙降温后溶解度变大,成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
16.(2023•梁山县校级三模)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沉淀、过滤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加入液氯消毒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答案】A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所以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说法正确;
B.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
C.沉淀、过滤等净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说法错误;
D.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加入液氯消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7.(2021•乐陵市模拟)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
【考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C
【分析】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可选用甲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关键是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答。
18.(2023•历下区一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D.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D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其它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中各种粒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结晶的方法、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023•金乡县三模)3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甲、乙中,分别加入40gKNO3、NaCl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依据KNO3、NaCl的溶解度表中数据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B.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10
C.降温至 20℃,甲、乙中溶液质量相等
D.在20℃到30℃的温度范围内,某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等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D
【分析】根据30℃下物质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A、30℃下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此时100g水可以溶解40g硝酸钾,此时溶质质量分数=×100%=28.6%,选项A错误;
B、30℃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3g,此时100g水只能溶解36.3g氯化钠,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6.3g:100g=363:1000,选项B错误;
C、降温至 20℃时,甲溶解31.6g硝酸钾,乙溶解36.0g氯化钠,此时甲溶液质量为100g+31.6g=131.6g,乙溶液质量为100g+36.0g=136.0g,选项C错误;
D、温度下降物质溶解度减小,而硝酸钾从45.8g减小至31.6g,其中包括了36g这个数据,因此某一温度下会使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等,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0.(2023•阳谷县二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在水中溶解硝酸铵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D.澄清石灰水是溶液,生石灰是溶质,水是溶剂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B
【分析】A、根据微粒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各种粒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为蔗糖由蔗糖分子构成,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使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质和溶剂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2023•历下区三模)为了探究KNO3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对比①②可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对K+、作用不同
B.由实验③可知,一定温度下KNO3不可无限溶于一定量水中
C.利用实验③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室温下KNO3的溶解度约为3.3g
D.对比③④可知,5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C
【分析】A、根据硝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③中有1.7g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D、根据③④实验,温度不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对比①②可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对K+、作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③中有1.7g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说明一定温度下KNO3不可无限溶于一定量水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利用实验③中数据,室温下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5g﹣1.7g=3.3g,则室温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3g,可以计算出室温下KNO3的溶解度约为33g,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③④实验,温度不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对比③④可知,5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2023•潍坊二模)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9.9g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D
【分析】A、根据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说明在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NO3,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0 g,同理可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0gKNO3进行分析;
B、根据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进行分析;
C、根据②④的溶液中都有KNO3剩余进行分析;
D、根据10°C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进行分析。
【解答】解:A、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KNO3,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KNO3,而①中只加入了10g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0g,同理可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0gKNO3,而③中共加入了20g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③>②,故B正确;
C、②④的溶液中都有KNO3剩余,所以②是20°C时KNO3的饱和溶液,④是10°C时KNO3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于20°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10°C时KNO3的溶解度,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但③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多,则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故C正确;
D、10°C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则10°C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0.45g,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0g+10g﹣10.45g=9.55g,不是9.9g,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3.(2023•阳谷县模拟)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氯化钠 。
(3)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烧杯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或“=”)。
(4)5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6.1% 。(精确到0.1%)
(5)KNO3物质中混有少量的NaCl物质,若提纯KNO3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降温结晶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答案】(1)饱和;
(2)氯化钠;
(3)=;
(4)46.1%;
(5)降温结晶。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由于烧杯②中含有未溶解的固体,其中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2)2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而烧杯①中溶解的固体更多,则说明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为氯化钠;
(3)将温度升高到50℃,由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两个烧杯中的溶质、溶剂质量均相等,则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5)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故答案为:(1)饱和;
(2)氯化钠;
(3)=;
(4)46.1%;
(5)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023•东港区校级三模)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C 。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
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
(3)如图1,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B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4)如图2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为 t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C 。
③t3℃时,将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B=C>A (用A、B、C和“>、<、=”表示)。
(5)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3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答案】(1)煮沸;
(2)C;
(3)B;
(4)①t2;
②C;
③B=C>A;
(5)D。
【分析】(1)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2)根据汽油除油污是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进行分析。
(4)根据当温度为t2℃时,A、B曲线有交点,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B>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50g,C物质的溶解度是50g,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50g,进行分析。
(5)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为25g,溶剂为100g,t℃,8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大于25g,w、z均是这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m与n溶质的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
(3)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蔗糖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D错误;
(4)①当温度为t2℃时,A、B曲线有交点,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于可知,A、B、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也是A>B>C,故等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关系为A>B>C;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关系是A>B>C,故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析出溶质最少的C;
③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50g,C物质的溶解度是50g,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t1℃,B、C所得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且有物质剩余,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5)A、图示表示的是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由图无法确定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A错误;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为25g,溶剂为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t℃,8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大于25g,故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w、z均是这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m与n溶质的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则n<m,由于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最浓,可知它们的关系是n<m<w=z,故D正确;
故答案为:(1)煮沸;
(2)C;
(3)B;
(4)①t2;
②C;
③B=C>A;
(5)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5.(2023•东平县三模)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在自来水中加入洗涤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2)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B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C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
②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AD 。
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
(4)0.5%的过氧乙酸溶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现有10%的过氧乙酸溶液50g,可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 1000 g。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答案】(1)加热煮沸;吸附;乳化;
(2)B;
(3)①C;
②AD;
(4)1000。
【分析】(1)根据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该物质溶解后,使得木块上的水结冰,说明该物质溶解吸热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活性炭能出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洗涤剂可以清洗油污,主要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根据该物质溶解后,使得木块上的水结冰,说明该物质溶解吸热;
A、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故错误;
B、硝酸铵溶解时,会吸热,使烧杯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故正确;
C、氢氧化钠溶解时,会放热,使得烧杯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故错误;
D、蔗糖溶解时放热,会使烧杯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故错误;
故选:B;
(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甲和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质量不变,所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会有固体析出,使得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t2℃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乙>甲>丙;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可以加少量固体丙、升温和蒸发浓缩,故选:AD;
(4)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可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0g×10%=x×0.5% x=1000g,所以10%的过氧乙酸溶液50g,可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1000g。
故答案为:(1)加热煮沸;吸附;乳化;
(2)B;
(3)①C;
②AD;
(4)1000。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温度
KNO3
NaCl
20℃
31.6g
36.0g
30℃
45.8g
36.3g
①
②
③
④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温度
KNO3
NaCl
20℃
31.6g
36.0g
30℃
45.8g
36.3g
①
②
③
④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水与常见的溶液---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共40页。
这是一份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水与常见的溶液,共36页。
这是一份水与常见的溶液---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