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2021)化学农林牧渔类练习全套
农林牧渔类第三节 化学平衡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农林牧渔类第三节 化学平衡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主题二第三讲化学平衡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原卷版docx、主题二第三讲化学平衡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1.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液态水汽化B.氢气与氯气的化合
C.铝和盐酸的反应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D
【详解】A.液态水汽化是物理变化,A错误;
B.氢气与氯气的化合,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B错误;
C.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铝和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
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需用在持续高温反应条件下进行,为吸热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镁条与盐酸反应B.与的反应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稀硫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答案】B
【详解】一般金属和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都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A、C、D属于放热反应,选B。
3.下列过程不一定属于放热过程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形成化学键 B.燃料燃烧 C.化合反应 D.酸碱中和 E.炸药爆炸
【答案】C
【详解】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为放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料燃烧是放出热量的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符合题意;
D.酸碱中和是放出热量的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E.炸药爆炸是放出热量的放热反应,故E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可逆反应:
①概念:_______
②特点:三同一小(同一反应条件、正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存在,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答案】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详解】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如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反应。
5.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存在于
A.只存在于中B.只存在于和中
C.只存在于和中D.、和中都有可能存在
【答案】D
【详解】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故、和中都有可能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打开可乐瓶有大量泡沫冒出
B.容器中有反应CO(g)+NO2(g)CO2(g)+NO(g),增大压强颜色变深
C.向氯水中加入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D.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气
【答案】B
【详解】A.打开可乐瓶压强减小,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是气体的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错误;
B.容器中有反应CO(g)+NO2(g)CO2(g)+NO(g),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体积减小二氧化氮浓度增大,颜色变深,B正确;
C.向氯水中加入CaCO3后会使盐酸的浓度减小,使氯水中的可逆反应向右移动,次氯酸的浓度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错误;
D.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气,增大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使向有移动,D错误;
故选B。
7.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久置的氯水黄绿色会褪去
B.工业合成氨过程中及时分离出氨气,有利于提高原料转化率
C.木炭粉碎后与反应,速率更快
D.热的纯碱溶液除油污效果好
【答案】C
【详解】A.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lO见光易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久置的氯水黄绿色会褪去,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工业合成氨过程中及时分离出氨气,导致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原料转化率,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
C.木炭粉碎后,加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
D.升高温度促进纯碱水解导致溶液碱性增强,则除油污效果更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C。
8.下列因素中一定能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A.催化剂B.温度C.浓度D.压强
【答案】B
【详解】A.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是向着吸热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一定是向着放热方向移动,即温度变化一定会引起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B正确;
C.在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同等程度改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
D.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是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9.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3A(s)+2B(g)3C(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A.①③B.①③⑤C.①④D.②④⑤
【答案】C
【详解】3A(s)+2B(g)3C(g),Δ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①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放热)反应移动;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向(吸热)反应移动;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唾液可以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
B.工业制取金属钾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C.工业合成氨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以提高的利用率
D.久置氯水颜色变浅,酸性增强
【答案】A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详解】A.唾液可以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是因为,唾液所含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题意;
B.由于K为气态,将钾分离出来,降低了产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合成氨发生反应为:,使用过量的,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水中存在氯气与水的反应平衡:,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容易分解,导致氯气与水的反应向着正向移动,最终氯气完全反应,溶液颜色消失,该变化与平衡移动有关,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能力进阶
11.在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A(g)2B(g)+C(g) ΔH>0,达到平衡后,能使B的浓度增大的措施是
A.升温B.充入惰性气体C.加压D.减少A的浓度
【答案】A
【详解】A.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选项A正确;
B.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充入惰性气体,气体的总压增大,但参与反应的气体浓度增不变,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不变,选项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减小,选项C错误;
D.减少A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B的浓度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2.对于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A.B.C.D.
【答案】C
【分析】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HI、和都是双原子分子,则体系中应含有3种双原子分子。
【详解】A.图中只含有1种双原子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含有2种双原子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含有3种双原子分子,故C符合题意;
D.图中含有3种双原子分子和2种单原子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3.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SO2溶于水B.氨气溶于水
C.工业合成氨D.加热NH4Cl固体
【答案】D
【详解】A.SO2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A不选;
B.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存在可逆反应,故B不选;
C.工业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为可逆反应,故C不选;
D.加热NH4Cl固体生成氨气和HCl,氨气和HCl常温下能化合生成氯化铵,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D选;
故选:D。
1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发生下述变化,其中可确定该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反应速率增大B.的体积分数发生变化
C.反应速率减小D.的质量不变
【答案】B
【详解】A.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v(SO2)增大,平衡不移动,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则氧气的浓度改变,正反应速率改变,平衡发生移动,B正确;
C.平衡后,若移去催化剂,v(SO3)减小,平衡不移动,与题意不符,C错误;
D.SO3的质量不变,SO3的百分含量可能不变,则平衡可能不移动,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15.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简化表示为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最终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B.NaHCO3溶液C.NaHSO4溶液D.NaClO(固体)
【答案】B
【分析】由HIn(红色溶液)H+(溶液)+In-(黄色溶液),最终能使指示剂显黄色,则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
【详解】A.加入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指示剂显红色,A不符合题意;
B.NaHCO3溶液显碱性,消耗HIn中的氢离子,会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能使指示剂显黄色,B符合题意;
C.加入NaHSO4溶液,会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指示剂显红色,C不符合题意;
D.NaClO(固体)溶于水具有漂白性,可漂白有机物指示剂HIn,最终不会变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素养提升
16.在2A(g)+B(g) 4C(g)+D(s) (△H>0)已达化学平衡时,能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加快,又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应采取的措施
A.增大压强B.增大C的浓度C.使用催化剂D.升高温度
【答案】D
【详解】A.正反应气体系数增大,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左移动,A不符合题意;
B.增大C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左移动,B不符合题意;
C.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吸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右移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17.在N2(g)+3H2(g) 2NH3(g) ΔH<0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选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①恒容,充入氢气,_______。
②恒容,充入HCl气体,_______。
③恒容,充入氖气,_______。
④恒压,充入氖气,_______。
⑤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_______。
⑥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_______。
⑦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_______。
【答案】 正向移动 正向移动 不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不移动
【详解】①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恒容时充入H2,增大H2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恒容时充入HCl,将与NH3反应使NH3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③恒容时充入氖气,气态反应物与气态生成物浓度均保持不变,平衡不移动;
④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恒压时充入氖气,容器体积增大,反应体系分压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⑤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⑦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18.一定温度下,在1L的烧瓶中充入一定量N2O4气体。
(1)体系中气体颜色由浅变深,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2)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向达到平衡的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N2O4气体,平衡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N2O4的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3)某小组为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图方案还需补充的是_______(用文字表达);实验现象及结论为_______。
【答案】(1)
(2) 正向 减小 不变
(3) 向A中加入热水,B中加入等体积冷水 A中气体颜色比B中深,升温的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1)在1L的烧瓶中充入一定量N2O4气体,体系中气体颜色由浅变深,是因为发生了反应,生成的NO2为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
(2)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向达到平衡的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N2O4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N2O4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正向;减小;不变;
(3)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则甲和乙中温度应不同,还需补充的是:向A中加入热水,B中加入等体积冷水;观察到A中气体颜色比B中深,说明升温,的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向A中加入热水,B中加入等体积冷水;A中气体颜色比B中深,升温的平衡正向移动。
19.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溶液颜色介于黄色和橙色之间,现欲使溶液颜色变浅,可以在溶液中加入
①H+ ②OH- ③K+ ④H2O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详解】①加入使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深,不符合;②加入,使减小,平衡正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符合;③加入,不影响平衡状态,不符合;④加入H2O,溶液被稀释,颜色变浅,符合;
故选B。
20.密闭恒容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能说明其达到平衡的是
A.氮气、氢气、氨气共存B.消耗1ml氮气生成2ml氨气
C.v(氢气)=3v(氮气)D.氮气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详解】A. 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不管平衡与否,氮气、氢气、氨气始终共存,难以确定各成分的量是否不再变化、难以判断是否平衡,A不符合;
B. 消耗1ml氮气生成2ml氨气,均是正反应,难以确定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难以判断是否平衡,B不符合;
C. 同一个方向的速率,始终满足v(氢气)=3v(氮气) ,没有指明反应方向,难以确定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难以判断是否平衡,C不符合;
D. 反应过程中氮气浓度会变化,当氮气浓度保持不变时,符合平衡特征,D符合;
答案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基础模块主题六 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二节 蛋白质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主题六第二节蛋白质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原卷版docx、主题六第二节蛋白质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化学基础模块主题六 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一节 糖类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主题六第一节糖类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原卷版docx、主题六第一节糖类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化学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主题二第二讲化学反应速率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原卷版docx、主题二第二讲化学反应速率习题-中职专用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农林牧渔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