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的油污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
C.用酒精擦洗布料上的油污D.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2、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D.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B.将海水中钢铁闸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C.双液原电池通过盐桥连接,KCl盐桥中朝正极定向迁移
D.锌与稀硫酸制备氢气,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生成的速率加快,是因为硫酸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 ,在无催化下不加热也能自发进行,原因是反应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5、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
B.溶液显酸性:
C.向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
D.用去除废水中的
6、如图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改变物质浓度,平衡不会移动
D.A、B、C、D均为气体
7、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C(石墨,s)C(金刚石,s),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2,则的燃烧热为
C.已知298K时,向密闭容器中加入0.1ml和0.3ml,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已知;,则
8、在温度和时,分别将0.50ml和1.20ml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测得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的平衡转化率为30.0%
B.该反应的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ml和0.80ml(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ml和1.20ml,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
9、已知室温时,0.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pH=3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D.由HA电离出的约为水电离出的的倍
10、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
B.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C.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Ⅰ②>③
12、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中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则结合的能力:
B.在的氨水中滴加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则由水电离产生的
C.将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的电离常数
D.将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减小
13、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发生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平衡时,浓度为原来的2倍
B.增加(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的浓度增大
C.将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不变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B.该装置工作时,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和的溶液
二、填空题
16、现有属于前四周期的A、B、C、D、E、F、G七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G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
(1)G的元素名称为______。
(2)A、B、C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第一电离能D______Al(填“>”“”“②>③,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2、答案:A
解析:A.过量,,只能证明结合的能力,不能证明结合的能力,A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若平衡不移动,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原来相等,故A错误;
B.为固体,增加(s)的量,平衡不移动,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气体,则将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不变,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气体密度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由于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会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由试剂用量可知AgNO3溶液过量,滴入的氯化钠和碘化钠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成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存在AgCl转化成AgI,无法比较溶度积大小,A错误;
B.NaClO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变色后褪色,无法测定pH值,B错误;
C.石墨为惰性电极,溶液中阳离子按照氧化性强弱顺序依次放电,而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活泼性越弱,因此该实验可根据析出金属的先后顺序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泼性强弱,C正确;
D.由反应方程式和试剂用量可知高锰酸钾溶液过量,最终溶液仍为紫红色,无法通过观察褪色确定反应速率快慢,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解析: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根据图示,该装置工作时,由b极区放电生成氢气,由a极区流向b极区,故B错误;
C.a极上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故C错误;
D.a极区和可相互转化,不需补充含和的溶液,故D错误;
答案选A。
16、答案:(1)F>N>ONO;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即NO;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