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④地层形成的时代,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源于图中, 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共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软着陆在火星表面,着陆器搭载火星车降落火星进行探测,轨道器则进入遥感使命轨道继续环绕火星运行,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均小于地球。据此完成小题。
1. 天问一号的轨道器进入遥感使命轨道环绕火星运行后,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层次为(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上述天问一号经历的各阶段,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在文昌发射场时②进入预定轨道时③软着陆火星表面时④进入遥感使命轨道时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3. 与地球相比,探测器在火星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 大气层更厚,能见度更低B. 距离太阳更近,温度更高
C. 河流众多,行动更易受阻D. 陨石坑更多,地表更复杂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天问一号轨道器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围绕火星运行后,已脱离地月系与火星组成天体系统,因此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B正确;银河系是太阳系上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为同级,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在文昌发射场时,在地球大气层以内,不属于天体,故①错;进入预定轨道时,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是天体,②正确;软着陆火星表面时存在于火星上,不属于天体,③错;进入遥感使命轨道时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是天体,④对。故选C。
【3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质量体积较小,因此引力小,大气层应该更稀薄,A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更远,B错误;火星上没有河流,C错误;火星大气层更稀薄,更多的流星体能够穿越火星大气层撞击地表,形成陨石,地表更复杂,D正确。故选D。
【点睛】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级别最高,其次是银河系,再次是太阳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
地层和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4. 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 ①——中生代B. ②——新生代C. ⑤——元古宙D. ⑥——古生代
5. 据图推测③地层形成时期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 森林茂密B. 海域环境C. 荒漠广布D. 冰雪广布
6. 图中④地层形成的时代( )
A. 地壳运动剧烈B. 出现哺乳动物C. 气候冷暖交替D. 蕨类植被繁盛
【答案】4. B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①为火山喷出岩,切穿了所有岩层,应晚于最上方的被子植物化石,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故①喷出岩应在新生代,不可能在中生代,A错误;②含有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B正确;⑤含有三叶虫,为早古生代,而元古宙在古生代之前,C错误;⑥在三叶虫所处的时代早古生代之前,应处于前寒武纪,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③地层有恐龙化石,为中生代,陆地面积广大,且恐龙生活在陆地上,有高大裸子植被,森林广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④介于三叶虫所在的早古生代和恐龙所在的中生代之间,即晚古生代,该时期地壳发展日趋稳定,A错误;出现哺乳动物为中生代晚期,B错误;晚古生代地球正处于大冰期,蕨类植物繁盛,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023年11月15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在该地完成了钻井最大深度9432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记录。下图为某地地球内部部分圈层示意图,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经过②界面速度会有明显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7. “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完成的最大钻井深度应该位于地球圈层的( )
A. 软流层B. 地壳C. 地幔D. 地核
8.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源于图中(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完成了钻井最大深度9432米,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因此“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最大钻井深度位于地壳,B正确;因为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即地下平均33千米以下,地核位于地幔之下,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位于地下平均100千米以下,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地震波经过②界面速度会明显变化,为莫霍界面,故①为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A正确,B错误;③④属于地壳部分,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对流层空气上下对流显著,对流运动的最大高度即为对流层顶。近地面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显著,对流层顶越高。下图示意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9. 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B. 大气污染物集中在这一层
C. 对流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D. 天气现象都发生这一层
10. 与高纬地区地区相比,低纬度地区( )
A. 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顶平均高度更高
B. 受热多,平流旺盛,对流层顶平均高度更高
C 受热少,对流较弱,对流层顶平均高度更低
D. 受热少,平流较弱,对流层顶平均高度更低
11. 7月,对流层顶高度( )
A. 北极大于南极,北极近地面温度低B. 北极小于南极,北极近地面温度低
C. 北极小于南极,北极近地面温度高D. 北极大于南极,北极近地面温度高
【答案】9. C 10. A 11. D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10题详解】
与高纬地区地区相比,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顶所达高度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7月,北极为夏季,近地面气温较高,对流运动较显著,对流层顶更高,南极为冬季,近地面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对流层高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对流层的高度因地理位置、纬度和季节而异。在低纬度地区,如赤道附近,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如美国中部,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如靠近北极和南极,对流层的平均高度降低至8-9公里。此外,对流层的高度还会随着季节变化,夏季时对流层高度较高,而冬季时较低。
明太鱼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生活在水深30米至400米的海水中,是典型的冷水鱼。目前,海水变暖,总体上压缩了明太鱼的分布范围。下图为北太平洋沿岸部分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12. 当海水温度略微升高,明太鱼将迁徙至( )
①更低纬度②更高纬度③更浅海域④更深海域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3. 渔民会从海面下放特制渔网捕捞明太鱼,渔网下放过程中,海水的( )
A. 温度升高B. 水深变浅C. 密度增大D. 压力减小
14. 关于甲、乙洋流的性质及其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暖流,降低海水净化速度B. 甲为寒流,增温增湿
C. 乙为暖流,流经地区形成渔场D. 乙为寒流,降温减湿
【答案】12. D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明太鱼为冷水鱼,对水温较为敏感,海水温度上升时,明太鱼将向更高纬度,更深的低温海域迁徙,②④正确;更低纬度和更浅海域海水温度更高,不适宜属于冷水鱼的明太鱼生存,①③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渔网从海面向深层海水中下放,随着海水深度加大,水温降低,压力增大,密度增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甲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乙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洋流能够促进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增强海水的自净能力;一般来说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水扰动,可能形成渔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渔场成因:浅海大陆架,光合作用显著,利于海洋生物生长,提供繁殖、休憩场所;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有河川径流注入,利于饵料生长。
冬季,渤海湾各海滨浴场处于旅游的淡季,海上娱乐休闲活动少,游客数量较少。2023年11月9日,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渤海湾将出现50-120厘米的风暴增水,要求各部门做好防潮准备。据此完成小题。
15. 冬季是渤海湾海滨浴场旅游的淡季,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 海水密度B. 海水温度C. 海水盐度D. 海水运动
16. 此次风暴潮( )
A. 导致海面异常升降B. 为海水周期性涨落
C. 与海啸成因一致D. 与引潮力大小有关
17. 此次风暴潮期间,开展的活动不合理的是( )
A. 加固沿海渔业养殖设施B. 举办国际冲浪大赛
C. 开展海堤巡查维护工作D. 渔船货轮回港避风
【答案】15. B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渤海湾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渤海湾海水水温低,为海滨浴场旅游的淡季,B正确,与海水密度、海水盐度和海水运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风暴潮是在强风作用下,近岸海面水位急剧升降,A正确;B、D为潮汐;风暴潮成因为强风驱动,与海啸不同,C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风暴潮能量巨大,应及时加固海岸堤坝、渔业养殖设施,作业船只回港避风,ACD描述增强,不符合题意,应停止海水娱乐休闲活动,B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有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据此完成小题。
18. 莫尔格勒河河曲主要形成于( )
A. 河流出山口B. 河流的入海口C. 河流中下游D. 河流上游
19. 河流“裁弯取直”,易形成( )
A. 冲积扇B. 牛轭湖C. 冲积平原D. 三角洲
20. 发生“裁弯取直”后的河流( )
A. 长度增长B. 通航能力减弱C. 流速减慢D. 洪涝灾害减轻
【答案】18. C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河岸对河流束缚作用小,河道蜿蜒曲折形成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C正确;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是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是三角洲,河流上游多形成“V”型谷,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B正确。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是冲积扇,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河流入海(湖)口形成的是三角洲,这三处地貌类型均与图示景观不符,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河流排水更为通畅,河流流速增加,洪涝灾害减少,通航能力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小题。
21. 图中A地和C地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95米B. 363米C. 457米D. 521米
22. 图中居民点甲所在地的地形属于( )
A. 盆地B. 平原C. 丘陵D. 山地
23. 若想俯瞰甲、乙两村庄的全貌,观测点应选在图中的( )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答案】21. C 22. B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山脊上A的高度在400-500米,小桥的高度在0-100米,两者间的相对高度在300-500米,只有B、C符合,又因为题干要求选择最大相对高度,457米更接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村庄位于海拔100米以下地区,地面平坦开阔,为平原,B正确;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A处海拔高,视野开阔,可俯瞰甲、乙两村庄的全貌;B、D处均有遮挡;C处地势低,不能俯瞰全貌。A正确,CBD错误,故选A。
【点睛】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骆驼刺属半灌木,最高可达40厘米。枝上多刺,叶小、长圆形,根系一般长达20米。下左图为骆驼刺景观图,下右图为其根系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24. 结合骆驼刺的形态特征,分析该植物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 湿润B. 干旱C. 炎热D. 寒冷
25.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骆驼刺的特征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C. 地上部分叶片变大D. 地下部分缩小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该植物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有利于吸取土壤深处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气候更加干旱,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地上部分叶片变小,AC错误;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的水分。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 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较差、湿度、风力、风向、气象灾害。②地形:类型、坡度、坡向、面积及变化。 ③土壤:深厚或浅薄、肥沃或贫瘠、疏松或板结、酸性或碱性、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④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
26. 祁连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图8),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据此完成小题。
形成“阴阳脸”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B. 光照C. 土壤D. 水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祁连山主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导致祁连山“阴阳脸”现象产生主要是因为阴阳坡蒸发量不同,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主导因素是水分,D正确;其他因素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排除ABC选项,故选D。
银杏大道成为秋末冬初人们拍照打卡的热门地。金黄的叶子便挂满了枝头,忽而微风拂过,片片落叶如漫天飞舞的金色蝴蝶在空中旋转,落成一地金黄。据此完成小题。
27. 银杏属于( )
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
28. 与银杏相比,四川省典型植被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B. 四季常青
C. 春季发叶,秋冬落叶D. 针状树叶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银杏树属于乔木,每年10月以后开始落叶,属于落叶阔叶林,A正确;其他选项的树种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没有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四川省属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相比于银杏,其典型植被四季常青,B正确;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是热带雨林植被特点,A错误;秋冬落叶是落叶阔叶林特点,C错误;针状树叶是亚寒带针叶林特点,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常绿。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小题。
29. 剖面图中数字②代表( )
A. 淀积层B. 母质层C. 腐殖质层D. 有机层
30. 关于各土层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有机层以有机质为主B. 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 淀积层的质地松散D. 母质层由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①是有机层,②是腐殖质层,③是淀积层,④是母质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淀积层由于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C错误,符合题意;有机层以有机质为主、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母质层由风化碎屑物质组成,描述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土层,土壤剖面是由一些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的层次重叠在一起构成土层的。这些层次大致呈水平状态,叫做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层的形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迁移、转化和积累的结果。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剖面构造,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为:① 覆盖层;② 淋溶层,又分为腐殖质层、 灰化层、过渡层;③沉积层;④母质层;⑤母岩层。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到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据此完成小题。
31. 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 )
A. 有机质含量B. 矿物质C. 水D. 空气
32.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 土壤厚度B. 土壤矿物质成分
C. 土壤肥力高低D. 土壤腐殖质含量
33. 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B. 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
C. 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
D. 气候分布规律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答案】31. A 32. B 33. C
【解析】
【31题详解】
结合所学,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矿物质、水、空气是土壤的组成要素,但不是肥力主要指标,BCD错误,A正确。故选A。
【32题详解】
成士母质是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它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矿物养分元素(除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3题详解】
冷湿环境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较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符合题意;湿热地区气温高,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湿热地区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气候分布规律影响土壤分布规律,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气候因素: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生物因素: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引入成土过程,并合成土壤腐殖质。地形因素: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通过对物质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时间因素:时间作为成土因素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人为因素。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自198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粮食高产。据此完成小题。
34. 改良盐碱地以满足农业耕作需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 大水漫灌B. 平整土地C. 引淡淋盐D. 轮作换茬
35. 即使是优良的土壤,也应该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下列耕种方式不合理的是( )
A. 增施有机肥B. 长期浅耕C. 作物轮作D. 种植绿肥
【答案】34. C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大水漫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会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A错;平整土地、轮作换茬无法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BD错误。一次灌淡水或充足的降水,可使上层土壤中可溶性盐溶解,并随水分入渗,将盐分带入下层土壤(或潜水)。引淡淋盐是改良盐碱地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C正确。故选C。
【35题详解】
长期浅耕,不利于增强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可能导致土壤板结。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能增加土壤肥力。作物轮作也能够恢复地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的可行性措施:选择适当的覆盖物,抑制春秋季蒸发返盐;引淡水灌溉,降低土壤含盐量;抽取盐水,补充淡水,促进土体脱盐,并降低地下水水位;营造农田防护林带,种植耐盐作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序号①、②、③、④代表不同辐射)。图2为我国某地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近地面和高空的不同位置)。
(1)图1中,③为____,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发生明显变化的是____(填序号)。地球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剧烈的原因。____
(2)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2中绘制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流运动的方向。
(3)图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4)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图2中所示状态可能是____(填“白天”或“夜晚”)。受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影响,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较____(填“大”或“小”)。
【答案】36. ①. 地面辐射 ②. ④ ③. 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迅速下降。
37. 如图:
38. ①. 乙>甲>丁>丙 ②. 东北风(或偏北风)
39. ①. 白天 ②. 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我国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载体设置4道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压面和气温的判读,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会使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夜晚因为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使得昼夜温差较小; 而月球因为没有大气,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温度很高,夜晚也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温度就降得很低,故昼夜温差很大。
【小问2详解】
读图,高空丁处等压面向上凸,所以丁处为高压,甲地面为低压;高空丙处等压面向下凹,丙处为低压,则地面乙为高,近地面的气压乙高于甲,风由乙吹向甲,甲处气流上升,高空丁气压高于丙,风由丁吹向丙,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气压乙高于甲,高空丁高于丙,垂直方向上,甲大于丁,故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乙>甲>丁>丙。根据前面分析,气压乙高于甲,风由乙吹向甲,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乙指向甲,又已知此地为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根据图示方向可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或偏北风。
【小问4详解】
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白天的海风。白天来自海洋的风较为凉爽湿润,使滨海地区的气温下降;夜晚来自陆地的风较为凉爽干燥,使滨海地区的气温下降;所以,海陆风使得滨海地区的日温差减小。
点睛】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用古诗向世界呈现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浙江省水系分布示意图。
(1)写出图2中与苏轼诗句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序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江”指____。(填序号)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雨”指____。(填序号)
(2)杭州亚运村马路为透水路面,将使⑦____,使⑧____,使⑤____(填“增大”或“减小”)。透水路面体现了土壤的____功能,可以减轻城市____问题。
(3)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新安江水库对下游河流具有调节作用,体现为下游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京杭运河会改变____(填序号)的空间分布。
【答案】37. ①. ⑧ ②. ④
38. ①. 增大 ②. 减小 ③. 增大 ④. 蓄水、保水 ⑤. 内涝
39.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减小 ③. 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浙江省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类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植物蒸腾、③为蒸发、④为降雨、⑤为地下径流、⑥为蒸发、⑦为下渗、⑧为地表径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江”指地表径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雨”指降雨。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植物蒸腾、③为蒸发、④为降雨、⑤为地下径流、⑥为蒸发、⑦为下渗、⑧为地表径流。杭州亚运村马路为透水路面,相比于水泥路面,透水路面会使得下渗会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小。透水路面使得下渗增加,体现了土壤的蓄水保水的功能,减轻了城市内涝灾害。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钱塘江为外流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新安江水库对下游河流具有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使得下游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京杭运河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在外力的作用下发育出形态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不同地貌形态对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我国四种不同的地貌景观。
(1)①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图中呈锥状耸立的是____景观,底部平坦的是____景观,一般是当地重要的____(填土地利用方式)。
(2)③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新月形沙丘,据图可以判断A处为____(填“迎风坡”或“背风坡”)。③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与该地貌形成的作用力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地貌。
(3)④属于典型的____地貌,主要是在____(填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按颗粒物大小划分,④属于____景观。
【答案】38. ①. 喀斯特地貌 ②. 峰丛、峰林 ③. 洼地(或坝子) ④. 农耕区(或耕地、农业用地)
39. ①. 迎风坡 ②. 风沙地貌 ③. ②
40. ①. 海岸(或海岸堆积) ②. 海浪 ③. 沙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四种不同的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①,图中地表崎岖,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图中出现呈锥状耸立的景观,为峰丛、峰林。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③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新月形沙丘,属于风积地貌,缓坡迎风(搬运)、陡坡背风(堆积)。②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②③均属于风沙地貌。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④为沙滩,典型的海岸(或海岸堆积)地貌,在海浪的作用下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 图中所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比较甲乙两地风力,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案pdf、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分别为,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图中所示季节最有可能是,比较甲乙两地风力,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